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嘴里长泡怎么办 敷贴法

嘴里长泡怎么办 敷贴法

适应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顽固不愈者。

操作方法:

1.自拟方:吴茱萸、胡黄连、生大黄、生南星,按重量3︰1︰1︰0.5配伍共研细末,以瓷瓶或罐盛,勿令泄气。

2.每次用8~10g,用少量食醋调成两块饼状,分别敷于两足涌泉穴,外用长布条或绷带包扎固定。

3.24小时揭去,连续3次为1个疗程。

疗法特点:

涌泉穴敷贴药物,除通过皮肤吸收发挥作用外,并能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机体阴阳,达到治疗口疮的目的。这种疗法也体现了中医学“上病下取”的特色。

注意事项:

对于病程较长者可适当延长敷贴天数,以巩固疗效。

中医敷贴法可治尿布疹吗

宝宝有红屁屁,中医通常会使用蒙脱石散,因为蒙脱石散会在宝宝娇嫩的皮肤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以对付外面来的细菌来侵放宝宝的小屁屁,这样一来就可以很有效的帮助宝宝的屁屁,让宝宝得到更好的恢复时间。

宝宝有红屁屁,中医还可以使用紫草含紫草素。它的性能甘咸寒,够能有解毒和抗氧的作用,可以维持宝宝的屁屁健康,在宝宝的屁屁上形成一个屏障,潮湿,细菌都别香靠近,这样就有时间让宝宝恢复尿布疹。

跌打万花油也是中医一个治疗宝宝红屁屁的好方法。万花油有止痛,消炎的作用,可以在宝宝的红屁屁期间帮助宝宝治疗。让宝宝可以轻松的告别红屁屁的困扰。让宝宝不再难受疼痛。

儿童哮喘的预防

儿童哮喘的预防主要是增强体质,增强抵抗力,以前没有患哮喘的小孩,如果体质虚弱,也可以按照我们中医的治未病的方法来预防。就是没有什么病,先来预防,进行防治。

其实中医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有中药辨证,口服中药,中成药,针灸、推拿按摩,敷贴等。举个例子,我们的敷贴法是三年,三个夏天三个冬天,进行预防治疗。

预防儿童哮喘还需要在平常加强体格锻炼,注意饮食调理,营养调理,饮食要营养丰富,做好以上几点可以有效的预防哮喘。

怎么去疤痕 土豆敷贴法

将土豆用黄瓜切片神器削出薄片,贴在有疤痕的皮肤上,过大概15分钟左右取下,洗干净皮肤,对消除油脂过多的青春痘疤痕十分有效。此外,土豆敷贴法还可以用来消除面部浮肿,去除死细胞。

儿童哮喘的预防

其实中医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有中药辨证,口服中药,中成药,针灸、推拿按摩,敷贴等。举个例子,我们的敷贴法是三年,三个夏天三个冬天,进行预防治疗。

预防儿童哮喘还需要在平常加强体格锻炼,注意饮食调理,营养调理,饮食要营养丰富,做好以上几点可以有效的预防哮喘。

脚上起水泡很痒怎么办

脚上起水泡很痒怎么办?夏天一到很多人便发现脚上起水泡了还很痒,小水泡很多还很痒,怎么办。中医专家为你讲解脚上起水泡了很痒怎么办。

脚上长水泡很痒怎么办?解决办法。

办法1:红花 50克 艾叶 500 克 (这些药店都有的 很容易买到)。

分成12份 熬成开水 (别加冷水)。

等稍微凉下,泡脚20-30分钟,每泡两次脚,麻烦的话就晚上睡觉前泡一次吧。

记得泡完以后要用毛巾把脚擦干净。

办法2:鲜鸡蛋一个,第二次淘米水1000毫升。

掏米水洗换脚10分钟,将蛋壳内薄膜取下,贴敷患处。保留1---2小时。日一次。

脚上起水泡了怎么办,不用发愁,以上两个小方法让你轻轻松松去除脚上的水泡。

痔疮的中医特色疗法

首先是结扎疗法治疗痔疮,我们中医也是做手术的,也有手术疗法。比如说在古代,就有结扎疗法,这是我们中医的一个特色。结扎疗法实际上就是古代用头发丝,现在我们是用线,丝线、棉线系扎在痔疮的内痔的根部,然后相对来说就是截断痔疮的血液供应,让痔疮慢慢的枯萎、坏死最后脱落,达到治愈痔疮目的。为什么不直接把它切掉呢?因为切掉很容易引起出血,慢慢的把它结扎在这个根部,让它慢慢的坏死,脱落,既达到治病的目的,又不至于出现这些出血的这些并发症。然后是敷贴法治疗痔疮,敷贴法一般都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或者经络学的指导下,把一定的中药组方敷贴于人体的一些相应的部位,根据这个经络学说的指导,在人体内与痔疮发病有关系的一些部位,穴位,利用药物进行治疗。因为敷贴疗法里面的中药一般多选用清热利湿,活血去瘀这一大类的药物,主要是与这个痔疮的病因病机相关。敷贴的方子是很多的,每个医生都根据自己临床经验的不同,自己组了一些方。大致来说无外乎就是清热利湿、活血去瘀、消肿止痛这几大类。还有针灸治疗痔疮,一般现在临床上多取长强穴、承山穴这些穴位,在这几个穴位上用针刺治疗,临床上对于这个轻微的嵌顿,或者是轻微的出血也能够起到一定缓解的功效。

麝香蒜泥敷贴法是怎么回事

采用麝香1 -1.5克,紫皮大蒜 10 -15粒。(蒜的用量随患者年龄而定} 做法:麝香研成细末。紫皮大蒜蒜头去 皮捣成泥,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 中午近12时,患者俯卧,用肥皂水、 盐水清洁局部皮肤。中午12时整,将 麝香末均匀撒在患者第7颈椎棘突到第 12颈椎棘突的区域内,继将蒜泥覆于麝 香上,再敷上1层塑料薄膜,并以胶布 固定。大部分患者做1次,哮喘即减轻, 有的不再发作。为巩固疗效,可连续贴 治疗3年。

治疗胃肠炎 敷贴法

取薏苡仁、白术、香附、当归、茯苓各30克,青皮、橘皮、白芍各15克,共同研成细末,然后放入锅内炒热,装入布袋中,敷贴在小腹部。为了敷贴牢固,还可以用绷带或胶布固定。本法可有效缓解胃肠炎。

儿童快速止吐偏方 敷贴法

敷贴穴位:神阙穴(肚脐)

敷贴方法:将生姜100克,洗净后同50克橘皮一起捣碎,然后加入米饭团约50克,一起捣成泥状,外敷于神阙穴上,上面盖上纱布,再用热水袋在敷贴处热熨20分钟。

对症:脾胃虚寒所导致的呕吐,表现为饮食稍多即可发生呕吐,时发时止,平日消化不良,胸脘痞满,不欲饮食,面色晄白,肢体倦怠无力等症。

男性附睾结核如何外治

男性附睾结核这样外治:(1) 敷贴法:附睾结核初起,肿块质硬者,可选用阳和解 凝膏外敷,掺阴毒内消散。每日换药1次。(2) 腐蚀法:附睾结核溃后,流脓淋沥不尽,疮下潜行, 色泽灰暗,或已形成窦道者,可用五五丹药线等化腐去管,引 流脓液。如脓壁较厚,腐之难去者,可适当提高升丹在药线中 的比例。根据脓腐祛除情况,可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儿童哮喘的预防

儿童哮喘的预防主要是增强体质,增强抵抗力,以前没有患哮喘的小孩,如果体质虚弱,也可以按照我们中医的治未病的方法来预防。就是没有什么病,先来预防,进行防治。

那么儿童哮喘的防治有些什么办法呢?其实中医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有中药辨证,口服中药,中成药,针灸、推拿按摩,敷贴等。举个例子,我们的敷贴法是三年,三个夏天三个冬天,进行预防治疗。

预防儿童哮喘还需要在平常加强体格锻炼,注意饮食调理,营养调理,饮食要营养丰富,做好以上几点可以有效的预防哮喘。

哮喘敷贴后怎样护理

(1)哮喘敷贴在每年伏天进行,一般需连续治疗3年为一个疗程。每年约三伏天开始用敷贴法,每伏敷1次,每次敷2小时,每天最好在11~13时进行。

(2)敷贴穴位为百劳、肺俞、膏肓 3对穴位。每次敷贴选2穴,每穴1只药饼,6只药饼分3次用。家长和护理人员应正确地敷贴上述穴位,同时对寒喘还是热喘要辨清,正确选择药物,不能搞乱、搞错。

(3)每年敷贴开始,护理工作量繁重,病孩多,陪伴多,护理工作忙乱,家长要紧密配合,做好小儿的工作。注意观察病情。

(4)由于哮喘敷贴是在伏天进行,天气酷热,治疗诊室要通风,环境安静,必要时要采取降温措施,防止中暑发生。

(5)每次敷贴后,都应检查敷贴部位有否异常反应,如红肿、皮疹等,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及时处理损伤部位。

(6)治疗结束后都要记录治疗药物、穴位、次数、主诉、症状及副反应,并指定下次敷贴时间。

痔疮的中医特色疗法

首先是结扎疗法治疗痔疮,我们中医也是做手术的,也有手术疗法。比如说在古代,就有结扎疗法,这是我们中医的一个特色。结扎疗法实际上就是古代用头发丝,现在我们是用线,丝线、棉线系扎在痔疮的内痔的根部,然后相对来说就是截断痔疮的血液供应,让痔疮慢慢的枯萎、坏死最后脱落,达到治愈痔疮目的。为什么不直接把它切掉呢?因为切掉很容易引起出血,慢慢的把它结扎在这个根部,让它慢慢的坏死,脱落,既达到治病的目的,又不至于出现这些出血的这些并发症。

然后是敷贴法治疗痔疮,敷贴法一般都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或者经络学的指导下,把一定的中药组方敷贴于人体的一些相应的部位,根据这个经络学说的指导,在人体内与痔疮发病有关系的一些部位,穴位,利用药物进行治疗。因为敷贴疗法里面的中药一般多选用清热利湿,活血去瘀这一大类的药物,主要是与这个痔疮的病因病机相关。敷贴的方子是很多的,每个医生都根据自己临床经验的不同,自己组了一些方。大致来说无外乎就是清热利湿、活血去瘀、消肿止痛这几大类。

还有针灸治疗痔疮,一般现在临床上多取长强穴、承山穴这些穴位,在这几个穴位上用针刺治疗,临床上对于这个轻微的嵌顿,或者是轻微的出血也能够起到一定缓解的功效。

脑积水腹腔引流可以吗?

脑积水是脑脊液生成或循环吸收过程发生障碍而致脑脊液量过多,压力增高,扩大了正常脑脊液所占有的空间,从而继发颅压增高,脑室扩大的总称。

脑积水的形成,中医学多责之于先天不足,气血亏损,或外感时邪、郁阻经络,水湿停聚。此外,头部外伤瘀血亦可导致本病。本病病位在脑髓,涉及经络、脏腑,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损为本,痰瘀阻络、水湿内停为标。

故临床上应根据标本缓急,进行辨证施治,其治疗原则是急则治其标,多祛湿利水;缓则治其本,温补脾肾是其关键。详细分型治法从略。

其他尚有敷贴法,如封囟散、加味天灵散等按颅裂部位外敷以及穴位敷贴法等;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等。采用中药,针灸、敷贴疗法治疗脑积水有一定疗效,但多属零散报导,其深度和广度均不够理想,治疗效果未达到突破的程度。

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有很多原因,有可能是脑室端堵塞,也有可能是腹腔端堵塞。治疗上只有更换分流管,其他没有好办法。

相关推荐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注意敷贴时间不宜过

三伏贴的每次的敷贴时间除医生特殊要求外,一般小孩敷贴20-30分钟,成人敷贴40分钟-1个小时即可,不宜时间过,以免对皮肤造成过激的刺激,引发身体不适。此外,因为进行三伏贴治疗需要严格遵循每次敷贴疗程,若每次敷贴时间过,有大的水形成则不方便下次敷贴的操作。

肌肉酸痛怎么快速恢复

冷疗 高强度运动后立即冰敷,这种法经验证比其他法更能有效缓解肌肉酸痛。冰敷可减轻炎症,快速舒缓肌肉酸痛。专业体育院校的体育馆内有冰浴设施。如果没有专业设施,也可尝试以下法: 1.运动后冷水洗澡。越冷越好。专业运动员使用冰水,但如果你承受不了,就用冷水即可,不要加热水。冷水的效果不如冰水,但比温水好。 2.如果你是专业运动员,建议买一个五加仑的冰敷水桶。当手臂酸痛时(比如练完篮球),五加仑的水桶正好可以浸没你的整条手臂。除了手臂,脚也可以用这个水桶冰敷。 3.在对肌肉或肌肉群(非全身)进行冰敷前,用毛

夏季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夏令三伏,机体各种机能通达,经络通畅之时,正是扶正培本、滋养阳气的有利时机,通过中药外治穴位贴敷,针推按摩、中药内服、中药熏蒸、中药药浴、饮食药膳等扶助正气,可以使患者阳气充实,正气旺盛。 中医认为哮喘反复发作,主要是人体肺脾肾三个脏腑的不足,“痰”滞体内,中医称为“伏痰”,在治疗时注重从补肺、健脾、益肾、化痰等方面入手,通过扶助正气、祛除邪气进行全身整体的调节,能改善全身免疫缺陷,这无疑可以弥补单一西医气道局部抗炎治疗的不足。 夏季穴位敷贴法防治小儿哮喘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夏季

眼部如何保养 去眼袋、眼肿

1.盐水热敷法:将一勺盐溶解在一杯热水中,闭上眼睛,用药棉蘸取盐水敷在眼袋上,重复5次左右,坚持一段时间可以发现眼袋明显收缩。 2.降温敷贴法:冷藏过的黄瓜切片或者冷藏过的茶叶包也有很好的消肿作用。 3.眼部运动法:常常做瞪眼练习,有意识的控制眨眼,可以使眼部肌肉得到有效活动,增强眼部新陈代谢;配合经常性的闭目养神练习和眼部按摩,可以收到双倍的效果。

口角炎的治疗方法 芦荟敷贴法

口角两端之所以会发生白色、糜烂的情况,是因为细菌入侵所导致的,而芦荟具有杀菌、止痛、消炎治功效;对治疗口角炎有显著的疗效。具体做法是,取新鲜的芦荟去皮、去刺后将芦荟汁液直接敷贴在患者,一天一次即可。

三伏贴的副作用 副作用三:敷贴处起水

三伏贴一定不要时间敷贴,如果时间贴敷就可能导致皮肤上起。虽然传统中医认为,贴敷起是一种发疗法。但由于现在天气炎热,起后,如果护理不当,皮肤破损可能合并感染。所以制作时都会采用刺激性较小的药膏,以减少起的情况发生。

中医敷贴法治疗女性子宫肌瘤

外用偏方 敷贴法:取蜣螂1条,焙干后,研磨成粉末,用适量的黄酒调成药膏后,填入在脐中,上面用胶带封死,以免药剂外漏,每日1次,每次贴1小时左右即可,经期时须停用。 其他疗法 自我按摩疗法:患者仰卧,施术者站于其旁,用拇指指腹按揉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四海、归来、子宫、气冲、血海、三阴交穴,每穴1分钟。再用手掌搓热后,放置小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摩腹36圈后,改逆时针方向摩腹36圈。最后,用手掌自上而下平推腰背部10~15次,以酸胀为度,每日按摩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期停止按摩即可。 生活建议 子宫肌瘤的

艾脐贴未成年可以用吗

可以,但需根据病症是否符合艾脐贴的适应症来决定。 凡是疗疾和保健的药物或方法,都有一定的适应人群和适应症,都不可能对所有人所有病症起到作用,艾脐贴保健疗法也不是万能的,根据艾草的药性和脐贴法的原理和特性,艾脐贴主要适合于脾虚湿重、寒凝胞宫(宫寒)、痰湿阻络等证属虚寒者,对于发热烦躁、小便短黄、贪凉怕热等内热体质者,均应禁用,以免“火上浇油”。此外婴幼儿、脐部皮肤溃破等人群,都不宜敷贴。

是扁平疣该怎么

疣目 (一)推疣法用于治疗头大蒂小,明显高出皮面的疣。先在疣的根部用棉花棒与皮肤平行或呈30度角度,向前推进,用力不宜猛。推除后创面压迫止血,或掺桃花散少许,并用纱布盖贴,胶布固定。如疣体表面角化,则在局麻下进行推除。 (二)艾灸法疣体数目少者,可用艾炷在疣体上灸之,每天1次,至疣体脱落为止。 (三)敷贴法先用热水浸洗患部,·再用刀刮去表面的角质层,然后将鸦胆子仁5粒捣烂,敷贴在疣体上,用玻璃纸及胶布固定,每3天换药1次,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皮肤。 (四)针刺法用针从疣顶部刺到基底部,四周再用针刺以加强刺激,

吃菠萝胃疼怎么 中药敷贴法

中医学认为因吃菠萝伤胃导致的胃痛会有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之症,可采用以下中药敷贴减轻疼痛。 1、神阙穴:在腹部,脐中央。 2、胃脘部:胃脘部泛指胃腔,处在心下。 材料:香附、高良姜各30克。 用法:将药物碾成细粉,取适量用水调和成膏状,软硬适中,做成药饼,敷于脐部,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