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小心吃出糖尿病
孕期小心吃出糖尿病
孕期的饮食同样也需要控制,怀着宝宝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吃出来的糖尿病
准妈妈很困惑,因为她每天吃的并不少,“我吃得很多,每顿饭都要吃两碗饭,每天还吃1~2斤橘子。营养一点都不少,怎么会瘦了呢?”
听了她的描述,我马上判断出:她的饮食量超标了。是否还有其他的症状呢?于是我继续询问:“你经常会感到渴吗?”
“对,我老是在喝水,每天能喝掉两暖壶水。可还是觉得很渴,而且尿也很多,老是频繁地上厕所。”
这些症状都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症状很相似。为了证实我的判断,我就让她测了餐后两小时血糖,数值很高,得出的结论是这位准妈妈患上了典型的妊娠期糖尿病,之所以会得糖尿病,和她过量的饮食,无节制地吃水果关系很大。
并不是吃的越多就越好
在和这位准妈妈谈话的过程中,我发现她有一个错误认识,那就是觉得怀孕后,是两个人在吃饭,一定要多吃一些,这样营养才能跟得上。而且水果也要多吃,这样生出来的宝宝会又白又胖。她的这种错误认识,很多人都有。
孕期需要的能量确实比平时高,但也并不是可以毫不顾及地吃。如果无节制地进食,会对胰岛素分泌造成很大压力,发生代谢紊乱。一旦胰岛素分泌发生异常,体内血糖得不到相应的调节,就会出现妊娠期糖尿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得不到很好地控制,会导致巨大儿、小样儿,甚至胎儿畸形等非常严重的后果。
控制饮食、监测血糖,顺利度过孕期
如果真的得了妊娠期糖尿病,也不要过于紧张。情况不是很严重,可以依靠控制饮食的方法改善病情。饮食的量需要根据体重的量,由营养师配餐,按所需热量的综合,合理分配蛋白质、脂肪还有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如果病情比较严重,除了控制饮食以外,还要根据医生的诊断,按照饮食量注射胰岛素。另外,在家里使用快速血糖仪监测血糖,数胎动也是必不可少的。饮食方面总的热量不变,相应地减少摄入碳水化合物少的比例,蛋白质相应增加。
得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在使用胰岛素方面一定要经过医生的诊断和指导,千万不能任意口服降糖药。
白米饭是垃圾食物之王真的假的
米饭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可是最近,我们每天必吃的白米饭,居然被一个网络热帖给“黑”了——“白米饭是垃圾食物之王”!对此,营养师辟谣:无稽之谈!不过,白米饭怎么吃,的确有门道。
谣言一:白米饭几乎不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只有淀粉和糖,是高热量的垃圾食物
事实上,白米饭的营养成分并不单一。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米的构造。
一颗完整的谷粒,能被食用的部分包括:谷皮层、糊粉层、胚乳、谷胚。但它不够洁白好看,口感也不细腻。
为了迎合大众,也为了方便粮食储存,人们把粗糙的谷粒层层磨白,处理成晶莹、洁白的大米,也就是我们在市面上购买的精白大米。
我们吃到的大米,就只剩下胚乳。它失去了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维生素E等营养素,只留下了大量的淀粉,但还含有部分蛋白质、少量维生素和矿物质。
大米绝对不是垃圾食品,而是我们的能量之源。
淀粉经过人体消化道,分解成葡萄糖。而葡萄糖,是我们大脑唯一可利用的能量物质。如果缺乏葡萄糖,大脑也随之会缺乏动力,出现烦躁、头晕甚至记忆力减退的状况。
至于“大米是高热量食物”的说法,也是不科学的。
大米跟肉类相比,热量要低很多。每100克大米饭所含的热量为117千卡,而每100克酱牛肉所含的热量为246千卡。
谣言二:白米饭含糖高,能吃出糖尿病
事实上,糖尿病可不是吃出来的。
糖尿病不仅与高能高脂的饮食有关,也是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光吃白米饭,是不会吃出糖尿病的。
饮食结构不合理、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才是导致糖尿病的“元凶”!
虽然白米饭的“升糖指数”(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相对较高,但不能因此就得出“吃白米饭能吃出糖尿病”的结论。
一个有力的例证是,近2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主食消费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城市,居民谷类食物摄入量是最少的。
只不过,糖尿病病人平日饮食,确实需要注意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控制米饭摄取量,部分白米饭可以用杂粮(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代替。
谣言三:鼓励不吃米面,以蔬果替代白米饭成为主食
事实上,“白富美”的米面要少吃,粗细粮搭配更健康。
前文提到,米饭中所含的糖类,主要是淀粉。而蔬果中确实也含有糖类物质,但并不全是葡萄糖,还有一部分果糖。
果糖并不能直接提供能量。如果想通过蔬果,获得机体所需要的葡萄糖的量,就要大量吃水果。但与此同时会摄入过多的果糖。
大量的果糖进入肝脏,会转化成过多的脂肪,就可能会发生脂肪肝,使血脂升高。
白米饭这样吃最健康
究竟怎么吃米饭才能更健康呢?如果你希望控制血糖、控制体重,那就应该努力提高米饭中抗性淀粉和慢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的吸收速度慢,只引起胰岛素的少量分泌)的数量,让米饭的饱腹感强增加一些,消化速度放缓一点。影响米饭消化特性的因素很复杂,这里只能提供一些小建议:
1、少吃白米饭,煮饭换糙米、加粗粮杂豆
米饭,尤其是现在的精白米饭,由于好消化、餐后血糖反应快,对血糖控制很不利。而富含膳食纤维的黑米、紫米、糙米等都是延缓消化速度的好选择。所以,理想的控制血糖和消化速度的方法就是少吃白米饭。平时煮饭不要总是用白米,不妨换点糙米、粗粮杂豆等。实在不行,煮白米饭时可以加点粗粮杂豆,比如在白米饭里加上绿豆、红豆、豌豆和莲子等,可以使米饭和米粥的饱腹感明显上升,消化速度减缓。
2、米饭不要煮得太烂、太软
很多人喜欢把米饭做得软点。蒸米饭前先把大米浸泡几个小时,再小火慢煮或者压力锅蒸煮,让米饭更加软、烂。这样口感上是好吃多了,不过这种米饭的消化速度和餐后血糖反应也会明显上升。研究显示,浸泡、增加水量以及延长蒸煮时间,都会加快米饭的淀粉消化速度。所以,建议平时煮饭还是不要煮太软、太烂。
3、米饭少加油加盐
加油煮米饭不仅会增加米饭中的能量,还会降低饱腹感,容易多吃,对于控制体重很不利。而加盐会使米饭中的快速消化淀粉含量增加,消化速度加快。还有研究发现,吃含钠盐的食物会增加人体餐后血糖反应,原因可能是钠盐增强了消化酶的活性。因此,平时做米饭最好少加或不加盐,少做一些需要加油加盐的米饭,比如各种炒饭,特别是糖尿病人,更应少吃用这方法做出的米饭。外出就餐时,如果米饭是咸的(比如炒饭或者石锅拌饭等),则应该少吃一些。
4、米饭最好当天吃完,减少反复加热
平时做饭一次不要太多,因为米饭多次加热后,往往会变得更烂、更软,很容易消化,餐后的血糖反应也更高。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当天做的饭当天吃完;如果有剩饭,也最好不要反复加热。
而对于胃动力不好、消化功能比较差的人,吃白米饭时要追求好消化,蒸米饭时就需要努力降低抗性淀粉的含量,发挥精白大米容易消化的优势,米饭也不要放太凉了吃。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还是要控制总能量摄入,如果还是大碗吃米饭、大包吃零食,体重恐怕只会有增无减。
脚趾麻木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
患有糖尿病的人会代谢紊乱,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就可能出现手脚麻木。所以只要身体任何部位经常出现麻木、酸痛、肿胀,就要及时检查血糖,排出糖尿病的可能性。
孕妇吃甘蔗好不好 孕妇吃甘蔗的坏处
孕妇过量吃甘蔗对身体有一定的坏处,特别是那些本身血糖就偏高的孕妇,在怀孕期间,如果大量吃甘蔗,就会让血糖进一步升高,容易出现孕期糖尿病。另外,孕妇在吃甘蔗时,如果不小心吃了那些霉变的甘蔗,还会让身体吸收过量的毒素,容易导致食物中毒,这也是孕妇吃甘蔗以后经常会出现的坏处。
男人小心吃出来的不孕不育
提起“病从口入”,总让人想到肠胃疾病,其实,男性不育亦可能“病从口入”。
首先,生育力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营养不足或过剩都可能导致男性不育。
营养不良时,维生素A、B、C、E和微量元素锌、钙、磷、铁、硒等缺乏,精子生成减少、活力下降。动物实验也表明,营养不良会降低动物的精液量和精液中为精子活动供能 的果糖的含量。少年期营养过剩多致肥胖,脂肪沉着使脑垂体功能丧失或减退,男性激素释放不能或减少,易出现小睾丸、小阴茎及第二性征缺乏、女性化等征态,成年后极可能导致不育症。
其次,长期食用某些加有亚硝酸盐类食物防腐剂或间磺胺类食物有色剂的食品、生棉籽油、芹菜等,亦可导致精子数量和质量下降。
此外,英国政府医学科学委员会的科学家们发现,近几十年来男性精子数量减少和睾丸体积缩小与辛基苯酚、双芬A和丁基苯甲基酞酸脂有关,这些物质广泛用于制造奶瓶、罐头盒、食品包装袋等的内壁涂层。
孩子进补小心吃出性早熟
很多家长对长高问题有误区
在日常接诊中,这位专家发现很多家长对长高问题有误区,以为给孩子补充的营养越充足孩子的个头就越高,便给孩子吃大量的补品。而日常所接触的保健“补品”,多含有激素类物质。电视、报纸、网络信息的愈发普及,造成孩子经常会接触有关性的画面,也会让孩子出现性早熟。
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每年的生长速度,这是防止儿童身材矮小发生的关键。儿童正常生长速度为出生后第一年身高增长25厘米,第二年增高10厘米,第三年增高8厘米,4岁至10岁时每年增高4厘米至7厘米。如果低于这个速度,可视为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相反,如果孩子长得太快,或是出现第二性征,家长就应警惕孩子是否是性早熟。这种情况就要及时去医院咨询治疗。
儿童性早熟现象越来越普遍
近年来,儿童性早熟现象越来越普遍,年龄也越来越提前。许多资料显示,性早熟的儿童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身高,进入青春期后性早熟的儿童身高将比同龄伙伴矮约5~15厘米。社会和家庭越来越重视这个现象了。
导致儿童“性早熟”的缘由有很多,如视听产品中“儿童不宜”,还有不当的喂养方式。父母在有意识地切断视听传播途径外,更要当心后者,让孩子远离可导致“性早熟”的食品。
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冬季的草莓、葡萄、西瓜、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橙和桃,几乎都是在“促熟剂”的帮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一定要避免给孩子食用。
小心吃的太饱容易吃出胃癌
五种吃法最容易吃出胃癌
1、吃得过饱
我们的先辈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吃得过饱会对身体造成危害,《黄帝内经》里面说了句非常经典的话:“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明一次吃很多东西,首先损伤的是我们自己的肠胃。中医古书《济生方》也指出:“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则积结为症瘕。”从古人的经验看,饮食过量就会使肠胃功能 失调,时间久了,生病得癌也无法避免。
2、少吃蔬果
膳食讲究平衡,蔬菜水果是我们日常膳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果平时只爱吃肉,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就增加了患癌的风险性。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摄入红肉和熟肉制品分别使结肠癌危险增加29%和50%。
3、吃得过快
吃东西狼吞虎咽仿佛成为这个时代上班族的一个通病,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上班族处于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吃饭好像只是为了简单的身体需要,所以,吃饭速度非常快。实际上这样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吃饭快,食物的咀嚼不细,易损伤消化道黏膜,产生慢性炎症;另外,吃饭快,食物团块的体积大,易对食道和贲门等消化道产生较强的机械刺激,久之会引起消化道损伤甚至癌变。
4、吃滚烫的食物
临床中,医生发现很多消化系统癌症患者,特别是食管癌、胃癌患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吃非常热的食物,每顿饭都恨不得吃那些刚出锅的东西。咨询一位被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饮食情况,发现他平日不但喜欢吃烫嘴的饭菜,还非常喜欢喝热茶,就是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他中年发病。
5、饮酒过多超量
从保健方面讲,适量饮酒能兴奋神经,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有提神醒脑、舒筋活血的生理功能,可以松弛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增进食欲,有利于睡眠。最近,国外的研究分析显示,每日饮酒少于20克,可使冠心病风险降低20%,在糖尿病、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中,也得到同样结果。
冬季糖尿病人怎么养生 天干物燥保护皮肤
冬季天干物燥,糖尿病人常常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由此引发神经性皮炎甚至湿疹的情形比较多见。糖尿病专科医生指出,糖尿病人冬季一定要预防皮肤干燥,特别是小腿、双脚,以免破口、皲裂。洗澡、洗脚后可以涂抹护肤乳,好好保护皮肤这道重要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