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酒精性肝病应该如何预防

酒精性肝病应该如何预防

1.一级预防 不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是预防酒精性肝病的根本。在现实生活中,要完全做到这点是不可能的。因此,退而求次之,只能要求做到尽量少饮含精的饮料。在饮酒后及时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并服用解酒药物如葛根。

2.二级预防 对有大量饮酒及(或)长期饮酒的患者,应予以定期检查肝功能,必要时行肝穿刺组织活检,早期发现酒精性肝病,并确定其发展的程度。目前尚缺乏诊断酒精性肝病的特异的、灵敏的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酒精性肝病的早期治疗包括:

(1)终身禁酒。

(2)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尤其维生素B族,维生素A、C、K等,应予大量叶酸。

(3)有报告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脂肪肝、活动性酒精性肝炎有效,但也有报告认为效果不能肯定。

(4)丙硫氧嘧啶曾被试用过,效果不能确定。

如何远离酒精肝

预防酒精性肝病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饮酒量,尽量饮用低度酒或不含酒精的饮料。

2、饮酒后要及时补充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尤其应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 A、维生素c、维生素K及叶酸等。

3、大量饮酒或长期饮酒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4、绝对忌酒。若能彻底戒酒,消除病因,则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酒精性肝病的康复,防止其复发、恶化或癌变。

酒精性肝病的预后:

通常认为酒精性脂肪肝为良性病变,尽管急性脂肪肝可导致门脉高压,但戒酒后其病变可逆转。如果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继续饮酒,连续肝活检证实可发生更严重的肝损伤。

目前认为,酒精性肝炎具有较高的独立死亡危险因素,较非活动性肝硬化更易导致死亡。根据肝活检组织学,一组调查研究了酒精性肝病的自然史,发现脂肪肝患者的预后最好,4~5年的生存率是70%~80%;酒精性肝硬化伴有酒精性肝炎患者的预后最差,4~5年的生存率是 30%~50%;而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的预后介于两者之间,4~5年的生存率是50%~75%。将所有酒精性肝病患者合并统计,其1年和5年的平均生存率分别是80%和50%。 除饮酒是影响酒精性肝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外,性别对酒精性肝病的预后也有影响,女性较男性对酒精敏感,即使初期肝损害轻微且戒酒,但发生肝硬化总难免除。在预后判断中,还必须考虑到合并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或其他病毒感染的问题。酒精中毒者免疫功能减低,对感染的抵抗力可能降低。在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甚高,因此对酒精性肝病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

酒精性肝病如何分级

酒精性肝病主要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所导致的肝脏疾病,由于酒精性肝病发展过程中各类病变多有不同程度的联合,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个人掌握标准不同,诊断难于统一、且在病理诊断之后,时常需要加以文字等描述。为了使病理分类指标更加标准化,更能全面反映病变特点与程度,使病理分类更加明确、客观,根据酒精性肝病的基本病变特点,制定了酒精性肝病的分级分期标准,然后根据分级分期进行分类。

在制定分级分期标准中,参考了对慢性肝炎的分级分期标准。通过136例酒精性肝病肝穿的验证,证明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它明确地划分了病变程度、指标标准化,既有利于病理医师掌握,也有利于临床与病理医师的沟通,更有利于动态观察病情,监测疗效,知道临床。

在病理与临床医师达到共识后,分级、分期有利说明诊断分类。建议采用五型分类,分类与分级、分期并用。五型分类为轻症酒精性肝病(aml)、酒精性脂肪肝(afl)、酒精性肝炎(ah)、酒精性肝纤维化(af)和酒精性肝硬化(ac),合并病毒性肝炎者,在以上五型基础上附以病毒性肝炎类型(如甲、乙、丙型病毒性肝炎)。在五型分类诊断之后附以分级分期,这样可以更全面反映出酒精性肝病三种主病演变的程度。

女性饮酒为何伤肝赛过男人

节日后,酒精性肝病发病患者明显增多。我国近7年间,因大量长期饮烈性白酒造成酒精中毒的患者上升28.5倍,死亡人数上升30.6倍。大家都知道,适量饮酒对大多数人的健康并没有损害,少量饮用某些酒,如葡萄酒,对身体还有一定的好处。但是,长期过量饮酒,特别是饮用高度数的酒,就会使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本版邀请北京天坛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徐有青博士给读者谈谈饮酒的一些注意事项及酒精性肝病的预防和治疗。

患病后注意事项50岁的王先生,有饮酒史二十多年,两年前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春节期间,因为应酬较多持续大量饮酒,出现腹水、口齿不清,步态不稳,躁狂等症状。经过住院给予镇静、保肝、利尿等一系列对症治疗,他的病情有所缓解,但他肝脏损害的程度明显加重。

徐有青主任介绍,像上述王先生那样的患者,应该首先把酒戒掉,只有戒酒才能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要注意适当休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保肝、对症和营养支持治疗。在饮食方面进食高蛋白、高糖、低脂肪、低盐饮食,如适当补充植物蛋白,豆制品、瘦肉类(鸡肉、牛羊肉)、牛奶类,米、面等谷物类,并注意补充含维生素B、C、K及叶酸类较多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

另外,王先生不必过度恐惧,应该坚持一至两个月定期到医院复查,如果出现腹胀、尿量减少、双下肢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认识酒精性肝病徐有青主任介绍,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过度饮酒,造成的肝细胞中脂肪淤积、变性、坏死和再生,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甚至可能引起肝癌的发生。主要包括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硬化。

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饮酒者都会导致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的发生与饮酒的剂量、病人的营养状态、遗传和代谢特征有关。酒精性肝病的发展与酗酒的剂量及时间长短密切相关。虽然不是所有酗酒者都发生明显的肝损害,但长期饮酒极易发生肝脏的损害,女性酗酒的危害性更大。中华肝病学会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中,对酒精性肝病的定义为:一般饮酒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为:男性每天大于40克;女性每天大于20克;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每天大于80克)导致的肝功能异常,及出现相关临床症状者。乙醇量换算公式为:克=饮酒量(毫升)×酒精含量(度数)×0.8(乙醇比重)。

疾病临床表现徐有青主任说,酒精性肝病是一个慢性损伤的过程,近期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等不同阶段的肝脏损害。

酒精性脂肪肝一般没有症状,有人可出现乏力、倦怠、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表现,还会有肥胖、肝脏肿大等体征。

酒精性肝炎往往是由于短期内大量饮酒引起,临床表现除了有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状外,还有发热、尿色发黄、乏力、腹痛、腹泻等,且有明显的体重减轻。化验检查可表现为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转氨酶升高、转肽酶增高、血清胆红素增高等。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早期也可无症状,中后期可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腹痛、乏力、发热、尿色深、齿龈出血等症状。肝硬化失代偿期可出现黄疸、腹水、双下肢浮肿、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酒精性肝病主要是由于长期饮酒造成的肝脏损伤,并不具有传染性,家人、朋友及同事不必担心被传染。

酒精中毒会导致患病徐主任说,酒精中毒与酒精性肝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短期或一次性大量饮酒可引起急性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几个月或几年)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为肝脏,饮酒过量或服用过多酒精,可导致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称为急性酒精中毒。临床可分为三期即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昏迷期。轻度为兴奋期,表现为说话滔滔不绝,情绪不稳定,易感情用事,颜面潮红或苍白,眼结膜充血,可有上腹不适,恶心甚至呕吐。中度为共济失调期,出现肌肉运动不协调,言语含糊不清,视力模糊,复视,步态不稳。重度为昏睡期,表现为昏睡状态,有呕吐,呼吸缓慢,心跳加快,特别严重时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可发生呼吸麻痹而死亡。

最有效预防措施是戒酒徐有青主任介绍,酒精性肝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戒酒,或者控制饮酒量,尽量饮用低度酒或不含酒精的饮料。不能过多地依赖目前市场上的预防保健品,因为保健品的品牌繁多,治疗机理不清,疗效难以确定。

如果有应酬实在不好推脱,要避免空腹饮酒,可以在饮酒前适量口服些牛奶、酸奶等,这样可以起到保护胃黏膜减少酒精的吸收。切忌采用酒后催吐的方法,防止误吸至肺内或因胃、食道黏膜撕裂引起急性出血。

酒精性肝病的分级以及分期

由于酒精性肝病发展过程中各类病变多有不同程度的联合,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个人掌握标准不同,诊断难于统一、且在病理诊断之后,时常需要加以文字等描述。为了使病理分类指标更加标准化,更能全面反映病变特点与程度,使病理分类更加明确、客观,中日友好医院根据酒精性肝病的基本病变特点,制定了酒精性肝病的分级分期标准,然后根据分级分期进行分类。

在制定分级分期标准中,中日友好医院参考了对慢性肝炎的分级分期标准。中日友好医院通过136例酒精性肝病肝穿的验证,证明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它明确地划分了病变程度、指标标准化,既有利于病理医师掌握,也有利于临床与病理医师的沟通,更有利于动态观察病情,监测疗效,知道临床。在病理与临床医师达到共识后,分级、分期有利说明诊断分类。中日友好医院建议采用五型分类,分类与分级、分期并用。

五型分类为轻症酒精性肝病(AML)、酒精性脂肪肝(AFL)、酒精性肝炎(AH)、酒精性肝纤维化(AF)和酒精性肝硬化(AC),合并病毒性肝炎者,在以上五型基础上附以病毒性肝炎类型(如甲、乙、丙型病毒性肝炎)。在五型分类诊断之后附以分级分期,这样可以更全面反映出酒精性肝病三种主病演变的程度。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慢性肝脏性疾病。酒精性肝病的早期病变有酒精性脂肪肝(afl)、酒精性肝纤维化(af)、酒精性肝炎(ah)和酒精性肝硬化(ac)。病理学检查发现,酒精性肝病中的肝细胞癌几乎都合并有肝硬化基础。目前认为,酒精本身未必是直接的致癌物质即无起始因子意义,而hbv、hcv、化学致癌物质和免疫抑制等可能为“辅致癌因子”,而具启动因子作用。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向来重视营养缺乏学说。近年的研究表明,乙醛中毒加之酒精代谢过程中生成的活性氧等酒精化学反应与药理学机制颇受瞩目。

有关酒瘾以及酒精性肝病为主的脏器损害发病因子的研究现已进入分子遗传学水平,其中在细胞色素p4502e1、aldh2领域的研究进展尤为显着。在重症酒精性肝炎的发生机制的研究中发现,又与某些细胞因子和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这些研究在探索酒精性肝病发生机制深度与广度方面均甚可观,而认识上的速度更须提高。

哪些人喝酒更容易伤肝

1、饮酒量和饮酒年限: 女性发生酒精性肝病的酒精摄入阈值为12-22g/d,而男性则为24-46g/d,饮酒年限≥10年与酒精性肝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2、饮酒方式: 与伴餐饮酒相比,空腹饮酒对肝脏造成的损害更大。

3、种族和遗传: 我国汉族的嗜酒人群和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要低于西方国家。

4、个体营养: 维生素缺乏(例如维生素A或E),可能潜在地加重酒精对肝脏的损害;肥胖或超重可增加酒精性肝病的进展。

5、饮食结构: 进食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深海鱼类中含量丰富)的饮食可促进酒精性肝病的进展,而饱和脂肪酸(如畜肉类食物中脂肪多为饱和脂肪酸)则对酒精性肝病患者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6、肝炎病毒: 在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上饮酒,或在酒精性肝病的基础上并发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都可以加速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脂肪性肝炎及时用药才能避免悲剧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害,其表现多样,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性肝病,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不过,真正因为嗜酒而导致肝脏遭受如此灾难的毕竟还是少数,而且只要早一日远离酒精,根本不会陷入肝病的泥潭。因此,从此种意义上来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更需要警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主要与和代谢异常相关的疾病有关,如:体重增长迅速、内脏性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因素。现在,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严重危害着全球民众的健康。在发达国家,此种肝病已约占全部人口的20%;在我国,它也成了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需做的事情,比如少喝酒,吃低脂、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做有氧运动等。

及时用药才能避免悲剧

值得提醒的是,由于酒精性肝病患者在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也会发展为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因此,光靠生活方式的干预显然是不够的。如果不能在该用药时及时用药,很可能到最后追悔莫及。因为,目前临床上还没有能根本治愈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有效药物。最积极有效的措施是:主动预防脂肪性肝病、积极治疗脂肪性肝病,从源头杜绝各种终末期肝病的发生。

哪些病因会导致酒精性肝病

影响酒精性肝损伤进展或加重的因素较多,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饮酒量、饮酒年限、酒精饮料品种、饮酒方式、性别、种族、肥胖、肝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等。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酒精所造成的肝损伤是有阈值效应的,即达到一定饮酒量或饮酒年限,就会大大增加肝损害风险。然而,由于个体差异较大,也有研究显示饮酒与肝损害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不十分明确。酒精饮料品种较多,不同的酒精饮料对肝脏所造成的损害也有差异。饮酒方式也是酒精性肝损伤的一个危险因素,空腹饮酒较伴有进餐的饮酒方式更易造成肝损伤。女性对酒精介导的肝毒性更敏感,与男性相比,更小剂量和更短的饮酒期限就可能出现更重的酒精性肝病。饮用同等量的酒精饮料,男女血液中酒精水平明显有差异。

种族、遗传以及个体差异也是酒精性肝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汉族人群的酒精性肝病易感基因乙醇脱氢酶(ADH)2、ADH3和乙醛脱氢酶(ALDH)2的等位基因频率以及基因型分布不同于西方国家,可能是中国嗜酒人群和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之一。并不是所有的饮酒者都会出现酒精性肝病,只是发生在一小部分人群中,表明同一地区群体之间还存在着个体差异。酒精性肝病病死率的上升与营养不良的程度相关。维生素A的缺少或维生素E水平的下降,也可能加重肝脏损害。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促使酒精性肝病的进展,而饱和脂肪酸对酒精性肝病起到保护作用。肥胖或体质量超重可增加酒精性肝病进展的风险。肝炎病毒感染与酒精对肝脏损害起协同作用,在肝炎病毒感染基础上饮酒,或在酒精性肝病基础上并发 HBV或HCV感染,都可加速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得了酒精肝怎么办

在酗酒严重的西方国家,酒精性肝硬化占肝硬化病人的50%-70%,故酒精性肝病在国外很早就受到重视,但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酒精性肝病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轻症酒精性肝病会出现如腹胀、乏力、肝区不适、厌食等常见症状;酒精性肝炎会出现严重的腹胀、乏力、肝区不适等症状,部分病人出现发热、白细胞增多(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增多),酷似细菌性感染等症状,并出现黄疸、肝肿大和压痛,少数有脾脏肿大、面色灰暗、腹水、浮肿、蜘蛛痣等症状;酒精性脂肪肝、轻度脂肪肝多无症状,中、重度脂肪肝少数病人有低热、腹泻、四肢麻木、手颤、性功能减退等症状。酒精性肝硬化是一种较严重的酒精性肝病,应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延误病情。专家强调:戒酒是防治酒精肝的最有效措施!

相关推荐

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

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 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 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 g/dt。但应注意性别,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的影响。乙醇量(g)换算公式=饮酒量(m1)X乙醇含量(%)×0.8。 2.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质量减轻、黄疸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和蜘蛛痣、肝掌等表现。 3.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一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

容易伤肝的疾病都有哪些

最伤肝的疾病一:病毒性肝炎 病毒是肝脏健康的首要敌人,其中又以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最为常见和凶险。乙肝病毒进入肝脏后,会在肝细胞中持续复制,不断破坏肝细胞的结构。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有5%至10%会转变为慢性乙肝,其中约15%会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 几乎所有的肝吸虫病患者都是由于生吃鱼虾造成的,如果生活中做到饮食卫生,经常洗手,不吃生食生肉,海鲜一定做熟再吃,甲肝或戊肝就难以发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既可预防乙型肝炎,也可预防丁型肝炎,并且是预防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最伤肝的疾病二:脂肪肝 如果

脂肪肝治疗的几种方法

(1)针对危险因素的治疗 如能控制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单纯性脂肪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炎可以逆转乃至完全恢复,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最重要措施。减肥和运动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是治疗肥胖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最佳措施。限制热卡及脂肪摄入,使体重逐步下降,但注意过快体重下降可能会加重肝损害,应在减肥过程中监测体重及肝功能。运动锻炼要足量、要坚持。对高脂血症者饮食限制及结构调整是主要措施。降脂药的使用应慎重,因降血脂药会驱使血脂更集中在肝脏进行代谢,常会导致肝细胞的进一步损害。一般认为降脂药只用于血脂升

为什么饮酒过量会造成肝病

很多人听到酒精性肝病,都会有着这样的疑惑,肝病与饮酒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酒精性肝病就是因为长期饮酒过量而导致的慢性肝病,这是因为各种酒都有不同含量的酒精,酒精进入人体后只有10%自肠胃排出,90%则在肝脏中代谢。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进入肝细胞后经氧化为乙醛。乙醇和乙醛都具有直接刺激、损害肝细胞的毒性作用,能使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甚至坏死。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饮酒量、饮酒年限、性别、遗传、营养、乙肝病毒感染等有关。 那么,饮多少酒、喝多长时间会造成肝脏疾病?目前多数研究认为,连续5年以上每天

酒精性肝病转氨酶也会高吗

酒精性脂肪肝是因为血液中的乙醇浓度逐渐升高,大量乙醇的中间产物可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乙醇还可以引起肝内脂代谢的异常,导致脂质在肝内大量沉积,引起肝脏的脂肪样变,严重时也可以引起肝酶异常。分为早期的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肝的治疗主要是戒酒,这是最主要的,彻底的戒酒可以使酒精性肝病及轻中度的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症状逐渐减轻。嗜酒者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及维生素以加强营养支持,如多吃一些瘦肉、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一般来说早期的酒精性肝病及肝炎可以通过戒酒而恢复痊愈。

喝酒伤肝可用公式算

问题:喝多少酒才不伤肝? 方法:给酒量设定精确安全界限 聪明之处:摄入多少酒精用公式一算就清楚 喜欢喝老酒的赶快算一算,最近5年之内喝酒要是超过100公斤就很有可能得酒精性肝病。浙医一院已经研究出了一个公式,为饮酒量划出安全界限。 著名肝病专家厉教授带领课题小组在杭州、宁波、象山等地随机抽取了2万名成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浙江省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4.34%。其中酒精性肝硬化占0.68%,酒精性肝炎占1.51%,酒精性脂肪肝占0.94%,轻症酒精性肝损伤占1.21%;还有8.83%的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这

酒精肝的危害有多大

各种酒都有不同含量的酒精,酒精进入人体后只有10%自肠胃排出,90%则在肝脏中代谢。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进入肝细胞后经氧化为乙醛。乙醇和乙醛都具有直接刺激、损害肝细胞的毒性作用,能使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甚至坏死,长期大量饮酒,极有可能形成酒精肝,那酒精肝的危害性大吗? 目前,酒精性肝病患者,在我们周围很常见。酒精性肝病表现多样,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在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饮酒量、饮酒年限、性别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酒精性肝病的早期病变有酒精性脂肪肝(afl)、酒精性肝纤维化(af)、酒精性肝炎(ah)和酒精性肝硬化(ac)。病理学检查发现,酒精性肝病中的肝细胞癌几乎都合并有肝硬化基础。目前认为,酒精本身未必是直接的致癌物质即无起始因子意义,而hbv、hcv、化学致癌物质和免疫抑制等可能为“辅致癌因子”,而具启动因子作用。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向来重视营养缺乏学说。近年的研究表明,乙醛中毒加之酒精代谢过程中生成的活性氧等酒精化学反应与药理学机制颇受瞩目。有关酒瘾以及酒精性肝病为主的脏器损害发病因子的研究现已进入分子

喝酒伤肝谨防肝硬化

在我国,也有不少人嗜好饮酒。大家都知道,适量饮酒对大多数人的健康并没有损害,少量饮用某些酒,如葡萄酒,对身体还有一定的好处。但是,长期过量饮酒,特别是饮用高度数的酒,就会使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最终导致肝硬化。 ■酒精性肝病有三种类型 酒精性脂肪肝一般没有症状,有人可出现乏力、倦怠、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表现,还会有肥胖、肝脏肿大等体征。 酒精性肝炎患者发病前往往短期内曾大量饮酒,临床表现除了有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状外,还有发热、腹痛、腹泻等,且有明显的体重减轻。患者可出现贫血和中性粒细胞

酒精肝的治疗方法

酒精性肝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①减轻酒精性肝病的严重度;②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③改善已存在的继发性营养不良;④对酒精性肝硬化进行治疗。 戒酒是首要方法,其疗效与肝病的严重度有关。对于普通的酒精性肝病可使临床和病理表现明显改善;对严重的酒精性肝病,则不一定有效;对于酒精性脂肪肝,戒酒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质激素对轻中型病例无明显效果,而仅有严重病例才能从激素受益。激素能减轻肝内急、慢性炎症,但对早期或已确定的纤维化无肯定效果。因此,酒精性肝病时激素可能仅适用于少数不伴有肝硬化的重型病例。 秋水仙碱、丙基硫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