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尿液检查的沉渣镜检

尿液检查的沉渣镜检

尿液经过离心后的沉淀(简称“尿沉渣”)的显微镜检查(简称镜检)是尿液检查的重要内容。尿液镜检能检出尿中管型、细胞、结晶、细菌等微生物、寄生虫以及其他可见的定形和非定形成分[6-7] 。

细胞成分1. 红细胞显微镜下红细胞表现为无核、光滑、两面凹陷、适度的折光性、暗淡的圆盘状,直径一般为7 μm。根据显微镜下红细胞形态,可将尿红细胞分为均一型(形态与正常血液红细胞相似,大小一致)、多形型(红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和二者约占50%的混合型以及影红细胞(红细胞内没有血红蛋白)。红细胞表面“带刺”,大小一致,也为均一型。此种红细胞称为“棘形红细胞”。棘形红细胞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尿比重大,尿渗量高。低渗尿中,细胞肿胀,血红蛋白释放,红细胞变为影红细胞(ghost cell)。尿中红细胞的形态有助于区别血尿来源—— 肾小球性(多形型)和非肾小球性(均一型),有助于鉴别诊断,但也有例外。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发现肾小球肾炎患者在肾活检术后,尿红细胞形态可以由多形型暂时转变为均一型,数日后又恢复为多形型。这一发现说明同是肾实质内出血,如果出血部位不在肾单位内,红细胞形态不呈多形型。肾小管功能受损或使用利尿剂时,水转运障碍,导致髓襻升支粗段渗量维持在较高水平[ > 100 mOsm/ (kg·H2O) ],红细胞流经此处,本应发生的变形过程不再出现,即不再有多形型红细胞。尿中红细胞增多可见于:①肾脏疾病。多种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肾结核、肾梗死、肾静脉血栓、外伤(肾穿刺)、多囊肾、肾盂积水、肾结石、肾肿瘤及外伤性肾损害等。②下尿路疾病。如尿路感染、结石、肿瘤、尿路狭窄、环磷酰胺治疗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等。③肾外病变。如急性阑尾炎、输卵管炎、憩室炎、肠道及骨盆肿瘤、发热等。④药物的毒性反应。如磺胺类药物、水杨酸盐、乌洛托品和一些抗凝药物。⑤剧烈体育运动。[ 正常参考值] < 1.0×104/ml(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建立)。2. 白细胞(1)中性粒细胞:尿中白细胞大多是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多见于泌尿生殖系统的炎症、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等。剧烈体育运动后,尿中白细胞也可增加。[正常参考值]尿液白细胞0 ~ 5 个/HP。(2)嗜酸细胞:尿沉渣行伊红Y 染色,若细胞伊红Y 染色阳性,表明尿液中存在嗜酸细胞尿中检查见嗜酸细胞增加,常见于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也见于Churg-Strauss 综合征等。[ 正常参考值] 未见/HP。(3)淋巴细胞:尿淋巴细胞直径大小为6 ~9 μm,易与中性粒细胞混淆,一般泌尿系统炎症时,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绝大多数,淋巴细胞易于漏检。在肾移植患者,淋巴细胞数上升。淋巴细胞往往多于中性粒细胞,常表明可能发生移植肾排斥反应。[ 正常参考值] 未见/HP。(4)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肾间质炎症往往伴有感染和免疫反应,通过趋化作用吸引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正常参考值] 未见/HP。3. 上皮细胞 一般情况下,尿沉渣中可检出3类上皮细胞,即肾小管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和扁平上皮细胞。扁平上皮细胞最为常见,尤其是女性。尿中少量上皮细胞通常是细胞新老更替的生理现象。如果上皮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或形态出现异常,常提示上皮细胞来源部位发生病变或肿瘤。在肾缺血或肾小管毒性损伤(氨基糖苷类药物、重金属、免疫抑制剂、毒蕈等),尿中出现大量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者甚至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或细胞团。4. 集合管上皮细胞 在多种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斥反应和水杨酸盐中毒时,集合管来源的上皮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尿液中有时可见集合管上皮细胞的碎片。尿沉渣中集合管来源的上皮细胞碎片≥ 3 个/HP,可见于伴有严重肾小管基底膜完整性破坏的肾小管损伤,也可见于缺血性肾小管坏死(伴有肾小管损伤和病理管型)。5. 移行上皮细胞 覆盖于肾盂、输尿管、膀胱、输精管、前列腺排泄管、尿道表面,细胞大而薄。如果尿液中出现大量移行上皮细胞,提示尿路感染,也可见于留置尿管或其他尿路器械操作。如果没有上述原因,尿中出现成片脱落的移行上皮细胞,应警惕肾盂以下尿路移行细胞肿瘤,需行脱落细胞学检查。6. 扁平上皮细胞 尿中最常见的上皮细胞,尿沉渣检出扁平上皮细胞临床意义不大。随着研究深入,泌尿系统上皮细胞越来越引起关注,包括肾固有细胞-肾小球足细胞(podocyte)及病毒感染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之一,足细胞病变到一定程度时,足细胞从肾小球基底膜剥离,出现于尿液。受尿液理化因素的影响,足细胞在尿液中很难保持原有形状,须借助特殊细胞化学染色加以鉴定。尿液中足突细胞膜成分和足细胞数量有助于评价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对治疗的反应。7. Decoy 细胞 由于使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患者病毒如巨细胞病毒(cytomeglovirus, CMV)和BK 病毒感染等的几率上升。肾小管上皮细胞感染BK 病毒(Decoy 细胞)后,会发生变性、坏死,甚至脱落。感染早期血液学检测阴性,肾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检测出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尿液中存在Decoy 细胞。尿液Decoy 细胞检测有助于治疗方案及时更改。

结晶分析尿中溶质在特定条件下沉淀,形成晶体或非晶性固体析出。新鲜尿液不出现晶体,当尿液放置时间久,尤其置于冰箱内,晶体析出。仅有少数几种类型的晶体有临床意义。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水被重吸收,尿液进一步浓缩。脱水(减少尿量)、饮食和服药后导致溶质过饱和,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尿液中都会有结晶形成。1. 酸性尿结晶 尿酸形成无定形或非晶形盐(钠、钾、镁或钙)。镜下尿酸盐结晶为多种形状,典型表现为扁平和四面体,偏振光下尿酸会产生一系列干涉颜色。酸性尿中还可见其他结晶,如草酸盐结晶、胆红素结晶、胱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胆固醇结晶等。2. 碱性尿结晶 常见无定形磷酸盐结晶和尿氨结晶、碳酸钙结晶等。无定形磷酸盐结晶常干扰尿沉渣镜检。此时,应嘱咐患者多饮水后重新留尿,即刻送检。

尿液蛋白试纸条法能够快速筛选尿液中是否有蛋白质存在,但灵敏度低;肾小管性蛋白尿和溢出性蛋白尿时,试纸条法结果常呈假阴性,不能鉴别尿液中蛋白质成分。借助尿液蛋白成分分析,可以对尿中非有形成分进行检测,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依据。包括尿蛋白定量、特殊蛋白[ 如白蛋白、α2 - 巨球蛋白(α2-macroglobin, α2-MG)、尿液游离轻链等] 检测、肾小管功能标记物如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 RBP)、胱抑素C (cystatin C)、氨基酸、电解质和葡萄糖等。尿液湿化学法检测项目正常参考值因方法学不同有所差异,每个实验室应建立本室对应项目的参考值。临床上湿化学检测项目结果大多同时测定尿肌酐来进行标化。1. 尿蛋白定量24 h 尿留取较为繁琐,临床上可以测定随机尿蛋白与肌酐比值来替代24 h 尿蛋白定量。此法在蛋白定性“++”以下时,与24 h 尿蛋白定量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但肾间质小管病变患者除外,大量蛋白尿时,最好行24 h 尿蛋白定量。24 h 尿蛋白定量是病情演变和疗效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对蛋白尿的分析,可以对肾脏病变部位、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判断等方面,提供十分有价值的信息。根据24 h 尿蛋白定量,将> 3.5 g 者称为大量蛋白尿;< 1.0 g 者,称为少量蛋白尿;两者之间称为中等量蛋白尿。[ 正常参考值] < 0.15 g/24 h尿。2. 尿白蛋白定量一般常规方法无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需借助于特定蛋白质分析仪来检测尿液白蛋白的排泄量。参照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微量白蛋白尿排泄量为30 ~ 300 mg/24 h。除糖尿病外,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吸烟、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女性和老年患者等尿中白蛋白排泄,也可以有轻度增加。微量白蛋白尿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正常参考值] < 30 mg/24 h 尿3. 尿液C3 测定正常人、非肾小球性疾病患者,尿内检测不出C3。尿C3 增加源于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改变,正常情况下不易通过的大分子物质C3 从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球内沉积的C3 以其抗原碎片形式排泄。临床尿C3 可以预测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正常参考值] 尿C3 < 2.76 mg/L4. 尿α2- 巨球蛋白测定正常情况下α2-MG 不能经肾小球滤过,尿中α2-MG 增加,表明肾小球滤过屏障完整性破坏。[正常参考值] α2-MG < 2.87 mg/L5. 尿β2- 微球蛋白β2-MG 分子量小,可直接从肾小球滤过,但在近端小管可完全重吸收。尿β2-MG 异常,表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血β2-MG 浓度显著增高,滤过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也可使尿β2-MG浓度升高。尿内β2-MG 极不稳定,在偏酸环境中容易降解。因此,留取标本时应碱化尿液,确保结果准确。[正常参考值] 尿液β2-MG < 0.3 mg/L6.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RBP可从肾小球自由滤过,在近曲小管完全重吸收。尿RBP 浓度升高,表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见于肾小管间质病变。尿RBP 检测有助于早期检测肾小管功能损伤,也有助于判断预后和对治疗的反应。值得注意的是,RBP 半衰期约为12 h,血中水平受肝脏合成功能的影响。如肝脏合成功能下降或营养不良,从肾小球滤过的RBP 量减少,即使出现肾小管病变,尿液RBP 也可能在正常范围。[正常参考值] 尿液RBP < 0.5 mg/L7. 尿N- 乙酰-β- 葡萄糖苷酶(NAG)NAG是存在于细胞溶酶体内的酸性水解酶,在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含量丰富。大多数肾脏疾病伴肾小管间质损害时,尿NAG 活性异常,是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的可靠、敏感指标。一些重金属中毒、糖尿病肾病早期、各种肾小球肾炎、使用某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药物)时,尿NAG 均可升高。[正常参考值] 尿液NAG < 16.70 U/(g·Cr)8. 尿胱抑素C(Cystatin C, Cys C)Cys C可从肾小球自由滤过,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完全再吸收,并在细胞内降解,不进入管周循环;肾小管上皮细胞也不分泌Cys C 至管腔。尿Cys C 检测受干扰因素少,对临床的诊断意义值得研究。[正常参考值] 尿液Cystatin C < 0.15mg/L9. 尿溶菌酶测定溶菌酶可从肾小球自由滤过,近端小管对溶菌酶有强大的重吸收能力,正常人尿液中溶菌酶含量极低。一般情况下,尿溶菌酶升高,常表明肾小管功能异常。当血浆中溶菌酶含量显著增高时(如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肾小球滤液中溶菌酶的量远远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严重尿路感染时,尿中大量白细胞释放溶菌酶,也会导致尿溶菌酶升高。临床应用溶菌酶检查诊断肾脏病时,应注意血中浓度异常增高和尿路感染两种情况。[正常参考值] 尿溶菌酶< 0.5 mg/L10. 尿氨基酸检测正常情况下,原尿中99%以上的氨基酸经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因此,正常人尿液中氨基酸含量极少,并维持在比较恒定的水平。在一些病理情况下,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管损伤、遗传性疾病存在氨基酸转运蛋白缺陷等,都会引起尿氨基酸含量增加。[正常参考值] 尿氨基酸67.6 ~ 367.0 mg/24h11. 免疫球蛋白轻链免疫球蛋白轻链分为к 和λ 两种类型,可从肾小球自由滤过,但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少,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多发性骨髓瘤B 细胞克隆增生,产生大量游离轻链,可从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尿常规定性检查往往阴性。肾小球疾病时,尿液中免疫球蛋白也可能增加,此时尿游离轻链可轻度升高。此外,Waldenström 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及其他浆细胞病患者尿液中游离轻链可显著升高。[正常参考值] 尿液游离轻链 κ < 35 mg/L,λ < 50 mg/L

慢性肾衰竭的尿液检查是什么

患者的尿液检查是包括很多方面的,而且都对诊断结果有非常大的影响。关于慢性肾衰竭病人的尿液主要分为尿量、尿沉渣、尿色、尿比重、尿钠量、尿渗透压和尿肌酐及尿素氮测定等方面。患者一般会出现尿量减少(少尿250ml/(m2d),或学龄儿童400m1/24h,无尿50ml/(m2d));尿色深、多混浊,有时呈暗红色或酱油色;尿在镜下可见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等;尿比重低于1.015;尿渗透压下降;尿钠量增高(一般为尿钠50mmol/L,正常尿钠30mmol/L);尿肌酐、尿素氮排泄量异常等症状。

经过尿液检查,通常在临床发病期间慢性肾衰竭患者会出现多种尿异常的情况,具有包括1.慢性肾衰竭病人的尿色:深、多混浊,有时表现为暗红色或酱油色,尿蛋白(+)~(++)。2.尿量减少:少尿250ml/(m2d),或学龄儿童400m1/24h,无尿50ml/(m2d)。3.尿比重低:由于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尿比重低于1.015。4.尿沉渣:镜下可见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各种管型。5.尿肌酐及尿素氮测定:急性时排泄量减少,尿肌酐排泄多lg/d(正常值lg/d),尿中尿素氮排泄10g/d(正常值15g/d)。

尿检的标本收集

尿液检查项目不同,尿标本留取的要求和处理也不一样。所有尿标本收集均应使用干净容器;尿沉渣镜检原则上留取早晨起床后第一次尿液的中段尿(晨尿),也可留取随机尿的中段尿,晨尿标本也适用于尿液其他项目检查(24 h 尿液检查项目除外);肾小管浓缩与稀释功能测定需禁水、禁食12 h 后进行排尿,继续禁水、禁食1 h,留取第13 h 的尿液进行检测;肾小管酸化功能测定时,在留尿容器内预先加入液状石蜡;24 h 尿标本留取前,需要向容器内加入防腐剂或将容器置于4℃环境[1-2] 。

尿标本留取时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①女性患者应避免在月经期内留取尿液标本;

②肉眼血尿标本不应进行尿液检查(尿沉渣除外);

③如果服用的药物影响尿液检查,应在停药后留取标本;

④如果是乳糜尿,应嘱咐患者待尿液澄清后留取。

高血压肾病如何检查

今天下午要陪我家的大姑婆去医院检查,可是他要检查高血压肾病,对于这些病我又不懂的去医院时要如何检查呢?

1高血压对肾的损伤很严重,所以通常去医院我们都要先检查一个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因为早期是因肾毛细血管内压力增加所致 ,因此尿中微量白蛋白可增高。

2高血压还需要检查一下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就是用常规的尿检方法检测尿液往往无镜下血尿 ,但尿沉渣镜检可发现尿中红细胞增多 ,且以畸形红细胞为主。

3顺便在检查一下尿NAG测定 ,肾小管和尿路上皮细胞含NAG ,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尿中NAG排出增加 ,血压控制后可减少。还有不懂医院有咨询的。

男人尿频尿急的检查方式

1.血液检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均下降,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削减。血中钾、镁、磷增高,血钠正常或略精减,血钙去除,二氧化碳联合力亦精减。

2.尿液检查,尿少、尿量≤17ml/h或<400ml/d,尿比重低,<1.014甚至稳定在1.010左右,尿呈酸性,尿蛋白定性+~+++,尿沉渣镜检可见粗壮颗粒管型,少数红、白细胞。

3.氮质血症,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但氮质血症不能单个作为诊断按照,因肾功效正常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尿素氮亦可增高。血肌酐增高,血尿素氮/血肌酐≤10是首要诊断指标。其余,尿/血尿素<15(正常尿中尿素200-600mmol/24h,尿/血尿素>20),尿/血肌酐≤10也有诊断价值。

尿路感染的检查方法

1、尿常规、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虽然它对尿路感染没有确诊价值,但结合临床症状,常可作为临床医生初步诊断尿路感染的依据。爱迪计数是尿沉渣镜检的方法之一,可作为尿常规的辅助检查。

2、尿液细菌培养。尿液细菌培养是尿路感染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只有尿液细菌培养阳性才能诊断尿路感染,否则诊断不能成立。尿液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对治疗时选择抗生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对疑有其他并发疾病或疑诊的尿路感染患者可做肾、膀胱B超、X线检查(包括腹平片、静脉肾盂造影),甚至CT检查,以除外肾结核、尿路结石、肾积水、肾囊肿、肾肿瘤、尿路畸形等。

4、对于不能确定是上尿路感染,还是下尿路感染的患者,检查尿沉渣中抗体包裹细胞(ACB)、尿溶菌酶、β2微球蛋白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

尿路感染应该查什么

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虽然它对尿路感染没有确诊价值,但结合临床症状,常可作为临床医生初步诊断尿路感染的依据。爱迪计数是尿沉渣镜检的方法之一,可作为尿常规的辅助检查。

尿路感染,只要做个尿常规,如果尿液中出现了白细胞,多考虑是尿路感染,也可以做个尿液的培养,看看是什么细菌感染,不过做培养要很长时间,有了白细胞就考虑存在尿路感染了,可以开始经验用药治疗了,用一般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就可以了。

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虽然它对尿路感染没有确诊价值,但结合临床症状,常可作为临床医生初步诊断尿路感染的依据。爱迪计数是尿沉渣镜检的方法之一,可作为尿常规的辅助检查。尿液细菌培养是尿路感染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

从上文的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尿路感染的主要检查尿路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用的方法是尿常规检查,它需要患者在检查之前注意自己的卫生,并且要注意性生活节制,这样才不会影响到检查的结果,希望男性朋友可以引起重视。

小儿慢性肾衰竭5个检查方法

1.尿液检查 尿常规蛋白一般为(十)一(++),晚期肾功能损害明显时尿蛋白反见减少。尿沉渣镜检有不同程度的血尿、管型尿,粗大宽阔的蜡状管型对慢性肾衰有诊断价值。尿比重降低至1.018以下,或固定在1.010左右,尿渗透压在450mOsm/kg以下。

2.血常规检查 血红蛋白降低,一般在80g/L以下,重者<50g/L,为正常形态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感染或严重酸中毒时白细胞可升高,血小板正常或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3.血生化检查 血浆总蛋白<60g/L,白蛋白<30 g="" l="" 2mmol="" l="">1。6mmoL/L,血钾、钠、氯、CO2CP、阴离子间隙随病情而变化。

4.肾功能检查 BUN、Scr水平的测定、Ccr测定,尿液浓缩-稀释功能测定。

5.其他检查 X线腹部平片、B型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肾扫描、CT和磁共振检查等对确定肾脏的外形、大小及有无尿路梗阻、积水、结石、囊肿和肿瘤等都很有帮助。慢性肾衰晚期肾体积缩小(多囊肾、肾肿瘤除外)为其特征性改变。

尿频的检查方法有什么

尿频就是指排尿次数增多,但总尿量不多。一般人排尿次数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首先是饮水量的影响,喝的多排的多,有可能出现尿频。其次是由于肾脏泌尿系统疾病所造成的尿频,此类尿频则可能与尿路感染、糖尿病、肾脏功能受损、膀胱有效容量减少等因素有关,通过尿液检查及血生化及影象学检查可做出诊断。

尿频的检查方法

1、血液检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均下降,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削减。血中钾、镁、磷增高,血钠正常或略精减,血钙去除,二氧化碳联合力亦精减。

2、尿液检查:尿少、尿量≤17ml/h或<400ml/d,尿比重低,<1.014甚至稳定在1.010左右,尿呈酸性,尿蛋白定性,尿沉渣镜检可见粗壮颗粒管型,少数红、白细胞。

3、氮质血症,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但氮质血症不能单个作为诊断按照,因肾功效正常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尿素氮亦可增高。血肌酐增高,血尿素氮/ 血肌酐≤10是首要诊断指标。其余,尿/血尿素<15(正常尿中尿素200-600mmol/24h,尿/血尿素>20),尿/血肌酐≤10 也有诊断价值。

尿道炎要做的检查有哪些呢

1、尿沉渣镜检:白细胞脓尿是指尿沉渣中白细胞显着增多。脓尿对尿路感染的检查有显着意义。这种尿路感染的检查比较常见。

2、尿常规检查:急性尿路感染的检查,会有尿色可呈混浊,有腐败气味的症状。尿沉渣中红细胞稍增多,为2~10个/高倍镜视野。仅小部分患者血尿明显,不到5%的患者可见肉眼血尿,白细胞常显着增加。这也是尿路感染的检查方法之一。

3、尿细菌学检查:尿细菌定量培养是诊断有无尿路感染的重要指标,正确率为80~96%。因此,尿细菌学检查对于尿路感染的检查有特殊意义。这也属于尿路感染的检查项目。

女性尿道炎的检查

1、尿常规检查

尿液检查可见脓细胞、红细胞、尿色、透明度等有助于诊断。

2、尿三杯试验

尿中有多量红细胞、白细胞,尿三杯试验第一杯尿明显不正常。

3、体征检查

有无尿道口刺激症状,尿道口是否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沿尿道可有压痛。

4、B超检查

利用超声波在肾脏的回音所形成的影像,可以发现肾脏外型大小及内部构造的变化。

尿液检查的标本收集

尿液检查项目不同,尿标本留取的要求和处理也不一样。所有尿标本收集均应使用干净容器;尿沉渣镜检原则上留取早晨起床后第一次尿液的中段尿(晨尿),也可留取随机尿的中段尿,晨尿标本也适用于尿液其他项目检查(24 h 尿液检查项目除外);肾小管浓缩与稀释功能测定需禁水、禁食12 h 后进行排尿,继续禁水、禁食1 h,留取第13 h 的尿液进行检测;肾小管酸化功能测定时,在留尿容器内预先加入液状石蜡;24 h 尿标本留取前,需要向容器内加入防腐剂或将容器置于4℃环境[1-2] 。尿标本留取时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①女性患者应避免在月经期内留取尿液标本;②肉眼血尿标本不应进行尿液检查(尿沉渣除外);③如果服用的药物影响尿液检查,应在停药后留取标本;④如果是乳糜尿,应嘱咐患者待尿液澄清后留取。

尿检的标本收集

尿液检查项目不同,尿标本留取的要求和处理也不一样。所有尿标本收集均应使用干净容器;尿沉渣镜检原则上留取早晨起床后第一次尿液的中段尿(晨尿),也可留取随机尿的中段尿,晨尿标本也适用于尿液其他项目检查(24 h 尿液检查项目除外);肾小管浓缩与稀释功能测定需禁水、禁食12 h 后进行排尿,继续禁水、禁食1 h,留取第13 h 的尿液进行检测;肾小管酸化功能测定时,在留尿容器内预先加入液状石蜡;24 h 尿标本留取前,需要向容器内加入防腐剂或将容器置于4℃环境 [1-2] 。

尿标本留取时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①女性患者应避免在月经期内留取尿液标本;

②肉眼血尿标本不应进行尿液检查(尿沉渣除外);

③如果服用的药物影响尿液检查,应在停药后留取标本;

④如果是乳糜尿,应嘱咐患者待尿液澄清后留取。

相关推荐

女性尿频尿急腰酸怎么办呢

如果是女性,需要检查一下尿液,是否有泌尿系感染,如果是男性,看泌尿外科,是不是有前列腺炎!尿频出看颈椎病,真有创意! 尿液没有异常可能和留取尿液标本有关系!夏天容易多喝水,吃水果,容易冲淡尿液!建议留取晨尿!或者六小时内不排尿在留取标本!留取晨尿后坐个尿沉渣镜检! 看泌尿内科和妇科都可以的.最好是泌尿内科看看. 慢性尿路感染可能最大. 建议口服阿奇霉素或静脉滴注菌必治治疗试试.有尿频,尿急及尿痛时可服用解痉药物654-2片. 如果无效建议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应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有针对性地选用

肾小球肾炎的检查

1、通过尿蛋白定性,尿沉渣镜检,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有肾小球病变存在。 2、尿常规检查:尿色一般无异常,尿蛋白一般量不多,尿沉渣中白细胞增多(急性期常满布视野,慢性期于5个/高倍视野),有时可生白细胞管型。 3、尿细菌检查:当尿中含大量细菌时,因尿沉渣涂中作革兰染色检查,约90%可找到细菌。此法简单,阳性率高。 4、尿细胞计数:近年多采用1小时计数法,认为较12小时尿沉渣计数准确和简便。其标准是白细胞数大于30万个/小时为阳性,小于20万个/小时可认为属于正常范围,介于20~30万个/小时应结合临床判断;红细

尿路感染患者这些检查项目必知

1、尿常规 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虽然它对尿路感染没有确诊价值,但结合临床症状,常可作为临床医生初步诊断尿路感染的依据。爱迪计数是尿沉渣镜检的方法之一,可作为尿常规的辅助检查。 2、尿液细菌培养 尿液细菌培养是尿路感染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只有尿液细菌培养阳性才能诊断尿路感染,否则诊断不能成立。尿液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对治疗时选择抗生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肾、膀胱B超、X线检查 对疑有其他并发疾病或疑诊的尿路感染患者可做肾、膀胱B超、X线检查(包括腹平片、静脉肾盂造影)

尿路结石在医院一般做些什么检查

在如今的生活环境中,很多因素都会导致疾病的多发,尿路结石也成为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在患病期间经常会出现疼痛的症状,哪么怀疑患有尿路结石应该做哪些检查呢?下面就介绍一下尿路结石的临床检查方法。 尿沉渣细胞学 尿沉渣细胞学检查是尿沉渣检查的内容之一。尿沉渣检查是指用显微镜对离心后尿液沉渣物(尿中有形成分)进行检查。生理或病理的尿沉渣物中,有形成分主要有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各种管型(一种在肾脏形成的,以蛋白质为基质的,凝固状圆柱状物质)、结晶、细菌和寄生虫、肿瘤细胞。尿沉渣检查尿液一般性

前列腺炎患者检查项目有哪些

1、EPS常规检查:EPS常规检查通常采用湿图片法和血细胞计数板法镜检,后者具有更好的精确度。正常前列腺液沉渣中白细胞的含量在高倍显微镜的每个视野应低于10个。如果前列腺液的白细胞数量》10个/视野,就高度可以为前列腺炎,特别是前列腺液中发现含有脂肪的巨噬细胞,基本可确诊前列腺炎。 但是有些慢性细菌性前列腺液患者的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可能视野。另有部分正常男性其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10个/视野。因此,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的检查只是前列腺液细菌学检查的辅助方法。 2、尿常规分析及尿沉渣检查:尿常规分析及尿沉渣

尿路感染时需做的检查

尿路感染时需做的检查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虽然它对尿路感染没有确诊价值,但结合临床症状,常可作为临床医生初步诊断尿路感染的依据。爱迪计数是尿沉渣镜检的方法之一,可作为尿常规的辅助检查尿液细菌培养是尿路感染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只有尿液细菌培养阳性才能诊断尿路感染,否则诊断不能成立。尿液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对治疗时选择抗生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对疑有其他并发疾病或疑诊的尿路感染患者可做肾、膀胱B超、X线检查(包括腹平片、静脉肾盂造影),甚至CT检查,以

老年人尿路感染检查

1.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 尿液培养检查的意义在于监测人体泌尿系统(包括肾、膀胱、尿道)是否健康、无菌。如有细菌感染应做出针对此细菌的抗生素敏感实验,以便指导医生准确准量地使用抗生素,及早地杀死细菌,还你一个健康的泌尿系统。 2.尿沉渣 尿沉渣检查是指用显微镜对离心后尿液沉渣物(尿中有形成分)进行检查,是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不能替代的。尿沉渣检查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十分重要。

前列腺炎的检查

1.EPS常规检查 EPS常规检查通常采用湿图片法和血细胞计数板法镜检,后者具有更好的精确度。正常前列腺液沉渣中白细胞的含量在高倍显微镜的每个视野应低于10个。如果前列腺液的白细胞数量>10个/视野,就高度可以为前列腺炎,特别是前列腺液中发现含有脂肪的巨噬细胞,基本可确诊前列腺炎。但是有些慢性细菌性前列腺液患者的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可能视野;另有部分正常男性其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10个/视野。因此,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的检查只是前列腺液细菌学检查的辅助方法。 2.尿常规分析及尿沉渣检查 尿常规分析及尿沉渣

尿频尿急的检查和预防

检查 1、血液检查,会发现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都在下降,而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削减。 2、尿液检查,一般尿少、尿量≤17mlh或

前列腺炎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项目

1、EPS常规检查:EPS常规检查通常采用湿图片法和血细胞计数板法镜检,后者具有更好的精确度。正常前列腺液沉渣中白细胞的含量在高倍显微镜的每个视野应低于10个。如果前列腺液的白细胞数量>10个/视野,就高度可以为前列腺炎,特别是前列腺液中发现含有脂肪的巨噬细胞,基本可确诊前列腺炎。但是有些慢性细菌性前列腺液患者的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可能视野。另有部分正常男性其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10个/视野。因此,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的检查只是前列腺液细菌学检查的辅助方法。 2、尿常规分析及尿沉渣检查:尿常规分析及尿沉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