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息按着疼是咋回事 颅息自我取穴按摩法
颅息按着疼是咋回事 颅息自我取穴按摩法
1.站立,将食指和中指并拢,平贴在耳后根处,食指的指尖所在部位取穴。
2.将食指和中指并拢,轻轻贴于耳后根处,顺时针按摩1-3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
悬颅疼是为什么 悬颅快速取穴的方法
侧坐位或侧卧位,先取头维与曲鬓,在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中点处(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按压有酸胀感。
颅息准确位置图片和作用 颅息穴穴位解剖
在耳廓根后,耳后肌中;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的吻合支。
三焦经穴位图 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无名指外侧,手背,上肢外侧中间,肩部,颈部,耳翼后缘,眉毛外端,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包括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牗,翳风,瘛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左右各23穴。
颅息的准确位置图 颅息穴的作用
颅息穴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耳后,因本经循行,上走项部,沿耳后直上,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故具开窍熄风,镇惊止痫之功,有聪耳,清少阳风热之邪作用,多用于治疗风热上攻之偏头痛,及风热上逆,扰乱神明之小儿惊风。
颅息的定位在哪里
颅息准确位置
颅息穴在头部,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快速取穴:
1.侧坐位,在头部,于耳后发际,当瘈脉与角孙沿耳轮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2.侧坐位,在头部,乳突中央,角孙与翳风沿耳轮弧形连线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
角孙取穴:在头部,耳尖正对发际处。
翳风取穴: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瘛脉取穴:在头部,乳突中央,角孙与翳风沿耳轮所连弧线的下1/3折点处。
颅息的作用主治
颅息属手少阳三焦经,按摩这个穴位,具有通窍聪耳,泄热镇惊,疏经祛风的作用,对于头痛,耳鸣,耳痛,耳聋,耳肿流脓,中耳炎,视网膜出血,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等症状,具有明显的缓解和治疗作用;这个穴位还能够治疗呼吸系统的一些疾病,如喘息,哮喘,并对于其他如身热,胁肋痛等并作也有调理改善的作用。
颅息自我取穴按摩法
1.站立,将食指和中指并拢,平贴在耳后根处,食指的指尖所在部位取穴。
2.将食指和中指并拢,轻轻贴于耳后根处,顺时针按摩1-3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
颈椎病按哪里 神经根型颈椎病按摩
症状:颈,肩疼痛,疼痛表现为烧灼样或刀割样,伴随针刺样或过电样川麻感,患侧上肢可出现发沉,无力,握力减退,受压后酸胀麻木。
按摩方法:
1.患者直坐,按摩者站其侧,将一手掌按于患者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侧侧头部,继以前臂环绕头部抱定,将头颈向一侧旋转,同时将头颈部微微向外上方拔伸,反复操作2-3分钟,注意按肩,旋颈,拔伸头部须同时进行,旋颈动作宜缓慢而有力,逐渐增加旋转幅度。
2.患者俯卧,两肘屈曲,两手握拳置于锁骨下方,按摩者坐于其头部前方,将两手拇指掌侧对置于患者枕后风府穴处,向两侧分推,经风池,完骨,翳风穴处,再转向耳后,由下向上沿耳后经瘈脉,颅息,角孙至禾髎穴止,反复推动2-5分钟,注意操作时患者头微向前倾,颈微微向上伸直,沿经穴位要配合按法。
3.患者取坐位,按摩者站或坐其后方,将两手四指掌侧置患者两侧肩后,拇指掌侧分置两侧肩井穴处,着力向上拿提2-3分钟,手法用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中耳炎化脓流水怎么办 艾灸治疗
取穴:翳风穴、颅息穴、瘈脉穴、听会穴
方法:艾灸条艾灸,或者在四点上用艾柱(生姜片隔着灸)各灸一火,灸两个星期左右,对于治疗中耳炎化脓流水有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