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中医辩证治疗 脾虚血燥型
湿疹中医辩证治疗 脾虚血燥型
主证:多见于慢性湿疹。病程日久,皮损以“厚”为突出特点。皮肤粗糙肥厚,相对局限,有明显瘙痒,易倾向渗出,表面有抓痕、血痂,可伴色素沉着。可有身倦乏力,食纳不香,失眠多梦等。舌质淡、体胖、苔白、脉沉缓。
辨证:脾虚血燥,肌肤失养。治法:健脾燥湿,养血润肤。
处方:健脾润肤汤加减:党参10g、茯苓l0g、白术l0g、当归l0g、赤白芍各l0g、熟地l0g、丹参15g、鸡血藤15g、白鲜皮30g、苦参15g、首乌藤30g、刺蒺藜30g、地肤子15g、陈皮10g、积壳l0g.
湿疹中医辩证治疗 湿热内蕴热盛于湿
主证:发病急、病程短,相当于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表现为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状如涂丹,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疙密集,渗液流津,瘙痒无休,抓后痒痛相兼,渗出不止。常伴身热心烦,口渴思饮,大便秘结,小溲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证:湿热内蕴,热盛于湿。乃因内热炽盛,蕴湿不化,或兼感毒热或风热之邪,
继发感染或外感风邪,风湿热毒搏结,薰蒸肌肤而发。血热毒盛则斑疹鲜红灼热,湿蕴不化则见肿胀水疱,脂水淋漓;蕴热化火,心火内生则心烦不眠、瘙痒难忍。
处方:石兰草方:生石膏30g、板蓝根30g、龙胆草l0g、车前草30g、黄芩10g、干生地30g、丹皮15g、赤芍15g、马齿苋30g、六一散30g.
肾炎的中医辩证治疗是怎样的
1、中医辩证治疗肾炎(风寒)
此类肾炎发病较急,初期症状为发热怕冷,伴有轻微的咳嗽和全身水肿,尤其是脸面部水肿尤为严重,大多数患者存在高血压,少尿量等症状。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或沉细。中医认为在治肾炎时应以宣肺利水为原则,常用的药物有麻黄、杏仁、甘草、桑白皮、陈皮、云苓皮、大腹皮、冬瓜皮、生姜等,可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2、中医辩证治疗肾炎(风热)
此类肾炎同样有发热的症状,但是不怕冷,患者有小便赤短,或血尿,咽喉肿痛,头、面部水肿等症状。舌苔薄舌质红,脉细数或滑数。中医认为在治肾炎时应以疏风解毒、利湿为原则,常用的药物有银花、连翘、菊花、桑叶、蒲公英、薄荷、生石膏、鲜茅根等,可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3、中医辩证治疗肾炎(湿热)
此类肾炎同样有发热的症状,水肿同样以头、面部为主,尿液黄,或偏红。患者有口干口苦等症状。中医认为在治肾炎时应以清热利湿为原则,常用的药物有黄柏、苍术、云苓皮、猪苓、大腹皮、野菊花、苦参、生甘草、鲜茅根等,可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西洋参治疗湿疹吗
需对症分辨
中医上将湿疹分为脾虚血燥型、湿盛型、热盛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湿疹治疗方式也不同。西洋参为补气滋阴药材,如果是阴虚所致湿疹,可以适量服用西洋参,但这种类型的湿疹需要专业中医根据症状分辨,不建议湿疹患者擅自用药,以免加重病情。
不孕症的中医辩证治疗是怎么样的
中医辩证治疗不孕症(肾气虚证)
可见不孕,月经不调,经量异常,伴有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精神疲倦,小便清长等症状。中医认为系因肾气不足,冲任虚衰,不能摄精成孕所致,在治不孕症时应以补肾益气、填精益髓为原则,方选毓麟珠。
中医辩证治疗不孕症(肾阳虚证)
不孕症的中医辩证治疗是怎么样的?可见不孕,月经不调或闭经,量少色淡,白带增多,伴有腰痛如折,腹冷肢寒,性欲淡漠,小便频数或失禁,面色晦黯等症状。中医认为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冲任失于温煦,不能摄精成孕所致,在治不孕症时应以温肾助阳、化湿固精为原则,方选温胞饮。
中医辩证治疗不孕症(肾阴虚证)
可见不孕,经期延后,量少色淡,伴有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眼花心悸,皮肤不润,面色萎黄等症状。中医认为系肾阴亏损,精血不足,冲任空虚,不能凝精成孕所致,在治不孕症时应以滋肾养血、调补冲任为原则,方选养精种玉汤。
中医辩证治疗不孕症(肝郁证)
可见不孕,经期延后,经量异常,伴有经前乳房胀痛,胸胁不舒,小腹胀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等症状。中医认为系情志不舒,则肝失条达,气血失调所致,在治不孕症时应以疏肝解郁、理血调经为原则,方选百灵调肝汤。
脾肾阳虚的中医辩证治疗
1、桂枝防风煎汤送服肾气丸 肾气丸是温肾助阳的主方。方中熟地甘温补肾,山萸肉、山药补益肝脾,三药合用,补肾养肝益脾;配以附子、桂枝(或肉桂)温肾助阳;泽泻、茯苓、丹皮通泄肝脾肾三脏之浊气。全方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重在温化肾气。用桂枝防风发散在表之风寒,煎汤送服肾气丸,以达温肾助阳解表之目的。
2、苏叶生姜煎汤送服右归丸 右归丸之“右”即命门之意,右归者指药归命门温补肾阳。方中熟地滋补肾阴以助肾阳;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味咸性温,温补肾督二脉;山萸肉、山药、枸杞子滋补肝肾;菟丝子、肉桂、附子温肾壮阳;当归、杜仲温养肝肾,祛寒壮腰。全方共奏温阳补肾壮腰的功效。凡肾阳虚衰而致的畏寒肢冷,腰膝软,食少便溏,面色白,或有阳萎、水肿等,均可适用。用苏叶、生姜煎汤送服,使发散风寒寓于温阳之中,有互为裨补之益。若阳虚不甚者,也可先解表而后施温补。
3、复方补骨脂冲剂 本方有温补肝肾,强壮筋骨的作用。方用补骨脂、锁阳温补肝肾;续断、狗脊强壮筋骨;赤芍活血化瘀,黄精益气养阴,适用于肾阳虚而致的腰膝痛以及腰部劳损等。此类病人的风寒感冒,可用复方补骨脂冲剂与风寒表虚感冒冲剂合服。
4、补天灵片 本方为补肾壮阳,填精益髓之剂。方用淫羊藿、仙茅、补骨脂、锁阳、韭菜子、肉桂、红参、蛇床子温补肾阳;用狗鞭、羊鞭、牛鞭、驴鞭、貂鞭、海龙、枸杞子、鹿茸填精益髓;并用牛膝强筋壮骨。本方适用于肾阳亏损,阳痿早泄,腰膝软,遗精自汗,畏寒肢冷,神疲无力等。感受风寒者,可用苏叶、生姜煎汤送服补天灵片,但本片血肉有情之品较多,不宜多服。
婴儿皮疹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以清热利湿,疏风清热、养血疏风润燥为主。
中医医治湿疹的方针,是把体内积聚的热毒引发出来而予以排除,同时要改善体质,令机能回复正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外治法、内治法、针灸法、火罐刮痧法。其中外治法因其效速效验,无需内治法辩证诊断之繁琐,亦无需针灸法之对手法技巧要求之严格,应用最为广泛。
“清湿散”则正是中医外治法治疗湿疹的专方。本方取历来湿疹外用方之精粹,以外治之宗吴尚先的内病外治法为理论指导来组方合药,达到了不仅能清外毒、拔内毒、祛火毒湿毒,还能内养以扶正气,使气血舒畅,外用以做收敛,使新肌无痕。
中医辩证治疗睾丸炎
(一)急性:
(1)实热型:睾丸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发硬或阴囊水肿,多发于一侧,发热口渴,咽痛腮肿,舌红苔干黄,脉数。
配方组成:柴胡15g,黄芩12g,黄连10g,黄柏12g,银花15g,连翘15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川楝子25g,橘核20g,荔枝核20g,青皮12g,元胡15g,赤芍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2)湿热型:睾丸肿胀疼痛,阴囊潮湿骚痒,下便黄,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配方组成:黄芩13g,黄柏12g,龙胆12g,柴胡15g,栀子12g,赤芍15g,土茯苓30g,泽泻20g,青皮15g,车前子20g,木通15g,川楝子25g,荔枝核20g,元胡15g,白藓皮15g,苦参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二)慢性:
(1)阴寒型:睾丸疼痛剧烈,痛引少腹,肿胀不明显,遇寒加重,得温减轻,多发一侧,平卧则复位,行走则下坠,舌淡少苔,脉弦紧。
配方组成:桂枝15g,白芍25g,当归20g,乌药15g,小茴香15g,吴茱萸6g,醋香附15g,醋元胡15g,制川乌10g,黄芪30g,枳壳12g,升麻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2)寒湿型:睾丸肿大,阴囊冰冷硬痛或不痛,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配方组成:川楝子25g,小茴香15g,当归20g,炒白芍20g,高良姜15g,乌药15g,醋香附15g,青皮15g,木香15g,苍术15g,橘核20g,荔枝核20g,茯苓20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3)气滞型:多发于一侧睾丸坠胀痛,痛引少腹和两胁,胸满闷,口苦腹胀,舌黯苔黄,脉弦细。
配方组成:荔枝核20g,木香15g,川楝子25g,大小茴香各12g,菖蒲18g,醋香附15g,醋元胡15g,柴胡15g,青皮15g,枳实15g,沉香10g,郁金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细菌性前列腺炎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区别有哪些
1.避免性活动过度或滥用壮阳药;
2.避免经常性交中断或忍精不射;
3.避免长期停止性生活;
4.饮食上避免过食辛辣等刺激物,不要大量饮酒。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医治疗方法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难度相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前列腺炎,难度较大,而且病程明显较长,很多人因此求助于中医。一般来说,中医治疗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惯常采用辩证治疗,西安男科医院的专家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辩证治疗。
肾虚的中医辩证治疗是怎样的
一、中医辩证治疗肾虚之肾阳虚
怕冷、四肢欠温、小便偏多,色淡质稀、脸色苍白、性欲冷淡、女性宫寒不孕,男性阳痿早泄。舌淡苔白、脉沉迟等症状属肾阳虚型。肾虚的中医辩证治疗是怎样的?此类肾虚治疗的时候应以温补肾阳为原则,可用的药物有鹿茸、附子、桂枝、白术、甘草、黄芪、白芍、茯苓、山萸肉、淮山药、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冬虫夏草、海龙、海马等。
二、中医辩证治疗肾虚之肾阴虚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舌燥、头晕耳鸣、腰膝酸痛、失眠多梦、脸色潮红,形体消瘦、小便赤黄,大便干结、女性月经稀发或闭经,男性阳强易举、遗精早泄。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属肾阴虚型。此类肾虚治疗的时候应以滋肾补阴为原则,可用的药物有熟地黄、菟丝子、牛膝、龟板胶、鹿角胶、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
三、中医辩证治疗肾虚之肾气虚
腰膝酸软,四肢无力,小便频多,淋漓不尽,或夜尿频多,部分患者有遗尿症状,气短,脸色苍白。女性白带增多,月经量多,色淡质稀,男性遗精早泄。舌淡白,脉细弱或沉弱等症状属肾气虚型。此类肾虚治疗的时候应以补肾益气原则,可用的药物有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附子、桂枝、黄精、茯苓、山萸肉、淮山、桑寄生、党参、白术等。
中医辩证分型治疗贫血
贫血属于中医学“内伤血虚”、“虚劳亡血”、“虚黄”的范畴,其辨证如下:
(一)心脾两虚、气血双亏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主要症状为头晕目眩、语声低微、心悸气短、四肢无力、饮食无味、大便溏薄、面色苍白、下肢水肿、口唇指甲淡白,可有鼻衄、齿龈或皮肤出血,妇女可见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治则健脾益气、补血养心。适用的非处方中成药有:
1.人参归脾丸或十全大补丸,请阅本刊2007年第6期《神经衰弱和失眠》一文。
2.胎盘片或紫河车胶囊,有大补气血之功能,用于治疗虚损劳伤、营血不足、精气亏损。临床见:咳血气喘、骨蒸潮热、盗汗、阳痿遗精、不孕、习惯性流产、乳汁分泌不足等。本品促进乳腺和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过敏作用,并适用于各种贫血症。
3.健脾生血颗粒,能健脾和胃、养血安神。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及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
(二)肝肾阴虚、精血亏损 常见于严重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症状有头晕目眩、面赤耳鸣、腰酸腿软、遗精盗汗、午后低热、颧红潮热、手足心热、口干、烦急。治宜滋阴补血、养肝益肾。适用的非处方中成药有:
1.河车大造丸,本药滋补肝肾,对因肝肾不足、精血亏损所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梦遗滑精、咳嗽无力、年老体弱,凡阴血不足者(如肺结核、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服之效佳。
2.大补阴丸,参阅本刊2007年第6期《神经衰弱和失眠》一文。
3.归芍地黄丸,能滋补肝肾,益阴养血。对阴虚血少、头晕目眩、两胁作痛、午后低热、骨蒸盗汗、血虚头痛、咽干耳鸣、腰腿酸痛以及因肝肾阴虚所致妇女月经不调者适用。
(三)脾肾阳虚、血亏气弱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症状有:面色苍白,口唇、指甲缺乏血色,头晕眼花,心悸耳鸣,神疲体倦,畏冷,腰酸腿软,下肢水肿,少气懒言,食少纳差,易汗便溏。治则健脾益肾、补益气血。适用的非处方中成药有:
1.生血丸,有补肾健脾、填精补髓的功能。治疗失血血亏,放化疗后全血细胞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
2.阿胶补血膏口服液(颗粒剂),对头晕眼花,失眠健忘,指甲变形,毛发枯黄,皮肤干燥,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服之效佳。
湿疹中药治疗方法
湿疹的治疗
内治法 包括辩证分型和中成药治疗。辩证分型方法很多,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下列分型比较实用。
湿热型
主证:由于血热脾湿,浸淫肌肤。多见于急性湿疹、脂溢性湿疹以及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皮肤起红斑水疱,瘙痒极甚,黄水淋漓,味腥而粘,或结黄痂、糜烂、脱皮。,漓至受大便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或腻,脉濡滑。
治则:利湿清热。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方用生地30 g,丹皮9 g,赤芍9 g,龙胆草9 g,黄芪9 g,黑山栀9 g,茯苓皮9 g,泽泻9 g,木通9 g,车前子9 g(另包),六一散9 g(另包)。如因搔抓起脓疱时,加蒲公英12 g,银花9 g,连翘9 g,以下肢严重的可用草渗湿汤。
脾湿型
主证:由于脾失健运,湿从内生,浸淫成疮。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或泛发型湿疹。皮肤起水窠,色黯淡不红,搔抓出水,或有胃脘胀满,饮食不多,面色萎黄,腿脚浮肿,大便溏泻,小便微黄,舌淡苔白或腻,脉缓。
治则:健脾除湿。以除湿胃苓汤加减。方用苍术9 g,陈皮9 g,川朴9 g,猪苓9 g,茯苓9 g,泽泻9 g,六一散9 g(另包),白鲜皮9 g,地肤子9 g,如胃纳不馨加藿香9 g,佩兰9 g。
血热型
主证:由于内蕴湿热,外受于风,热重于湿。相当于丘疹性湿疹。遍身起红丘疹,瘙痒极甚,搔破出血。中医称粟疮或血风疮。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
治则:凉血清热,祛风除湿。以凉血除湿汤加减[5]方用生地30 g,丹皮9 g,赤芍9 g,稀莶草9 g,海桐皮9 g,苦参9 g,白鲜皮9 g,地肤子9 g,六一散9 g(另包)。
阴伤型
主证:由于渗水日久,伤耗阴血,血燥生风。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泛发性湿疹。皮肤浸润,干燥、脱屑、瘙痒剧烈,少量渗水或皮肤干燥皲裂。舌红苔光,脉细弦滑。
治则:滋阴养血,除湿止痒。方药:滋阴除湿汤。方用生地30 g,元参9 g,当归9 g,丹参12 g,茯苓9 g,泽泻9 g,白鲜皮9 g,蛇床子9 g,皲裂严重加玉竹9 g。
中医辩证治疗角膜病
1.外感风热证
主症:见眼睑红肿,抱轮红赤,黑睛生翳如星或如片状,畏光流泪,伴发热恶寒、头痛、咽痛鼻塞,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宜疏风清热,调和胃气。
方药:白术、羌活、防风、柴胡、桔梗、白芷、黄芩、荆芥穗、独活、木贼、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薄荷、甘草。
2.寒热错杂证
主症:见眼睑轻度发红,白睛红赤,血丝黯紫,黑睛点片状混浊;伴头痛额痛,鼻塞流清涕,便结尿赤,舌苔薄白兼黄,脉濡数。
治法:宜内清外解。
方药:当归尾、赤芍、黄芩、羌活、大黄(后下)、桔梗、川芎、黑栀子、荆芥穗、枳实、连翘、麻黄、细辛、甘草。
3.肝胆实火证
主症:见胞脸红肿,白睛混赤,黑睛溃烂,呈浸润状,或瞳神紧小,甚或有少量前房积脓,头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宜清肝泻火。
方药:生地黄、当归、赤芍、泽泻、龙胆、木通、车前子、黄芩、柴胡、山栀子、木贼、蝉蜕、金银花、蒲公英、水牛角、甘草。
4.肝脾湿热证
主症:见白睛红赤,睛珠痛如针刺,黑睛生翳陷下;伴胸闷胁胀或纳呆,尿黄,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以祛热利湿,升发阳气。
方药:苍术、柴胡、蔓荆子、茯苓、羌活、桔梗、白芷、黄芩、龙胆草、川芎、独活、枳壳、薄荷、甘草。
5.肝肾阴虚证
主症:病程较长,抱轮红赤,黑睛溃烂久而不愈;伴倦怠乏力,失眠健忘,眼目干涩,舌红少苔,脉细弦。
治法:以养阴祛风退翳。
方药:熟地黄、生地黄、牛膝、当归、麦冬、石决明、决明子、石斛、羌活、防风、杏仁、枳壳、木贼、蝉蜕。
湿疹中医辩证治疗 湿热内蕴湿重于热
(湿盛型)
主证:多见于亚急性湿疹及体弱脾虚患急性湿疹者。表现为皮肤轻度潮红,有淡红色或暗红色粟粒状丘疹、水疱、轻度糜烂、渗出、结痂、脱屑反复发作者,痒重抓后糜烂渗出不止。可有胃脘满闷,饮食不香,口中黏腻,口渴而不思饮,身倦乏力,女性白带清稀,淡而不臭,便不干或先干后塘,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辨证:湿热内蕴,湿盛于热。治法:清脾除湿,佐以清热。
处方:清脾除湿汤加减:生白术l0g、生积壳l0g、生慧米30g、生芡实l0g、生扁豆l0g、生黄柏l0g、干生地30g、黄苓l0g、茵陈30g、车前子15g、泽泻15g、白鲜皮30g、苦参15g.
慢性皮炎湿疹治理措施
中医的解析与治疗
中医讲究辩证治疗,中医师会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包括症状的不同以及体质等的不同,来进行辩证治疗,这样就可以让患者从病因入手进行治疗,这样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对症治疗的效果,让患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疾病的困扰。
在治疗的时候,中药对患者的身体刺激很小,并且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能够很好的保护患者的体内的各个器官达到一个很好的提高身体免疫力的效果。这样就能够更好的达到防止脂溢性皮炎反复发作的目的。
朴安堂化湿膏针对湿疹湿热浸淫、风邪引发、血虚风燥的病因病机,对症下药,组方严谨,配伍精细,专病专治,药效强劲;功善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养血润燥,经久验证,治愈无数湿疹患者,深得民众信赖。
对症治疗
诊断与鉴别
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较容易。急性湿疹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对称分布,倾向渗出;慢性型皮损呈苔藓样变;亚急性损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自觉瘙痒剧烈;容易复发。对特殊型湿疹应注意其独特临床症状,诊断也不困难。慢性湿疹需同神经性皮炎鉴别,神经性皮炎先有瘙痒后发皮疹。苔藓样变明显,皮损干燥、一般无渗出、无色素沉着。好发于颈项、骶部及四肢伸侧。可耐受多种药物及理化等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