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的用药原则
哺乳期的用药原则
1.用药需谨慎
在这一特殊时期,新妈妈用药务必要小心,有的药物对于宝宝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是安全的,可以服用;而有些则会引起如病理性黄疸等疾病,这类药物就要谨慎服用。如果哺乳期一定要用药的话,最好向医生说明情况,咨询医生的建议。
2.避免使用避孕药
避孕药中含有影响泌乳素生成的不良物质,像是黄体酮等物质,会使得奶水分泌量减少。而且,该药的某些成分则会进入宝宝体内,影响宝宝发育,会导致男宝宝乳房变大,女宝宝下体上皮增生等等。所以,产妇应禁止服用避孕药。
3.不应随意中断哺乳
有些哺乳妈妈因使用药物而中断哺乳,这并不科学。因为大多药物的排泄量在健康范围内,只有少数药物是超标的。因此,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就不必断奶。
4.服药后调整哺乳时间
如果在哺乳期必须服药,那么可以调整时间,例如先服药,过段时间再喂奶;或者先喂奶,再服药。不过两件事的时间最好间隔四五个小时,这样有利于减少宝宝对奶水中药物成分的吸收量。
5.中药谨慎使用
中药中虽然有很多药物对产妇有好的作用,例如增强体质、滋阴养血、收缩子宫等,但是中药中的大黄、薄荷则会使乳汁变黄、回奶等异常现象,因此用药时还得小心为好。
6.格外警惕的药物
(1)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可能导致小儿嗜睡和生长发育迟缓。
(2)服用治疗“甲亢”的硫氧嗜咤会导致婴儿甲状腺功能减退。
(3)服用甲苯磺丁脉会导致婴儿的胰岛功能下降。
(4)服用四环素后可引起小儿过敏反应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5)磺胺药和吠喃坦咤会引发小儿溶血性贫血,异烟麟的乙酞化代谢物对乳儿有肝毒性。
哺乳期的用药原则
不可自己随意乱服药
有些药物对宝宝是安全的,有的药物却会产生不良甚或非常严重的反应,如病理性黄疸、紫绀、耳聋、
肝肾功能损害或呕吐等,因此,哺乳妈咪一定要慎重使用药物。明智的做法是需要用药时,应向医生说明自己正在喂奶,尽量使用不能通过乳汁的药,不可自己随意乱服药。
不应随意中断哺乳
除了少数药物在哺乳期禁用外,其他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很少超过妈咪用药量的1%~2%,这个剂量不会损害宝宝的身体,对于使用安全的药,不应该中断哺乳。
服药后调整哺乳时间
使用药物时,为了减少宝宝吸收药量,妈咪可在哺乳后马上服药,并尽可能推迟下次哺乳时间,至少要隔4小时,以便更多的药物排出妈咪体外,使乳汁中的药物浓度达到最低。
不宜使用避孕药
避孕药中含有睾丸酮、黄体酮以及雌激素类衍生物等,这些物质进入妈咪体内,会抑制泌乳素生成,使乳汁分泌量下降,分泌的母乳不够宝宝吃。而且,避孕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会随着乳汁进入宝宝体内,使男婴乳房变大及女婴阴道上皮增生。因此,哺乳的妈咪不宜采取药物避孕的方法。
不可滥用中药
有些中药对产后的妈咪有滋阴养血、活血化淤的作用,可增强体质,促进子宫收缩和预防产褥感染。但有些中药会进入乳汁中,使乳汁变黄,或有回奶作用,如大黄、炒麦芽、逍遥散、薄荷等。
宫血宁胶囊可用于产后或流产后宫缩不良出血,但是处于哺乳期的女性应可以停止喂哺,停母乳一周的时间,在此期间是可以吃宫血宁胶囊的。当然,如果要继续哺乳的话,应待停止治疗后再喂奶,以免药物影响宝宝。
感冒咳嗽用药原则
第一、千万不能滥用抗生素,否则不仅治不了病,而且还可能出现耐药。90%的感冒都属于病毒感染,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并缓解症状,根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由于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而不是针对病毒,所以对于感冒病毒来讲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第二、在吃西药时,以发热、头痛、咽喉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选择以解热镇痛药为主要成分的药物:以流涕、打喷嚏、鼻塞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选择含有盐酸、伪麻黄碱成分的药物。
第三、虽然说西药的药效更快,但是对人体的副作用也不少,所以感冒咳嗽时建议大家选择中成药更好。至于中药,专家建议,如果是风寒感冒,可选感冒冲剂、十滴水、藿香正气软胶囊等;风热感冒则可选用银翘解毒片或双黄连口服液等
男性不育用药原则
1.生殖器道感染引起的不育以抗生素抗炎治疗为主,辅以提高精子活力的药物。
2.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及特发性不育,应以性激素类药物作内分泌治疗为主。
3.精子活力低下者,以提高精子活力的药物治疗为主。
4.静索静脉曲张,输精管道梗阻、隐睾、尿道上下裂导致不育者,宜行手术治疗,辅以内分泌药物和其他辅助药物治疗。
5.绝对不育者(如无精子症),应做人工授精。
治疗包括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两个方面:
1、促进睾丸的生精功能
①药物治疗:常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500~2000U肌注,每周3次;克罗米芬50mg口服,每日1次,连用3个月。
②手术治疗:伴有精液常规异常的精索静脉曲张者需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隐睾或睾丸下降不全者可行睾丸下降固定术,以促进睾丸的生精功能。
2、保持输精管道的通畅
积极治疗性功能障碍,保持正常的性生活。对于先天性输精管缺如、输精管道梗阻和输精管结扎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3、提高精子的功能
有生殖道炎症者应积极给予抗生素治疗;维生素E、维生素C和锌制剂如复合蛋白锌皆可提高精子功能。对于免疫性不育者,采用避孕套可消除和减低精子抗原对女性的刺激。免疫抑制剂大剂量短期应用和精子洗涤人工授精等方法,对治疗免疫性不育有帮助。
4、人工授精(AI)
包括供者精子人工授精(AID)和丈夫精子人工授精两大类。近几年来,体外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胞浆内单精子注入术(ICSI)已用以治疗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和无精子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孕期用药原则
1、怀孕就诊要注意月经期。应告诉医生自己已怀孕和妊娠时间;有受孕可能时,用药需要注意月经是否过期。
2、不能自行用药。准妈妈的疾病同样会影响胎儿,因此既不能滥用药物,也不能有病不用。不能自选自用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已证明对胚胎与胎儿无害的药物。
3、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尤其是在妊娠的前3个月,能不用的药或暂时可停用的药物,应考虑不用或暂停使用。
4、用药必须注意孕周,严格掌握剂量、持续时间。
5、坚持合理用药,并且控制后及时停药。
6、两种以上的药物或有相同或相似的疗效时,应考虑选用对胎儿危害较小的药物。有A、B类药物可用,则应选用A类药。在无A、B类药可用选时,慎用C类药。D类药只有无其他药物可选用且准妈妈病重急需用药时才选用。对于未经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资料报道证实有无危害的药物尽量不用。因为无资料证实不等于没有危险。
7、肯定的致畸药物禁用。
8、能单独用药就避免联合用药,能用结论比较肯定的药物就不用比较新的药物。
9、孕期禁用试验性用药,包括妊娠试验用药。
降血压用药原则
1、个体化原则:用药因人而异,为病人选择适宜的药物应根据各人的血压水平;血压升高程度和急、缓;病人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无靶器官损伤、有无临床心血管病、肾脏病、糖尿病等合并症;有无伴随疾病影响某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注意来年和用药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影响降压效果的药物;药物降心血管危险的证据有多少;患者长期治疗的经济承担能力。
2、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需长期服药,因此,宜选用降压作用温和,缓慢,持久,副作用少,病人易于掌握而使用方便的降压药。
3、用降压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降压目的后,可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尽可能用最小的维持量以减少副作用。
4、高血压的病根主要原因是:血液、血管、人体基因受损,对于受损的器官来说,需要的是,活血化瘀、调节血脂,软化血管,恢复调控血压的机制,修复人体基因缺陷,中药的辩证治疗在这一方面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5、对血压显著增高已多年的病人,不宜使血压下降过快、过多,病人往往因不能适应较低或正常水平的血压而感不适,且有导致脑、心、肾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可能。发生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时要采用紧急降压措施。
6、如第一种药物耐受性差,可换用另一种降压药,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或加用第二种药物。
7、尽量避免长期服用西药,否者肝脏都会伤害到。
癫痫的用药原则
1.抗癫痫药物应用的总原则
临床上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时,总的原则是使用最少的药物和最小的药物剂量完全控制癫痫发作,同时在应用药物过程中又不产生明显的毒副反应。
2.何时开始治疗
癫痫的诊断一经确定,一般就应立即开始治疗,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发作并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在开始抗癫痫药物的治疗前,必需有正确的诊断,必然要区别癫痫或非癫痫发作,因为并非每个发作事件都是癫痫。
3.寻找病因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利用现代检查手段努力找出癫痫发作的原因。如颅内炎症、肿瘤、寄生虫、外伤、脑血管病等,并积极地进行病因治疗。对病因一时弄不清者,为了控制发作先可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
哺乳期用药原则
在哺乳期,妈妈用药应把握以下五项原则———
1、选择疗效好、半衰期短的药物。
2、用药尽可能应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不要随意加大剂量。
3、可在哺乳后立即用药,并适当延迟下次哺乳时间,有利于婴儿吸吮乳汁时避开血药浓度的高峰期。
4、避免应用禁用药物,如必须应用,应停止哺乳。
5、需用服用慎用药物时,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并密切观察乳儿的反应。
孕期用药原则
好了,不煽情了,我们来看看孕期用药咨询时应该掌握的原则是什么。
原则上讲,在准备怀孕的时候和怀孕以后,没有必要的话应该尽量避免服药。但是一旦有必要的话,还是应该服药的,因为与服药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相比,不服药的话疾病本身会给母亲和胎儿带来更大的不良影响。
其实,孕期用药的情况很普遍,孕妇在妊娠期间平均会服用 3-5 种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多数药物是可以在孕期安全服用的。药物所引起的出生缺陷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在所有的出生缺陷中,真正是化学物质和药物引起的只占了1%左右的比例。
在解读药物说明书或文献中所列举的孕期用药所引起的出生缺陷时要谨慎,不能无限放大这种可能的危害。例如,某种药物在孕期长期大量服用以后可能会导致某一种类型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增加,但是这种概率可能只有2%或4%,绝大多数的孩子还是好的。
因此在孕期用药咨询时我们要掌握好Informative(提供尽量多的信息)和Non-directive(非导向性意见)的原则,要知情同意,知情选择。我们是“帮助”患者做决定,而不是“替”患者做决定。
人类胚胎的器官分化发育最敏感的阶段为停经的第5-11周(有人认为是5-13周),如果在这个最敏感阶段服用对胚胎或胎儿有伤害的药物,最容易导致出生缺陷的发生。在此之前,它还只是一个受精卵,是一个细胞团,还没有组织器官的分化和发育,即使服用了有害药物,一般也不会增加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一旦有影响就会导致胚胎停止发育,这就是所谓的“全或无”的理论。
在此之后,多数重要组织器官已经分化完毕,以后主要是组织器官的继续长大,服用药物一般不会引起出生缺陷,即使引起出生缺陷,也往往比较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体的某些器官或系统是在孕中晚期才开始发育和完善的,我们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要看具体的药物和它可能影响的器官和系统。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致畸性,会作用在不同的组织器官靶点,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在进行咨询并作出决定之前,需要去搞清楚药物的种类,并查询相应的药物说明书和文献。大家最常用的孕期用药咨询的依据是美国FDA对孕期和哺乳期用药的分类方法,根据药品安全性,FDA要求将药物分为 A、B、C、D 和 X 五类。2014年,FDA发布了一项新规定,要求处方药标签要更清楚地阐明孕期和哺乳期女性服用药物的风险。作为改革的一部分,要取消这种简单的五分类方法,在药品标签上不允许再使用字母来描述风险。
取消这种分类系统的理由是这种做法过于简单化,更重要的是,这种分类系统常常被误解,药物制造商被要求用更加直接和翔实的信息来取代之前利用字母对药物进行分类的方式。未来的药品标签上将分别包含三部分:风险概要、临床注意事项和数据。这些会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关人和动物研究的详细信息、不良事件以及孕期和产后用药剂量调整的相关信息。
改变药物标签这一行为得到了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 ACOG 的赞同和支持,专家认为,FDA 的新规定可以将药物的风险和益处等信息全部呈现出来,这将有利于提高医生处理孕期和哺乳期用药的能力。同时,ACOG 也希望更详细的标签会使更多的人研究处方药对孕妇和哺乳女性的影响。
偶尔少量的服用药物一般不会增加出生缺陷的发生概率,要看服药的持续时间长度和服药的剂量。药物说明书或者文献中提到的服药和出生缺陷之间的关系,一般是在长期大量服用药物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当然,不能排除个别情况下个别药物在少量服用情况下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通常情况下,我和患者充分沟通以后,会在门诊病史上慎重地写下如下的一段话:从患者所服用药物的时间、种类、和总的累积剂量来看,不会明显增加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但是不能除外其他不良因素对胎儿的可能影响,胎儿仍具有正常人群的出生缺陷的背景风险,需要按照常规进行必要的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
镇咳药的用药原则
(1)应当明确诊断,确定引起咳嗽的病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首先控制感染,口服抗感染药物,消除炎症;或对抗过敏原,配合对症治疗,才能使止咳祛痰药收到良好的效果。
(2)对一般咳嗽的治疗应以祛痰为主,不宜单纯使用镇咳药。只有因胸膜、心包膜等受刺激而引起的频繁剧咳,或者只有当痰液不多而频繁发作的刺激性干咳,影响病人休息和睡眠时,以及为防止剧咳导致合并症(如肺血管破裂、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咯血)时,才能短时间地使用镇咳药。对咳嗽伴有多痰者,应与祛痰剂(如氯化铵、溴已新、乙酰半胱氨酸)合用,以利于痰液排出和加强镇咳效果。
(3)对痰液特别多的湿性咳嗽如肺脓疡,应该审慎给药,以免痰液排出受阻而滞留于呼吸道内或加重感染。
(4)对持续1周以上的咳嗽,并伴有反复或伴有发热、皮疹、哮喘及肺脓肿症的持续性咳嗽,应及时去医院明确诊断或咨询医生。
(5)除用药外还应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忌吸烟,忌食刺激性食物。对睡眠不佳或情绪烦躁者可应用安定剂或镇静助眠药。
高血压用药把握四个原则
用药原则一:
高血压者如果同时服用3种以上降压药物,血压仍然在目标水平之上者(≥140/90mmhg),或者至少需要4种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140/90mmhg者属于顽固高血压!2
用药原则二:
高血压脑出血后要缓慢降压,首选钙离子拮抗剂,降压幅度不超过治疗前血压的20%。脑出血或者收缩压长期≥180毫米汞柱,禁止使用阿司匹林片,当收缩压控制到160毫米汞柱以下再考虑使用。
用药原则三:
忌睡前服用降压药物,因易引发脑卒中或心肌梗塞。对脑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降压不可过快或者过猛。
用药原则四:
高血压者用药注意对于中等危险或者低危险度的患者可只用一种药物,而高度危险和极度危险的患者应同时联合几种药物降压。
脚癣的用药原则
用药原则:药物治疗
1、局部治疗根据临床不同病型表现,分别对症治疗:
(1)对汗疱型或有轻度浸渍糜烂,有少量分泌物者,可于每天早晚用1∶6000或 1∶4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醋酸铅溶液浸泡或湿敷,每次20~30min(水疱可在无菌处理下刺破),浸泡后用消毒布巾拭干。然后选用以下药剂外涂,如苯甲酸/水杨酸/碘/碘化钾/薄荷脑(复方苯甲酸酊)、Castellan涂剂、5%鱼石脂、3%水杨酸、10%硫磺泥膏,或市售成药,如2%克霉唑霜、特比萘芬霜、联苯苄唑霜等(任选一种),慎用刺激性强药剂。
(2)对渗液较多的糜烂型可选用上述的高锰酸钾溶液或用达里波液浸泡或湿敷,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酌加0.1%依沙吖啶(利凡诺),渗出停止,糜烂面减轻后可参用上述汗疱型泥膏,半量怀氏酊或市售的抗真菌霜剂。
(3)对趾间型可参照汗疱型治疗。
(4)对鳞屑角化型由于患病病程长,治疗需要耐心。开始采用抗真菌作用和剥脱作用较强的酊剂(需渗透力强些)如复方土槿皮酊或全量的苯甲酸/ 水杨酸/碘/碘化钾/薄荷脑(复方苯甲酸酊),也可用10%~30%醋酸浸泡双足,每次20~30min。待角化过度明显减轻后,改用作用相对较弱的软膏外搽,如半量的复方苯甲酸软膏或10%~20%的尿素软膏等,以巩固疗效和恢复正常的皮肤屏障功能。
(5)火焦砂是炙热的岩浆作用于沙土的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形成温度3000多度,因而非常恩干燥,不含挥发成份,并且含有深部岩浆中带来的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火焦砂能使脚癣真菌的菌毛,鞭毛萎缩,使其失去活动力和吸附力。是菌体脱水干瘪处于‘昏迷’休眠而失去致病力。从人体组织细胞上自然脱落。同时,火焦砂所含有的有益微量元素对皮肤组织有加快修复的作用。火焦砂使用方便,不烧脚,无刺激,不复发,不损伤皮肤。确实不错。
2、系统治疗对于局部治疗疗效不佳或皮损范围较广泛者,可短期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奈芬等配合治疗,一般1~2周即可。
癫痫发作用药原则
痫患者不可自行用药
在生活当中,有些患者以为癫痫都服用同一种药物,为了节约就诊费用或避免东奔西跑就医,认为自己得了癫痫就去药店买治疗癫痫病的常规药品,有些不负责任的药店用药更是千篇一律,一种药物治疗所有类型的癫痫,最终延误了患者癫痫的最佳治疗时机。特别提醒癫痫有很多分类,不同的分类用药是不一样的,认为自己得了癫痫的病人千万不能自行选择抗癫痫药品。
不可盲目的用药
所谓不可盲目的用药,主要指持续用药、长期用药、缓慢减药等方面。服药过程要科学,切勿胡乱用药,而且,患者的加减药量或停药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造成不良影响,延误癫痫治疗。专业医生在用药上会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病因等有针对性地给予用药建议的,而有些医生由于经验不足和对患者不付责任,在用药上没有做到针对性和细化。
不能够经常更换药物
在药物治疗癫痫的过程当中,有不少的成年人患者对抗癫痫药物治疗的长期性认识不足,用某种抗癫痫药品后收不到效果便马上尝试别的药,甚至四处打听“偏方”、“验方”、“祖传秘方”等。这不但浪费了大量钱财,而且严重地耽误了患者的治疗。殊不知,药物治疗是分疗程可言的。没有医生的允许,癫痫患者不可擅自用药,如发现药物无明显效果需及时和医生沟通。
时刻质询医生患者在药物治疗的过程当中,应该有一定的规律,坚持长期规则服药,才能保证患者血中抗癫痫药物的稳态浓度以控制癫痫发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服药是不能保持药物的血中有效浓度的,这也是癫痫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不少癫痫专家指出,如果经常漏服或断断续续服用,还不如不服药。如果有些患者病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可以考虑减药、停药,也必须去咨询专业医生,而且减药、停药需要一个过程,是一个逐渐减量的过程,不能说停药就停药。
高脂血症用药原则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对高脂血症起到药到病除的能力,而临床上常用的调脂药物多数需要大剂量、长期服用才能维持降脂效果,这样又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明显的毒副作用。药物治疗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2. 服药同时坚持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
3. 选择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疗效可靠的药物。
4. 对于严重的高脂血症病人,可以联合用药。
5. 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6. 药物毒副作用监测,特别注意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并注意观察一些可能出现的严重毒副作用。
7. 调脂药物原则上应当长期维持治疗。
8. 调整药物品种或剂量时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感冒用药原则
感冒药用药原则
1.感冒早期
大多有程度不同的过敏症状,如喷嚏、鼻塞、鼻流清涕、咽痒、轻度恶寒。此期治疗原则重点是抗过敏,故应服用含有抗过敏成分的感冒药为主。
2.发作期
症见发热、恶寒、体温升高;咽痛、头痛,全身关节或肌肉酸痛,轻度咳嗽、咯出白痰。此时应及时改服解热镇痛类感冒药,或加服抗病毒药和抗感冒的中成药,必要时配止咳化痰药。
3.感冒后期
若发作期症状不能控制则易发生上呼吸道炎症如咽炎、喉炎、扁桃体炎及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此期除对症治疗外,还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
感冒用药注意事项
1.避免含有相同组分的抗感冒药合用
尽管治疗感冒的复方制剂品种繁多,但组方成分相同或相近,一种复方制剂可缓解多种感冒症状,因此复方抗感冒药应尽量只吃一种。如同时服用两种以上复方感冒药,可导致重复用药、超量用药。
2.服药要按症状
针对具体症状选择含有相应治疗成分的药品。比如出现发烧、咽痛、全身酸痛等症状时,可以选用含有解热镇痛药的泰诺、日夜百服宁、新康泰克等复方感冒药或单方感冒药泰诺林。
3.不需要服用消炎药
老百姓说的消炎药一般指的是抗菌药,而消炎药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和解热镇痛抗炎药两大类。前者有可的松、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后者有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4.尽量别输液
有不少家长认为打点滴治感冒效果好,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有不少不良反应,甚则引起交叉感染。其实,对于有发热的孩子,最好是根据病情合理选择用药的方式,原则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