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怎样保护膝关节
老年人怎样保护膝关节
步行或慢跑
散步或慢跑能增强肌肉力量下肢和膝关节韧带的韧性和灵活性稳定性。每分钟步行走30-40步,逐渐增加到60-70步,一次行程2000-3000米,每天1-2次。如果慢跑,速度不要过快,边跑还可以一边与人交谈的程度,每次跑5-10分钟,每天1-2次。
做体操和打拳
柔和的体操和打拳可以活动关节,锻炼肌肉,适用于长距离的步行或慢跑的老人。每天早晚各练一次,每次做10-20分钟。运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适当降低身体重心,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
游泳锻炼
如果有条件,老年人可以通过游泳进行锻炼。游泳可以增加心肺功能,又能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减少下肢关节的压力,减少关节的磨损。也可以进行快走练习,因为走路腿伸直的时候比较多,弯腿的时候相对较少,膝关节的其他部分使用的多,髌骨磨损的比较少。
爬山如何护膝 装备篇
保护膝关节就为自己准备一付好的护膝吧。不要觉得护膝没用,它能够帮助你紧张膝部肌肉来更好地保护膝关节。还可以为自己准备好一副登山杖。可别又以为登山杖这种东西是给老年人准备的,要知道使用登山杖爬山不仅步伐可以变轻松,也能更好地减轻膝关节的负重压力。最后再给自己贮备一双防震登山鞋吧,其实没必要去买那些上千的奢侈品,只要有一双好的鞋垫就够了,也能够有效保护膝盖呢。
老年人应该这样保护膝关节
1、避免膝关节受到剧烈运动
对于老年人来说,在老年的时候,往往会显得那么力不从心,很多时候,保护身体、保护膝关节要从小事情开始。
保护膝盖,要避免剧烈运动,对于老年人来说,在平时适当的进行散步就可以了,对于跑步、球类这些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好不要多做。散步作为轻缓的运动,能够保护好人们的膝关节,对于保护身体很有效。
2、减少吃药
在生活中,吃药成了不少老年人每天必做的事情,但是药三分毒,吃药多更伤身,对于膝关节来说,要是经常吃药,往往会造成膝关节出现退行性病变。
老年人本来运动量就少,这个时候身体会缺少敏捷性、协调性,过多的吃药,还会造成骨折的出现。
3、膝关节不能受凉
同样,在生活中,对于老年人来说,还要避免膝关节受凉的情况,膝关节作为重要部位,不能受凉。
温度下降,会造成膝关节敏感性不断下降,进而会影响到身体调节,造成关节疾病的出现。
4、预防摔倒
对于老年人来说,在生活中要注意摔倒情况的出现,膝关节处于薄弱的情况,会使得肌肉弹性不断下降,会加大膝关节炎的发生几率,进而会造成骨折的出现。
5、适当按摩
在生活中,老年人还需要进行按摩,适当的对膝关节进行按摩对于保护膝关节也有帮助,在按摩膝关节的时候,能够促进膝关节的气血流动,对于提高膝关节的活力也有帮助。
保护膝关节的建议
很多老年人在做膝关节屈伸活动时都会听到“喀嚓,喀嚓”的摩擦音。洛阳东方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郭新庆介绍,在关节响的过程当中,膝关节敲打是不正确的,这时可按摩足三里这个穴位,对膝关节响动有一定好处,做法为手向下抚摸,食指摸到膝关节下放凹陷处,小拇指所在的部位就是足三里,在按摩的过程当中,拇指按压足三里做旋转式按摩。
同时,很多膝关节患者都存在体重超标,甚至肥胖的情况。因为体重过重会使膝关节受到的压力增大,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导致膝关节炎。另外,关节炎发生疼痛时,人往往不愿意活动,进一步导致体重增加。因此,适当的运动,保持正常体重,对膝关节而言尤为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膝关节炎同样是一种劳损性疾病。医生建议中老年人适度运动,减少爬楼梯、爬山、自行车等运动。如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人到中年,膝关节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那么中年人如何保护膝关节?中医给出了保护膝关节的4个建议。
1.控制体重。研究发现,即使体重稍有增加也会导致关节炎提高3倍。体重增加1公斤,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平均会增加5公斤。
2.坚持锻炼。运动有益关节健康。建议女性经常跳绳,每周进行2—3次腿部力量训练。
3.10%原则。即每周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增幅不超过前一周的10%。力量训练、灵活性训练、有氧锻炼以及核心肌肉群锻炼都能预防膝盖受伤。
4.看病不拖。借助核磁共振成像和关节内窥镜检查等手段,更快确诊疾病。
除此之外,游泳对膝关节的负重最小,是膝关节损伤者最理想的运动方式。其次,散步、骑车对膝关节也无太大的影响。
除了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外,加强膝盖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也能防止膝盖受伤,“站桩”就是常所说的蹲马步,就是这种对膝盖有益的保护运动。另外,增加臀部肌肉力量可减少膝关节受伤几率。如果臀部肌肉不发达,做动作时就不能保证身体回到正确位置,膝关节受伤的几率就会增加。
知道了中年人如何保护膝关节,不常运动的人,保护膝盖要穿合适的鞋子,比如鞋底不能太软、抓地力要牢等。剧烈运动时,可戴上护膝。膝关节, 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构成,为人体最大且构造最复杂,损伤机会亦较多的关节,属于滑车关节。
老人保养膝关节吃什么食物好
老人家膝关节要常保养,在饮食方面,老人吃什么食物可保护膝关节呢?中医表示,可多吃含胶质、钙质的食物,前者包括海带、木耳、小鱼干、猪脚筋、鸡爪、海参、深海鱼、动物软骨,后者包含蓝菜、牛奶、鱼干、豆类、海藻、骨头汤。此外,忌食寒凉食物及对膝关节负荷重的运动项目。
老人保养膝关节可多吃胶质、钙质食物
胶质、钙质为修复关节的主要原料,而且胶质有润滑作用,所以这两种食物对关节有益,但冷性食物则对膝节不利,包括冰品、梨子、柚子、葡萄柚、西瓜、椰子、橘子、蕃茄、绿豆、莲藕、黄瓜、苦瓜、丝瓜、冬瓜、大白菜、白萝卜、茄子等皆是。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也应尽量减少饮用。
老人保养膝关节也可通过热敷等方式进行
老人想保护膝关节还可以通过运动、按摩、热敷促进关节气血循环,适合从事游泳、地板操、瑜珈等项目,禁止从事对膝关节负荷重的运动如跑步,特别是膝关节已受伤的病患。
按摩阴陵泉、阳陵泉、血海、梁丘、内膝眼、外膝眼、鹤顶等穴位,有利于膝关节的气血循环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使用护膝可以保护膝关节,因为护膝具有固定关节、增加稳定度等作用,等于是在关节前后、左右筑起一道防护墙,可望减少关节活动时的受力程度。
老人保护膝盖最好戴上护膝
是不是人老了,对于最为简单的动作也变得很困难呢?例如站着。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站着的时候,原本已老化的膝盖要承受更大的压力。研究显示,仅仅是在平地上散步,膝盖就承担着高于你的体重3—5倍的压力,对于超重和肥胖的老人来说,他们的膝盖将不堪重负。
戴付护膝,则是老人保护膝关节的一个简便有效的举措,尤其是体重指数高于24(即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的平方(米2))的老人更要戴。比如一个身高1.55米,体重65公斤的老人,其体重指数是27,显然是超重了,这样的老人就应该戴护膝。
膝关节是上下腿骨交汇的地方,中间有半月板,前面有髌骨。髌骨由两条骨肉拉伸,悬浮在腿骨交汇处之前,非常容易滑动。
在正常的生活中,由于不受外力影响,也没有剧烈运动,老人的髌骨在膝盖部位还能正常的小范围活动。但老人髌骨衰老较快,一旦受力不当,护膝就是保护老人的髌骨不易滑离原来部位的“有力武器”了。如果膝关节已经受伤,或发生疾病,使用护膝还可以减少膝盖的弯曲,帮助大腿、小腿维持在一条直线上,从而保护膝关节不再加重病情。
除了保护膝关节外,护膝还有非常好的保暖作用,对于体质日益变差的老人来说,既能防寒,又能防老寒腿恶化。此外,加强锻炼,增强肌肉也是保持膝盖稳定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划船、骑自行车等动作,对保护膝盖是非常有利的。另外,使用护膝时,戴在裤子里面稳定性最好。
老人最好戴上护膝保护膝盖
戴付护膝,则是老人保护膝关节的一个简便有效的举措,尤其是体重指数高于24(即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的平方(米2))的老人更要戴。比如一个身高1.55米,体重65公斤的老人,其体重指数是27,显然是超重了,这样的老人就应该戴护膝。
膝关节是上下腿骨交汇的地方,中间有半月板,前面有髌骨。髌骨由两条骨肉拉伸,悬浮在腿骨交汇处之前,非常容易滑动。
在正常的生活中,由于不受外力影响,也没有剧烈运动,老人的髌骨在膝盖部位还能正常的小范围活动。但老人髌骨衰老较快,一旦受力不当,护膝就是保护老人的髌骨不易滑离原来部位的“有力武器”了。如果膝关节已经受伤,或发生疾病,使用护膝还可以减少膝盖的弯曲,帮助大腿、小腿维持在一条直线上,从而保护膝关节不再加重病情。
老人常登山关节炎找上门
据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外科李永刚副主任医师介绍,前来就诊的老年患者大多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严重的甚至不能屈膝,影响日常起居。
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妻,每年到了秋冬季节都要爬紫金山,几乎每两天就要爬一次山,近期两人先后感到膝盖疼痛,特别是上下坡时疼痛加剧,经检查老夫妻俩的膝关节由于长期摩擦受损而导致骨性关节炎。
专家告诉记者,南京许多老年人秋冬季特别喜欢爬山,认为爬山可以增强体质,对心脑血管有较大的益处,却忽视了对膝关节的保护。专家指出,膝关节是负重关节,也是最易受伤的关节,人站立时膝关节要承受人体体重的二分之一,爬山登高时更会加剧膝关节软骨间的摩擦,使膝关节软骨间压力增加,加上老年人本身骨质疏松,骨质退变,如果长期负重就会加速磨损,导致膝关节损伤,严重的甚至引起膝关节畸形,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骨科专家建议最好采用对膝关节没有损伤的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散步等。这些运动可以增强关节周围的力量和耐力,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爱好爬山的老人要把握好度,爬山次数不能过频,速度不能过快,可以两周爬一次山,爬山时最好用拐杖支撑代步。此外老年人保护膝关节还应该做到合理饮食,避免多吃高脂食物、食用过多的海产品。
老人常见健身误区有哪些
误区1:“倒行”增强腿力
常见三五结伴的老年人在广场上进行“倒行”锻炼,这种“反常态健身”方式曾风靡一时,据说可增强腿力,治疗腰酸背痛,减轻骨质疏松,还能改善人体平衡力。
但从运动生理学分析,倒行比向前走要多消耗75%的能量,心率增加40%,考虑到老年人机体及各种器官功能日趋衰退,中枢神经对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活动的协调能力减弱,反应比较迟钝,灵敏度较差,倒行极易绊倒或失去平衡而跌跤,造成脊柱和髋、膝、踝关节意外创伤。
此外,由于老年人的心血管储备能力减低,倒行会加重心血管的负担,同时会使颈部扭伤,导致颈动脉受压迫、管腔变窄、血流减少,造成脑部供血减少、大脑缺氧,甚至可能在转颈时突然晕倒。偶尔一次倒行,不会有碍健康,但不宜经常进行。
误区2:爬山是最好的锻炼
许多老年人有早起爬山的习惯,认为爬山是最好的锻炼方式,其实未必如此。“人老腿先老”,爬山时的负重比较厉害,不利于老年人保护膝关节。上山时膝关节负重基本上就是自身体重,而下山时除了自身体重以外,膝关节还要负担下冲的力量,这样的冲击会加大对膝关节的磨损。尤其对于有膝关节病的老人,爬台阶带来的关节损伤更厉害。
因此,老年人爬山不宜太频,要爬也应尽量避免台阶而选择平路,速度不宜过快。膝关节不适者不宜爬山,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或做做腰腿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