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 骨质疏松的三级预防
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 骨质疏松的三级预防
骨质疏松的病程是不可逆的,预防骨质疏松主要是抑制骨质的丢失和增加骨量,预防骨质疏松最好的方法是在青少年时期获取最高骨峰值。因此,骨质疏松的预防要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合理的膳食营养,在青少年时期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物,如鱼、虾、虾皮、还带、牛奶等,科学的生活方式,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阳光,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等。
人到中年,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该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有骨密度减少的话,应尽早尽快采取防治对策,如女性绝经后3年内长期食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坚持长期性补钙或服用固体骨钙肽制剂进行预防,注意治疗与骨质疏松有关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等。
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的进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CT、CA)、促进骨形成(活性维生素D)及骨肽片等治疗,应加强防摔、防碰、防绊、防颠等措施,对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采取固定、早期活动、体疗、理疗、心理治疗、营养、补钙、止痛等综合治疗,以促进骨生长、抑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身体素质等为主。
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是骨骼发育、成长、衰老的基本规律,受激素、营养状态、物理因素、遗传基因、生活方式、免疫情况、经济文化水平以及医疗保障等8个因素的影响。
老年人如何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
1、饮食预防合理膳食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钙参与骨的代谢,是形成骨的重要营养元素,在日常饮食中增加钙的补充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众多研究证实,在儿童期或青春期进行补钙能够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1)摄取食物中的钙比补充钙剂更有效。含钙量高的食物有牛奶、奶制品、豆类、芝麻等。
(2)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参与骨重建的调节。动物肝脏、奶油、蛋黄、鱼子、海鱼及鱼肝油等含量较多。
(3)适量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钙的吸收,过高过低均不利。大豆蛋白的摄入有利于钙的吸收,特别是大豆中含有异黄酮,有较好的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2、运动预防运动锻炼是通过肌肉张力的机械应力刺激成骨细胞,促进骨形成和骨重建,可以维持或增加骨量,而且增加骨的弹性。中年时期运动可对机体产生多方面的益处。
老年时期运动不仅可减缓骨量的丢失,还可以改善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跌倒的风险。
(1)运动方式:走路、慢跑、体操、跳舞、骑车、球类运动等。
(2)运动强度:以心率+年龄=170次。
(3)运动时间:20~30分钟,每周3~5次。
(4)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骨质疏松症有益。吸烟、酗酒、喝浓咖啡均可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啤酒比其他酒类对髋关节骨折的影响更为显著。
(1)一级预防:强化全民健康教育,增强防治意识。从青少年起就要合理膳食,多吃富含钙、磷的食物;适当运动锻炼;不吸烟,少饮酒,少喝浓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适量地摄入蛋白质。
(2)二级预防:对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开展骨密度检测,对确有明显骨量丢失及骨质疏松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综合性防治。加强防跌、防碰等措施,积极预防骨折。
(3)三级预防:对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或已骨折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并进行各种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改善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怎么样预防骨质疏松
百善孝为先,父母随着年龄的老化,骨质也在发生着变化,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状表现为疼痛、身长缩短、驼背、易骨折、呼吸功能下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所以预防骨质疏松显得尤为重要,那么预防骨质疏松需要注意些什么?
1控制饮食结构,平时少吃一些酸性食物,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是碱性食物,而大多数的肉类、谷物、糖、酒、鱼虾等类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应遵守1:4的比例。
2改正不良生活习惯,避免熬夜,熬夜会加重体质酸化,而吸烟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喝浓咖啡能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摄取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过量亦会增加钙流失。
3多运动,运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适量运动会有助于增加骨质密度;适量接受太阳的照射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对预防骨质疏松亦是有益处的。
4还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压力过大也会导致酸性物质沉淀,不利于新陈代谢。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三级预防骨质疏松
一级预防
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杂粮、绿叶蔬菜等。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
二级预防
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 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 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三级预防
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CT、Ca),促进骨形成(活性VitD)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给予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三级预防骨质疏松
一级预防: 儿童、青少年多补钙 摆脱骨质疏松“危险因子”
所有的婴幼儿与青少年都要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有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精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尽量摆脱“危险因子”,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食用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各自的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
医院与医生们应该加强对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要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二级预防:绝经后妇女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查
人到中年,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其骨丢失量会加速进行。在这个时期内,中年人,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应该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加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
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或用固体骨肽制剂骨肽片进行预防,以安全、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
国际医学界一般主张用活性维生素D及钙预防骨质疏症,并且还要注意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旁亢/甲亢、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三级预防:中老年骨折患者积极手术 综合治疗
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钙等)、促进骨形成(活性维生素D)、骨肽片等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碰、防绊、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处理,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采用体疗、理疗、心理治疗、营养、补钙、止痛、促进骨生长、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预防有个国际准则,第一个是多吃含钙量高的饮食,如猪肉没有鸡鸭鹅肉的含钙量高,鸡鸭鹅肉又不如鱼类的含钙量高,因为鱼类分泌的降钙素,它的活性是防止骨质疏松,骨的调节激素是人的50倍到70倍,能够促进骨的吸收。多吃豆制品,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性雌激素,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坚果类,牛奶,特别是含钙量很高的鲜牛奶。
第二个是要适当的运动,老年人尽量不要做过激的运动,选择一些轻微的、力所能及的运动,每天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防止骨质疏松,增加骨量。
第三个是要适当的晒太阳,特别是冬季的太阳。尽量不要打伞、戴纱巾来防晒,遮阳会阻碍日光通过皮肤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
第四个要防止摔倒,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危害最大的是骨质疏松骨折,因为骨折以后,骨头的再生比较困难,而且骨的愈合比正常人差,特别是髋部骨折以后,患者长期卧床,会导致死亡率增高。
再一个就是中老年人要尽量戒烟,因为吸烟、喝酒、喝咖啡、服用安眠药等饮食、生活习惯都容易导致骨质疏松,通过避免这些危险因素,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骨质疏松。
绝经后的女性预防骨质疏松,需要适当补充一些钙剂,如果一旦诊断为骨质疏松,不能单纯只吃钙剂,这样不仅无法帮助治疗骨质疏松,还会加重病情,这时候最好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国外的女性绝经后,会常规补充雌激素,补充五年到十年。担心补充激素会致癌的女性,可以长期服用抗骨质疏松的一些药物。
更年期女性要防骨质疏松
有研究统计发现,全球50岁以上女性,有近三分之一受到骨质疏松症的威胁,但大部分女性在更年期后并没有重视对该症的预防,约有75%患疏松症的“绝经后”女性没有及时治疗。
专家解释说,女性的骨质在35岁时达到了顶点,在45岁时进入更年期时卵巢荷尔蒙慢慢变少,月经开始变短或紊乱,骨质开始慢慢流失。到停经时,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尔蒙,骨头因而开始大量流失,流失量每年少则2%多者高达7%。当60岁时,有些女性的骨质流失量可达40%。在这个过程中,骨质流失是静悄悄进行而没有症状的。
预防骨质疏松不能单纯补钙
骨质疏松早期没有症状,是不知不觉发生和发展的,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因此,预防尤其重要。
应对骨质疏松应该做好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从儿童期就要开始补钙。由于人的骨量在35岁前是累积阶段,以后骨量逐渐减少,因此要在35岁前尽量提高骨峰值。二级预防,是适当运动和饮食,尽量延缓骨质流失的速度。;三级预防,则是要做到早期预防、治疗。
提到骨质疏松,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补钙。对此,钙仅仅是制造骨头的原料之一,还需要人体内的维生素D等微量元素帮助其吸收和合成。而中国人饮食中所含维生素D非常有限,大量的维生素D3依赖皮肤接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合成。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和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需要20分钟日照。
“骨质疏松治未病的原则是:饮食+运动+药物+早期骨密度检测,实施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蔡桦表示,未病先防,增加骨量储备,防治钙质继续流失,将会大大减轻骨质疏松的程度,而均衡的营养和适度的体育锻炼是标本兼顾的有效方法。“正常人群通过日常的膳食补充体内所需钙等微量元素,对于预防骨质疏松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骨质疏松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Ca,P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250ml含Ca300mg),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精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尽量摆脱“危险因子”,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
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加强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二级预防: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
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日本则多主张用活性VitD(罗钙全)及钙预防骨质疏松症,注意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旁亢/甲亢,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三级预防: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CT,Ca),促进骨形成(活性Vit D)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碰,防绊,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止痛,促进骨生长,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一级预防: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杂粮、绿叶蔬菜等。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二级预防: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三级预防: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CT、Ca),促进骨形成(活性VitD)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给予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老年人如何面对骨质疏松
1.一级预防
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
2.二级预防
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3.三级预防
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CT、Ca),促进骨形成(活性VitD)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给予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骨质疏松预防
骨质疏松症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若,治疗收效很慢,一旦骨折又可危及生命,因此,要特别强调落实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Ca,P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250ml含Ca300mg),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精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尽量摆脱“危险因子”,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加强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二级预防: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日本则多主张用活性VitD(罗钙全)及钙预防骨质疏松症,注意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旁亢/甲亢,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三级预防: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CT,Ca),促进骨形成(活性Vit D)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碰,防绊,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止痛,促进骨生长,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骨质疏松症,预防更重要
每年的10月20日,是“国际骨质疏松日”。已有100多个世界卫生组织的会员国家及组织参与了这一活动。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调查结果指出,我国约2.1亿人存在低骨量问题,近7000万骨质疏松患者。
2015年9月,北京市疾控中心使用超声骨密度检查的方法,在北京市朝阳区的4个社区为1000余名居民进行了初步筛查。筛查结果是,40岁及以上人群中81.5%超声检查提示骨健康状况异常,40岁以下人群中76.2%骨健康状况异常;骨健康状况异常者中以骨量减少为主,年龄增大,有骨质疏松的比例增高;这些人可初步判断为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应该到医疗机构做进一步的检查。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是没有明显感觉的。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和严重后果。有的甚至翻身或咳嗽都会引起肋骨骨折或椎骨骨折,而一旦发生骨折,将对生活和健康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危害,比如髋骨骨折,会造成病人长期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还可能并发脑梗塞、肺或泌尿系统感染,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
全世界每3秒就发生1次骨质疏松性骨折,1/3女性和1/5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50%的人在遭受1次骨质疏松骨折后会遭受第2次骨折。随着我市老龄化进程加快,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呈快速增长态势。
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包括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等。
是否具有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可以通过很简单的1分钟测试得知,如果测试中任何一个问题回答为“是”,就证明有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建议您去医疗机构做进一步的检查。
骨质疏松症是可以采取措施延缓和减轻骨骼的退化过程的。所以,每个人应该尽早树立骨骼健康意识,做好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的重点是增加峰值骨量: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多食用富含钙的食品,如牛奶、豆制品等;坚持锻炼,多做“日光浴”,不吸烟、不酗酒、少喝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尽可能在年轻时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为今后一生储备最充足的骨量。
二级预防的关键是早发现:35岁前后,人体骨骼达到峰值,中年以后,尤其是妇女绝经后,人体骨量丢失速度加快,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长期预防性补充钙和维生素D,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身体活动、合理的膳食营养、不吸烟、少饮酒等。
三级预防,预防骨折、积极治疗和康复:步入老年后,仍需坚持适当运动、加强防摔措施,预防骨折;积极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已发现骨密度低下或患有骨质疏松症,可适当配合药物治疗,阻止骨丢失、降低骨折风险;对已骨折的老年人,应积极康复、预防骨折的再次发生。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第一个是多吃含钙量高的饮食,如猪肉没有鸡鸭鹅肉的含钙量高,鸡鸭鹅肉又不如鱼类的含钙量高,因为鱼类分泌的降钙素,它的活性是防止骨质疏松,骨的调节激素是人的50倍到70倍,能够促进骨的吸收。多吃豆制品,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性雌激素,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坚果类,牛奶,特别是含钙量很高的鲜牛奶。
第二个是要适当的运动,老年人尽量不要做过激的运动,选择一些轻微的、力所能及的运动,每天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防止骨质疏松,增加骨量。
第三个是要适当的晒太阳,特别是冬季的太阳。尽量不要打伞、戴纱巾来防晒,遮阳会阻碍日光通过皮肤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
第四个要防止摔倒,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危害最大的是骨质疏松骨折,因为骨折以后,骨头的再生比较困难,而且骨的愈合比正常人差,特别是髋部骨折以后,患者长期卧床,会导致死亡率增高。
再一个就是中老年人要尽量戒烟,因为吸烟、喝酒、喝咖啡、服用安眠药等饮食、生活习惯都容易导致骨质疏松,通过避免这些危险因素,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骨质疏松。
绝经后的女性预防骨质疏松,需要适当补充一些钙剂,如果一旦诊断为骨质疏松,不能单纯只吃钙剂,这样不仅无法帮助治疗骨质疏松,还会加重病情,这时候最好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国外的女性绝经后,会常规补充雌激素,补充五年到十年。担心补充激素会致癌的女性,可以长期服用抗骨质疏松的一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