治疗肝吸虫的药
治疗肝吸虫的药
一、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
重症有营养不良或肝硬化症状时,应加强营养、保护肝脏、以后再考虑特殊治疗。有胆囊炎、总胆管堵塞等急性外科并发症时,应即以手术治疗。
二、病因治疗
(一)吡喹酮 疗效高,疗程短,副作用较轻,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总剂量按感染轻重而定,轻者可用75mg/kg或210mg/kg的5天疗法。 (二)硝硫氰胺 3-6um的微粉胶囊,总剂量为6-8mg./kg等分3-5份,每天1份,本药副作用较多,少数可出现黄疸。各种原因的黄疸、急慢性肝炎恢复未满一年,有精神病史、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高空作业及驾驶人员均禁用。 (三)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干粉型每天50-70mg/kg,顿服或分2次服,连服5-7天为1疗程,成人总剂量一般为17.5g。本药代谢及排泄慢,有一定副作用和延迟反应,个别病人可出现肝功损害,中毒性精神病及溶血反应,故有上述病史及严重神经官能症及血红蛋白病者忌服,硝硫氰胺与六氯对二甲苯现已少用。
三、加强粪便管理
禁吃未熟鱼类,积极治疗病员。
肝吸虫病的治疗方法
肝吸虫病既然是一种在体内的寄生虫病,是不是会很难治疗?会不会没有治疗的可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它的治疗方法,下面来了解下关于肝吸虫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肝吸虫病是由于血吸虫寄生于人体门静脉系统所造成肝,肠道损害,是具有严重危害的地方性传染病.从出土西汉尸体研究表明,早在2100年前我国已有本病的发生.因为西药对胃肠及肝功能损害较大,有必要寻找中药治疗的有效方法。
肝吸虫病发生:感染污水,肝吸虫进入人体是外因,脾胃虚弱是内因.病在血分.治疗宜健脾和胃,凉血杀虫在具体治疗肝吸虫病过程中,以复方调治整体,根据具体病情,采用健脾和胃,滋补肝肾,凉血利湿之品,以鸦胆子清热,燥湿,杀虫.鸦胆子不仅可用于治疗肝吸虫,而且对各种痢疾,滴虫性肠炎都有较好疗效.用其研粉装胶囊吞服,每次饭后1粒,日服3次,未见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取明矾味酸入肝,能祛痰燥湿,消瘀化浊,解毒,配合鸦胆子杀虫,有较好协同作用.具体用法是:明矾30克,鸦胆子15克去皮研粉,装1号胶囊,每次饭后一粒约合明矾365毫克,鸦胆子183毫克,日服3次.鸦胆子配合明矾有明显杀虫效果,也开阔了中药治疗寄生虫病的视野。
一病原治疗:吡喹酮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为广谱抗蠕虫药,毒性低,吸收、代谢、排泄快,对华支睾吸虫病有肯定而满意的疗效。治疗剂量,无论感染轻重,以25mg/kg,短暂,可有头痛、头晕、腹痛、腹泻、恶心、乏力等,一般治疗剂量对心、肝、肾均无明显影响,个别病人可有心律失常、早搏等,治疗前宜做常规心脏检查包括心电图,心功能不良者慎用或剂量酌减。此外,丙硫咪唑于本病也有较好的去虫效果,剂量每次10mg/kg,2次/d,连服7d,可获满意疗效,但疗程较长。短程治疗可选用总剂量60—84mg/kg为,分3天服用,效果亦佳。本药较吡喹酮副作用更轻,停药后自行缓解,驱虫更为安全。
二对症和支持治疗: 对重度感染有较重营养不良者,应加强营养,给予高度蛋白高热量饮食,少量多餐。如患者消化功能不好,不能接受过多饮食则考虑静注葡萄糖液、复方氨基酸、水解蛋白等以供应热量及补充蛋白质。肝功能明显损害者,使用护肝降酶药物保护肝,待情况好转后方予驱虫。合并胆道细菌感染时,加用抗菌药物。若合并胆总管狭窄梗阻、胆石症、则予手术治疗,术后予以驱虫。
肝吸虫病主要是因为吃了含有华枝睾吸虫囊蚴的生鱼,而引起了该疾病的产生。如果你有吃生鱼的习惯,那就该注意检查你吃的这条鱼是否含有华支睾吸虫。不然,你就会很有可能的患上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症状
肝吸虫病就是有可能因为上述原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好多人现在都喜欢吃一些外国菜,例如日本的生鱼片,还有美国的牛排,但是往往这些食物里面就含有大量肝吸虫病的致病病菌。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下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即华支睾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轻感染者可无症状,重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肝大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证。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本病一般起病缓慢,仅少数短期内重度感染的患者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发病。轻度感染者常无症状或仅在食后有上腹部饱胀感、食欲缺乏或轻度腹痛。患者易疲劳。粪便中可检出虫卵。较重感染者通常起病较慢,有食欲缺乏、上腹饱胀、轻度腹泻、肝区隐痛。24%~96.3%的患者有肝大,以左叶为明显,有压痛和叩击痛。可伴有头晕、失眠、疲乏、精神不振、心悸、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个别患者因大量成虫堵塞胆总管而出现梗阻性黄疸,甚至发生胆绞痛。慢性重复感染的严重病例发展为肝硬化及门脉高压时,出现消瘦、贫血、腹壁静脉曲张、肝脾大、腹水、黄疸等。严重感染的儿童可出现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甚至可引起侏儒症。严重感染者常可呈现急性起病。潜伏期短,仅15~26天。患者突发寒战及高热达39℃以上,呈弛张热。食欲缺乏、厌油腻食物、肝大伴压痛,有轻度黄疸,少数出现脾大。数周后急性症状消失而进入慢性期,表现为疲乏、消化不良、肝大伴压痛等。
目前医学上对治疗肝吸虫病没有特殊的方法,现在的治疗一般都是采用对症下药的方法,以驱虫为目的,可见肝吸虫病的危害性是有多大。所以朋友们最好还是不要吃那些生的食物,虽然很美味,但是很多时候会因为这样的行为而导致身体染病,而且很多时候的治疗很困难,就比如上面说的肝吸虫病。
生鱼片中的寄生虫
许多人喜欢吃“鱼生”,珠江三角洲的许多食肆也以“鱼生”鲜美招徕食客,更有人以讹传讹认为用酱料拌过的生鱼片不会感染肝吸虫病。其实寄生在淡水鱼肉中的肝吸虫叫做囊蚴,具有厚厚的壁的囊蚴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实验证明一般的调味品,如酱油、醋都不易杀死在鱼肉中的囊蚴,就是把厚度约2-3mm的鱼片投入90℃热水中,也要经三秒钟才能将囊蚴杀死。
因此,吃“鱼生”,吃用酱料拌过的生的鱼片,或者打边炉时生鱼片煮的时间不足,都不能杀死肝吸虫囊蚴,都可能染上肝吸虫病的。肝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肝内胆管,轻者可暂时无症状,随着寄生在胆管中的肝吸虫繁殖增多,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肝脏肿大,部分出现胆囊炎、胆道梗阻,少数人会发展到肝硬化。
烧烤寄生虫 肝吸虫:生鱼中的数目最多
顺滑入口的生鱼片,是吃货一族的最爱。痛快了嘴,担心受累了肝。鱼类最容易被肝吸虫感染而传染给人,在日本、韩国、法国等27个沿海国家都曾有爆发肝吸虫病,仅日本就曾报告过3万多病例,而我国广东省是肝吸虫病的高发地。
肝吸虫虫体大小为5~10毫米,而人的肝脏约两个手掌大小,不及时排虫,肝脏就会挤满肝吸虫,多则数百条甚至上千条。他曾看过一个教学视频,肝吸虫患者的肝脏密密麻麻的都是蠕动的虫子,真是触目惊心。而且虫子在其中繁衍、死亡,死亡的虫子通过胆汁流到胆囊,会阻塞胆管,导致胆囊炎等胆道病变。而留在肝脏内的肝吸虫会影响肝脏正常工作,出现肝区不适、腹胀等症状,严重了还会变成肝硬化。
建议:一般来说,淡水鱼中更易有肝吸虫卵,少吃淡水鱼的鱼生,而吃三文鱼等海鱼,也要选择切鱼时“一种鱼一个砧板”的饭店,因为可能厨师在切完淡水鱼后,刀和砧板沾上虫卵,再切三文鱼等海鱼,就把虫卵“人工移植”到海鱼上。
肝吸虫治疗
肝吸虫病严重感染且有营养不良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饮食,待全身症状改善后,施以驱虫治疗。常用的药物有:
(1)吡喹酮:疗效高,疗程短,副作用较轻,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常用剂量为每次25mg/kg,每日3次,连用2个月(总量为150mg/kg),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副作用轻而少,偶有头痛、头昏、恶心、乏力等。
(2)硝硫氰胺 3-6um的微粉胶囊,总剂量为6-8mg./kg等分3-5份,每天1份,本药副作用较多,少数可出现黄疸。各种原因的黄疸、急慢性肝炎恢复未满一年,有精神病史、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高空作业及驾驶人员均禁用。
(3)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干粉型每天50-70mg/kg,顿服或分2次服,连服5-7天为1疗程,成人总剂量一般为17.5g。本药代谢及排泄慢,有一定副作用和延迟反应,个别病人可出现肝功损害,中毒性精神病及溶血反应,故有上述病史及严重神经官能症及血红蛋白病者忌服,硝硫氰胺与六氯对二甲苯现已少用。
(4)阿苯达唑(丙硫咪唑):是近年发现的高效广谱驱虫药,剂量为每次5~10mg/kg,每日2次,连服7日。副作用少,少数可有头昏、乏力、腹泻等,可自行缓解。孕妇与2岁内小儿忌用。并发胆道感染者,宜加用抗生素,无效者可考虑手术。
肝吸虫怎么治疗
一、西医
西医治疗肝吸虫病严重感染且有营养不良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饮食,待全身症状改善后,施以驱虫治疗。常用的药物有:
1、吡喹酮:疗效高,疗程短,副作用较轻,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常用剂量为每次25mg/kg,每日3次,连用2个月(总量为150mg/kg),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副作用轻而少,偶有头痛、头昏、恶心、乏力等。
2、硝硫氰胺 3-6um的微粉胶囊,总剂量为6-8mg./kg等分3-5份,每天1份,本药副作用较多,少数可出现黄疸。各种原因的黄疸、急慢性肝炎恢复未满一年,有精神病史、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高空作业及驾驶人员均禁用。
3、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干粉型每天50-70mg/kg,顿服或分2次服,连服5-7天为1疗程,成人总剂量一般为17.5g。本药代谢及排泄慢,有一定副作用和延迟反应,个别病人可出现肝功损害,中毒性精神病及溶血反应,故有上述病史及严重神经官能症及血红蛋白病者忌服,硝硫氰胺与六氯对二甲苯现已少用。
4、阿苯达唑(丙硫咪唑):是近年发现的高效广谱驱虫药,剂量为每次5~10mg/kg,每日2次,连服7日。副作用少,少数可有头昏、乏力、腹泻等,可自行缓解。孕妇与2岁内小儿忌用。并发胆道感染者,宜加用抗生素,无效者可考虑手术。
二、中医
中医治疗
治法 驱虫,消积,疏肝。
1、 主方:榧槟汤及疏肝驱虫汤处方:榧槟汤:榧子30克,槟榔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周为1疗程。
疏肝驱虫汤:当归9克,柴胡6克,青皮6克,榧子肉24克,百部15克,槟榔15克,赤芍12克。水煎服,每日1剂,2周为1疗程。
2、 单方验方:肝吸虫一方、二方。肝吸虫一方:党参、茯苓、白术、扁豆各12克,山药15克,郁金10克,槟榔、使君子各25克,甘草5克。肝吸虫二方:郁金10克,苦楝根白皮15克,炒榧子、槟榔各25克。
肝吸虫的治疗
西医治疗
1、吡喹酮:疗效高,疗程短,副作用较轻,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常用剂量为每次25mg/kg,每日3次,连用2个月(总量为150mg/kg),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副作用轻而少,偶有头痛、头昏、恶心、乏力等。
2、硝硫氰胺 3-6um的微粉胶囊,总剂量为6-8mg./kg等分3-5份,每天1份,本药副作用较多,少数可出现黄疸。各种原因的黄疸、急慢性肝炎恢复未满一年,有精神病史、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高空作业及驾驶人员均禁用。
3、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干粉型每天50-70mg/kg,顿服或分2次服,连服5-7天为1疗程,成人总剂量一般为17.5g。
本药代谢及排泄慢,有一定副作用和延迟反应,个别病人可出现肝功损害,中毒性精神病及溶血反应,故有上述病史及严重神经官能症及血红蛋白病者忌服,硝硫氰胺与六氯对二甲苯现已少用。
4、阿苯达唑(丙硫咪唑):是近年发现的高效广谱驱虫药,剂量为每次5~10mg/kg,每日2次,连服7日。副作用少,少数可有头昏、乏力、腹泻等,可自行缓解。孕妇与2岁内小儿忌用。并发胆道感染者,宜加用抗生素,无效者可考虑手术。
中医治疗
1、主方:榧槟汤及疏肝驱虫汤处方:榧槟汤:榧子,槟榔。水煎服,每日1剂,2周为1疗程。
疏肝驱虫汤:当归,柴胡,青皮,榧子肉,百部,槟榔,赤芍。水煎服,每日1剂,2周为1疗程。
2、单方验方:肝吸虫一方、二方。肝吸虫一方:党参、茯苓、白术、扁豆,山药,郁金,槟榔、使君子,甘草。肝吸虫二方:郁金,苦楝根白皮15克,炒榧子、槟榔。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肝吸虫症状相关知识介绍,大家应该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饮食的卫生,尽量不要吃生冷的海鲜,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种疾病。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吃鱼生一定要小心肝吸虫病
感染科主任郭文介绍说,广东省肝吸虫的感染率5.36%,约有500万肝吸虫病人。近年来人们对肝吸虫病的危害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如何及时正确的治疗肝吸虫病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仅就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接诊的肝吸虫病人来看约有46%没得到正确的治疗,不少因此耽误了病情。
医院自从上月底开展全省首个肝吸虫专科门诊后,来看肝吸虫病的人增加了许多。不少人都是单位体检抽血发现肝吸虫抗体阳性,但是偏偏验大便却找不到肝吸虫卵。郭文主任说,这些人大多有吃“鱼生”的经历,而且都会以为新鲜的鱼肉用酱料和醋拌过,肝吸虫就能被杀死。
他说,许多人喜欢吃“鱼生”,珠江三角洲的许多食肆也以“鱼生”鲜美招徕食客,更有人以讹传讹认为用酱料拌过的生鱼片不会感染肝吸虫病。其实寄生在淡水鱼肉中的肝吸虫叫做囊蚴,具有厚厚的壁的囊蚴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实验证明一般的调味品,如酱油、醋都不易杀死在鱼肉中的囊蚴,就是把厚度约2-3mm的鱼片投入90℃热水中,也要经三秒钟才能将囊蚴杀死。
因此,吃“鱼生”,吃用酱料拌过的生的鱼片,或者打边炉时生鱼片煮的时间不足,都不能杀死肝吸虫囊蚴,都可能染上肝吸虫病的。
肝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肝内胆管,轻者可暂时无症状,随着寄生在胆管中的肝吸虫繁殖增多,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肝脏肿大,部分出现胆囊炎、胆道梗阻,少数人会发展到肝硬化。
郭主任说,曾经吃过“鱼生”的人应该到医院去检查,如果抽血查到肝吸虫抗体阳性,则应留大便反复寻找肝吸虫卵。由于虫卵不容易找,所以患者和检验师都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因为只有找到肝吸虫卵才可以确诊肝吸虫病。患上肝吸虫病不要自己买药治疗,应该到医院去找感染科医生,在医生的监控下用药。
为了预防肝吸虫病,我们一定要注意:
1、不吃“鱼生”,不吃未煮熟的淡水鱼虾。
2、家庭主妇处理过鱼虾后,要及时洗净手、刀、砧板。
3、厨房里的生、熟厨具一定要分开使用。
4、不要用生的鱼、虾去喂狗、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