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青光眼该怎么办
得了青光眼该怎么办
青光眼,中医又称青风内障。这种病初起时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偶尔瞻视过久,会微感头痛眼胀、视物昏花,慢慢地眼珠变硬,瞳色微浑如青山笼淡烟状。致病原因可能是疲劳过度、情绪激动,或身体虚弱,导致体内虚火、痰火上炎,影响视觉。
中医理论认为,“肝开窍于目”,因此眼睛之所以能见,主要依赖于肝血的滋养。
临床上,眼睛的症状有不少是肝的病理表现,如肝的阴血不足则见夜盲、目涩、视物不明;肝火上炎则见眼睛红肿疼痛;肝阳上亢则见目眩等。当然,眼睛与人体其他脏腑都有联系,其中心火旺也可以出现眼睛红痛,肾阴虚能使视力减退等。
得了青光眼该怎么办呢?
首先,应该定期到医院做检查,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
其次,要少看电视、电影,避免在弱光下长期工作,注意护眼;
第三,饮食上要注意多吃水果和蔬菜,时刻保持大便的通畅。
第四,还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状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以及过度劳累。
此外,还可以考虑用石决明15g,菊花3g和鱼头一个,煮汤饮用,能够清肝明目,有效治疗眩晕症状。
青光眼有遗传吗
青光眼这种疾病是会遗传的,而且会出现家族聚集性的青光眼,可以说,青光眼不但危害着病人本身的健康,还有可能会危害到下一代的眼睛健康,所以在家庭成员当中,如果有患有青光眼的患者,其他的家庭成员都要谨防自己出现青光眼的症状,还出现青光眼的症状时,就要立即去医院进行治疗,才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避免青光眼给我们的眼睛带来进一步的危害。
青光眼的发病原因有好几种,除了常见的遗传因素之外,导致青光眼产生的病因还有很多外部因素,比如说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受到了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也容易诱发青光眼的产生。此外,青光眼还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在生活当中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比如长期吸烟,喝酒的人生活没有规律,饮食也不规律,也容易导致青光眼产生。还有现在很多人喜欢在暗处玩手机也容易得青光眼。
讲解青光眼的主要高发人群
1.高眼压的人容易得青光眼。这是第一危险因素,尽管早期没有青光眼性损害,随着高眼压持续时间延长,眼压基值不断升高,发生青光眼性损害的可能逐渐增大,当有青光眼的症状时,我们要及时的治疗。
2. 高度近视的人也容易得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中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增高,同样开角型青光眼中近视发病率也高。近视眼对眼压升高易感,又因产生陷凹较浅,不易辨认,又因巩膜硬度低,用压陷眼压计测量眼压值常偏低。
3. 视乳头陷凹易得青光眼。这是第二危险因素,大而深的陷凹对压力的耐受力差。双侧陷凹不对称一般是后天造成的,且与高眼压有关,陷凹进行性扩大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可发生在视野缺损前。这类人需定期检查视盘陷凹和视野,一旦出现视神经损伤即予治疗青光眼。
4. 全身血管病易得青光眼。特别是低血压患者,容易发生视盘供血不足,增加视神经损害的危险.
5. 糖尿病容易得青光眼。糖尿病患者青光眼的发生率为12.6%,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青光眼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
现有的研究证明,青光眼发病具有遗传性,常常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发病,并且可以遗传给后代。因此,青光眼患者的亲属应该尽早进行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预防、尽早治疗,避免视功能发生不可挽救的损害。
青光眼有多种类型,其遗传方式也各不同:闭角型青光眼,呈现家族聚集性,因而家族史是此种类型青光眼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开角型青光眼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目前已知至少有8个染色体位点与其发病有关;在先天性青光眼患者中,大约10%的患者有明显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因此,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应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自己有眼胀、头痛等不正常现象,必须及时到医院检查,并主动告诉医生自己有青光眼家族史,以得到医师及时的诊治。
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得知:从儿童到老人,所有年龄人都可能发生青光眼,年龄超过35岁或40岁以上的人,高度近视者,患糖尿病者,以及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得青光眼的机会比正常人会多一些。
以上这些就是小编从各位眼科权威专家那里得出的结论,也是目前青光眼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希望可以对广大青光眼患者有所帮助。
青光眼遗传率高吗
据某城市调查结果显示,有闭角型青光眼家族史人,得青光眼的危险是普通人的6倍。说明青光眼和遗传有关,但并不是所有青光眼患者的后代都会得青光眼病,也就是说即使有先天遗传内因,还要加上后天各种不利外在条件才会发病。
有青光眼家族史作为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之一,如果发现有眼胀、头痛、虹视等不正常现象,必须及时到医院检查,并告诉医生家族史有患青光眼的病例。青光眼是指眼内压异常升高,超过了眼睛所能耐受的最高限度,以致造成了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最终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一种眼病。
青光眼种类繁多,各种青光眼发病机理又不一样,有的青光眼至今原因不明。大多数青光眼是不能治愈的,只能有效的控制病情或尽可能延缓病情发展,一旦失明后,没有任何手段可使病人复明。若要等到它已祸及视力功能时才去治疗,无异于雨后送伞,因此青光眼防重于治。
目前,医学界发现以下情况可导致或诱发青光眼,应从这些方面进行预防。专家认为,近视眼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伴有近视的高眼压者,有1/3在随访中出现了青光眼性视野损害并进展为青光眼。另外,高度近视患者应用激素后,眼压增高反应也高于正常人群。所以,有高度近视眼的人应定期检查眼压、眼底和视野。对单纯用高度近视眼底变化解释视力下降不能自圆其说的,或眼压虽然不高,视力、视野却有进行性损害的高度近视患者,都要作全面排除青光眼的检查。
温馨提示:通过上述了解,相信患者一定可以充分了解青光眼和家族遗传的相关性。还是希望您通过了解,多加重视,做好预防青光眼疾病的工作,避免青光眼疾病的危害。
老年白内障和青光眼的表现有哪些
老年人才会得青光眼?错!四成青光眼患者年龄都在40岁以下,从几岁的娃娃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可能患病,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在黑暗环境下长时间看手机更容易诱发青光眼。而青光眼导致的视力下降是不!可!逆!的!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
青光眼有什么危害?
青光眼会引起视神经萎缩,视力下降,即使治疗后,视力也不可能恢复,只能维持现有视力,使视力不再恶化。青光眼已经成为世界首位不可逆性的致盲疾病!青光眼导致的视野改变绝大多数是不可恢复的。
青光眼有哪些症状?
如果是急性青光眼发作,会出现头痛、眼睛痛、视力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而如果是开角型青光眼和部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则往往症状不明显,甚至可能完全没有症状,等到病人到医院就诊时,通常已经发生较严重的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
青光眼该如何预防?
青光眼主要分为原发性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等。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而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都具有遗传因素,因此如果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应该进行早期检查,防止青光眼的发生。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青光眼保护视功能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应该提高警惕定期到医院检查,来防止青光眼造成的严重视力损失。
共同点
白内障和青光眼都是以视力下降为特点的老年人常见眼部疾病。
不同点
年龄不同
青光眼:从儿童到老年,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患青光眼,但是40岁以上的人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白内障: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
症状不同
青光眼:眼胀、头痛,视力下降显著,晨起阅读困难,晚间看灯光会出现晕圈。
白内障:感觉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看电视眼睛有时会痛的很难受。
发病眼睛
青光眼:双眼性病变,可双眼同时发病,或一眼起病,继发双眼失明。
白内障:单眼或双眼都有可能发病。
原因不同
青光眼:由于眼压升高所致。眼内压异常升高,并造成了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
白内障:由于晶状体混浊部位和视轴的关系有的会出现单眼复视或对强光源(如汽车灯)产生眩光。
损伤部位不同
青光眼:病理性眼压增高、特征性视神经与视野损害的疾病的统称,其损伤在于眼底。
白内障:晶状体混浊造成视物模糊的视力下降,一般是氧化过程造成晶状体混浊,病变位于晶状体。
高危人群不同
青光眼:糖尿病人群、家族有青光眼病史者、高血压人群、5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者、50岁以上人群。
白内障:眼睛有过外伤者,电脑族,老年人。
愈后不同
青光眼:不可逆的眼病,一旦致盲再无恢复视力的可能。
白内障:手术可以复明。
闭角型青光眼的危害有哪些
闭角型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类型,是由于眼球前房角关闭,眼内的房水排出受阻所致。闭角型青光眼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没有其他眼病存在,单由患者房角结构先天拥挤,导致前房角关闭、房水流出受阻、眼压升高的一种情况;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由于眼部其他疾病导致房角发生关闭,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升高的情况。
闭角型青光眼根据其临床过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个亚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多表现为慢性发展过程,仅约30%的患者表现为急性发展过程;而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则多表现为急性发展过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情发展快,症状明显,往往患眼有明显的胀痛、虹视、明显的视物模糊,还会伴随同侧头疼,严重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表现而被误诊为胃肠疾病或颅脑疾病。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则往往没有明显的眼部不适或仅有短暂的虹视及轻度视物模糊。如果不及时就医,反复发作后会导致视力严重损害直至失明。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往往冬秋发作比夏季多见,多数在傍晚、过度劳累或剧烈情绪波动后出现症状,经过睡眠或充分休息后,眼压有可能自行恢复正常,症状也会随之消失。相当一部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整个患病过程中除了晚期表现为视力逐渐下降之外无任何其它症状。正是由于青光眼发病过程有相当的隐蔽性,所以主动进行健康检查对于早期发现青光眼避免青光眼性的失明是非常必要的。
医生为我们介绍的闭角型青光眼的危害以及得了闭角型青光眼该怎么办的内容就是上面的那些了,相信大家看过以后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因为失明的后果太严重,什么都看不见的日子实在令人无法想象。
6类人要注意 远视眼、青光眼患者
继致盲“头号杀手”白内障之后,青光眼成为排名全球第二位致盲要素,需要注意的是过度疲劳、过量饮酒都可导致人更容易得青光眼。
酒会直接影响视网膜,影响视网膜细胞视色素的合成,导致眼睛感光能力下降。因而,远视眼、青光眼病人不要过量饮酒。
近视眼与青光眼的联系
专家认为,近视眼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伴有近视的高眼压者,有1/ 3在随访中出现了青光眼性视野损害并进展为青光眼。另外,高度近视患者应用激素后,眼压增高反应也高于正常人群。所以,有高度近视眼的人应定期检查眼压、眼底和视野。对单纯用高度近视眼底变化解释视力下降不能自圆其说的,或眼压虽然不高,视力、视野却有进行性损害的高度近视患者,都要作全面排除青光眼的检查。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异常升高,超过了眼睛所能耐受的最高限度,以致造成了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最终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一种眼病。目前,医学界发现以下情况可导致或诱发青光眼,应从这些方面进行预防。
据北京顺义县调查结果,有闭角型青光眼家族史人,得青光眼的危险是普通人的 6倍。说明青光眼和遗传有关,但并不是所有青光眼患者的后代都会得青光眼病,也就是说即使有先天遗传内因,还要加上后天各种不利外在条件才会发病。有青光眼家族史作为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之一,一旦发现有眼胀、头疼、虹视等不正常现象,必须及时到医院检查,并告诉医生家族史有患青光眼的病例。
另据报道:对视野正常的大量人群10年随访结果,发现有青光眼视野缺损的4人中,3人得了糖尿病。提示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易得青光眼。所以患有糖尿病患者的人,在请眼科医生会诊看眼底时,应先测量眼压。对眼压偏高的患者,应做全面的有关青光眼的检查。糖尿病患者全身的微血管系统多有潜进性损害,极可能发生药物和手术都难以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许多人因此而失明,说明积极防治糖尿病,对减少青光眼的发生即防止失明是很有意义的。
另悉,高血压、动脉硬化、甲状腺疾病、肿瘤等也会引发青光眼,但尚属少数。
儿童青光眼不可轻视
作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并非只有老年人才会患青光眼,其他年龄段也有患青光眼的可能,同时儿童也会得青光眼,而且在儿童青光眼的病症中有先天性及青少年型两种。
先天性青光眼主要是指婴儿自从出生就怕光,并且在婴儿的眼睛中会流泪水、揉眼睛;眼睛中黑眼球部分所占比例相对比较大,由于眼睛内部眼压,眼睛内的压力过高,角膜变得很混浊,出现视觉模糊不清澈。
青少年型青光眼这种病症患者在出生后,并没有明显流泪、怕光等症状;到儿童时期,症状开始出现;因此需要多次检查眼压才能确诊,从而确定是否患有青光眼。
由于以上两种疾病都是由先天性眼球的结构有异常而产生的,所以在病症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比较差,但是若能及早发现,尽早治疗,仍可保住部分视力。总而言之,儿童青光眼是不能马虎。
哪些人易患青光眼
1.高眼压的人容易得青光眼。这是第一危险因素,尽管早期没有青光眼性损害,随着高眼压持续时间延长,眼压基值不断升高,发生青光眼性损害的可能逐渐增大。
2. 高度近视的人也容易得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中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增高,同样开角型青光眼中近视发病率也高。近视眼对眼压升高易感,又因产生陷凹较浅,不易辨认,又因巩膜硬度低,用压陷眼压计测量眼压值常偏低。
3. 视乳头陷凹易得青光眼。这是第二危险因素,大而深的陷凹对压力的耐受力差。双侧陷凹不对称一般是后天造成的,且与高眼压有关,陷凹进行性扩大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可发生在视野缺损前。这类人需定期检查视盘陷凹和视野,一旦出现视神经损伤即予治疗。
4. 全身血管病易得青光眼。特别是低血压患者,容易发生视盘供血不足,增加视神经损害的危险
5. 糖尿病容易得青光眼。糖尿病患者青光眼的发生率为12.6%,明显高于正常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