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补脾胃的药酒有哪些 吴茱萸香砂酒

补脾胃的药酒有哪些 吴茱萸香砂酒

原料:吴茱萸,炒砂仁各6克,木香,生姜各3克,豆豉30克,黄酒120毫升。

做法:所有药材和生姜,豆豉一起放入黄酒中,煮取60毫升,去渣,即可饮用,每日服1剂,分3次饮完,每次20毫升,温热饮。

功效:温中散寒,理气止痛,适宜于胃脘疼痛,恶心呕吐,恶寒肢冷等症。

吴茱萸食用方法

吴茱萸粥

材料:吴茱萸2克、粳米50克、生姜2片、葱白2茎

制作:将吴茱萸研为细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后下吴茱末及生姜、葱白,同煮为粥。

用法:每日早晚服用。3--5天为一疗程。

功效:补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吐。适用于虚寒性痛经以及脘腹冷痛、呕逆吞酸。

来源:《食鉴本草》

吴茱萸酒

配方:吴茱萸、明矾各15克、白酒适量。

制法:将前2味共研细末,入白酒调和成泥膏状,制成药酒饼2个,备用。

用法:外用。取药酒饼敷患儿两足心或手心,外用纱布包扎固定。

功效:散寒、消炎、退热。

主治:编辑小儿各型感冒。

引自:《药酒汇编》。临床验证均效。

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2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桂心1两、生姜5两、半夏1升、小麦1升、当归2两。

用量:以水1斗5升,煮取3升。每次温服1升,日3次。

方法:上切。

主治:寒冷腹痛。产后虚冷。

来源:《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吴茱萸党参生姜汤

组成:吴茱萸9克、党参5克、生姜20克、大枣6枚、公丁香(后下)3克。

制作: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温中补虚,降浊止呕。适用于肝胃虚寒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1987年6期

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6克、木瓜(切)12克

用法:上二味,以水1.3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约隔一小时半服一次。服后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愈。

主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引苏长史方。

胃寒的食疗方法

1、白酒烧蛋

高度白酒50毫升,盛在小碗内,打入1个鸡蛋,把白酒点燃,待酒烧干、鸡蛋熟后,于早晨空腹吃1次。

2、猪肚老姜

生猪肚1个(洗净),老生姜(切片)。将老生姜装入猪肚内,炖熟或蒸熟,分2~4次吃完。

3、茴香橘核粉

小茴香、橘核各等份,炒后研为细末混匀,每次胃痛时或早晚饭前,温开水冲服。

4、香姜饮

小茴香、干姜、木香,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

5、茱萸砂夏茶

吴茱萸、砂仁、生姜、半夏、党参、神曲,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

6、桂皮红糖饮

桂皮,水煎去渣取汁,加入红糖,调匀热饮。此饮具有温胃散寒的功效,可辅助治疗胃部受寒所致的胃痛、胃胀等。

7、胡椒红枣茶

取大枣10枚(去核),每个枣内放白胡椒5粒,上蒸锅蒸熟,然后捣烂制成绿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7~10丸。此丸具有温胃补血之功效,可辅助治疗胃寒疼痛。

8、参枣茶

党参,大枣一起煎汤饮用。也可以加入陈皮以调胃气。功用:可以辅助治疗病后脾虚,食欲不振,四肢肌肉乏力,贫血,心悸等症。

另外,胃寒的朋友在冬天一定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

山茱萸与吴茱萸有什么区别

山茱萸与吴茱萸有什么区别

山茱萸与吴茱萸是不同性味、不同归经、不同功效、不同用途的中药材。临床用药时,两者不可混淆,更不可相互代替。

【山茱萸】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山茱萸除去果核的果肉;味酸,性微温;入肝、肾经;常用名有山萸肉、蜀枣、药枣、枣皮等;有补肝肾、涩精、敛汗的功效。

山茱萸微温而不热,是一味平利阴阳的药品,不论阴虚或阳虚,都可配用。它既能补肝肾,又能收敛固湿。能利能湿是它的一大特点。临床上,它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腰膝疼痛、遗精、尿频、虚汗不止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山茱萸含莫罗忍冬甙,7-甲基莫罗忍冬,并含有熊果酸、没含子酸和皂甙等。其煎剂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皮肤真菌。

山茱萸温补收敛,故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及小便不利者不宜服用。

【吴茱萸】

吴茱萸是芸香料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吴茱萸将近成熟的果实;味辛、苦,性热;入肝、胃经;常用名有吴萸、淡吴萸、茶辣等;具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呕的功效。

吴茱萸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且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临床常与它药配伍用于脘腹冷痛、胁痛、疝痛、脚气疼痛、经行腹痛、虚寒久泻以及肝胃不和而致的呕吐等。另外,吴茱萸研末外敷涌泉或神阙穴,可治疗高血压、口舌疮、咽喉肿痛及小儿腹泻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吴茱萸含有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挥发油。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真菌有抑制作用。

吴茱萸辛热燥烈,易损气动火,不宜多用久用,阴虚火旺者忌用。

胃寒的临床验方

1白酒烧蛋高度白酒50毫升,盛在小碗内,打入1个鸡蛋,把白酒点燃,待酒烧干、鸡蛋熟后,于早晨空腹吃1次。2猪肚老姜生猪肚1个(洗净),老生姜(切片)。将老生姜装入猪肚内,炖熟或蒸熟,分2~4次吃完。3茴香橘核粉小茴香、橘核各等份,炒后研为细末混匀,每次胃痛时或早晚饭前,温开水冲服。4香姜饮小茴香、干姜、木香,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5茱萸砂夏茶吴茱萸、砂仁、生姜、半夏、党参、神曲,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6桂皮红糖饮桂皮,水煎去渣取汁,加入红糖,调匀热饮。此饮具有温胃散寒的功效,可辅助治疗胃部受寒所致的胃痛、胃胀等。7胡椒红枣茶取大枣10枚(去核),每个枣内放白胡椒5粒,上蒸锅蒸熟,然后捣烂制成绿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7~10丸。此丸具有温胃补血之功效,可辅助治疗胃寒疼痛。8参枣茶党参,大枣一起煎汤饮用。也可以加入陈皮以调胃气。功用:可以辅助治疗病后脾虚,食欲不振,四肢肌肉乏力,贫血,心悸等症。

吃什么养胃3款食谱让胃不生病

干姜粥

原料:干姜3克,高良姜3克,粳米60克。

制法: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再入粳米同煮为粥。

服法:早晚各1剂。

功效:温中和胃,祛寒止痛。主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呃逆,泛吐清水,肠鸣腹泻。

砂仁肚条

原料:砂仁10克,猪肚1000克,花椒、胡椒、葱白、生姜适量。

制法:按烧菜的一般方法制作。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温中化湿,行气止痛。主治胃脘冷痛,胀闷不舒,不思饮食,呕吐泄泻等。

清炖鲫鱼

原料:鲫鱼1条,橘皮10克,生姜50克,胡椒2克,吴茱萸2克,黄酒50克,盐、葱、味精适量。

制法:将鲫鱼去鳞及内脏,生姜切片后放鱼上几片,其余和橘皮、胡椒、吴茱萸一起纱布包填鱼腹内,加入黄酒、盐、葱、和水15毫升,隔水清蒸半小时,取出药包加入味精即可。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温胃止痛,克辅治虚寒胃痛,对清水腹泻,腹痛也有效。

吴茱萸的食用方法

吴茱萸粥

山药四神糊

山药200g,肉豆蔻20g,吴茱萸10g,补骨脂30g,五味子20g,白糖200g。把以上各药烘干研为粉末,加入白糖和匀盛于容器中盖紧,每回取50g,先使用温热水调成浆,再入热水中煮到不厚不薄的糊食用。温肾健脾止泻。比较适用于肾虚腹泻,症见每天早上腹泻,伴有腰酸腿软,畏冷,四肢冰冷者。

羊肉葱姜汤

羊肉150g,葱白,生姜各15g,橘皮6g,吴茱萸5g,白胡椒粉适量的。把材料同放到砂锅里,加(3碗)水将肉煮熟。喝汤吃肉,每天一剂。温中助阳,解表散寒。对脾阳虚又外感风寒的老年人最为适宜。

吴茱萸15克(汤浸7遍,焙干,微炒,捣末),粳米50g,葱白,豆豉。粳米加水以葱豉煮粥。粥熟,下吴茱萸粉6g,搅均匀。空肚子食用。温中散寒止疼。比较适用于心腹冷痛,痛和胁肋。

吴茱萸酒

吴茱萸50g,甘草15g,白酒250ml。把前2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沸,拿出待冷,浸泡1夜,去渣即可。口服。每回服30ml,每天服3回。温中解毒。比较适用于中恶心痛。

推荐慢性肾炎食疗方法

慢性肾炎食疗方一、干山药片粥

口味:原本味

工艺:煮

干山药片粥的制作材料:

主料:粳米60克,山药(干)60克。

辅料:补骨脂9克,吴茱萸3克。

做法:将干山药片,补骨脂,吴茱萸,粳米同煮作粥。

功效:温补脾肾。适用于脾肾阳虚的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食疗方二、芋头煲白鹅肉

口味:豆豉味

工艺:蒸

主料:鹅5000克。

辅料:芋头500克,辣椒(红,尖)35克,豆豉50克,腐乳(红)50克。

调料:大葱25克,姜15克,大蒜(白皮)15克,白砂糖20克,料酒35克,酱油100克,淀粉(玉米)20克,香油10克,蚝油10克,植物油15克,胡椒粉2克。

吴茱萸敷脚心婴儿用量

脾上火引起便秘与口疮,不怕,快用三味药敷脚心

症状:小孩牙根肿烂,四五天才大便该怎么办?(脾胃有热)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黄连18克,吴茱萸3-5克,大黄5克捣为末敷脚心,每天晚上敷,次日再去除,每日一次,消肿即可逐渐减少用量,直到完全恢复。

吴茱萸的性味热,味道辛、苦,有稍微的毒性,吴茱萸的果实是五角星形状的,表面是粗糙的,还会有一些凸起的斑点,主要是用来壮阳止泻,驱寒止痛的,同时还可以对治疗呕吐有一定的效果。吴茱萸可用来祛寒,同时也可以通经络,止痛,如果吴茱萸用来做饭的话,能够暖脾胃,能够增进食欲;同时如果是有舌苔白,或是没有食欲,小腹抽搐的疼痛的情况,都可以用吴茱萸的来治疗哦。吴茱萸能够如脾胃经络,有祛寒止痛的效果,同时对于防治呕吐也有不错的效果,中医提醒如果有脾胃虚寒,或是胃气上逆的情况,也是可以用它来治疗的。吴茱萸能温脾暖胃,如果有食欲不好,或是晚上腹泻,或是消化不良的人,其实吴茱萸都是可以有挺好的治疗效果的。治疗头痛或是偏头痛情况:有些人经常的会出现头痛或是偏头痛的情况,这时候其实不要总是认为是自己太累了,高血压也是会导致头晕头痛的,吴茱萸用来入药或是入膳都是有治疗的效果的。吴茱萸的使用方法:不管是吴茱萸入药或是放在膳食里,或是泡酒,每次使用的量控制在3-5g会比较合适。吴茱萸使用禁忌:吴茱萸属热性的药材,如果使用的太多可能会引起上火的情况,所以最好少用,同时阴虚火旺的人或是孕妇不宜使用吴茱萸。因为吴茱萸有毒,大量使用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体温升高、毛发脱落等情况的。

中药吴茱萸相关配伍应用

1.配黄连:吴茱萸温中散寒,下气止痛,降逆止呕,杀虫;黄连苦寒泻火,直折上炎之火势;吴茱萸辛散温通,开郁散结,除逆止呕。二药伍用,有辛开苦降反佐之妙用,以黄连之苦寒泻肝经横逆之火,以和胃降逆,佐以吴茱萸之辛热,同类相求,引热下行,以防邪火格拒之所应,共奏清肝和胃制酸之效,以治寒热错杂诸证。

2.配党参: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而燥,入肝脾胃经,有良好的暖肝开郁、温脾燥湿、除逆止痛的作用,党参具补气和中之功,二药相配应用,温中寓补,功专散寒补虚,既可暖肝,又可暖脾,用于呕逆、吞酸、胃痛、吐利。本对药目前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神经性头痛、美尼尔氏证。

3.配五味子:本品辛苦大热,既能人中焦温胃暖脾、散寒燥湿,又可走下焦暖肝温肾而疗寒疝寒泻,对于肾阳亏虚、脾失温煦、不能健运所致的泄泻,用之甚宜;五味子酸温,有益肾收涩之功,与吴茱英同用,能助其止泻之效。二药配对,一偏治本,一偏治标,有较佳的温敛固涩之功,可用于脾肾两虚、五更泄泻之证。

4.配当归:吴茱萸辛苦大热,能温中散寒,燥湿止呕,疏肝止痛,还能温肝肾而暖胞宫,治疗血寒经闭、行经不畅及腹痛等;当归味甘而重,辛而气轻,补血之中又能行血。二药合用,吴茱萸温散、当归行血以助之;当归温补、吴茱萸温经以行之。相辅相助,温经治血、调经止痛功甚著。

5.配木瓜:本品辛开苦降,专走下焦,温经散寒,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木瓜和胃化湿,舒筋活络。两药合用,一散一收,和胃化湿、舒筋活络、温中止痛效强,主治寒湿困脾、霍乱吐泻转筋,或下肢酸软无力、疝气腹痛。

相关推荐

吴茱萸的食用方法:

吴茱萸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蒸热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吴茱萸用药禁忌: 1、阴虚火旺者忌服吴茱萸。 2、肠虚泄者尤忌吴茱萸。《本草蒙筌》 3、蓼实为之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本草经集注》 吴茱萸汤1 功效:养血温经散寒,主治妇人先寒冷,胸满痛,或心腹刺痛,或呕吐食少,或下痢,呼吸短促,产后益剧者。 组成:吴茱萸6克 防风 桔梗 干姜 甘草 细辛 当归各3克 干地黄9克 用法:上八味,哎咀。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来源:《备急千金要

中医偏方治疗夏季宝宝拉肚子

中医学认为,腹泻多由饮食不节,食滞胃肠或感受暑湿,致使湿热阻于中焦,脾胃功能失调,因而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果婴幼儿不慎患了腹泻,可试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取吴茱萸3克,丁香1.5克,木香1.5克,苍术3克,肉桂3克,五倍子10克。将以上药物共研成细末,混匀后加食醋适量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严封固定,每两天换药1次。如腹泻严重脱水症状者,可同时口服液盐。 中医学认为,吴茱萸、丁香辛热,除寒呕、温胃;木香微温,散滞和胃;肉桂辛热,通脉、温,苍术苦温,健脾燥湿、发汗宽中;五倍子酸

肠蠕动减慢治疗护理

治疗法则: 温通小肠。 施治要点: 1、泄泻、腹痛乃脾家受病,脾气虚弱,中阳不足,进而小肠功能受损而形成本 证,性属虚寒。治以温运养为主,然“不通则痛”,还要酌加辛香温散之品如木香、砂仁、陈皮等,如香砂理中汤,即为此类也。 2、本证虽为小肠虚寒,实与脾胃密切的关系,温暖火腑,用吴茱萸、肉桂、 川椒之类。而调理脾胃,则可用白术、干姜、附子之属,在临床上,通常互相结合使用,则可使腹痛,大便稀同时获愈。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 (1)吴茱萸汤加减:吴茱萸6克、党参10克、桂枝5克、白芍12

吴茱萸的性味与功效

味辛、苦,性热。功效:温中止痛,疏肝理气,和胃止呕。 主治肝胃不和,脾胃寒湿,脘腹冷胀,恶心、呕吐,胁痛,疝气,脚气疼痛,及经行腹痛等病症。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吴莱萸汤(《伤寒论》):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治疗呕而腹满,脘痛吞酸;②验方(《本草纲目》):吴茱萸三钱,煎汁,入盐少些,口服,治疗老人多年脾泄。 在著名方剂治疗胃痛腹痛腹泻的左金丸、戊己丸中,治疗脚气疼痛的鸡鸣散中,在治疗老人五更泄泻的四神丸中,吴茱萸都是重要的药物。

嘴里吐酸水的原因

大家也许都过吐酸水的经历,大多数人都不以为然,可今天小编要提醒一下大家:这是病,得治啊。吐酸是指胃酸过多并随胃气上逆而出现的泛吐酸水病症。若随即咽下者,为吞酸;不咽而吐出者,为吐酸。本证多伴胃痛,当然也可以单独出现。 吐酸多由肝气郁结,或脾胃虚寒引起,临床上按疾病性质分为偏热、偏寒两个证型,以偏热者较为多见,下面我就为大家分别介绍一下这两种证型的具体情况供大家参考。 偏热者:一般多情绪不好引起,我们中医讲肝郁化火,胃失和降,八个字已经形象的说出了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它的症状除了吐酸水之外还:心烦易

胃出血患者的养胃食疗方法

1、清晨养胃汤 材料:红枣50克,带蚕蛹的蚕茧20个,适量白糖。 做法:将洗净的红枣,和蚕茧一起入锅,加800克水。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15分钟。滤汁入大碗,加入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汤甜味美,养胃健脾,润肺生津。 2、早晚养胃粥 材料:粳米50克、大枣10个、莲子20克。 做法:莲子用温水泡软、去芯,粳米淘洗干净,大枣洗净。三者同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旺火煮开后,文火熬煮成粥。根据个人口味调味后早晚食用。 功效:养胃健脾,还可防治缺铁性贫血。 3、清炖鲫鱼 原料:鲫鱼1条,橘皮10克,生姜50克,胡椒2克,

防止习惯性流产的中药方剂

处方(一) 【辨证】阴虚血热,肝脾多火多滞。 【治法】清肝柔肝,调气固胎。 【方名】固胎煎。 【组成】黄芩8克,白术4-8克,当归6克,芍药6克,阿胶6克,陈皮4克,砂仁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肾两虚。 【治法】气健脾,益肾安胎。 【方名】肾固冲汤。 【组成】菟丝子15克,覆盆子15克,杜仲15克,川断15克,桑寄生15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阿胶(烊化)12克,党参12克,陈皮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于流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的性味热,味道辛、苦,稍微的毒性,吴茱萸的果实是五角星形状的,表面是粗糙的,还会一些凸起的斑点,主要是用来壮阳止泻,驱寒止痛的,同时还可以对治疗呕吐一定的效果。 吴茱萸可用来祛寒,同时也可以通经络,止痛,如果吴茱萸用来做饭的话,能够暖脾胃,能够增进食欲;同时如果是舌苔白,或是没食欲,小腹抽搐的疼痛的情况,都可以用吴茱萸的来治疗哦。 吴茱萸能够如脾胃经络,祛寒止痛的效果,同时对于防治呕吐也不错的效果,中医提醒如果脾胃虚寒,或是胃气上逆的情况,也是可以用它来治疗的。 吴茱萸能温脾暖胃,如

脐疗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小儿消化不良是3岁以下婴幼儿夏秋季最常见的疾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临床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脐疗方:丁香10g,肉蔻10g,吴茱萸10g,煨木香10g,肉桂6g,炒山药10g,苍术10g,青皮10g。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沫,加入蜂蜜,调成糊状,取适量涂于脐部,然后用麝香虎骨膏覆盖其上,每2天更换1次,连用1周。方中煨木香温中宣滞之功,吴茱萸、丁香、肉桂温中散寒助脾运,炒山药、苍术健脾燥湿而止泻。 全方共奏健胃消食,脾止泻,温中散寒之功效,本方治

治疗孕妇体虚的六招食疗

一、红枣羊骨糯米粥 材料: 红枣5枚,羊胫骨1条,糯米100克,清水适量。 做法: 1.将红枣洗净,剔除枣核。羊胫骨冲洗干净,敲成碎块。糯米淘洗干净。 2.锅内放入清水、羊骨,旺火煮沸后用文火熬煮约1小时,滤去骨头,然后加入糯米、红枣,续煮至粥成。 功效: 本品具填精肾,滋阴气之功效。 二、鸡汁粥 材料: 净母鸡1只,粳米200克,葱段少许,姜片3片,料、精盐、味精各少许,清水适量。 做法: 1.净母鸡除净细毛,冲洗干净,放入开水锅内稍氽后捞出,粳米淘洗干净。 2.鸡切块,与粳米同煮,米熟肉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