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检查
脑膜炎检查
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检查,确诊脑膜炎应做腰穿术。为了使这种操作引起的疼痛感能有所缓和,一般要在医院麻醉后才进行。用一根针沿着脊柱上的两块骨头之间刺入取一点脑脊液样品。本来清的脑脊液液体会变得浑浊或出血化脓的细胞,就应该怀疑是否患了脑膜炎,这时将需要做特别的培养检查。血样、尿样和眼、鼻分泌物体将被采集。因为此病发展迅速,治疗应该要立即进行,甚至应在检查结果出来之前进行。
另外也需要要下面的疾病相区别:
1、化脓性脑膜炎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
2、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与结脑混淆,其中散发的病毒脑炎比流行性者更需加以鉴别。
3、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其临床表现、慢性病程及脑脊液改变可酷似结脑,但病程更长,可伴自发缓解。慢性进行性颅压高症状比较突出,与脑膜炎其他表现不平等。本病在小锗较少见故易误诊为结脑。
4、脑脓肿脑脓肿患儿多有中耳炎或头部外伤史,有时继发于脓毒败血症。常伴先天性心脏病。脑脓肿患儿除脑膜炎及颅压高症状外,往往有局灶性脑征。
巩膜炎检查
1.询问病史
注意起发病速度和疼痛程度。
2.体格检查
重点注意巩膜的改变,以及结膜、角膜、葡萄膜、网膜、视乳头的改变。浅层巩膜炎的充血和水肿仅局限在巩膜表层,不累及其下的巩膜,通过裂隙灯光束可清楚辨认。
3.辅助检查
由于巩膜炎多见于免疫原性及过敏原性的事实,所以,在治疗前除病史及全身和局部的特征性体征可作为诊断依据外,进行相应的全身系统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也是必要的。可选择一些实验室检查,如全血细胞计数、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血尿酸。对于后巩膜炎可行B超检查、CT扫描或者MRI检查等。
鉴别诊断:
1.表层巩膜炎
巩膜不受累,眼部滴用肾上腺素后充血的血管变白。比巩膜炎起病急,好发于年轻人,症状较轻。
2.葡萄膜炎
前房内有细胞,房水闪光阳性。
急性脑膜炎的检查
1.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浑浊,细胞数升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占优势,后期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为主;蛋白升高,多为1-5g/L;糖及氯化物降低;免疫球蛋白IgG和IgM明显升高。抗菌治疗前,脑脊液涂片染色镜检,约半数病人的脑脊液内可见致病细菌。
2.血常规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占优势。
3.放射检查
(1)CT早期可正常,病程进展可见脑膜呈线状强化,硬膜下积液可见颅骨内板下新月形低密度区,脑积水显示脑室扩大,脑实质受损可见低密度区和占位效应。
(2)磁共振检查早期脑膜及皮质呈条状信号增强,脑组织广泛水肿;中期皮质和皮质下梗死;后期可见脑积水、硬膜下积液及脑萎缩。
病毒性脑膜炎检查
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上升,常有异型淋巴细胞。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正常或增高,细胞数轻度增加,可达(10~1000)×10/L,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蛋白略升高,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
3、病毒学检查
一部分患者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4、影像学检查
脑部CT或MRI一般无异常。
5、脑电图
脑电图只能提示异常脑功能,不能证实病毒感染性质。以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波背景活动为特征,少数伴有棘波,棘慢综合波。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患者脑电图也可正常。
对身体进行相关的检查之后,要如何诊断是否病毒性脑膜炎呢?病毒性脑膜炎诊断主要根据急性起病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脑膜刺激征、CSF淋巴细胞轻、中度增高,除外其他疾病等,确诊需CSF病原学检查。
病毒性脑膜炎的检查
1.周围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2.脑脊液检查 外观无色透明,压力正常或稍高,白细胞轻至中度升高,一般在(25~250)×106/L,发病后48h内中性多核白细胞为主,但迅速转为单核细胞占优势,蛋白轻度增加,糖正常,氯化物偶可降低,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
3.病毒学检查 部分患儿脑脊液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4.影像学检查 脑部CT或MRI一般无异常。
5.脑电图 以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波背景活动为特征,少数伴有棘波,棘慢综合波,慢波背景活动只能提示异常脑功能,不能证实病毒感染性质,某些患者脑电图也可正常。
病毒性脑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病毒性脑膜炎检查
1.周围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2.脑脊液检查 外观无色透明,压力正常或稍高,白细胞轻至中度升高,一般在(25~250)×106/L。发病后48h内中性多核白细胞为主,但迅速转为单核细胞占优势。蛋白轻度增加,糖正常,氯化物偶可降低。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
3.病毒学检查 部分患儿脑脊液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1.影像学检查 脑部CT或MRI一般无异常。
2.脑电图 以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波背景活动为特征,少数伴有棘波、棘慢综合波。慢波背景活动只能提示异常脑功能,不能证实病毒感染性质。某些患者脑电图也可正常。
病毒性脑膜炎的检查
一、病毒性脑膜炎的检查方法
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上升,常有异型淋巴细胞。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正常或增高,细胞数轻度增加,可达(10~1000)×109/L,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蛋白略升高,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
3.病毒学检查
部分患者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4.影像学检查
脑部CT或MRI一般无异常。
5.脑电图
只能提示异常脑功能,不能证实病毒感染性质。以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波背景活动为特征,少数伴有棘波,棘慢综合波。某些患者脑电图也可正常。
二、临床表现
通常急性起病,有剧烈头痛、发热、呕吐、颈项强直、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如Kernig征阳性,并有全身不适、咽痛、畏光、眩晕、精神委靡、感觉异常、肌痛、腹痛及寒战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咽峡炎、视力模糊等症状。肠道病毒感染可出现皮疹,大多与发热同时出现,持续4~10天。
柯萨奇A5、9、16病毒和ECHO4、6、9、16、30病毒感染,皮肤典型损害为斑丘疹,皮疹可局限于面部、躯干或涉及四肢,包括手掌和足底部。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可有流行性肌痛(胸壁痛)和心肌炎。临床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较少见,偶尔发现斜视、复视、感觉障碍、共济失调、腱反射不对称和病理反射阳性。重者可出现昏睡等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
三、治疗
主要是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防治并发症。对症治疗如头痛严重者可用止痛药,脑水肿可适当应用甘露醇。抗病毒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和缓解症状,针对单纯性疱疹病毒及EB病毒多用阿昔洛韦,一天三次。更昔洛韦是巨细胞病毒性脑膜炎的首选药物,一天两次。
脑膜炎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象 急性期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出现不成熟细胞。
(2)脑脊液 压力增高,外观浑浊、脓样,白细胞计数在1000~10000/mm[3] ,少数病例更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占白细胞总数的90%以上。有时脓细胞集积呈块状物此时涂片及致病菌培养多呈阳性。偶有首次腰穿正常,数小时后复查变为脓性。蛋白升高,可达1.0g/L以上糖含量降低,通常低于2.2mmol/L,氯化物含量亦降低,免疫球蛋白IgM和IgG明显增高。
(3)细菌抗原测定 常用的方法有聚合酶链反应、对流免疫电泳法、乳胶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法等。
(4)其他选择性的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尿素氮、尿常规。
2.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摄片检查 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胸片特别重要,可发现肺炎病灶或脓肿。颅脑和鼻窦平片可发现颅骨骨髓炎,鼻旁窦炎、乳突炎,但以上病变的CT检查更清楚。
(2)CT、MRI检查 病变早期CT或颅脑MRI检查可正常。有神经系统并发症时可见脑室扩大、脑沟变窄、脑肿胀脑移位等异常表现。并可发现室管膜炎、硬膜下积液及局限性脑脓肿。增强MRI扫描对诊断脑膜炎比增强CT扫描敏感增强。MRI扫描时能显示脑膜渗出和皮质反应。采取合适的技术条件,能显示静脉闭塞和相应部位的梗死。
脑膜脑炎的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脑脊液检查、颅脑CT检查、颅脑MRI检查、脑电图检查。
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上升,常有异型淋巴细胞。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正常或增高,细胞数轻度增加,可达(10~1000)×109/L,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蛋白略升高,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
3.病毒学检查
部分患者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4.影像学检查
脑部CT或MRI一般无异常。
5.脑电图
只能提示异常脑功能,不能证实病毒感染性质。以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波背景活动为特征,少数伴有棘波,棘慢综合波。某些患者脑电图也可正常。
角膜炎检查
1、检查全身和局部致病因素。化脓性炎症应做涂片检查,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树支状及浅层点状角膜炎做免疫学检查等。
2、注意病变部位、大小、形状、深浅、表面凹陷或隆起,以区别溃疡性与非溃疡性,有无新生血管,注意角膜后壁情况。用荧光素染色检查,定期绘图详细记录演变情况。检查与治疗时勿压迫眼球以免穿孔。
3、检查有无虹膜炎,注意瞳孔形状和大小、房水混浊程度,有无前房积脓。
4、检查角膜感觉。
另外,还要鉴别角膜炎和结膜炎。这两种炎症都是眼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们的症状有一些相似之处,都会表现为眼部不适、流泪、眼内分泌物增加以及充血,很容易混淆。
结核性脑膜炎的检查
1.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2.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可呈毛玻璃状,放置数小时可见白色纤维薄膜形成,该膜抗酸染色直接涂片较易发现结核杆菌,白细胞数十个至数百个,多呈混合型,以单核细胞占优势者约占85%,蛋白含量轻,中度升高,氯化钠及葡萄糖多降低。
3.病原学的依据
(1)CSF细菌涂片和细菌培养检出率较低。
(2)皮肤结核菌素试验。
(3)早期诊断: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SF中结核菌的DNA。
另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SF中结核抗体,以上两项检测同时应用更可提高确诊的可靠性,但应注意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
4.X线摄片检查 胸片特别重要,可发现肺结核病灶。
5.CT,MRI检查, 脑CT约半数显示异常,炎性渗出物充填基底池及脑外侧裂,部分患者脑实质内显示结核瘤,直径0.5~5cm,单发或多发,多位于额,颞及顶叶,增强扫描显示环状强化或密度增高。
脑MR采用Gd-DTPA增强,显示基底池等部位强化,并较易发现脑实质内的结核瘤和小梗死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