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防治心脏病的体育锻炼方法
浅析防治心脏病的体育锻炼方法
一般,常见的防治心脏病的体育锻炼方法有:
1、散步: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扩张,具有增强心功能,降低血压,防治心脏病的效果。对于参加运动时会引起心绞痛的人来说,可以改善病情。每次散步可坚持20分钟至1小时,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身体状况允许者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
2、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对防治心脏病十分有益。至于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时间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必强求。
3、太极拳:对于高血压病、心脏病等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是常见的防治心脏病的方法。一般而言,体力较好的患者可练老式太极拳,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式太极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体弱和记忆力差的可以只练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进行。
老人吃什么水果好
胆固醇过高:山竹.核桃
高血压:香蕉.西瓜.葡萄.蕃茄.核桃.柿子.桃子
动脉硬化:苹果.鳄梨.核桃.蕃茄.香蕉
中风:苹果.柿子.凤梨.奇异果
心脏病:苹果.猕猴桃.梨子.西瓜.凤梨.核桃.香蕉
消化不良:梨子.草莓.
骨骼.关节,皮肤疾病:葡萄.枇杷
背痛:猕猴桃.西瓜.梨子.柑橘
腰痛:桃子
痛风:猕猴桃.风梨
注意事项:
要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其中包括粗粮,蔬菜和水果。有些食物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魔芋等食品有降脂作用。
平时宜吃清淡、细软、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宜采用蒸、炖、熬、清炒、氽、熘、温拌等烹调方法,不适宜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慢跑,散步,柔软体操,太极拳等体育锻炼可增加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极重要的防治作用。应注意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防止意外,如摔跤、骨折、扭伤等。锻炼时间及程度应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体育锻炼误区
误区1.没有确定的健身目标
很多人今天练腰,明天练腿,结果练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什么效果。健身者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设定一个可以期待的目标。
误区2.忽视力量训练
你知道跑步能健美小腿,游泳能让体形匀称,但你知道哑铃对于塑身有重要的作用吗?力量训练有利于建立肌肉群,这些瘦肌肉群每天消耗的热量要比脂肪高得多。如能把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误区3.健身项目难度过高
很多人以为运动的难度、强度越大,效果就越好,事实并非如此。高难度的训练不仅会让你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还可能使你在运动中受伤。
误区4.以出汗量来衡量运动效果
尽管出汗是健康的表现,但排汗量并不足以作为衡量运动强度的指标。心率、费力程度才是更重要的标准。
误区5.喜欢与别人比较
认为“他比我效果更明显”,这是没有根据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的身体状况。不要考虑别人,专注于自己的计划。
误区6.忽视身体的信号
导致身体疼痛和疲劳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受伤或生病,也可能是缺少睡眠。弄清原因后要尽量调整,及时改换健身项目,让身体虚弱的部分得到休息。
心脏病患者不宜晨练
体育锻炼是件好事。但如果方式不对,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举个例,早晨,在大家看来是最佳锻炼时间段,然而也有科学证明晨练不利于身体健康,特别是心脏病患者尤为突出……小编和大家一起识别体育锻炼的误区,纠正方法,以达到更好的保健作用。
许多人认为,早睡早起是锻炼身体的好办法。其实早上锻炼并非最好的锻炼时间,甚至有的学者认为早晨锻炼不利于身体健康。然而有文章指出,早晨锻炼身体不利于健康,其理由是早晨体育锻炼不利于人体免疫功能。
体育锻炼是件好事,但人们存在不少误区,如很多人选择早晨锻炼身体。而科学证明,清晨是心脏病发病的高峰时间,尤其是在早晨做强度大的活动,使人体的激素分泌量比午后和傍晚都高,心脏被迫加速跳动,干扰交感神经的平衡,可能使运动者的心脏出现不规则跳动,甚至导致猝死,因此最好选择下午或傍晚锻炼。
心脏病的日常适宜运动
心脏发病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是缺乏运动。在同一环境里生活的人,经常坐着不动的,患冠心病比经常活动者高出2倍。
运动对心脏有什么好处呢?运动可以促使心脏的小血管扩大、延长、增多,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改善血液中脂质代谢。运动还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脏的代谢功能。此外,还能提高血液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防止血凝过高,对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很有帮助。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防治心脏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要保护心脏,我们建议以下一些锻炼方式:
体育锻炼表:
1.散步: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扩张,具有增强心功能,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的效果。对于参加运动时会引起心绞痛的人来说,可以改善病情。每次散步可坚持20分钟至1小时,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身体状况允许者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
2.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至于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时间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必强求。
3.太极拳:对于高血压病、心脏病等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而言,体力较好的患者可练老式太极拳,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式太极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体弱和记忆力差的可以只练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进行。
体育锻炼注意事项:
1.任何人,如果在运动结束10分钟后,心跳次数每分钟仍在100次以上,则不应再加大运动量,应根据情况适当减少运动量。
2.运动量应从小到大,时间从短到长,循序渐进。
3.进餐与运动至少间隔1小时以上。
4.运动最适宜的温度是4℃-30℃。
5.运动时若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刻停止,必要时需就医。
此外,有一点要提醒大家,不宜清晨锻炼。根据国外学者测定,上午6时至9时是冠心病和脑出血发作最危险的时刻,发病率要比上午11时高出3倍多。另外,人体在上午时段交感神经活性较高,随之而来生物电不稳定性增加,易导致心律失常,可能出现室颤,引起猝死。还有,人的动脉压在上午较高,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可能性,导致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作。所以,大家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避开心血管事件“高峰期”,将时间安排在下午及傍晚进行。
马齿苋可以防治心脏病
以往马齿苋在大自然中,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而今却被人当成佳品,摆上了餐桌。
最近发现,地中海沿岸的人由于经常食用马齿苋,心脏病和癌的发病率均低于其它地区人的发病率。他还发现,心脏病发病率较低的法国人,喜欢把野生马齿苋调合在色拉中食用。据分析,马齿苋含有极为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抑制人体内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生成,是保护心脏的有益物质。
马齿苋还含有较多的钾元素,其中有硝酸钾、硫酸钾、草酸氢钾等多种钾盐。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钾饮食具有一定的降血压效果。钾对心肌的兴奋性有重要的生理效应,能直接抑制心肌的收缩力,减少心脏收缩次数。钾在机体内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与钠相互协调,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在氮的同化作用下,钾能有效地利用蛋白质修复被破坏的组织,直接制约神经肌肉的兴奋冲动,促进并保持体液的适当碱性,使机体内的酸碱保持平衡。医学家认为,从马齿苋中摄入运量多种钾盐后,经过机体生化反应,进入血液的钾离子,可直抵作用于血管壁,能有效地保护血管免遭侵害,并能降低高血压病人中风的发生率。
在心血管病呈上升趋势的今天,经常吃些马齿苋,既可丰富日常的菜蔬,又有益于防治心脏病。
预防心脏病的方法都有哪些
1、散步。散步可增强心肌收缩能力,使外周血管扩张,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起到防治心脏病的效果。针对进行大量活动可引起心绞痛的人来说,散步可逐渐改善病情。每次可坚持散步20分钟至1小时,每日散步1~2次,或每日坚持走800~2000米。若身体状况允许者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
2、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可帮助防治心脏病。至于慢跑的路程及跑步的时间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具体制定,不必强求。
3、太极拳。打太极拳对于防治高血压病、心脏病都非常有益。体力较好的患者可练老式太极拳,相反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式的太极拳。不能打全套太假的,可以打半套,体弱和记忆力差的患者可只练习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进行。这是常见的防治心脏病的锻炼方法之一。
散步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散步防治心脏病
坚持散步锻炼,可以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增加冠状动脉的供血量,降低血脂浓度,大大减少了心肌缺氧缺血情况的发生,从而增强心脏的功能,有效的防治心脏病。
心脏病如何运动和饮食
我们都知道,心脏病这种疾病属于一种不可逆的疾病,为此在日常生活中患有这种疾病的人一定要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否则会给自己的身体甚至是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专家针对于心脏病进行了饮食和运动的阐述。
心脏发病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是缺乏运动。在同一环境里生活的人,经常坐着不动的,患冠心病比经常活动者高出2倍。
运动对心脏有什么好处呢?运动可以促使心脏的小血管扩大、延长、增多,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改善血液中脂质代谢。运动还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脏的代谢功能。此外,还能提高血液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防止血凝过高,对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很有帮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防治心脏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各种蜂类产品:包括蜂蜜、蜂花粉、蜂王浆。蜂类产品有含量高又易被人体吸收的葡萄糖,能营养心肌和改善心肌的代谢功能,能使心血管舒张和改善冠状血管的血液循环。蜂蜜由于能保证血流正常,因而对心力衰竭和心脏病有一定疗效。每日服用50~75克蜂蜜,长期服用,就能保证心脏工作正常。
根据近代医学文献报道,蜂蜜对心脏病患者的益处,主要在于它能营养心肌和改善心肌代谢功能。它能扩张冠状动脉,所以也能治疗心绞痛。常服蜂蜜的心脏病患者,体况可明显改善,促使血液的成分正常,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心血管收缩。
我们看到以上专家就总结了这么多,在饮食方面专家着重的阐述了蜂蜜对我们心脏的好处,为此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可以多食用一些蜂蜜。在运动方面一定要针对自己的病情进行运动,有些暴力运动,比如说足球或者是篮球尽量不要做,以免诱发心脏病。
如何预防糖尿病 体育锻炼
降低糖尿病风险,运动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它不仅可以可以消耗身体多余的热量和脂肪,维持肌肉量,还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以便更好的与调节糖代谢,控制血糖平衡。一周至少保证5次的锻炼,每次锻炼不低于30分钟。特别要注意腹部肌肉的脂肪消耗,腹部脂肪的消耗能大大提高人体的糖耐量,因为糖耐量的降低正是得糖尿病的前置信号。所以人体糖耐量的提高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病几率。
心脏病患者在体育锻炼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心脏病的常识:体育锻炼
心脏病患者进行体育锻炼应注意以下内容:
1、进餐与运动至少间隔1小时以上。
2、运动最适宜的温度是4℃-30℃。
3、运动量应从小到大,时间从短到长,循序渐进。
4、运动时若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刻停止,必要时需就医。
5、如果在运动结束10分钟后,心跳次数每分钟仍在100次以上,则不应再加大运动量,应根据情况适当减少运动量。
除此之外,心脏病患者不宜清晨锻炼。根据国外学者测定,上午6时至9时是冠心病和脑出血发作最危险的时刻,发病率要比上午11时高出3倍多。另外,人体在上午时段交感神经活性较高,随之而来生物电不稳定性增加,易导致心律失常,可能出现室颤,引起猝死。还有,人的动脉压在上午较高,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可能性,导致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作。所以,大家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避开心血管事件“高峰期”,将时间安排在下午及傍晚进行。
心脏病如何治疗最有效
心脏病如何治疗最有效?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心脏病的出现会严重的危害患者的正常生活,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心脏病如何治疗最有效?
药物治疗
这是基础,很多病用药物好好治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有介入治疗,最常见的就是冠心病放支架先心病,也可以做介入治疗。手术治疗里最常见的如先心病,过去都要开刀,现在很多先心病采取介入治疗。另外就是比较严重的冠心病可能需要开刀做搭桥手术。还有一些更严重的心脏病,比如晚期的有手术治疗、心脏移植。
适宜运动
心脏发病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是缺乏运动。在同一环境里生活的人,经常坐着不动的,患冠心病比经常活动者高出2倍。
运动对心脏有什么好处呢?运动可以促使心脏的小血管扩大、延长、增多,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改善血液中脂质代谢。运动还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脏的代谢功能。此外,还能提高血液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防止血凝过高,对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很有帮助。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防治心脏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要保护心脏,我们建议以下一些锻炼方式:
1.散步: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扩张,具有增强心功能,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的效果。对于参加运动时会引起心绞痛的人来说,可以改善病情。每次散步可坚持20分钟至1小时,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身体状况允许者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
2.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至于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时间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必强求。
3.太极拳:对于高血压病、心脏病等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而言,体力较好的患者可练老式太极拳,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式太极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体弱和记忆力差的可以只练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进行。
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心脏病在人类当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它主要是一种循环系统疾病。人们呢都很惧怕它,心脏病患者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运动来调节自己的身体,那么运动对心脏有什么好处呢?具体对于心脏病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适宜运动
心脏发病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是缺乏运动。在同一环境里生活的人,经常坐着不动的,患冠心病比经常活动者高出2倍。
运动对心脏有什么好处呢?运动可以促使心脏的小血管扩大、延长、增多,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改善血液中脂质代谢。运动还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脏的代谢功能。此外,还能提高血液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防止血凝过高,对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很有帮助。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防治心脏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要保护心脏,我们建议以下一些锻炼方式:
体育锻炼表
1.散步: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扩张,具有增强心功能,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的效果。对于参加运动时会引起心绞痛的人来说,可以改善病情。每次散步可坚持20分钟至1小时,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身体状况允许者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
2.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至于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时间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必强求。
3.太极拳:对于高血压病、心脏病等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而言,体力较好的患者可练老式太极拳,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式太极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体弱和记忆力差的可以只练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进行。
体育锻炼注意事项:
1.任何人,如果在运动结束10分钟后,心跳次数每分钟仍在100次以上,则不应再加大运动量,应根据情况适当减少运动量。
2.运动量应从小到大,时间从短到长,循序渐进。
3.进餐与运动至少间隔1小时以上。
4.运动最适宜的温度是4℃-30℃。
5.运动时若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刻停止,必要时需就医。
此外,专家提醒:切记早上不适合心脏病患者运动。因为早上是患者身体最弱的时刻,是发作最危险的时刻。发病率要比中午运动要高。并且在早上人体神经组织也比较敏感,容易导致心跳加快不稳定,随而发生猝死现象。所以要在适当的时间,很据个人情况做出相应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