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的诊断
风湿病的诊断
疾病病史
因为风湿病多种多样,应详细地采集病史,除个人史外,包括家族史;全面的体检,特别要注意关节症状,皮肤和粘膜病变,有无雷诺现象,血管炎病变。根据病史可初步拟诊出不同疾病。
实验室检查
(1) 常规检查:风湿病是侵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的疾病,所以要对患者作全面的检查,血,尿,便,血沉,CRP,全面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肌酶谱等)。
(2) 血清学检查:①一般性:RF,C3,C4,CH50,CIC,IgG,IgA,IgM,IgE。②特殊性:a. 抗核抗体谱对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先做ANA,如滴度> 1:40,则应进一步检查其他项目。b. HLA:虽然HLA与风湿病有密切的相关性,但目前对其了解还不多,常用的,比较有特异性的如 HLA B-27对AS 阳性率可高达81.8%,对赖特综合征也可达到40%,在银屑病仅为10%; DR4/DR1对RA阳性率为49-79%,JRA为7%,但JRA的Dw4为26%,Dw14为47%,DR3在SLE仅为2.7%,在pSS为5.6%。 Behcet病仅有3.3% HLA B5为阳性。c. 其他:如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e antibody),抗磷脂抗体,抗核周因子(ANCA)等对一些病有诊断参考价值。
(3) 关节液检查:新鲜的关节液是很重要的,应作常规,培养,血清学及免疫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
(1) X-线平片:一般常用正,侧位,大小关节皆可,四肢,肩,脊柱,骶髂各关节;根据不同疾病及部位,还可有不同的要求,对骨骼受损或增生病变一般显示清楚,但由于影像重叠,早期细小病变不易看清;对滑膜,关节囊,软骨,半月板,韧带则不显示。
(2) 计算机体层显像 (CT):可以在一个横断面上准确的显示不同组织密度的微小差异,是观察骨关节及软组织细小病变的较理想的检查方法。多用于AS的骶髂关节,脊柱;膝关节的软骨及半月板病变,SLE的脑部改变;早期肺间质性改变等。
(3) 磁共振成像(MRI):对骨关节及软组织病变,具有比X线,CT更高的分辨率,对软组织显像优于CT。多用于观察骨,软骨,半月板,筋膜的诊断;对脑组织,脊髓病也很有帮助。
(4) 造影:①关节造影:一般用过滤空气或有机碘溶液,也可同时使用两种,称为双对比造影。可以显示关节软骨,半月板,滑膜和韧带等结构。对关节内病变的诊断很有帮助,多用于四肢大关节,但现已较少应用。②血管造影:分为动脉造影和静脉造影,对大动脉炎或血管炎的诊断很有帮助。
(5) 关节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关节内各种组织的病变,特别是对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意义。必要时可以取滑膜活检和手术治疗。
(6) 活体组织检查:对诊断困难的病例,此种检查,可以协助确诊。如皮肤,唇粘膜,肾,肝,关节滑膜,血管,肌肉,骨,软骨等。有时还要作免疫组化染色。
(7) 同位素骨扫描:对鉴别骨瘤(原发或继发性),骨髓瘤有很大帮助。
(8) 超声波检查:对关节囊,软骨,滑膜厚度,积液情况可以判断。
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虽然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率相对较高,但一旦在发病初期做到积极诊疗,可抑制病况乃至治愈。所以,普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样常识,能让医生病人对本病有高度的警觉性,进而减少致残率,维护关节功能。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如今仍采纳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
1、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病程>6周);
2、3个左右的关节肿胀(病程>6周);
3、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病程>6周);
4、对称性关节肿(病程>6周);皮下结节;
5、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类风湿关节炎的注意事项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风湿病患者选择正确的方法治疗风湿病,对于一般的风湿病病人来说,只要是风湿病患者自己有好的护理。风湿病病情的恶化现象是可以被制止的。
风湿病能否根治
风湿病是风湿性疾病的简称,是指一大类疾病,凡是影响骨、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经等的统称为风湿病。各种风湿性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往往有全身多个系统和多处器官损害,症状复杂多变,患者的诊断不仅需要详细的病史和查体,而且需要进行各种抗体等检查。风湿病的病程较长、很多疾病迁延难愈,诊断和治疗相当复杂,这就需要风湿病患者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因为确诊后的治疗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多数风湿病是难以根治的,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但是,风湿病患者也应该坚信:尽管多数风湿病难以根治,但仍是可以治疗的,通过正规、系统的用药,绝大多数的患者可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预防残疾、提高生活质量和挽救生命。因此,如果患有风湿病,不进行治疗或治疗不系统,常会延误病情,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随着风湿病发病机理研究的深入和风湿病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风湿病是一定可以根治的。
风湿病跟痛风的区别 预后不同
风湿病因为发病机制不清楚,所以难诊断难治疗。而且风湿病包含的病种较多,各个病的预后情况都有所差别。但是大部分风湿病需要长期的用药控制病情。
痛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清楚,诊断并不困难。预防和治疗有效,因此预后相对良好。如果及早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大多数痛风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
走出对风湿病认识的误区
误区之一:风湿病只包括风湿热(含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新的认识:风湿病是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等的一大类疾病;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包括结缔组织病、脊柱关节病、退行性或代谢性骨关节病及感染性关节炎等十大类百余种疾病。
误区之二:老年人才会患风湿病。
新的认识:不单是老年人,所有不同年龄的人包括儿童都会患风湿病,而严重的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在青壮年中更常见。
误区之三:风湿病是因为在潮湿环境中生活、工作所致。
新的认识:风湿病可发生在各种气候环境中,主要是与免疫相关。
误区之四:关节肿痛加上抗“0”增高即可诊断风湿热(含风湿性关节炎)
新的认识:风湿热目前是个少见病,不要轻率地滥下风湿热的诊断。抗“0”增高只是链球菌感染的证据之一,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也常见抗“0”增高,不能仅凭此诊断风湿热,一定要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排除其它的风湿病才能诊断。因为风湿热要应用青霉素治疗和预防,而其它各种风湿病皆不用。
风湿病如何治呢
风湿病是风湿性疾病的简称,是指一大类疾病,凡是影响骨、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经等的统称为风湿病。各种风湿性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往往有全身多个系统和多处器官损害,症状复杂多变,患者的诊断不仅需要详细的病史和查体,而且需要进行各种抗体等检查。
风湿病的病程较长、很多疾病迁延难愈,诊断和治疗相当复杂,这就需要风湿病患者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因为确诊后的治疗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多数风湿病是难以根治的,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但是,风湿病患者也应该坚信:尽管多数风湿病难以根治,但仍是可以治疗的,通过正规、系统的用药,绝大多数的患者可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预防残疾、提高生活质量和挽救生命。因此,如果患有风湿病,不进行治疗或治疗不系统,常会延误病情,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随着风湿病发病机理研究的深入和风湿病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风湿病是一定可以根治的。
夏天喜欢贪凉的人,要特别的注意风湿病。虽然空调能带来凉爽,也会导致关节受寒,若是常常在空调底下吹冷风,就很有可能患上风湿。还有喜欢睡地板、过多的冲凉、经常接触冷水,都极易患上风湿。为了自己的健康考虑,平时要多加的注意了。
走出对风湿病认识的误区
误区之一:风湿病只包括风湿热(含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新的认识:风湿病是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等的一大类疾病;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包括结缔组织病、脊柱关节病、退行性或代谢性骨关节病及感染性关节炎等十大类百余种疾病。
误区之二:老年人才会患风湿病。
新的认识:不单是老年人,所有不同年龄的人包括儿童都会患风湿病,而严重的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在青壮年中更常见。
误区之三:风湿病是因为在潮湿环境中生活、工作所致。
新的认识:风湿病可发生在各种气候环境中,主要是与免疫相关。
误区之四:关节肿痛加上抗“0”增高即可诊断风湿热(含风湿性关节炎)
新的认识:风湿热目前是个少见病,不要轻率地滥下风湿热的诊断。抗“0”增高只是链球菌感染的证据之一,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也常见抗“0”增高,不能仅凭此诊断风湿热,一定要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排除其它的风湿病才能诊断。因为风湿热要应用青霉素治疗和预防,而其它各种风湿病皆不用。
误区之五:关节痛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就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阴性就可排除类风湿关节炎。
新的认识: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它并非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除了类风湿关节炎外,其它一些常见的风湿病和感染性疾病等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甚至正常人也有4%阳性者,因此,类风湿因子阳性者不一定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为70%,故也不能根据类风湿因子阴性就排除类风湿关节炎。是否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一定要看是否符合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不能仅凭类风湿因子。
误区之六:血沉、抗“0”、类风湿因子、风湿八项(抗ENA抗体)和其它一些免疫试验阴性就可以排除风湿病。
新的认识:上述的化验只能检测部分风湿病,而且阳性率并非100%,有很多风湿病患者的化验结果可能阴性,因此,不能仅凭上述化验结果阴性而排除风湿病的诊断。
误区之七: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是治不好的。
新的认识:近年现代风湿病学科的飞速发展使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只要能早期诊断,抓紧时机给予积极的正确的综合治疗措施,就可使病情好转,稳定或缓解,提高生活质量。否则,如果消极对待,不规则治疗,就有可能发展成严重残疾,或导致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误区之八:常规应用激素治疗风湿病。
新的认识:不可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的病种、病情而酌情考虑。如何应用激素治疗风湿病是一门艺术,在使用激素前一定要先熟悉激素的作用和毒副反应。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用激素并不能阻止关节炎病理过程继续发展,不能根治,长期使用或使用不当还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甚至比类风湿关节炎本身对人体的危害还大。
误区之九:风湿病用西药只能“治标”,中药才能“治本”。
新的认识:西医和中医治疗风湿病各有所长,近年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已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最重要的病变是骨关节侵蚀而致残,大量的临床研究已发现有些西药能达到控制病情进展,阻止发生骨关节侵蚀的“治本”作用;而中药雷公藤的远期疗效正在研究之中,尚未发现其它中药有阻止发生骨关节侵蚀的“治本”作用。
误区之十:抗风湿西药的不良反应大,中药无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轻微。
新的认识:抗风湿西药是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但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用药并严密监测不良反应指标,可保安全耐受。然而,抗风湿中药有些是毒性很大的药物,例如雷公藤可抑制生殖功能和出现急性粒细胞缺乏,如果麻痹大意不注意监测而盲目应用,可导致严重后果。
风湿病的判断标准
1.看疾病病史
风湿病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遗传、环境、感染、外伤等因素造成的,由于发生的原因不同,风湿病的种类也是不同的。所以在诊断中要看一下疾病病史。
假如以前有患过风湿病之类的疾病,那么久很有可能是以前留下的病根,而且有助于医生推断病人的病情走向。
2.实验室检查
首先需要做个常规检查,风湿病是涉及人体器官的各个方面,包含血、尿等检查。还有血清检查和关节液检查,血清检查根据检查数据显示可以明确的知道是否患有风湿疾病,新鲜的关节液检查则有利于正确的诊断是否是风湿病,因为风湿病的表征多种多样,成因也多种多样,所以需要大量的数据去推断。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磁共振成像,关节镜检查,超声波检查等。现在医学技术的进步,使检查更加精确,各种检查设备的运用,帮助医生能够准确的知道患者所患疾病的种类,以及如何治疗该种疾病。
影像学检查比实验室检查更加直观和准确,有条件的病患可以选择较专业的专家医师进行检查,这样可以更好的治疗疾病。
正确的进行风湿病诊断,有利于患者的治疗。虽然现在风湿病不能完全根治,但是及时的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病者的痛苦,同时更加便于自己的生活,相信经过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