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诊断
痛风的诊断
痛风诊断的金标准就是找到尿酸盐结晶,一般尿酸盐结晶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来看。
中医的诊断主要通过望闻问切来进行。首先看患者的发病部位,一般都是局部单关节发病,第一跖趾处,还有踝关节,膝关节,肘关节或者腕关节,一般情况单关节发病。彭主任指出如果患者主诉,突然发病之后就他(她)就动不了了,非常疼痛,疼痛到没办法入睡,病情很重,所以就过来找医生看病了。那基本就可以判断这是个急性期的痛风。如果在间歇期,患者的疼痛一般就缓解了,但是后期都会有高尿酸血症,还有一些间歇期的病人会并发一些糖尿病,或者高脂血症。有些患者是来看这些并发症的,做完检查后发现血尿酸也高,如果这个患者之前发作过痛风,就可以判断他是间歇期的病人。总之,就是以疾病的发作时间和程度以及缓解的情况来判断患者是在急性期还是在间歇期。
痛风的三大诊断误区
痛风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遥远,所以不要以为你还年轻,这些事情就碰不到,痛风是不局限于哪个年龄段的,所以不管你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都要警惕,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一下痛风的诊断误区,希望大家都能够活得健健康康的。
诊断误区一:血尿酸高一律诊断为痛风
很多人在体检时查出血尿酸含量偏高,也就是高尿酸血症,就觉得自己一定得了痛风。通常来讲,高尿酸血症的人中有 10%会发生痛风,所以,只有血尿酸高而没有关节炎症状时不能诊断痛风。当血尿酸值偏高,而且病人有关节疼痛甚至肿痛时,很多经验不足的临床医生会毫不犹豫地下痛风诊断,其实,这其中有一部分病人是痛风,而有的病人可能是骨关节炎合并高尿酸血症,或者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它关节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我们在临床上一定要做好鉴别诊断。
诊断误区二:血尿酸低于420UMOL/L不考虑痛风诊断
在临床上多次遇见有些痛风病人因为检查血尿酸值低于420UMOL/L而被延误诊断1—8年。有部分病人刚发病时第一跖趾关节肿痛口服药片1-2天就缓解,以后1-3年内双侧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肿痛多次复发,且多次查血尿酸在380-415UMOL/L范围,医生因其血尿酸低于420UMOL/L不考虑痛风诊断,多年后出现痛风石才确诊为痛风。遇到单关节尤其第一跖趾关节肿痛间断发作且血尿酸略低于420UMOL/L的病友要多次反复检测血尿酸,在排除化脓性关节炎等病的情况下,可以试服秋水仙碱作诊断性治疗,不要轻易排除或绝对不考虑痛风诊断。
诊断误区三:只有中年男性才会患痛风
痛风虽最常见的是40岁以上的中年男人,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嘌呤含量也越来越高,如今,痛风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二十多岁的痛风病人在临床上并不鲜见,继发性痛风甚至有少年患者。而对于更年期后的女性朋友来说,由于女性的雌性激素水平大大降低,痛风的发生率也不低。
上述的这三个痛风的诊断误区,大家都知道了吧。当然,不止是痛风,有些疾病也是无视年龄段的,所以即使是年轻人,如果没照顾好自己的身体,那么也是会导致你得上疾病的。希望大家能够爱惜自己的身体,否则等到哪一天得病那是吃后悔药也是没用的。
痛风发作间期尿酸升高未必需要立即降
痛风是由于人体内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其诊断主要关注关节滑液中查见特异性尿酸盐结晶和经证实痛风石中含尿酸钠结晶两个要点。但需要注意的是约40%的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尿酸正常,故单一的高尿酸血症并不能作为痛风诊断或排除诊断的依据,而痛风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出现尿酸升高时,未必需要立即降。
对于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的降尿酸治疗,目前认为并非只要血尿酸增高,就需立刻降尿酸。这是由于降尿酸治疗也是有适应证的,如果患者关节炎发作频繁(≥2次/年),持续、严重或难治性痛风关节炎伴痛风石、泌尿系结石和慢性痛风性肾病等,经饮食控制后血尿酸仍>536mol/L,X线片上有受累关节的破坏等。
痛风早中期的治疗多以促尿酸排泄药为主,而中晚期的治疗则以抑制尿酸合成药为主。首次开始降尿酸治疗应在痛风发作缓解后1周~6周开始。降尿酸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并根据血尿酸值调整降尿酸药剂量,使血尿酸水平长期持续达标。血尿酸一般以<360mol/L为目标值,对于有大量痛风石的慢性痛风关节炎患者,血尿酸<300mol/L也许更合适。
另外,为避免降尿酸时血尿酸波动过大诱发急性发作,降尿酸药的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并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类抗炎药预防痛风的急性发作。
急性痛风的诊断标准有什么
专家认为不仅是急性痛风病可以通过痛风的症状来判别,其他时期的痛风也一样,只是急性痛风表现较为急速剧烈,据此可以有效判断自身是否患者有该症。下面详细介绍痛风诊断急性痛风标准。
1,典型的症状为关节疼痛急性关节炎多为常见。
2,发作时间通常在下半夜或凌晨,在生活中痛风病人需注意防范这个时间段出现的痛风发作采用及时有效地方法控制。
3,急性痛风病发部位主要有脚踝关节,脚趾关节,单侧关节等大关节处,此外还可出现在手部,手指,肘部等身体部位。
4,急性痛风发展到晚期常表现在局部皮肤颜色该变,有关节肿瘤生成,此外还有严重的关节急性及关节异常,手不能触。
痛风诊断标准
对中年以上的男性,突然发生踇指、跖指、踝、膝等处的单关节红肿热痛,伴或不伴有尿酸增高,均应考虑痛风可能。如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则可诊断为痛风,在滑囊液检查找到尿酸盐结晶即可确立诊断。一般诊断并不困难。
辅助检查
(1)血尿酸测定:血尿酸升高是痛风患者重要的临床生化特点。通常采用尿酸酶法进行测定,男性正常值上限为416μmol/L左右,绝经期前女性较男性低约59.4μmol/L。
(2)尿尿酸测定:与饮食的结掏有密切关系,正常人低嘌呤饮食5日后,24小时尿尿酸排泻量小于3.57 mmol(600 mg)。若血尿酸明显升高,而24小时尿尿酸小于3.57 mmol(600 mg),提示肾脏尿酸排泄减少,占90%;大于4.76—5.95 mmol(800~l000mg),常提示体内尿酸生成过多,占10%。
(3)血常规和红细胞沉降率检查:急性发作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为(10~20)x 10^9/L,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均可增高,关节炎消退后,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也都可随之下降至正常,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对于痛风的诊断无特异性意义。
(4)尿常规检查:病程早期一般无改变,累及肾脏者,可有蛋白尿、血尿、脓尿,偶见管型尿;并发肾结石者,可见明显血尿。
鉴别诊断
(1)类风湿关节炎;也常以中小关节炎症为首发症状,但多见于女性,有晨僵,可引起关节僵硬和畸形。血尿酸多不高,但类风湿因子增高,伴有免疫球蛋白增高,X线可见关节周围的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甚至关节面融合,与痛风性凿孔样缺损明显不同。
(2)化脓性关节炎与创伤性关节炎:痛风初发时常易与化脓性关节炎和创伤性关节炎混淆,但后二者血尿酸不高,创伤性关节炎常有较重受伤史,化脓性关节炎滑囊内含大量白细胞,培养可得致病菌,可作鉴别。
(3)蜂窝织炎: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周围软组织常呈明显红肿,如忽视关节本身的症状,极易误诊为蜂窝织炎。后者血尿酸盐不高,畏寒发热和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更为突出,而关节疼痛不甚明显。
(4)假性痛风:为关节软骨钙化所致,多发生于老年人,膝关节最常累及,急性发作时症状酷似痛风,但血尿酸水平不高,x线片示软骨钙化。
(5)其他关节炎:急性期需与红斑狼疮、Reiter综合征鉴别,血尿酸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6)类固醇结晶关节炎
该病与痛风不同点是多见于女性,发作在曾被用皮质激素注射封闭的关节,病程较长,关节液内可见方形结晶,血尿酸不高,x线检查可见病变部位钙化。
(7)羟磷灰石沉积症
该病与痛风不同点是多见于老年女性,肩、膝、髋、脊椎关节为常发部位,发作时间较长,血尿酸不高.x线可见骨质钙化。
常见痛风诊断标准主要有什么
痛风的主要症状,常见的痛风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什么?你知道哪些痛风的诊断标准吗?了解痛风的诊断标准很重要,可以帮忙大家更好的进行痛风的诊断。具体的痛风的诊断标准主要为:
(1)具体的痛风的诊断标准为第一脚拇趾跖关节肿痛。
(2)单侧跗关节炎急性发作。
(3)有痛风石也可以作为痛风的诊断标准之一。
(4)高尿酸血症。
(5)非对称性关节肿痛。
(6)常见的痛风的诊断标准具体为急性关节炎发作一次以上,在一天内即达到发作高峰。
(7)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
(8)整个关节呈暗红色也是痛风的诊断标准之一。
(9)发作可自行终止。
痛风的主要症状,以上就是常见的痛风的诊断标准,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些关于痛风的诊断标准的常识。专家建议,假如出现了以上三条痛风的诊断标准,就可以诊断为痛风了,大家必然要注意。
痛风诊断标准有哪些
针对“怎样确诊痛风病”这个问题,上海痛风专家朱建福教授告诉患者及时确诊痛风病是痛风的治疗关键所在,根据痛风症状诊断是确诊痛风病的一个有效途径而常见的痛风症状如下:
1、老年人患者朋友多出现的痛风症状表现在精神,心理感到劳累,值得注意的是术后感染、琐事创伤、进嘌呤高的饮食也可诱发痛风病发。
2、中年男性患者朋友多出现对称性小关节炎,表现主要在脚趾,其次是踝关节、手关节、及腕、膝、肘、足部大关节处。明显有、肿、热、痛,严重到活动受限。
3、生活中尿量明显增多,肾脏功能受到严重损伤,出现关节病变而且在肾脏部位出现尿酸结石,伴有持续的尿酸高。
4、泌尿类症状:尿频、尿不尽、夜尿和尿在一般检查中有检查到肾脏功能不全或一定程度的尿路异常。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怎样确诊痛风病”,希望您通过对痛风症状的认识及了解能够在生活中及时发现痛风病,并及时采取相关的治疗方法令痛风得到一个有效缓解及控制。
痛风有哪些诊治误区
据了解,痛风是一种有具有遗传性的慢性嘌呤代谢紊乱的关节疾病。由于各种原因,越来越多的人患上此类疾病。很多患者都缺乏对痛风的了解,他们急于治疗,往往会走进一些诊治的误区从而导致病情恶化。那么,痛风的诊断和治疗误区有哪些?
诊断误区一:血尿酸高一律诊断为痛风
很多人在体检时查出血尿酸含量偏高,也就是高尿酸血症,就觉得自己一定得了痛风。通常来讲,高尿酸血症的人中有 10%会发生痛风,所以,只有血尿酸高而没有关节炎症状时不能诊断痛风。当血尿酸值偏高,而且病人有关节疼痛甚至肿痛时,很多经验不足的临床医生会毫不犹豫地下痛风诊断,其实,这其中有一部分病人是痛风,而有的病人可能是骨关节炎合并高尿酸血症,或者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它关节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我们在临床上一定要做好鉴别诊断。
诊断误区二:血尿酸低于420umol/L不考虑痛风诊断
在临床上我多次遇见有些痛风病人因为检查血尿酸值低于420umol/L而被延误诊断1—8年。有部分病人刚发病时第一跖趾关节肿痛口服药片1-2天就缓解,以后1-3年内双侧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肿痛多次复发,且多次查血尿酸在380-415umol/L范围,医生因其血尿酸低于 420umol/L不考虑痛风诊断,多年后出现痛风石才确诊为痛风。遇到单关节(尤其第一跖趾关节)肿痛间断发作且血尿酸略低于420umol/L的病友要多次反复检测血尿酸,在排除化脓性关节炎等病的情况下,可以试服秋水仙碱作诊断性治疗,不要轻易排除或绝对不考虑痛风诊断。
诊断误区三:只有中年男性才会患痛风
痛风虽最常见的是40岁以上的中年男人,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嘌呤含量也越来越高,如今,痛风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二十多岁的痛风病人在临床上并不鲜见,继发性痛风甚至有少年患者。而对于更年期后的女性朋友来说,由于女性的雌性激素水平大大降低,痛风的发生率也不低。
诊断误区四:首发指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肿痛者不考虑痛风
足趾关节、踝关节肿痛一般会考虑痛风,但首发指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肿痛时部分医生和病友只考虑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化脓性关节炎,不考虑痛风诊断的可能性。
诊断误区五:喝啤酒容易痛风,喝白酒没事
其实不管白酒还是啤酒,主要成分都是乙醇,只是乙醇含量多少的差别。而乙醇会延缓尿酸排泄,导致尿酸堆积,诱发痛风症状。
诊断误区六:痛风发作时尿酸一定增高
约有30%的痛风病人血尿酸值是在正常范围之内的。痛风发作时即使尿酸在正常范围,也要按痛风发作处理。作出正确的判断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同样,血中尿酸过高的人,有关节疼痛也不一定就是痛风。
中风诊断鉴别
疾病诊断:
脑脊液、眼底检查及头颅CT、核磁共振等有助中风的准确诊断。早期头颅CT检查有助于鉴别中风属于出血性或者缺血性,还可以区分不同部位的出血,是中风必须的首要检查。具体标准:
1、缺血性中风: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发病急骤,多数无明显头痛、呕吐等先兆症状;有颈动脉系统或(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闭塞或扭曲。造影摄片时应将颈部包含在内;急性脑缺血性中风发作24-48小时后,头部CT可显示缺血病灶。核磁共振检查提示动脉系统的狭窄和闭塞;局部脑血流测定,可提示局部脑缺血病变。
2、出血性中风: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和偏瘫;CT表现为高密度影区,出血可破入脑室。临床上根据患者意识清醒与否、是否昏迷、偏瘫程度等将出血性中风分为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