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软骨病病因及并发症
骨软骨病病因及并发症
一、病因:
本病病因不清楚。可能与先天性因素有关,与生长过速有关。
二、发病机制:
可分三期:①坏死期为病骨骨细胞死亡,消失,骨小梁萎缩挤压,引起病骨碎裂;
②修复期为坏死骨质吸收,新生骨样组织钙化,新骨形成,重新修复;
③愈合期病变轻者可完全恢复正常,重者常后遗骨关节畸形。
可并下以下病症:少年性椎体骨软骨病常发病于青少年快速生长期,绝大多数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是驼背畸形。其中部分患者可能会合并背部疼痛,50%的患者主诉疼痛,主要位于畸形部或下背部。活动后加重。通常随生长结束而减轻,接近成熟期后只有25%的患者有较典型症状,如果疼痛位于腰部而畸形在胸部则应考虑椎弓根崩裂的可能性。
肋骨软骨炎病因病理
软骨本身无血管,其血供主要来自软骨膜。软骨膜感染后,软骨因无血供而坏死,使感染迁延不愈,并可穿透皮肤形成窦道。感染性肋软骨炎即是肋软骨膜受感染导致软骨缺血坏死而引起,并与对抗生素的不敏感有关。由于解剖上的特点,第1~4肋软骨单独存在,感染发生后一般不向邻近的肋软骨蔓延,第5~10肋软骨由于相邻的软骨互相连接,并借胸骨剑突与对侧相连,感染后炎症可相互蔓延,使同侧多根肋软骨受累,并可通过剑突向对侧扩散,使感染范围扩大。
感染肋软骨周围有脓液及肉芽组织形成,缺血坏死的肋软骨表面不光滑,呈虫蚀样改变,有些变细呈鼠尾状,有些可完全被吸收。感染性肋软骨炎多属继发性,目前以胸部外科手术后感染引起的肋软骨炎多见。其致病菌主要为化脓性细菌。这就需强调以预防为主,严格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或减少对肋软骨膜的损伤,以减少其发生。
什么是骨软骨病
骨软骨病是一组影响儿童发育期骨骺(出现于发育期不同的骨化中心)的疾病,其特征性表现是,受累骨的初级或次级骨化中心血流受阻,使发育最快的各种骨化中心发生了扰乱骨的正常生长过程的非炎性,非感染性疾病。其结果为出现异常的骨生长和骨畸形。
正常人出生时的骨骼主要由软骨组成。软骨是一种较软的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另一种矿化更好的、更结实的组织—骨组织所取代。这种取代开始于每一块骨的特殊部位,称为“骨化中心”,随时间而遍及骨的其他部分 。
骨软骨病的病因尚不清楚。无单一的遗传基础,各种骨软骨病的解剖分布、病程、预后各不相同。不同的疾病影响的骨骼不同。最常见的骨软骨病,是Legg-Calvé-Perthes病(受侵袭的骨表现为股骨头骨骺的特发性无菌性坏死)。
罕见的骨软骨病,包括:Freiberg病(侵及第2跖骨)、Panner病(侵及肱骨小头)、Sever病(侵及跟骨)和Sindling-Larsen-Johansson综合征(侵及髌骨)。Legg-Calvé-Perthes病(股骨头骨骺的特发性无菌性坏死),在5~10岁间发病率最高,好发于男性,而且通常是单侧的。
患者主要的症状是髋关节疼痛和步态不稳。病情通常是逐渐出现并缓慢发展,使关节的活动受到限制,大腿肌肉萎缩。X线最先表现为股骨头变扁平,以后是断裂,股骨头同时含有透亮区和硬化区。
软骨病遗传吗
先天性软骨病俗称成骨不全症或瓷娃娃病,是一种遗传病,这一类疾病病理比较复杂,分类命名也很混乱。
病因还不很清楚,无单一的遗传基础。各种骨软骨病的解剖分布,病程,预后也各不相同。
不知道您的双胞胎具体属于哪一种?
如果是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发生率在5-15/10000,为软骨内成骨障碍,使长骨粗短。80%为自发基因突变,少部分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后者有遗传5代的报道。
杂合子预后较好,但仍需要矫形手术。纯合子则致死。
软骨发育不全一般妊娠22周以后通过B超测量长骨径线发现。
为了优生,建议双方遗传门诊孕前遗传诊断。
髌骨软化症病因
自身免疫(25%):
关节软骨表面能阻止抗胶原抗体进入软骨深层组织而对其有保护作用,在关节软骨损伤病人的关节液中发现有抗Ⅱ型胶原的抗体,免疫荧光方法检查髌骨软化症患者的病变标本,发现软骨组织损坏区域及残存的软骨细胞上有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 附着,由此推断在软骨损伤过程中有自体免疫反应参与。
软骨营养障碍(20%):
各种致伤因素( 特别是机械刺激) 使关节液的分泌及其成分( 如酶的活性,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关节液的渗透压等) 发生异常变化, 影响髌软骨正常的营养和生理生化过程,促使软骨变性而发病,由于关节骺软骨复合体中骺软骨的生存力高度依赖于软骨血管的血流供应,故血供不足也是髌骨软化症的病因之一。
软骨溶解(18%):
关节滑膜受伤后渗透压改变,血浆中的酶进入滑液增多,活性增强,进而溶解软骨,我国学者亓建洪发现:
①髌骨软骨软化过程中,软骨细胞合成大量的胶原酶并释放到软骨基质中造成严重破坏;
②胶原酶含量与应力降低的髌骨内侧面软骨变性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因此,胶原酶在接触应力降低的髌骨内侧面软骨软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髌骨软化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种因素致髌股关节压力改变是外因,自身免疫反应,软骨营养障碍是髌骨软化症发生的内因。
髌骨软化症的病理病因
1、生物力学因素
(1)创伤学说
在髌骨软化症致病因素中,创伤学说渐趋公认,包括直接创伤、间接创伤及各种反复作用超过关节软骨生理范围的物理应力,导致关节软骨的“薄壳结构”和“拱形结构”破坏,软骨细胞失去它们的保护而坏死,软骨基质合成减少,导致关节软骨进行性破坏。
(2)髌骨不稳定学说
指高位髌、低位髌、髌骨倾斜、髌骨半脱位或脱位。髌骨不稳可造成髌骨关节面上压力增大、分布异常,引起软骨损伤。
(3)髌股压力学说
髌股关节生物力学研究的进展,对髌股压力与髌骨软化症的关系出现了不同认识。强调接触高压对髌骨软骨软化症的影响。但用压力过高学说难以解释临床上髌骨内侧偏面为髌骨软骨软化症高发区的现象。
2、生物化学因素
(1)自身免疫学说
关节软骨表面能阻止抗胶原抗体进入软骨深层组织而对其有保护作用。
(2)软骨营养障碍
各种致伤因素( 特别是机械刺激) 使关节液的分泌及其成分( 如酶的活性、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关节液的渗透压等) 发生异常变化, 影响髌软骨正常的营养和生理生化过程,促使软骨变性而发病。
(3)软骨溶解学说
关节滑膜受伤后渗透压改变,血浆中的酶进入滑液增多、活性增强,进而溶解软骨。
髌骨软化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种因素致髌股关节压力改变是外因,自身免疫反应、软骨营养障碍是髌骨软化症发生的内因。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的饮食保健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是一种少年的疾患,患儿的胫骨结节变大伴疼痛,多见于参加剧烈运动的青少年,男性较女性多见,是一种骨骺疾病。本病预后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病以膝痛为主要表现,行走时明显。在做奔跑、跳跃运动使股四头肌收缩时,以及上楼、用力伸膝或跪地活动压迫骨骺时,疼痛加剧。疼痛明显时可导致跛行,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骨骺完全骨化后,疼痛可消失。临床上多数认为是因为局部骨骺血供障碍,导致骨骺部分坏死同时伴有新生骨形成过程。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患者需少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类的食物。
肥肉、油炸类食品等属于高脂肪、高胆固醇类的食物,这类食物在体内消化过程中会产生酮体、酸类、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和炎症介质,可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引起和加重关节疼痛、肿胀、骨质疏松与关节破坏。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患者需少食过酸、过咸类食物。
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鸡、鸭、鱼、肉、蛋等食物摄入过多,超过体内正常的酸碱度值会使体内酸碱度值过性偏高,使乳酸分泌增多,还可消耗体内一定量的钙、镁等离子。若吃过咸的食物如咸菜、咸蛋、咸鱼等,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从而加重胫骨结节骨软骨病患者患者的症状。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的患者可以多吃虾皮、毛蟹、绿色蔬菜、牛奶 、大豆、嫩豆腐、青豆、炒南瓜子、猪肉松等食物。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钙量也很高。500克豆浆含钙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钙就高达500毫克,其他豆制品也是补钙的良品。
动物骨头里80%以上都是钙,但是不溶于水,难以吸收,因此在制作成食物时可以事先敲碎它,加醋后用文火慢煮。吃时去掉浮油,放些青菜即可做成一道美味鲜汤。
蔬菜中也有许多高钙的品种。雪里蕻100克含钙230毫克;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每100克钙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骨软骨病有哪些症状
跛行、疼痛但无损伤病史;常呈双侧对称性发病,病程发展缓慢,出现症状时软骨或骨软骨结构已有明显改变。跛行于运动后加重,长期休息后加重。患肘肌肉萎缩,患部无肿胀。关节穿刺液正常或混有软骨碎片。X线检查可见关节软骨下骨侵蚀、骺生长板骨化异常或长骨变形。
临床上常见的骨软骨病有如下几种:
1、分离性骨软骨病。关节软骨异常增厚、龟裂,进而与软骨下骨分离,形成软骨瓣或游离软骨片。主要见于肩关节(臂骨头后缘)、肘关节(臂骨内髁)、膝关节(股骨内髁)和跗关节(距骨滑车)。
2、肘突不闭合:肘突骨化中心与尺骨近端千骺端久不闭合(骺生长板软骨不骨化),使肘关节不稳定,易继发肘关节的骨关节病。
3、尺骨冠状突分裂。尺骨冠状突分裂成数块而未与尺骨愈合,易诱发骨关节病。
4、骺生长板骨化迟滞;长骨的次级骨化中心如尺骨远端骨化中心的骺生长板迟滞,造成与桡骨生长不同步,导致桡尺骨成角畸形或肘关节半脱位。
肋软骨炎发病原因
肋软骨炎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的原因如下:
(1)病毒感染,许多病例报道患病前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2)胸肋关节韧带慢性劳损;
(3)免疫或内分泌异常引起肋软骨营养障碍。
(4)另外,曾有报道与结核病,全身营养不良,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肋关节半脱位,以及胸部撞击伤,剧烈咳嗽等损伤有关。此病常发生在冬春之交和秋冬之交季节变换之时,显然与受风寒湿邪侵袭有关。
中医认为,肋软骨炎疼痛窜及胸胁,上臂乃气滞,局部隆起,压痛明显,痛点固定不移乃血瘀。气滞血瘀,风热入侵经络,毒热交炽,气血壅遏不通,不通则痛。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的预防护理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发生于骨骺未闭合前的青年生长期,该处的血循环来自髌韧带,而股四头肌发育较快,肌肉收缩使髌韧带的胫骨结节附着处张力增高并肿胀,引起胫骨结节骨软骨炎。剧烈运动或外伤可导致胫骨结节积累性劳损甚至发生撕脱骨折,从而影响血循环,造成骨骺的缺血性坏死。
一、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的预防:
大多数胫骨结节骨软骨病患者只要减少活动2~3周即可。症状严重者需用伸直位石膏托固定4~6周,后再用理疗以恢复膝关节伸屈活动。但恢复膝关节剧烈活动,则至少要4个月之后。
如果反复发生疼痛及膝功能障碍,而且年龄较大者,应采用手术治疗。可将髌腱劈分,用一薄骨刀在中线将胫骨结节的两侧皮质翻开,用锐利的刮匙将碎屑抓刮干净。再将皮质缝合原处,这样可解除疼痛,并使过分突出的胫骨结节缩小到正常的形状。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多发生于新兵入伍,由于训练不当所造成,为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应当采取合理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运动强度由小到大;提高带兵素质,切忌为出成果而盲干,硬干的现象;治疗要彻底,复查要及时,避免因过早运动造成胫骨骨骺再次损伤。
科学锻炼身体,做好练前准备,不要过度地跑,跳,蹲,循序渐进,避免损伤。
二、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的护理: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患者需少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类的食物。
肥肉、油炸类食品等属于高脂肪、高胆固醇类的食物,这类食物在体内消化过程中会产生酮体、酸类、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和炎症介质,可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引起和加重关节疼痛、肿胀、骨质疏松与关节破坏。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患者需少食过酸、过咸类食物。
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鸡、鸭、鱼、肉、蛋等食物摄入过多,超过体内正常的酸碱度值会使体内酸碱度值过性偏高,使乳酸分泌增多,还可消耗体内一定量的钙、镁等离子。若吃过咸的食物如咸菜、咸蛋、咸鱼等,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从而加重胫骨结节骨软骨病患者患者的症状。
髌骨软化症并发症
本病症状早期常不严重,休息或服一般止痛药即可缓解,病变在“隐蔽状态”下不断发展,直至发展为髌股关节炎,严重者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不能单腿站立,晚期已形成髌股骨关节炎时,病变区软骨及软骨下骨已有明显破坏,软骨已无再生修复能力,另外本病还容易合并半月板损伤和创伤性关节炎等。
肋软骨炎疾病病因
一、病因:
1.一般认为与劳损或外伤有关,在人们搬运重物,急剧扭转或因胸部挤压等使胸肋关节软骨造成急性损伤,或因慢性劳损或伤风感冒引起的病毒感染等,导致胸肋关节面软骨的水肿,增厚的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发病。2.感染细菌多为结核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而继发性则多见于胸部手术后发生的感染性并发症。
二、发病机制:
软骨本身无血管,其血供主要来自软骨膜。软骨膜感染后, 软骨因无血供而坏死, 使感染迁延不愈,并可穿透皮肤形成窦道。感染性肋软骨炎即是肋软骨膜受感染导致软骨缺血坏死而引起, 并与对抗生素的不敏感有关。由于解剖上的特点, 第1~ 4 肋软骨单独存在,感染发生后一般不向邻近的肋软骨蔓延,第5~ 10 肋软骨由于相邻的软骨互相连接, 并借胸骨剑突与对侧相连,感染后炎症可相互蔓延,使同侧多根肋软骨受累, 并可通过剑突向对侧扩散,使感染范围扩大。感染肋软骨周围有脓液及肉芽组织形成,缺血坏死的肋软骨表面不光滑, 呈虫蚀样改变, 有些变细呈鼠尾状,有些可完全被吸收。感染性肋软骨炎多属继发性,目前以胸部外科手术后感染引起的肋软骨炎多见。其致病菌主要为化脓性细菌。这就需强调以预防为主,严格无菌操作, 尽量避免或减少对肋软骨膜的损伤,以减少其发生。
软骨病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可由皮肤经日照产生,如日照不足,尤其在冬季,需定期通过膳食补充。此外空气污染也可阻碍日光中的紫外线人们日常所穿的衣服、住在高楼林立的地区、生活在室内、使用人工合成的太阳屏阻碍紫外线居住在日光不足的地区等都影响皮肤生物合成足够量的维生素D。对于婴儿及儿童来说,日光浴是使机体合成维生素D3的重要途径。
维生素D摄入不足动物性食品是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海水鱼如鲱鱼沙丁鱼,动物肝脏鱼肝油等都是维生素D2的良好来源。从鸡蛋、牛肉、黄油和植物油中也可获得少量的维生素D2,而植物性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天然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婴幼儿对它的需要,需多晒太阳,同时补充鱼肝油。
钙含量过低或钙磷比例不当食物中钙含量不足以及钙、磷比例不当均可影响钙、磷的吸收。人乳中钙、磷含量虽低,但比例(2∶1)适宜,容易被吸收而牛乳钙、磷含量较高,但钙磷比例(1.2∶1)不当,钙的吸收率较低。
需要量增多早产儿因生长速度快和体内储钙不足而易患佝偻病;婴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增多,故易引起佝偻病;2岁后因生长速度减慢且户外活动增多,佝偻病的发病率逐渐减少。
5疾病和药物影响肝、肾疾病及胃肠道疾病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小儿胆汁郁积胆总管扩张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脂肪泻、胰腺炎、难治性腹泻等疾病均可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而患佝偻病舔。长期使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等药物,可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和代谢而引起佝偻病。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的病因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在临床上多认为是因为局部骨骺血供障碍,导致骨骺部分坏死同时伴有新生骨形成过程。青少年由于运动量较多,容易引起胫骨结节处经常受到较强烈的张力,张力反复出现使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骨骺血供受到影响,股四头肌附着点腱炎症,同时又伴有新生骨形成,从而导致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的产生。
一、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的发病原因: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是由胫骨上端骨骺向前下方延伸的舌形突起造成的。此骨骺为一牵伸骨骺,有髌韧带止于其上,使它承受经常的牵伸张力。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约在11岁时出现胫骨骨突骨化中心,约16岁时,结节的骨化中心与胫 骨上端骨骺的骨化中心融合。18岁时,胫骨结节与胫骨上端融合。在18岁以前,该结节与主骨之间有一层增殖的软骨联系。在软骨下方,新骨比较薄弱。强有力的股四头肌收缩可致本病。
二、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的发病机制: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发生于骨骺未闭合前的青年生长期,该处的血循环来自髌韧带,而股四头肌发育较快,肌肉收缩使髌韧带的胫骨结节附着处张力增高并肿胀,引起胫骨结节骨软骨炎。剧烈运动或外伤可导致胫骨结节积累性劳损甚至发生撕脱骨折,从而影响血循环,造成骨骺的缺血性坏死。由于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和成骨细胞的活跃增生,髌韧带及其附近的软组织可出现骨化,并有新生小骨出现,位于胫骨结节的前上方。这些新生小骨的组织学表现与骨化性肌炎的骨化组织完全相同。由于髌韧带的牵拉,胫骨结节处的成骨细胞活动,促进骨质增生,使胫骨结节增大,明显向前突出。胫骨近端骨骺可早期融合,以致在骨骼成熟后引起高位髌骨和膝反屈等并发症。
温馨提示:胫骨结节骨软骨病以膝痛为主要表现,行走时明显。在做奔跑、跳跃运动使股四头肌收缩时,以及上楼、用力伸膝或跪地活动压迫骨骺时,疼痛加剧。疼痛明显时可导致跛行,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骨骺完全骨化后,疼痛可消失。检查可发现胫骨结节隆起、坚硬,在髌韧带附着处有增厚和肿胀,并有明显压痛。在股四头肌抗阻力伸膝时,疼痛或压痛明显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