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几率是多少
破伤风几率是多少
1、外伤感染最易引起破伤风,专家介绍:破伤风又名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人和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易感染,但猫的易感性较其它动物低,患破伤风并不多见,而病死率却很高。
2、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粪便及淤泥中,生锈的铁钉及其他金属锈蚀物表面也极易带菌。
3、自然感染由于伤口污染含有破伤风梭菌芽孢的物质而引起。但并非所有伤口均可感染,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如小而深的创伤,伤口发生坏死或被粪便、土壤、淤泥块封盖,或创伤内组织坏死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情况下,破伤风梭菌才能形成厌氧环境繁殖,引起发病。此病是一种由伤口感染的中毒性传染病,不能由病猫直接传染于健康猫。
破伤风几率是多少?以上主要是针对破伤风的相关解说,希望大家如果有这种疾病就及时的到正规权威的专科医院接受诊治,以免耽误病情最佳的治疗时期。破伤风严重时很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破伤风的治疗。
破伤风几天过安全期
一般为7-8天。
破伤风的潜伏期长短一般与伤口所在的部位、伤口严重的程度以及个人机体的免疫状况等因素有关,通常情况下为7-8天,如果过了潜伏期还没有发病的话,基本上可以排除感染的风险。
但也有个别特殊的病例潜伏时间很短或很长,快则达数小时不等,长则可达数月、数年之久,一般来说破伤风的潜伏期越短、预后相对来说也比较差。
破伤风几天过安全期 怎样判断要不要打破伤风
受伤之后要注意观察伤口的情况,一般需要根据物品是否生锈、伤口是否严重及是否积极消毒来继续综合性的判断,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如果伤口比较浅、仅有破皮或表皮少量渗血的话,而且扎伤的物品也没有生锈情况产生的话,那么一般是不需要打破伤风的。
2、如果伤口比较深,且有活动性出血,扎伤的物品有锈迹,而且在第一时间也没有进行清洗消毒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造成细菌的繁殖,建议在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针。
破伤风的危害有哪些
1、早期危害
破伤风有一定的潜伏期,有的患者潜伏期比较短,在24小时内就可能发病,还有的患者可能几个月以后才会发病,在患病的初期,患者会出现乏力、头晕头痛的情况,精神也会变得烦躁不安,肌肉会出现痉挛,肌肉的经络最早是出现在咬肌处的,面部的肌肉所受到的影响和伤害是最大的,患者的腰部会后凸。
2、后期危害
在患病一段时间以后,患者会对周围的环境变得异常的敏感,任何轻微的刺激,像是光线以及生育和震动等,都能导致患者全身肌肉出现痉挛和抽搐,抽搐最为强烈的时候还有可能会导致肌肉出现断裂甚至是骨折,如果呼吸系统的肌肉出现了痉挛,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呼吸停止,所以在出现症状以后就要立即把病人送到医院去接受治疗。
虽然破伤风梭菌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很严重的,但是也不代表着我们对这一现象毫无办法,可以以主动预防的方式去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比如说去打破伤风预防针,这样会使体内产品抗体,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新生儿感染破伤风以后致死率是非常高的,所以要格外的警惕。
什么是破伤风疫苗
常用的有两种制剂:破伤风抗毒素(TAT,来源于马)和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来源于人),前者需要皮试,后者不需作皮试。破伤风针皮试过敏临床上主要是指破伤风抗毒素(TAT,来源于马)皮试过敏,可改为注射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来源于人)来获得保护,如没有TIG,可采取TAT脱敏注射,具体方法可咨询就诊处医护人员。如果有过严格疫苗接种史的,可根据病情咨询就诊医生,如在保护期内(下文有所述及),不一定需要注射TAT。
必要时要使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由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再经破伤风类毒素免疫的健康献血员中采集效价高的血浆或血清制成,主要是预防和治疗破伤风,尤其适用于对破伤风抗毒素(TAT)有过敏反应者。适用于免疫史不清与血清过敏,伤口感染24小时以上以及接种破伤风类毒素仍无免疫力的破伤风患者。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etanus Immunoglobulin)是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再经吸附破伤风疫苗免疫的健康人血浆,经提取、灭活病毒制成。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属于人工被动免疫,注射后即刻产生免疫效果,但持续时间较短,免疫时间为2周,一般不超过3周。注射后一般无不良反应。极少数人有红肿、疼痛感,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破伤风类毒素与破伤风抗毒素区别
破伤风类毒素是用来预防破伤风的一种免疫疫苗.为了防止破伤风病的发生、医生给病人注射一定量的破伤风类毒素、从而达到预防破伤风病的目的. 而破伤风抗毒素是用对破伤风策有免疫力的人或动物血清经加工精制而成的免疫抗体、注射到人体后、可直接对破伤风起到抵抗的作用、但这种抗毒素是被动的、而且在体内只能维持很短时间、因此、最根本的还是应该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以使体内产生自动免疫抗体、从而达到长久的预防皮伤风的目的.
破伤风类毒素是用破伤风菌经减毒加工处理后制成的疫苗、注射到人体后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后人体才会产生自动免疫力.因此、如果人体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而发生外伤、或是刚刚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而自身尚产生免疫抗体时发生外伤、为防止感染破伤风、应首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使被动免疫和自动免疫衔接起来、从而达到预防破伤风的目的.若已经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的人类发生外伤后、没有必要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因为做为类毒素的抗原和抗毒素的抗体同时注射后也会发生拮抗作用而使相互作用降低、失去免疫效果.生活护理
易拉罐划破了手会感染破伤风吗
一般破伤风多是见于开放性的较深的伤口,而向您所说的这种情况,伤口较浅,同时出血较小,则感染的机率是较小的,不用过于担心的,只要注意伤口消毒,防止后期的感染化脓等危险则一般无大碍的。
房颤患者脑中风几率是常人5倍
其中,房颤患者罹患中风的风险是常人的5倍,而4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一生中会发生房颤。由房颤导致的中风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房颤患者及时预防中风很有必要。
房颤患者中风几率5倍于常人
房颤患者主要有心悸、眩晕、晕厥和气短等症状,但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就发病。
46岁的刘先生前不久因为心慌气短被送进西南医院,医生诊断后发现刘先生患有房颤,出院后没多久又因中风再次住院治疗。他的妻子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好好的一个人就中风了呢?
解释说,刘先生的中风是由房颤引起的。当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减弱,心房中的血液无法完全被泵出,瘀滞在心房内的血液会逐渐凝结成块,形成血栓,如果血栓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就很容易堵塞在血管狭窄处,阻断脑部供血,引发中风。
“房颤患者中风几率是常人的5倍。”陈康宁介绍,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所以,房颤患者应提早预防中风、最大限度减少中风发生。
出现这些征兆马上送医
“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陈康宁说,如果发现房颤患者出现言语含糊、两边面部表情不对称、双手手臂平举不能坚持这三种情况中的一个,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拨打120急救电话,在脑中风症状发生黄金3小时内将病人送往医院。
很多房颤患者通过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脑中风。阿司匹林真的管用吗?陈康宁介绍,阿司匹林对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效果较好,但对凝血因子导致的房颤血栓效果有限。“治疗房颤导致的血栓用达比加群酯这类凝血药物效果较好。”
破伤风类毒素的用法是什么
针对破伤风抗毒素用法这个问题一定要得到重视,关于破伤风抗毒素用法为你解答如下:国内的破伤风抗毒素均为马血清制品,其过敏源为马血清内所含的异性蛋白。一般情况下,凡是第一次使用马血清制剂时很少会出现过敏反应,但如果是在一两年内再次使用,引起过敏的几率会大幅增加。通常注射异性血清制剂所引发的过敏会在半小时之内发生明显症状,如果用药超过一小时仍无反应,说明这次使用血清制剂不会引起过敏。但这并不代表下次使用相同药物时不会发生,因此每次使用异性血清制剂前都必须做过敏试验。
孕期孕妇能不能打疫苗
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的死亡率很高,几乎是100%,孕妇一旦感染上,母子均难以幸免于死。因此,孕妇若被狗或其他的动物咬伤,应注射狂犬病疫苗。
乙肝疫苗
孕妇的配偶或家庭成员查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及e抗原阳性者;一些因特殊需要而从事高度感染乙肝危险的工作者,孕前没有接种上乙肝疫苗,发现自己已怀孕,也应及时注射乙肝疫苗。
破伤风类毒素
我国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较高,是威胁新生儿生命的一大杀手。孕妇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可以预防染上破伤风。
流感疫苗
如到流行区域旅游时,也可考虑接种脑膜炎球菌菌苗、黄热病疫苗,这些疫苗所致畸胎率是极低的,但有危险性,应由医生决定。有些疫苗对胎儿是无害的,必要时可以接种。如流感疫苗是在鸡胚中培养,纯化灭活制成,不是血源制品,所以不必担心接种疫苗会感染其他疾病,但对鸡蛋过敏者不可接种。
孕妇禁忌接种活疫苗
孕妇预防接种可能会危及胎儿,引起流产或早产,建议最好在未怀孕时进行接种。这主要指的是孕妇禁忌接种活疫苗,如水痘、风疹、麻疹、腮腺炎等病毒性减毒活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以及百日咳菌苗等。凡有流产史的孕妇,为安全起见,均不宜接受任何防疫接种。
破伤风不打会怎么样
一、严重后果
不打破伤风抗毒素可能会导致破伤风。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后,在厌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嗜神经外毒素而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点的急性传染病。会出现坐立不安与烦躁易怒的症状,之后会牙关紧闭,颈部肌肉强直,最后可能会全身持续性强直。还会因惊厥发作引起窒息,或强烈的肌痉挛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能打最好打,虽然说感染破伤风的几率很小,但一旦感染就治不好了,所以最好还是尽早打一下,一般伤后24小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就没有效果了。
二、破伤风有什么症状?
1.潜伏期:长短不一,往往与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创伤的性质和部位及伤口的处理等因素有关。通常7 ̄8日,但也有短仅24小时或长达几个月或数年。
2.前驱期: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烦躁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
3.发作期:肌肉持续性收缩。最初是咀嚼肌,以后顺序是脸面、颈项、背、腹、四肢、最后是膈肌、肋间肌。
4.对声、光震动、饮水、注射可诱发阵发性痉挛。患者神志始终清楚,感觉也无异常。一般无高热。
三、预防破伤风的方法有:
1、正确处理伤口。对于一般小的伤口,可先用自来水或井水把伤口外面的泥、灰冲洗干净。有条件的,可在伤口涂上碘酒等消毒药水,然后在伤口上盖一块干净的布,轻轻包扎后再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对于一些大的伤口,可先用干净的布压住伤口,然后迅速去医院治疗。
2、注意产妇卫生。
3、注射预防针。
破伤风是破了都需要打吗
警惕破伤风杆菌的致命危害
破伤风是一种特异的感染,引起该病的病原菌就是破伤风杆菌,这是一种厌氧细菌,(这个和是不是得破伤风有关)。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由粪便污染土壤,经伤口感染引起疾病。破伤风的发生与受伤情况(伤口大小、污染情况、受伤器具)、组织低氧(伤口 深浅)及主动免疫情况关系很大。孩子如果被生锈的铁钉扎伤或伤口特别窄而深容易形成这种缺氧的环境,就容易引起破伤风杆菌的感染。
小编在急诊临床碰到的患者中大部分是建筑工地上叔叔被扎了,还有种地的农民伯伯胳膊受伤后继续干活,接触到了土壤中的破伤风杆菌。大部分患者就诊的原因是以头痛、腰背痛、张口困难、抽搐等,常常被误诊为脑血管病、急腹症、颈椎病、神经炎等,有的患者甚至没有明确受伤病史。
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能打破伤风
打破伤风针其实是指打破伤风的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商品名蓉生逸普),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过敏反应),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及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在用药前先作过敏试验。试验结果为阴性可直接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试验结果为阳性者,则应进行脱敏注射,即小剂量分4-5次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在用过破伤风抗毒素超过一周者,如再使用,还须重作皮肤试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相对而言过敏反应少,但一般医院存货更少。这只是一种外援性抗体,维持时间为2~3周。其对已出现破伤风或可疑症状时应及时使用,但是对破伤风的预防作用是有限的。
以下的这四个误区需要知晓
误区一 创伤后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
在多数医院,当患者就诊时只要是外伤,甚至只是擦伤,无论其是否进行过主动免疫,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
按时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可在一定时期内产生很好的抵抗破伤风的抗体。凡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全程预防者,在注射完最后1针的5~10年,若有外伤不需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也不用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若超过5~10年,受伤后可再加强注射1次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但不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误区二—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只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有效
多数医务人员会告知患者,应该尽量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否则效果差。
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1~2周。根据其发病机制,伤后24小时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能起到预防作用。临床上应强调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且两周内应用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
误区三—该应用被动免疫制剂时却不应用
对于某些非外伤性的损伤,例如肛周脓肿、结肠穿孔等,临床医生很少考虑到其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可能。其实,破伤风杆菌大量存在于人的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肠道破裂造成的腹腔及手术切口污染,若病史较长,污染重,就可能发生破伤风杆菌感染。这些患者应该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同时要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促使其产生长期抗体。
误区四—被动免疫后就不会患破伤风
被动免疫给体内带来的抗体只能持续2~3周,此后抗体水平下降,身体不再受到保护。因此,应用一次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带来持久免疫力。持久的免疫力要靠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在体内产生的主动免疫。
孩子时期如何警惕和防范破伤风
通常情况下,在儿童期按期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直接预防破伤风感染,其保护率为95%,孩子外伤后不需再注 射破伤风或破免针。一般新生儿出生3个月、4个月、5 个月都要连续接种三针的百白破疫苗,然后等到18个月后, 再接种一针加强型百白破疫苗,6周岁时如接种白破疫苗, 体内的破伤风抗体一般能持续到1 6周岁。但遗憾的是,2 周岁以后,孩子接种的疫苗越来越少,到6周岁后,家长 接种疫苗的意识更淡,不少家长还会遗漏接种。
特别提醒,有可疑伤口要及时充分冲洗,可疑症状及时至医院就诊。
烧烫伤后应预防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后,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它通常并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但人体皮肤出现外伤时,如开放性损伤、开放性骨折、烧烫伤等,甚至细小的伤口如刺伤,均可能发生破伤风。
临床上,破伤风的治疗非常困难,死亡率高,而预防的效果极佳,普遍使用破伤风抗毒血清被动免疫法预防的外伤者,发生破伤风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一左右。
烧烫伤属于开放性创伤,它符合破伤风发病所需的一切因素和条件,特别是严重性烧烫伤,创面愈合时间长达数月,都会给破伤风杆菌有机可乘。
所以烧烫伤后也需要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破伤风的发生。有少数烧烫伤病人认为,烧烫伤只是皮伤肉不伤,加上害怕打针疼痛而拒绝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这是十分错误而且是极其危险的。
破伤风皮试阳性判断的过程
破伤风抗毒素会引起部分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严重者昏迷、虚脱,如不及时抢救可致迅速死亡;不良反应还可能发生血清病,经长达数日或数十日的钙剂或抗组胺药治疗才能痊愈。因破伤风抗毒素属于异种蛋白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此类药有明确规定:血清制品使用前须做皮试。
导致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的诱因比较多,概括如下。
1.个人体质的原因,过敏体质的患者比普通患者发生皮试阳性的几率大。
2.皮试液浓度的差异影响假阳性率的发生。笔者通过查阅文献报道得知:采用两种皮试液配制方法进行对比试验,较精确的破伤风皮试液配制可能降低皮试假阳性的发生率。
3.皮试液浓度过高、溶媒选择不合理、注射器无效腔均可造成皮试时药物吸收量过大,从而增加了皮试阳性反应的发生。
4.不同生产厂家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也各有不同。在文献中也明确提出,药品质量是影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主要因素,纯化产品、优化配液、规范操作等可以降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反应的发生率。
和青霉素等药物不同的是,即使皮试呈阳性反应,破伤风抗毒素也仍然可以利用脱敏疗法分次注射使用。只是,临床实际操作中,由于脱敏疗法程序繁琐,注射次数多,患者等候时间长,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一直被慎用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破伤风皮试呈阳性已经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了,另外要注意的是,某些结果呈阴性的患者偶尔也会出现过敏的反应,所以在做了破伤风皮试后,需要耐心的等待30分钟,确定没有异常才可以。
破伤风防治的四大误区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一:创伤后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
很多医院在接诊到受伤的患者后,甚至只是一些轻微的擦伤,无论患者以前是否进行过主动免疫,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按时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可在一定时期内产生很好的抵抗破伤风的抗体。凡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全程预防者,在注射完最后1针的5~10年,若有外伤不需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也不用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若超过5~10年,受伤后可再加强注射1次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但不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二:疫苗只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有效
很多医务人员会告知接种疫苗的患者,必须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否则无效。专家表示,其实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1~2周。根据其发病机制,伤后24小时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能起到预防作用。临床上应强调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且两周内应用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三:该应用被动免疫制剂时却不应用
有些非外伤性的损伤,例如肛周脓肿、结肠穿孔等患者,临床医生很少考虑到其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可能。其实,破伤风杆菌大量存在于人的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肠道破裂造成的腹腔及手术切口污染,若病史较长,污染重,就可能发生破伤风杆菌感染。这些患者应该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同时要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促使其产生长期抗体。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四:被动免疫后就不会患破伤风
被动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只能持续2~3周,此后抗体水平便开始下降,身体也不再受到保护。因此,应用一次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带来持久免疫力。持久的免疫力要靠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在体内产生的主动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