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有哪些严重的危害
佝偻病有哪些严重的危害
1、神经精神症状早期可有夜惊、易哭、多汗,尤其是前半夜刚人睡时出汗多,睡眠不安等一系列佝偻病的危害。
2、脊柱弯曲,因躯干重力和牵引,可致脊柱后突或侧弯,严重者甚至可发生 骨折 。这些佝偻病的危害比较严重。
3、肌肉松弛,腹部膨隆,容易发生脐疝。这些也属于佝偻病的危害。
4、骨骼改变。头颅畸形以方头多见,出牙迟,十个月以上尚未出牙,长出的牙齿缺少釉质,容易生龋齿。这些佝偻病的危害比较常见。
佝偻病的危害
佝偻病虽然很少直接危害生命,但因其发病缓慢而不被重视,一旦发现明显症状后,机体抵抗力已很低,容易并发肺炎、腹泻。佝偻病患儿如并发腹泻、肺炎,则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特别是胸部骨骼的改变,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心肺功能。女孩子骨盆的改变长大后会出现难产。
严重的佝偻病还会影响运动功能的发育,如坐、立、走等。运动的发育时间都可推迟,或已经会的动作因患此病而使活动能力减退。因此,佝偻病对宝宝的心身健康的影响是极大的。
1、神经精神症状早期可有夜惊、易哭、多汗,尤其是前半夜刚人睡时出汗多,睡眠不安等一系列佝偻病的危害。
2、脊柱弯曲,因躯干重力和牵引,可致脊柱后突或侧弯,严重者甚至可发生骨折。这些佝偻病的危害比较严重。
3、肌肉松弛,腹部膨隆,容易发生脐疝。这些也属于佝偻病的危害。
4、骨骼改变。头颅畸形以方头多见,出牙迟,十个月以上尚未出牙,长出的牙齿缺少釉质,容易生龋齿。这些佝偻病的危害比较常见。
佝偻病的危害
就算是不了解佝偻病的患病原因,也一定要了解孩子患佝偻病的注意事项。尤其是对于家里有患佝偻病的孩子的家庭,妈妈们一定要了解佝偻病的危害并及时带孩子去治疗。
佝偻病 是婴儿期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所引起的体内钙、磷代谢紊乱.当患儿体内的维生素D缺乏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症状,危害患儿的生活.
1、佝偻病患儿易出现多汗、夜惊、夜啼、易激惹等症状;
2、佝偻病会导致患儿的骨骼发生一定的变化,如:
头部早期可见囟门增大或闭锁月龄延迟,出牙晚,严重的患儿还可能出现乒乓球颅的颅骨软化;
7、8个月大的患儿还可能出现方颅;
胸部可出现肋软骨区膨大,以5~8肋软骨部位为主,呈圆而大的球状形时称为"串珠",使胸廓发生改变,称为鸡胸、漏斗胸
3、7~8个月以后的佝偻病患儿,其四肢各骺部会有明显膨大,尤其是腕关节的尺、桡骨远端可看见圆而钝的球体,称为佝偻病"手镯".
4、佝偻并患儿在学走路的前后,会由于骨质软化与躯体的重力所致,可现"O"形腿、"X"形腿,可影响患儿的生理功能和运动功能,给其今后的成长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佝偻病的危害比较多,比较常见的当然是在骨骼方面的影响,但是除了这些也有其他的不利影响。每一个家长都需要了解这些危害,才能督促每一位准妈妈在怀孕期间积极的参加孕检减少佝偻病患儿的出生。
佝偻病有哪些发病原因
佝偻病这一疾病是我们常见的疾病,大家应该都不会觉得陌生。我们都非常担心会患佝偻病,尤其婴幼儿、儿童、青少年是家长们担心的重点对象。那么,佝偻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告诉大家佝偻病的发病原因。
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研究指出虽然母亲孕后期每日补充400IU的维生素D,对于足月儿血循环中25-OH-D3的影响很小,但是与孕期规律补充的母亲相比,孕期未补充母亲的新生儿很快就降至缺乏的水平,因此早产、双胎更易于贮存不足。
日照不足
由于城市生活中高大建筑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寒冷的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没有充足时间的室外活动;或者室外活动时皮肤暴露少;不论是气候、季节、大气云量、纬度、肤色、皮肤暴露都可影响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
生长速度快
如低体重、早产、双胎、疾病等因素,婴儿恢复后,生长发育相对更快,需要维生素D多,但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易发生佝偻病。
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
因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少,纯母乳喂养,没有充足的户外活动,不补充维生素D的话,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罹患危险增加。
疾病和药物影响
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如婴儿肝炎综合征、慢性腹泻等,肝、肾严重损害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1,25-OH2-D3生成不足而引起佝偻病。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体内维生素D不足,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可刺激肝细胞微粒体的氧化酶系统活性增加,使维生素D和25-OH-D3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糖皮质激素有对抗维生素D对钙的转运作用。
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我们已经对佝偻病的发病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希望大家通过了解佝偻病的发病原因,能够多注意日常饮食,适当的锻炼身体。
雾霾的危害
危害一:小儿呼吸道感染与肺癌
如果霾被宝宝从呼吸道吸入,就会沉积于宝宝的肺泡之中,沉积肺泡的烟尘被溶解后进入血液,损伤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易造成血液中毒。霾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硫等主要是刺激呼吸道,危害更大。阴霾严重时,污染物杂质可使中枢神经发生病变,当宝宝吸入肺部,严重时可导致肺气肿及肺癌等症。
危害二:小儿佝偻病
由于太阳中的紫外线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惟一途径,紫外线辐射的减弱直接导致宝宝患小儿佝偻病的机率。另外,紫外线是自然界杀灭大气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的主要武器,灰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易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
危害三:情绪不稳定
阴霾天还会影响宝宝的情绪,因为整天天气都处于阴霾沉沉,太阳昏黄阴暗,宝宝身体中的松果体会分泌出较多的松果体素,使得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一旦减少,细胞就会“偷懒”,变得极不活跃,宝宝也就会显得无精打采。
怎样治疗佝偻病
1.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治疗的原则应以口服维生素D为主,一般剂量为每日2000IU~4000IU,或1,25-OH2-D30.5μg~2.0μg,一月后改预防量400IU/日。大剂量治疗应有严格的适应证。当重症佝偻病有并发症或无法口服者可大剂量肌肉注射维生素D,3个月后改预防量。治疗1个月后应复查,如临床表现、血生化与骨骼X线改变无恢复征象,应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鉴别。
2.除采用维生素D治疗外,应注意加强营养,保证足够奶量,及时添加转乳期食品。
3.对于佝偻病除了一方面是由于缺钙引起的,另一方面还是会造成一些鸡胸或者是胸骨外翻的情况,这个时候要想达到治疗的效果我们就必须要通过一定的主动和被动的运动来进行改善,比如说平时的时候我们可以多做俯卧撑或者是扩胸运动等等,这些对于佝偻病的治疗,都是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怎么应对宝宝佝偻病方法
1.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治疗的原则应以口服维生素D为主,一般剂量为每日2000IU~4000IU,或1,25-OH2-D30.5μg~2.0μg,一月后改预防量400IU/日。大剂量治疗应有严格的适应证。当重症佝偻病有并发症或无法口服者可大剂量肌肉注射维生素D,3个月后改预防量。治疗1个月后应复查,如临床表现、血生化与骨骼X线改变无恢复征象,应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鉴别。
2.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每日膳食钙供给量0~6个月为300mg,7~12个月为400mg,l~3岁为600mg。只要母乳充足或摄入足够的配方奶,可满足婴幼儿的钙营养。佝偻病的治疗一般无需补钙,除非并发手足搐搦症等低钙表现。
3.除采用维生素D治疗外,应注意加强营养,保证足够奶量,及时添加转乳期食品,坚持每日户外活动。
4.对已有骨骼畸形的后遗症期患儿应加强体格锻炼,可采用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对于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高危因素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避免过早的承力性运动(如避免过早练习坐、站、扶掖下蹦跳等)。如已经出现下肢畸形可作肌肉按摩(O形腿按摩外侧肌,X形腿按摩内侧肌),增加肌张力,以纠正畸形。严重骨骼畸形可考虑外科手术矫治。
宝宝严重缺钙的后果
宝宝的发育需要大量的钙质支持,如果宝宝的发育过程中没有吸收足量的钙质,那么宝宝很容易因为缺钙而患上一些疾病,如佝偻病。如果缺钙的现象并不严重,那么只要及时补充适量的钙质,就能有效改善。如果缺钙较为严重,则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宝宝严重缺钙的后果可怕,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宝宝一生的健康。
宝宝缺钙时,最先出现的症状是颅骨软﹑囟门大,压颅骨有触乒乓球的感觉。严重缺钙时,可出现胸骨突起如鸡胸,下肢因长时间站立造成“O”形腿或“X”腿。除骨骼的变化外,还可出现夜汗多﹑睡眠不安稳﹑乳牙萌出延迟﹑枕部形成枕秃等表现。缺钙严重容易导致宝宝肌无力、智力低下以及免疫力低下。除此之外,宝宝甚至可能出现抽风的情况。
缺钙严重容易患上佝偻病,这一病症恐怕不少人都多少有所耳闻。佝偻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软骨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它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的全身钙、磷代谢失常。此病很少危及生命,但它发病缓慢,不易发现,一旦症状明显常伴有抵抗力低下,易并发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而危及生命。
佝偻病治疗应该怎么补钙
总所周知缺钙是导致佝偻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都有佝偻病患儿来说,是否大量补钙就可治愈佝偻病呢?
佝偻病的发生主要是缺乏维生素D,在用维生素D治疗中,可给适量的钙,一般每日不超过0.5克。因为太多的用钙剂容易引起食欲不振,并影响肠道对其它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导致营养不良,反而会加重病情。
对同时患有腹泻或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扁桃体腺炎,或其它急性传染病,以及患有肾脏疾病的小儿,过量的用钙容易导致酸中毒,病儿出现呼吸深而有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嗜睡、口唇发白或发紫,严重的可发生昏迷,抢救不及时,可危及孩子的生命。
另外,在佝偻病的活动期间,病儿本身可伴有慢性酸中毒,使体液偏酸,即使过多的给钙,也不能沉积于骨骼。所以在治疗佝偻病时,要想使钙在人体内吸收,只有应用维生素D,否则不但治不了病,还容易导致其它疾病。
关于佝偻病有哪些认识误区
预防佝偻病是在小儿未患佝偻病前,给预防性投药,维持小儿每日生理需要,防止佝偻病发生。一旦患了佝偻病就需要治疗了,治疗佝偻病与预防性使用V-D和钙剂的量差异很大,治疗后病情稳定,仍需要使用预防性给药。
对佝偻病的认识误区还存在于,很多人认为佝偻病的骨骼后遗畸形可通过治疗消失。专家表示,通过治疗,骨骺的X线改变可逐渐消失,但出现的骨骼后遗畸形,如X型腿,O型腿,鸡胸等不能恢复,可随着下肢骨的生长延长,胸大肌的发达,畸形部分被掩盖,畸形严重者需要手术矫形,因此,预防佝偻病是很重要的。
佝偻病是不是只影响小儿骨骼的生长?很多人认识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专家表示,这也是佝偻病的认识误区之一。
佝偻病对小儿后期的生长发育危害很大,其主要是引起婴儿抬头、坐、站、行走都较晚。关节松弛而有过伸现象,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语言发育落后,贫血等症状。
比较严重的佝偻病的患儿中,还会出现其他的骨骼变形,如鸡胸、漏斗胸、X型腿、O型腿、肋串珠、手镯和脚镯等。由此可见佝偻病的危害范围之广。
佝偻病认识上有哪些误区呢?在日常生活上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把这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防止这种疾病的恶化。以免病入膏肓,引起治疗难。
佝偻病后遗症
若佝偻病情节不严重的患者,能及早进行治疗,多补充维生素D的话,患者就能康复,一般不会引发佝偻病后遗症;
但若患者佝偻病由于早期没有及时治疗,患病情况严重就很容易引发佝偻病后遗症。严重者会导致患者骨骼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和今后的生活,所以患者一定要及早治疗。
因此,父母若察觉出宝宝具有佝偻病的早期症状,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确定是不是患有佝偻病,若真的是的话,那就要及早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只要及早进行治疗,那么就不会造成佝偻病后遗症的出现,也就不会让自己出现驼背的现象了。
营养缺乏引起的不吃奶
如果宝宝患有严重的佝偻病、缺铁性凭虚、锌缺乏等;也会引起宝宝吃奶少或者是不吃奶。
佝偻病会对孩子的身体有什么影响啊
佝偻病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有:宝宝得了佝偻病表现是多方面的,如出汗多,特别是睡觉或吃奶时头部出汗多,因摩擦使枕部出现了脱发区,医学上称作枕秃;睡觉不踏实,易惊醒,平时表现烦躁爱哭闹,有时表情呆滞,失去小孩应有的活泼性;还有肌张力低下、腹部膨隆、韧带松弛、轻度贫血、肝脾肿大及容易反复生病等。
骨骼畸形是佝偻病的主要表现,小婴儿头部可见颅囱加大,颅缝加宽,边缘较软,颅骨软化(用手指轻轻按压,头部像触乒乓球样的感觉),方颅(头形呈方形)。胸部肋骨骺部膨大似算盘珠子,医学上称作串珠肋。肋弓缘上部内陷,形成沟状,医学上称作郝氏沟。同时可出现肋骨外翻,胸骨柄前凸,形成了所谓的鸡胸。个别婴儿也可以出现漏斗胸。佝偻病的孩子如久坐,会引起脊柱后弯、侧弯。有的患儿骨盆前后径缩短。
如手腕、脚腕部膨大,则形成医学上所谓的"手镯"、"脚镯"。由于四肢骨质软化,可出现"O形腿"、"X形腿"。严重的佝偻病患儿率易出现病理性骨折。佝偻病虽然很少直接危害生命,但因其发病缓慢而不被重视,一旦发现明显症状后,机体抵抗力已很低,容易并发肺炎、腹泻。
佝偻病患儿如并发腹泻、肺炎,则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特别是胸部骨骼的改变,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心肺功能。女孩子骨盆的改变长大后会出现难产。
佝偻病的治疗方法
1.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治疗的原则应以口服维生素D为主,一般剂量为每日2000IU~4000IU,或1,25-OH2-D30.5μg~2.0μg,一月后改预防量400IU/日。大剂量治疗应有严格的适应证。当重症佝偻病有并发症或无法口服者可大剂量肌肉注射维生素D,3个月后改预防量。治疗1个月后应复查,如临床表现、血生化与骨骼X线改变无恢复征象,应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鉴别。
2.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国每日膳食钙供给量0~6个月为300mg,7~12个月为400mg,l~3岁为600mg。只要母乳充足或摄入足够的配方奶,可满足婴幼儿的钙营养。佝偻病的治疗一般无需补钙,除非并发手足搐搦症等低钙表现。
3.除采用维生素D治疗外,应注意加强营养,保证足够奶量,及时添加转乳期食品,坚持每日户外活动。
4.对已有骨骼畸形的后遗症期患儿应加强体格锻炼,可采用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对于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高危因素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避免过早的承力性运动(如避免过早练习坐、站、扶掖下蹦跳等)。如已经出现下肢畸形可作肌肉按摩(O形腿按摩外侧肌,X形腿按摩内侧肌),增加肌张力,以纠正畸形。严重骨骼畸形可考虑外科手术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