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线粒体肌病 - 最主要的综合征

线粒体肌病 - 最主要的综合征

有下列数种。

一、进行性眼外肌麻痹

表现为缓慢进行的眼睑下垂和眼外肌麻痹,症状不波动。

二、Kearns-Sayre综合征

20岁前起病的进行性眼外肌麻痹、视网膜色素变性和心脏阻滞。尚可有身材矮小,共济失调,神经性耳聋和甲状腺机能减退等异常。特点为家族史阴性。

三、线粒体脑病肌病(mitochondrialencephalomyopathies)

病者除有肌无力外,伴发肌阵挛癫痫、共济失调、视神经萎缩、周围神经病以及神经性耳聋和智能低下等症。部份病者可有卒中样发作,突然出现偏瘫,且有左右交替发作,头颅CT或MRI出现片状低信号。癫痫发作和发作性呕吐为此型病者最常见症状。血液乳酸测定可见高乳酸血症。肌肉活检和乳酸测定常为本病提供诊断依据。

线粒体脑肌病的症状表现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

(mitochondrialencephalomyopathywithlacticacidosisandstrokelikeepisodes,MELAS)是一组以卒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线粒体病呈母性遗传,80%以上的患者20岁以前发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头痛和(或)呕吐皮质盲(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头痛表现为偏头痛或偏侧颅面痛,反复性呕吐可伴或不伴偏头痛皮质盲是本综合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症状,30岁以下枕叶卒中的患者中,14%为MELAS。局限性癫痫有时是MELAS卒中发作的先兆,为本综合征的特征之一。其他伴随症状有身材矮小智能低下、肌力减退感音性耳聋和癫痫发作。

酶复合体Ⅰ缺乏是MELAS最常见(50%)的生化缺陷,此外还可有复合体Ⅲ和Ⅳ缺乏80%的MELAS在mtDNA3243位点上有移位突变有些患者在3271、3252、3260、3291位点上也发现了移位突变MELAS主要的脑病理改变为大脑和小脑皮质、齿状核呈海绵状变性,大脑皮质基底核丘脑、小脑和脑干多灶性坏死大脑皮质假分层状坏死作为缺氧性脑病的病理特征也可见于MELAS,此外脑弥漫性钙化也很常见。由于在脑血管平滑肌、内皮细胞以及神经元细胞内均可见大量异常线粒体集聚因此目前还不清楚卒中样发作是由脑血管病变还是神经元功能障碍所致肌肉活检可见RRF和强琥珀酸脱氢酶反应性血管(stronglySDH-reactivevessel,SSV)。脑CT表现为脑白质尤其是脑皮质下白质内多发性低密度灶基底核对称性或全脑弥漫性钙化。

伴破碎红纤维的肌阵挛癫痫

线粒体脑肌病(myoclonuepilepsywithraggedredfiber,MERRF)为母性遗传方式40岁以前均可发病,10岁左右起病多见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小脑共济失调肌阵挛或肌阵挛癫痫,母系亲属可呈现部分表现型如仅有耳聋或癫痫(包括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和强制阵挛发作)。伴随症状可有身材矮小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神经性耳聋、视神经萎缩、眼肌麻痹、颈部脂肪瘤、周围神经病、心脏病和糖尿病。

MERRF的生化缺陷多数为酶复合体Ⅳ缺乏,其次为酶复合体Ⅰ和Ⅳ缺乏80%的MERRF患者在mtDNA8344位点上有移位突变脑病理改变主要累及小脑齿状核红核、壳核和Luys体。肌肉的主要病理改变为:RRF和SSV,后者反映线粒体在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内聚集血或脑脊液乳酸水平可升高颅脑CT可见脑萎缩。

遗传性心脏病有哪几种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方法有多种,这里介绍三种分类方法。

1.传统分类方法主要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三组。

(1)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即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和分流,不产生紫绀。包括主动脉缩窄、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以及肺动脉瓣狭窄、单纯性肺动脉扩张、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2)左向右分流组(潜伏青紫型)此型有心脏左右两侧血流循环途径之间异常的通道。早期由于心脏左半侧体循环的压力大于右半侧肺循环压力,所以平时血流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当啼哭、屏气或任何病理情况,致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则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肺动脉隔缺损,以及主动脉窦动脉瘤破入右心或肺动脉等。

(3)右向左分流组(青紫型)该组所包括的畸形也构成了左右两侧心血管腔内的异常交通。右侧心血管腔内的静脉血,通过异常交通分流入左侧心血管腔,大量静脉血注入体循环,故可出现持续性青紫。如法洛四联症、法洛三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永存动脉干等。

2.遗传学分类遗传病共分五大类,即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线粒体病和体细胞遗传病,除体细胞病主要与肿瘤有关外,其余四种均与心血管病有关。

(1)单基因病即孟德尔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Y连锁遗传。目前约有120种单基因病伴有心血管系统缺陷性综合征,其中部分已确定了分子遗传缺陷的基因定位及基因突变,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的马凡综合征、Noonan综合征、Holt-Oram综合征、不伴耳聋的长Q-T综合征(LQT)和主动脉瓣上狭窄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的Ellis-Van综合征、伴耳聋的LQT综合征等。

(2)染色体病即由染色体畸变所致疾病。在人类染色体病中约有50种伴有心血管异常。常见的主要有21-三体综合征(Down综合征),该综合征心血管受累的频率为40%~50%,主要为心内膜垫缺损、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转位也有报道。18-三体综合征(Eward综合征)心血管受累的频率接近100%,最常见的为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也很常见,其他心脏异常包括主动脉瓣和/或肺动脉瓣畸形、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大动脉转位、法洛四联症、右位心和血管异常。13-三体综合征(Patau综合征)心血管受累的频率约为80%,常见的有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狭窄和大动脉转位等。这三种综合征的大部分患儿被认为染色体不分离所致也与母亲生育年龄有关。

(3)多基因遗传病是指与两对以上基因有关的遗传病,其发病既与遗传因素有关,又受环境因素影响,故也称多因子遗传。如法洛四联症等。

(4)线粒体病是一类由线粒体DNA突变所致,主要累及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方面的遗传性疾病,有些心肌病属于线粒体病。

3.Silber分类法以病理变化为基础,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和心电图表现对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分组。

(1)单纯心血管间交通包括心房水平分流(如房间隔缺损、Lutembache-r综合征、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及单心房、三心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主肺动脉隔缺损。

(2)心脏瓣膜畸形包括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爱勃斯坦(Ebstein)畸形及二尖瓣关闭不全。

(3)血管畸形包括主动脉缩窄,假性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畸形,永存动脉干,主动脉窦瘤,冠状动-静脉瘘,肺动脉畸形起源于主动脉,原发性肺动脉扩张,肺动-静脉瘘,肺动脉狭窄及永存左上腔静脉。

(4)复合畸形包括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大血管转位,单心室,三尖瓣闭锁及肺动脉瓣闭锁合并完整室间隔。

(5)立体构相异常(spatialabnormalit-ies)包括右位心合并内脏转位(dextrocard-iawithsinusinversus),单纯右位心(isolateddextrocard-ia),中位心(mesocardia-)及左位心(levocardia-)。

(6)心律失常包括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先天性束支传导阻滞,致命性家族性心律失常及预激综合征。

(7)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8)家族性心肌病。

(9)心包缺失(pericardialdefects)。

(10)心脏异位(ectopiacordis)和左心室憩室。

线粒体肌病的检查

1.电生理检查

肌电图为常用首选检查之一,临床有肌无力、肌萎缩等肌病表现时肌电图检查尤其重要。多数为肌源性改变,少数病例也可见神经源改变或两者兼有,偶见线粒体脑病患者肌电图正常。一些以脑病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肌电图亦可见到神经源或肌源性改变。此为肌电图在线粒体疾病的特征性所见。各种诱发电位检查,对各种脑病综合征的病变部位也具有辅助诊断作用。脑电图在伴有抽搐、癫痫样发作的线粒体脑病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以皮层损害为主的MELAS、MERRF、Alpers病不仅具有弥散全脑性脑电失律,亦可有局灶性改变,特别可见癫痫脑电图特有的棘慢波综合、尖波慢波综合。而 Leigh病、KSS和Menke病的脑电图改变则相对较轻,局灶或特征性改变较少。有些患者发病之初,虽有发作性头痛,尚未出现脑损害,脑电图不仅可见弥散性全脑失律,亦可见明显局灶性病变,而线粒体肌病CPEO的脑电图却较少有阳性所见。心电图检查对KSS具有重要诊断意义。对母系遗传线粒体肌病合并心脏病变也具有重要辅助诊断意义。

2.血清乳酸检查

线粒体疾病血清乳酸值的升高也是重要诊断筛选指标。安静状态乳酸值若大于1.8nm~2.0nm,即为异常。特别是运动后乳酸值升高更有意义。血清乳酸与丙酮酸的比值异常被认为是细胞内氧化还原代谢的指标。此比值小于20为正常,在呼吸链缺陷时升高。通常情况下脑脊液乳酸值低于血清值,病理状态下可升高,仅见于MELAS等脑组织损害明显疾病,其他类型线粒体疾病可见血清乳酸升高而脑脊液乳酸值无明显升高。

3.影像学(CT、MRI)检查

影像学(CT、MRI)的某些特征所见对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作用。MELAS可见两侧半球后部即颞、顶、枕叶皮层多发卒中样异常信号,但其特点不按解剖血管分布,累及皮层和皮层下白质,可见皮层的层状异常信号,Alpers病亦常见到上述征象。 Leigh病的CT和MRI特征性所见为对称性双侧基底节、丘脑、脑干等灰质核团损伤的异常信号;而KSS则见散在的既见于灰质又见于白质的异常信号。

4.分子生物学进展和基因检测方法

近年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对线粒体脑肌病发病机制的探索取得了显著进展。

原发性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区别

线粒体病的病变如侵犯骨骼肌为主,称为线粒体肌病.如病变除侵犯骨骼肌外,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则称为线粒体脑肌病,主要包括:Kearns-Sayre 综合征(KSS)、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CPEO)、肌阵挛性癫(疒间)伴蓬毛样红纤维(MERRF)、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 (MELAS).如病变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则称为线粒体脑病,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SNE或Leigh 病)、Alpers病及Menkes病等[1].另外,尚有大量中间类型.

导致遗传先天性心脏病的几大原因

(1)单基因病

即孟德尔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Y连锁遗传。目前约有120种单基因病伴有心血管系统缺陷性综合征,其中部分已确定了分子遗传缺陷的基因定位及基因突变, 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的马凡综合征、Noonan综合征、Holt-Oram综合征、不伴耳聋的长Q-T综合征(LQT)和主动脉瓣上狭窄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的Ellis-Van综合征、伴耳聋的LQT综合征等。

(2)染色体病

由染色体畸变所致疾病。在人类染色体病中约有50种伴有心血管异常。常见的主要有21-三体综合征(Down综合征),该综合征心血管受累的频率为40%~50%,主要为心内膜垫缺损、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转位也有报道。18-三体综合征(Eward综合征)心血管受累的频率接近100%。

最常见的为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也很常见,其他心脏异常包括主动脉瓣和/或肺动脉瓣畸形、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大动脉转位、法洛四联症、右位心和血管异常。13-三体综合征(Patau综合征)心血管受累的频率约为80%。

常见的有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狭窄和大动脉转位等。这三种综合征的大部分患儿被认为染色体不分离所致也与母亲生育年龄有关。

(3)多基因遗传病

是指与两对以上基因有关的遗传病,其发病既与遗传因素有关,又受环境因素影响,故也称多因子遗传。如法洛四联症等。

(4)线粒体病

是一类由线粒体DNA突变所致,主要累及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方面的遗传性疾病,有些心肌病属于线粒体病。

脊髓小脑变性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Friedreich共济失调是脊髓共济失调的原型.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相关的基因定位于第9号染色体.在5~15岁之间出现步态不稳,继而出现上肢共济失调与呐吃.智力往往也有减退.震颤如有出现是属于次要症状.腱反射消失,并有大纤维传导的感觉(振动觉与位置觉)丧失.常见弓形足,脊柱侧凸和进行性心肌病变.血β-脂蛋白缺乏症(Bassen-Kornzweig综合征,维生素E缺乏症)和Refsum病都具有Friedreich共济失调的某些临床表现,但后者的代谢障碍基础目前不明.

小脑共济失调一般起病于30~50岁之间,散发的病例与显性遗传的病例均有报道.病理变化局限于小脑以及偶尔下橄榄体.临床上只有小脑功能障碍的体征.

在多系统萎缩(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中,共济失调在青年和中年发病.附加的症状包括不同组合的强直,锥体外系症状,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症状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某些家族中可发生视神经萎缩,色素沉着性视网膜炎,眼肌瘫痪和痴呆.这些综合征包括Menzel显性遗传疾病(伴颅神经障碍和强直);Dejerine-Thomas散发性或隐性遗传综合征(有显著的帕金森综合征症状);亚速尔型运动系统变性(Machado-Joseph病); 以及小脑性共济失调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Shy-Drager综合征).

某些发病机制不明的全身性疾病,例如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也能产生共济失调.在线粒体多系统疾病中,除共济失调外,还有不同组合的眼肌瘫痪,心脏传导阻滞以及肌病.若干呼吸链酶的活性有降低,有线粒体DNA的缺失,肌肉活检显示特征性的破碎红纤维.

线粒体肌病的用药治疗

对于线粒体疾病,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措施。一般可采用:

1.辅酶Q10,肌内注射或口服。

2.大剂量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可改善症状。

3.能量制剂,如三磷腺苷(ATP)、辅酶A等。

4.二氯乙酸钠,12.5~100mg/(kg·d),口服。

5.呼吸链酶复合体Ⅱ+Ⅲ缺陷,可用维生素K3加维生素C治疗。

相关推荐

心肌疾病有哪些分类及检查

专家指出,临床上以病理生理、病因学和发病学为基础,对心肌病进行了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限制型心肌病:单或双心室舒张功能低下及舒张容积缩小,室壁不厚,收缩正常。 2、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疾病有哪些分类?肥厚型心肌病主要是指左心室或双心室肥厚,通常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 3、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有收缩功能障碍。 4、特异性心肌病:心肌疾病有哪些分类?病因明确或与系统疾病相关的心肌疾病即为特异性心肌病。 5、未分类心肌病:不适合归类于其他类型的心肌病(如弹性纤维增生症、非致密性心肌病、线粒体受

什么是遗传性共济失调

综合征形式进行的分类 这些分类均以最早发现和报道的个人名字进行命名。这是遗传性共济失调分类的最早阶段。这些命名以后有的沿用下来,有的进行了新的归类和命名。 ① 沿用下来的命名:沿用下来的病有: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Gerstmann—Straussler病;Machado—Jo.seph病等; ② 新归类的命名:Menzel型共济失调现归于OPCA(橄榄一桥脑一小脑萎缩)的I型; ③新命名:Strflmpll—Lorrain病现名为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Ramsay—Humt综合征现名为肌阵挛性

怎样区分重症肌无力和其他疾病

流行病学:重症肌无力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两性均可发病。发病率大约为10-20人/100万人?年,患病率为100-200人/100万人,患病率是发病率的15倍, 且两者均呈上升趋势。 免疫机制:重症肌无力是重点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AChR的、AChR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的、补体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理:有可能是胸腺瘤性重症肌无力也可能是非胸腺瘤性重症肌无力。大约50%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15%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70%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增生。 临床表现:大 约53%~85%的MG患

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表现

1、小便泡沫多,并且很长时间不消失。这是尿液中排泄蛋白质较多的症状表现; 2、尿变色。人们的尿液呈现浓茶色、洗肉水样、酱油色或浑浊; 3、尿量过多或过少。正常人每天尿量平均为1500毫升,若人们没有发热、大量出汗、大量饮水等,小便量出现骤减或陡然增多时,就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4、正常人60岁以内,一般不会有夜尿,如果年轻人夜尿增加,很可能是肾脏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 5、水肿。出现水肿时,应引起人们的重视,水肿会出现在早晨起床后眼皮或脸部水肿,而严重水肿会出现在双脚踝内侧、双下肢、腰骶部等; 6、腰痛。无明

诊断重症肌无力应与其他疾病鉴别

1.肌无力危象的鉴别 诊断重症肌无力患者可发生两种危象,即肌无力危象及胆碱能危象,两种危象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均表现有严重的肌无力和呼吸衰竭,前者常有感染,创伤,精神打击或用药不规则病史;后者可能伴有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如苍白,多汗,腹泻,肌颤,瞳孔缩小,皮肤湿冷等,鉴别困难时可行腾喜龙试验,若用药后症状改善则为肌无力危象,反之则考虑为胆碱能危象。 2.MG急性肌无力应与其他急性瘫痪疾病鉴别 (1)周期性瘫痪 常在夜间发病,醒来时发现四肢无力,发病时血钾低,心电图出现U波,每次发病持续数天,补钾治疗

艾滋病患者的关节有哪些症状

1、HIV病毒直接损伤。如流感病毒等其他病毒一样,HIV急性感染可导致全身肌肉酸痛; HIV-RNA能使患者是肌肉氨基酸代谢调节异常;抗HIV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沉积于肌血管壁,也可能会由于诱发自身免疫反应而受到损伤; 2、抗艾滋病毒药物引起的损伤。 如HIV蛋白酶抑制剂如茚地那韦和利托那韦等。 可降低肌细胞的钙蛋白酶活性,从而抑制肌管的生成。 类核苷酸类抗艾滋病毒药物如齐多夫定有线粒体毒性,也可造成肌肉损伤。 3、艾滋病晚期全身消消耗,严重营养不良所致。 4、艾滋病期继发性的机会感染所致。

谷丙转氨酶的鉴别诊断

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AL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AS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和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因此,不同类型的肝炎患者的ALT和AST升高的程度及其 AST/ALT的比值是不一样的。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的轻型,虽有肝细胞的损伤,肝细胞的线粒体仍保持完整,故释放入血的只有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ALT,所以,肝功能主要表现为ALT的升高,则AST/ALT的比值1,甚至>2。酒精性肝病的患者,AST的活性也常常大于 ALT。但是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正常肝细胞数量少,转氨酶的生成、释放少,而

帕金森患者要注意别走进4大饮食误区

一、碳酸饮料 英国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碳酸饮料中常见的防腐剂会破坏人体细胞的线粒体,线粒体在人体中起着贮存能量的作用,受损后,很容易诱发帕金森等许多神经性疾病。 二、脂肪 《神经病学》发表报告中指出,上臂背部即三头肌处的脂肪含量与帕金森密切相关,最高者要比最低者患病的危险增加三倍。帕金森患者不必过多的限制脂肪,但也要注意避免过量,事物多过犹不及。 三、乳制品 服用过多乳制品的男性很容易患帕金森综合征。钙、维生素D、脂肪并非元凶,这可能是牛奶中含有的农药成分或神经损伤毒素等物质进入人体后,长期堆积在人体内造

心肌疾病有哪些分类及检查

1、限制型心肌病:单或双心室舒张功能低下及舒张容积缩小,室壁不厚,收缩正常。 2、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疾病有哪些分类?肥厚型心肌病主要是指左心室或双心室肥厚,通常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 3、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有收缩功能障碍。 4、特异性心肌病:心肌疾病有哪些分类?病因明确或与系统疾病相关的心肌疾病即为特异性心肌病。 5、未分类心肌病:不适合归类于其他类型的心肌病(如弹性纤维增生症、非致密性心肌病、线粒体受累、心室扩张甚轻,收缩功能减弱)等。 6、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右心室进行性纤维脂肪变

逆转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脑损伤

当细胞的线粒体不能正常工作时,人体会发生线粒体疾病。一项新研究表明,缺氧可能对线粒体功能不全造成的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一研究发表在近日的PNAS。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发电厂”。人类多种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肿瘤等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Leigh氏综合征就是一种与线粒体缺陷有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以脑损伤,运动技能和肌张力的逐渐丧失,发育迟缓为特征。并发症可导致心脏,呼吸和肾脏功能损伤。疾病症状在出生后第一年出现,并在两到三年内导致死亡。Leigh氏综合征罕见,每30,000名新生儿中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