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切口疝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切口疝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1)肠管嵌顿:正常情况下,疝的内容物(常为肠管)可以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经疝环进入疝囊,并可自行(或经外力)回纳至腹腔内,当各种原因(如摩擦,粘连等)使可复性疝的内容物突然不能回纳,局部肿块增大时,说明并发了肠管嵌顿,此时称为嵌顿性疝,肠管嵌顿后主要出现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2)肠管绞窄:如果嵌顿性疝持续存在,未能及时地处理和治疗,疝的内容物(主要为肠管)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发生肠梗阻,肠坏死,甚至肠穿孔等严重后果,则并发了绞窄性疝,肠管绞窄的临床表现有:

①阵发性,持续性,剧烈的腹痛。

②脉搏增快,呼吸急促,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休克表现。

②腹膜刺激征 (局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肠鸣音由亢进转为减弱或消失,可闻“气过水声”,呕血(或血性液体),便血,腹部可触及明显肿胀,膨隆及肿块,X线检查可见腹内有膨胀突出的孤立肠管或小肠部位改变,肠管间隙增宽,提高,有腹腔积液,做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

切口疝病因

发病原因

切口疝是手术切口深处的筋膜层裂开或未愈合所致,可视为迟发的切口裂开或表面愈合的深部切口裂开,由于切口表面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层已愈合,筋膜层裂开,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内脏或组织向外疝出,其疝囊可能是已经愈合的腹膜,也可能是腹膜裂开后逐渐爬行所形成,切口疝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与切口裂开相同。

年龄因素(20%):

切口疝多见于老年病人,很少发生在青壮年,老年人血清中蛋白酶与抗蛋白酶比率失衡,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组织发生退行性变等,尤其是长期吸烟者,烟碱中的氧化物,氧自由基不仅可以引起肺气肿,而且可加速,加重全身筋膜,腱膜组织退变,退行性变组织中胶原和羟脯氨酸的含量明显降低,氧化酶的活性低下,使脯氨酸不能羟化成羟脯氨酸,导致腹壁肌肉,腱膜和结缔组织薄弱,愈合能力和抵抗腹内压力的能力低下,此外,老年人肥胖,营养不良和腹内压力过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也是切口疝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和诱发因素,老年人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疾病很多,如慢性咳嗽,顽固性便秘,前列腺肥大和腹内巨大肿瘤等,突发性腹内压力增高如猛烈咳嗽,屏气用力排便等均可致使切口裂开或部分裂开,或导致切口疝的形成或加重切口疝的病情,肥胖不但影响切口的愈合,有时可造成腹内压力增高,也是切口疝的发生因素之一。

腹壁强度(10%):

腹壁薄弱的病人相对容易发生切口疝,切口裂开后二次缝合时,可发现缝合线没有断裂或开结,而是筋膜,腱膜被缝合线切割断,切口裂开和切口疝发生的原因实际上是切口筋膜层不愈合或愈合延迟,缝线将筋膜,腱膜割断所致,缝线对筋膜,腱膜的切割力就如同肛瘘的挂线疗法中挂线对组织的切割力,如果不能达到边切割边愈合的效果,则切割完毕,而组织未愈合,即形成切口裂开或切口疝,而筋膜,腱膜过于薄弱是其容易被切割的原因,有些筋膜薄弱的切口,缝合时缝针略微用力便可将筋膜切割,这种切口若不减张缝合,在术后持续的腹内压力下,必然切口裂开或形成切口疝,肥胖病人更易发生切口疝,也与其肌肉欠发达,筋膜薄弱有关。

营养状况(15%):

营养不良,如贫血,低蛋白血症,维生素C缺乏等可导致切口水肿,缺氧,前胶原合成不足,使切口或筋膜不愈合而造成切口裂开或切口疝。

腹内原发病(10%):

大量临床观察发现腹内原发病与切口的愈合及切口疝发生关系密切,尤以年迈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生率较多,因癌肿直接影响消化吸收,而晚期发生出血,梗阻,腹水等,对全身状况,局部愈合能力影响更大,尤其腹水外溢可直接妨碍切口愈合,腹内化脓性疾病手术后本病的发生率亦较高,如急性阑尾炎和结肠手术后切口裂开,切口疝的发生率则较高,其原因即在于腹壁切口内有细菌繁殖,导致切口感染,影响愈合。

糖尿病(10%):

糖尿病因可导致切口愈合延迟,并且切口相对容易感染而具有潜在的切口疝的可能,凝血机制障碍,呼吸衰竭,肝脏功能障碍,黄疸和尿毒症的病人,可因其组织再生能力弱,切口愈合不良而导致切口疝,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肺部感染导致的术后腹压增高也可能是切口疝的诱因。

其他(5%):

长期应用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药物等,可使切口愈合不良导致切口疝的发生。

局部因素

(1)切口因素:腰疝多发生于纵切口,而横切口少见,Singleton统计横切口手术3147例,发生切口疝29例(0.92%);纵切口手术6000例,131例发生切口疝(2.2%),这是因为:①存在易发腹部切口疝的解剖基础,即除腹直肌外,腹壁各层肌肉及筋膜,鞘膜等组织的纤维大多为横向走行的,腹部纵行切口势必切断腹壁的这些组织纤维,在缝合这些组织时,受到肌肉的横向牵引力的作用,缝线容易在纤维间滑脱,故容易发生切口开裂,②切断了切口附近的营养血管和肋间神经,使切口周围组织失去神经支持和血供障碍,从而降低了其强度,延缓了愈合,在腹压增高时易由此发生切口疝。

此外,有学者认为切口的部位亦与切口疝的发生密切相关,Welsh(1966)统计500例切口疝中:下腹切口疝占76%(包括麦氏切口21%),上腹切口疝占15%,其他9%,国内彭敬生等(2001)报告72例切口疝中,86.11%发生于前腹壁纵切口,25%发生于右下旁正中切口,23.61%发生于右上腹直肌切口,这可能与该部腹直肌后鞘不完整,承受腹内压力相对较高而易致缝线切割有关,故较之更易形成切口疝。

(2)感染和引流因素:切口感染是切口疝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后切口二期愈合,瘢痕组织多,腹壁可有不同程度的缺损,切口部位腹壁强度明显降低,据统计,切口感染后切口疝的发生率是一期愈合切口的5~10倍,行Mc Burnry切口的阑尾炎术后切口疝几乎均为感染所致,预防切口感染是降低切口疝发生率的重要的措施。

另外,经切口放置引流管,可使局部愈合受到影响,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拔除引流管后局部留下薄弱点,易成为切口疝形成的因素。

(3)技术因素: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操作手法粗暴致组织损伤多,止血不彻底引起血肿,缝合技术不佳均等,均可导致切口感染裂开和切口疝的发生,我们发现,低年资医师缝合的腹壁切口发生切口裂开或切口疝者相对较多,究其原因,缝合技术是重要因素,如腹壁各层对合不严密,局部形成无效腔,易致切口感染或裂开;针距过疏或过密,缝合过密影响切口局部血运,进而影响愈合,缝合过疏,在切口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单针缝线承受的张力较大,容易切割筋膜,而且缝合过于稀疏时,大网膜易由线脚之间突出,不仅影响腹膜愈合,日后还可招致小肠等内脏随之疝出;手术后切缘筋膜组织容易发生胶原分解,弱化,若进针点与出针点距筋膜缘(边距)太近,则使抗拉力强度减弱,缝线切割筋膜的余地减小,更易切割断筋膜。

(4)麻醉因素:施硬膜外麻醉的腹部手术,可因麻醉效果欠佳,关闭腹壁切口时需强行拉拢缝合,而易致腹膜等组织撕裂,是切口裂开或切口疝的又一原因。

(5)腹压因素:肠梗阻,大量腹水,排尿排便困难,以及术后肺部感染或慢性阻塞性肺病导致的咳嗽,均可使腹内压力增高,腹壁切口张力增大,致切口内层撕裂而发生切口疝。

发病机制

1.病理生理 腹壁切口疝疝环一般较大,发生嵌顿和绞窄的机会甚少,早期疝囊多不完整,随着时间的延长,腹膜可爬行而形成完整的疝囊,疝内容物一般为肠管和(或)大网膜,常因粘连而形成难复性疝,也有腹膜愈合而筋膜裂开,腹膜膨出形成疝囊者。

切口疝无自愈可能,对全身状况影响较大,如不及时治疗,多数病人随着病程的增长而逐渐增大,切口周围肌肉,腱膜,筋膜等组织则日趋薄弱,疝环增大,腹腔内脏器愈来愈多地突出在腹腔外的疝囊中,逐渐发展为巨大的切口疝,使得真正的腹腔容积渐渐减少,疝囊成为容纳部分腹腔脏器的“第二腹腔”或“腹外腹”,此种情况,如不充分准备即行张力修补术,可能对呼吸循环系统产生影响,特别是有心肺合并症的老年病人,腹内压升高是切口疝发生的原因之一,切口疝出现后,腹内压降低,一旦张力修补后,腹内压升高甚至较原来更高,使膈肌上抬,导致通气受限;同时,下腔静脉受压,回流受阻,甚至导致腹腔间隙综合征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2.病理分类 临床常见的切口疝主要有3种类型:普通切口疝,腹腔镜术后戳孔疝和腹部暂时关闭术形成的切口疝,后者多发生于腹腔间隙综合征的病例,如肠外瘘后切口裂开的病人,由于不能及时二期缝合,皮肤爬行覆盖肠管切口自行愈合所致。

3.程度分型:根据疝环大小,腹壁切口疝一般可分3型:①巨型:直径>10cm。②中型:直径5~10cm。③小型:直径<5cm。

疝气的症状有哪些

一、小儿脐疝

发病原理:小儿脐疝属先天性疝,发病原因是脐部发育不全,脐环未闭;或婴儿脐带脱落后,脐部疤痕组织薄弱。在婴儿用力、啼哭、咳嗽或便秘等腹压骤增的情况下,内脏可从脐部突出而形成脐疝。

症状表现:脐部可见一球形或半球形可复性肿物,安静时肿块消失,当用力时肿物出现;以手轻压可使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并可听见咕噜水声,亦可摸到未闭的脐环

二、小肠疝气

发病原理:小肠疝气多为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腹内斜肌下缘高位和后天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炎症、感染和慢性疾病导致腹内压力增高造成的。

症状表现:腹股沟区有可复性肿块,患者站立、行走、跑步、剧咳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按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偶有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病程发展,肿块逐渐增大,引起嵌顿疝。

三、腹股沟疝气

发病原理: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处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气。腹股沟疝又分为斜疝和直疝,斜疝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直疝多发于老年男性。

症状表现:与小肠疝气症状类似

四、切口疝气

发病原理:切口疝气病是发生于手术切口部位的疝,一般见于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腹部的纵行手术切口区。腹部手术切口愈合后,如果腹壁局部组织出现缺损,腹内器官组织可突出到正常腹膜壁层平面以外,称为腹壁切口疝。

症状表现:腹壁切口处出现肿块,这种肿块最初具有可复性,即患者站立或者运动时肿块会出现,而休息时肿块则会自动消失;腹部切口疝气会出现腹痛、腹胀等腹部疼痛感觉,另外较大的切口疝有腹部牵拉感。

按科室分类

心内科:各种心脏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慢性肺或支气管炎症、肺或支气管出血、胸膜炎、肺部肿瘤

消化内科:消化性溃疡、胃炎、结肠炎、消化道出血、肝硬化

肾脏内科:肾炎、肾功能不全、泌尿系统感染

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眩晕/中风)、癫痫、神经系统感染、肌无力

内分泌科:糖尿病、肥胖、甲亢/甲低、骨质疏松

血液内科: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

风湿免疫科:多关节炎、红斑狼疮、多动脉炎、硬皮病等

普外科:胆道疾病、肝脏占位、胰腺疾病、肠梗阻、胃肠肿瘤,甲状腺疾病、疝气、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等)软组织感染。

腹部开刀手术后,刀口瘢痕处出现软包是怎么回事

可能是切口疝,具体需要咨询普通外科医生。

切口疝是发生于腹壁手术切口处的疝气,多是术后切开感染、裂开导致切开愈合不良所致,如果切开疝逐渐增大可能需要手术修补。

确定需要切除胆囊时为什么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传统的手术方法要在右上腹部作一个长达12cm-18cm的直切口或者斜切口,使得外科医生的一只手能伸入患者的腹腔内,完全用刀、剪、钳、针、线的机械方法进行切开、结扎、缝合。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当代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只要在患者肚脐处作一个0.5cm-1cm的小切口,在右上腹再作2个0.2cm-0.5cm的细小切口就可以又快又好地完成胆囊切除。基本上不会损伤腹壁的血管、神经、肌肉,愈合后疤痕很小,不影响外观,而且术后很少发生肠粘连、肠梗阻、切口疝、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身体恢复快。

切口疝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腹壁切口疝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年老体弱、有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慢性疾患者、癌症晚期和合并内外科急危重症者,可非手术治疗,包括:保护切口疝、防止疝内容物损伤;局部使用弹力腹带或腹围包扎,防止疝块突出;处理咳嗽、便秘等全身情况。现代,腹内压力增高已非手术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因为应用人工材料的无张力修补技术,可不增加术后的腹腔压力,而预防术后的切口裂开或切口疝复发。

1、手术时机

切口疝形成后,局部组织需要再塑型,约需6个月。为预防术后复发,切口疝的修复手术以疝发生后6个月实施为宜。因第1次手术后,腹腔脏器存在炎性粘连,修复手术较早实施,容易损伤肠管。

2、术前准备

(1)改善全身状况、治疗合并症:手术前加强营养支持、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补充维生素C及K等,积极治疗糖尿病、凝血机制障碍、呼吸功能障碍、肝脏功能障碍、肾脏功能障碍等影响组织愈合的合并症或并发症,改善病人一般状况。

(2)治疗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积极治疗肺部感染或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量腹水便秘或排尿困难等使腹内压力增高的疾病。吸烟病人劝其戒烟,前列腺肥大病人应用α-受体阻滞药解除排尿困难,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应用止咳、平喘、抗感染治疗,便秘者服用缓泻药以保持大便软化通畅等。

(3)术前应用抗生素:腹壁切口疝术前是否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目前仍有争议。Platt等曾报告切口疝修补术病人,围术期应用抗生素与否,其切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White等认为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不能减少切口的感染率;而Abramos等报告的结果则相反。作者认为,切口疝手术虽为无菌手术,抗生素的应用仍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原有切口可能有固有菌定居,且局部瘢痕组织血运较差,有潜在感染的因素。特别是植入人工材料者,一旦感染,将前功尽弃。

(4)人工气腹:巨大腹壁切口疝的病人,疝内容物复位后,可引起腹内压升高,甚至腹腔间隙综合征。

3、手术原则

①切除切口瘢痕。②显露疝环后沿其边缘清楚地解剖出腹壁各层组织。③回纳疝内容物后,在无张力或低张力的条件下修复各层腹壁组织。

4、修补方法

(1)直接缝合 疝环直径≤5cm的较小或筋膜结实的切口疝可直接缝合首先解剖缺损边缘,清除瘢痕组织,筋膜对筋膜逐层缝合;腹壁结构不清者,也可用10号丝线腹壁一层间断缝合。对于较大的切口疝,或腹壁肌肉萎缩筋膜薄弱的切口疝,可作切口两侧筋膜的减张缝合,切忌强行拉拢缝合而致筋膜撕裂,或腹内压力增高造成术后复发当然移植物修补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2)自体组织移植 修补适用于疝环>5cm的切口疝常用的自体组织有阔筋膜腹直肌前鞘股薄肌的自体真皮等。此修补创伤大,且又造成新的组织缺损,故已被合成材料修复所取代。但对于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基层医院,自体组织移植修补仍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修补方法。

切口疝有哪些并发症

(1)肠管嵌顿:正常情况下,疝的内容物(常为肠管)可以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经疝环进入疝囊,并可自行(或经外力)回纳至腹腔内。当各种原因(如摩擦、粘连等)使可复性疝的内容物突然不能回纳,局部肿块增大时,说明并发了肠管嵌顿,此时称为嵌顿性疝。肠管嵌顿后主要出现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2)肠管绞窄:如果嵌顿性疝持续存在,未能及时地处理和治疗,疝的内容物(主要为肠管)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发生肠梗阻、肠坏死,甚至肠穿孔等严重后果,则并发了绞窄性疝。肠管绞窄的临床表现有:①阵发性、持续性、剧烈的腹痛。②脉搏增快、呼吸急促、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休克表现。②腹膜刺激征 (局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④肠鸣音由亢进转为减弱或消失,可闻“气过水声”。⑤呕血(或血性液体)、便血。⑥腹部可触及明显肿胀、膨隆及肿块。⑦X线检查可见腹内有膨胀突出的孤立肠管或小肠部位改变,肠管间隙增宽、提高,有腹腔积液。⑧做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

什么是切口疝

1.症状

腹壁切口处有肿物突出是其主要症状,站立和用力时突出或明显,平卧时缩小或消失,疝块较大有较多的脏器和组织突出时,可有腹部隐痛,牵拉下坠感等不适,部分病人可伴食欲减退,恶心,焦虑等,多数切口疝内容物可与腹膜外腹壁组织粘连而成为难复性疝,有时可有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表现,少数疝环小的病人,可发生嵌顿。

2.体检

切口瘢痕处肿物,多数与切口相等,亦有切口疝形成小于切口区域者,疝内容可达皮下,皮下脂肪层菲薄者,可见到肠型或蠕动波,嘱病人平卧,将肿物复位,用手指伸入腹壁缺损部位,再令病人屏气可清楚地扪及疝环边缘,了解缺损的大小和边缘组织强度。

切口疝的预防

1.精心设计切口 为避免切口疝的发生,临床医生应根据治疗目的,精心设计切口,尽量少用经腹直肌和腹直肌旁切口,代之以横形切口,正中切口和旁正中切口。

2.改善愈合能力 加强病人的营养支持,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补充维生素C,K等,改善病人一般状况,提高愈合能力。

3.积极治疗合并症或并发症 对糖尿病,凝血机制障碍,呼吸功能障碍,肝脏功能障碍,肾脏功能障碍等影响组织愈合的合并症或并发症,应积极治疗,择期手术须待上述情况得到纠正或控制,再实施手术。

4.积极处理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 术前要积极治疗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量腹水,便秘或排尿困难等使腹内压力增高的疾病,预防并处理手术后出现腹胀,呕吐,呃逆,咳嗽,打喷嚏等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同时使用腹带。

5.防止切口感染 手术前积极治疗病人皮肤,鼻咽部,胃肠道的感染灶,术区剃毛可能损伤皮肤或引起微小的皮肤创口,应采用剪毛或脱毛的方法代替剃毛,并尽可能缩短备皮至手术的时间。

切口疝对身体的危害有哪些

第一,切口疝是很常见的疾病,切口疝会影响消化吸烟,切口疝患者经常出现腹痛腹胀、便秘、抵抗力减弱、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等症状,影响其正常的身体健康。

第二,切口疝还会影响生殖器的发育,由于疝气的疝内容物多为睾丸、卵巢、输卵管等脏器组织为主,如果早期患有切口疝气并不会对患者有着太大影响,但是长期拖延不治疗就会应该腹股沟位置和泌尿系统相邻原因导致,切口疝气影响成人的生殖系统,成人患者容易出现尿急、尿频等症状,最严重就是长期肿块就会挤压患者的生殖系统位置,容易让成人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并且对生育方面有着很大影响,容易引起性功能障碍和不育不孕情况的发生。

第三,切口疝往往是第二次的疝气,就容易发生嵌顿绞窄,长期切口疝的小肠、大肠等脏器为主,成人患者就会有腹部隐痛、牵拉下坠感等不适,部分病人可伴食欲减退、恶心、焦虑等,多数切口疝内容物可与腹膜外腹壁组织粘连而成为难复性疝气,到那时就很严重了,需要患者及早到医院手术治疗。

相关推荐

切口疝的预防方法究竟有哪些

1、精心设计切口 为避免切口疝的发生,临床医生应根据治疗目的,精心设计切口,尽量少用经腹直肌和腹直肌旁切口,代之以横形切口,正中切口和旁正中切口。 2、改善愈合能力 加强病人的营养支持,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补充维生素C、K等,改善病人一般状况提高愈合能力 3、积极治疗合并症或并发症 对糖尿病、凝血机制障碍呼吸功能障碍、肝脏功能障碍、肾脏功能障碍等影响组织愈合的合并症或并发症,应积极治疗。择期手术须待上述情况得到纠正或控制再实施手术。 4、积极处理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 术前要积极治疗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

腹股沟斜疝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一、腹股沟斜疝并发病症 休克 二、腹股沟斜疝并发病症 疝常见的并发症及临床表现有: 1、肠管嵌顿:正常情况下,疝的内容物(常为肠管)可以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经疝环进入疝囊,并可自行(或经外力)回纳至腹腔内,当各种原因(如摩擦,粘连等)使可复性疝的内容物突然不能回纳,局部肿块增大时,说明并发了肠管嵌顿,此时称为嵌顿性疝,肠管嵌顿后主要出现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2、肠管绞窄:如果嵌顿性疝持续存在,未能及时地处理和治疗,疝的内容物(主要为肠管)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发生肠梗阻,肠坏死,甚至肠穿孔等严重后果,则并发

腹泻有哪些并发疾病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医学上称之为病毒性心肌炎,是腹泻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部分腹泻可由病毒引起,最常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是一种称为柯萨奇病毒的肠道病毒,它可直接进入心肌细胞造成损害,也可使机体产生某些有害物质使心肌细胞受损,导致心肌变性,还会累及心包、心内膜,若侵犯心脏起搏系统,则将危及生命。 心脑血管意外 这是造成老年人急性腹泻致死的不容忽视的并发症。腹泻时体内大量水分和钠、钾、钙、镁等阳离子从大便中排出,水分丧失使人体处于脱水状态,血容量减少,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并阻塞血管,使冠状动脉阻塞造

疝气分类 切口疝

此类疝气发生早先原外科手术切口创伤疤痕部位。切口疝可能发生在疝气手术后几个月或几年后。

疝气是怎么回事 疝气包括哪几种

1、上腹疝:另一种男性多发疝。出现在肚脐上方,位于腹部中下部。 2、股疝:女性多发疝,通常由怀孕和生育引起,位于大腿腹股沟下方。 3、切口疝切口疝出现在以往手术切口的部位,可在术后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内漫漫加重。 4、脐疝:出现脐部,是最常见的中线筋膜缺损形成的疝,可发生于成人和儿童。

手术切口长好后为什么还会发生切口疝

所谓切口长好只是腹部表面的皮肤愈合了,切口疝的发生是由于皮肤下层肌肉组织没有愈合。 常见的原因是术中缝合不当、术后伤口发生感染、术后腹压增加导致切口撕裂,人体愈合能力低下等造成手术切口处的腹壁薄弱或有缺损。

切口疝要手术治疗吗

腹壁切口疝应尽量手术治疗,但对年老体弱、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意接受手术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1)局部使用弹力腹带或腹围包扎,防止疝块突出; (2)积极处理可以导致腹内压增加的因素,如咳嗽便秘等。

哮喘有哪些并发疾病

宫颈癌早我国女性朋友当中发病率较高,对女性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等都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很多人担心宫颈癌治疗不好,只有等死,那么,宫颈癌能治好吗?其实,宫颈癌的治疗需要发现得及时,如果能在早期就进行治疗,是可以治疗的好的。 急性并发症 1、 猝死 猝死是支气管哮喘最严重的并发症,因其常常无明显先兆症状,一旦突然发生,往往来不及抢救而死亡。哮喘猝死的重要原因可归纳为:(1)特异性超敏反应:由于气道处于高敏状态,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刺激,尤其是进行气道反应性测定时,可引起严重的喉、气管水肿和广泛支气管痉挛,使气管阻塞窒

如何避免手术引发的切口疝

1、精心设计切口 为避免切口疝的发生,临床医生应根据治疗目的,精心设计切口,尽量少用经腹直肌和腹直肌旁切口,代之以横形切口、正中切口和旁正中切口。 2、改善愈合能力 加强病人的营养支持,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补充维生素C、K等,改善病人一般状况提高愈合能力。 3、积极治疗合并症或并发症 对糖尿病、凝血机制障碍呼吸功能障碍、肝脏功能障碍、肾脏功能障碍等影响组织愈合的合并症或并发症应给予积极治疗。择期手术须待上述情况得到纠正或控制再实施手术。 4、积极处理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 术前要积极治疗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

切口疝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1.病史 切口疝病人均有近期腹部手术史,常有切口感染,裂开等情况。或病人全身状况较差;或有术前吸烟史和慢性疾病史等。 2.临床特点 切口出现可复性肿块,体检可扪及腹肌裂开所形成的疝环边界。辅助检查 可见疝内容物影像。 鉴别诊断 和小肠疝其它类型如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疝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