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临床意义

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临床意义

(1)升高:

①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Sjögren综合征(斯约格伦氏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

②IgG型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③肝脏病:慢性病毒性活动性肝炎、隐慝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等。

④传染病:结核、麻风、黑热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病、淋巴肉芽肿、放射线菌病 疟疾、锥虫病等。

⑤类肉瘤病。

⑥其他:霍奇金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白塞(Behcet)病、肾炎、过敏性紫癜等。

(2)降低:

非IgG型多巴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皮质激素、放射线照射等)等。

免疫球蛋白e过高有什么坏处

1、免疫球蛋白e过高有什么坏处

免疫球蛋白E增高导致过敏。IgE是过敏生物性指标,有过敏症状的人IgE会比正常人高出许多。动物实验以及人体临床实验都已证实:副干酪乳杆菌有助于减少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的生成,同时有助于促进脾脏细胞细胞干扰素的分泌量。副干酪乳杆菌可以增进TH1型免疫应答,借此调控因过敏原刺激而反应过度的TH2型免疫亢进。通常患者在补充副干酪乳杆菌4-8周后自体就可以感觉到过敏症状明显缓解,过敏体质儿童长期补充台敏乐益生菌可感受到机体抵抗力增加,感冒、过敏等次数明显减少等益处。

2、免疫球蛋白e是什么

免疫球蛋白E(IgE)是一类具有δ链的亲同种细胞抗体,是参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和湿疹等发病机制调节的主要抗体。自1966年日本学者Ishizaka发现IgE以来,有关IgE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并先后在肥大细胞、嗜碱细胞、嗜酸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发现了IgE受体,还分别从各种过敏性疾病患者包括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中分离出针对多种花粉、尘螨、霉菌和动物皮毛的特异性IgE。

3、免疫球蛋白e的分类

免疫球蛋白 为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其主要作用是与抗原起免疫反应,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断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使病原体失去致病作用。另一方面,免疫球蛋白有时也有致病作用。临床上的过敏症状如花粉引起的支气管痉挛,青霉素导致全身过敏反应,皮肤荨麻疹(俗称风疹块)等。免疫球蛋白制剂能增强人体抗病毒的能力,可作药用。如注射人血清或人胎盘中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制剂可防治麻疹、传染性肝炎等传染病。

目前市场上的口服免疫球蛋白可靠吗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是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是一种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也见于其他体液、组织和一些分泌液中。人血浆内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数存在于丙种球蛋白(γ-球蛋白)中。可分为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其中IgG是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约占人血浆丙种球蛋白的70%,分子量约15万,含糖2~3%。IgG分子由4条肽链组成。其中分子量为2.5万的肽链,称轻链,分子量为5万的肽链,称重链。轻链与重链之间通过二硫键(—S—S—)相连接。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受抗原(如病原体)刺激后产生的,其主要作用是与抗原起免疫反应,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断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使病原体失去致病作用。另一方面,免疫球蛋白有时也有致病作用。免疫球蛋白制剂能增强人体抗病毒的能力,可作药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免疫球蛋白分为两种,一种是肌注人免疫球蛋白,另一种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肌注的价格便宜,而静注的生产工艺要求高,疗效也要显著的多,口服的免疫球蛋白基本上就可以无视了。

免疫球蛋白口服好还是注射好

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的一种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也见于其他体液、组织和一些分泌液中。人血浆内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数存在于丙种球蛋白(γ-球蛋白)中。可分为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其中IgG是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约占人血浆丙种球蛋白的70%。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受抗原(如病原体)刺激后产生的,其主要作用是与抗原起免疫反应,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断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使病原体失去致病作用。

目前人体补充免疫球蛋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注射免疫球蛋白;一种为口服免疫球蛋白;其中注射免疫球蛋白又分为肌注人免疫球蛋白和静注免疫球蛋白两种,由于静注免疫球蛋白的生产工艺要求高,其疗效也显著的多。但是注射的免疫球暗白是从人体血浆中分离制得,有交叉感染的危险,但是口服免疫球蛋白就避免了这种危险,不仅能提高人体免疫球蛋白的数量,而且安全,卫生。

如何检查脊髓灰质炎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多正常。

2.脑脊液检查瘫痪前期及瘫痪早期可见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加不明显,呈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至瘫痪第3周,细胞数多已恢复正常,而蛋白质仍继续增高,4~6周后方可恢复正常。

3.病毒分离病毒分离是本病最重要的确诊性试验。起病一周内可从咽部及粪便内分离出病毒,可用咽拭子及肛门拭子采集标本:间隔24~48h收集双份标本(重量>5g),及时冷藏4℃以下送检,多次协和送检可增加阳性率。发病1周内,从患儿鼻咽部、血、脑脊液中也可分离出病毒。

4.血清学检查近期未服用过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患者,发病1个月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检测患者血液及脑脊液中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可帮助早期诊断;恢复期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

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区别是什么

抗体(antibody): 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因为最初有人用电泳证明血清中抗体活性在γ球蛋白部分,故曾把抗体统称为两种(γ)球蛋白。后来证明,抗体并不都在γ区;而且位于γ区的球蛋白,也不一定都具有抗体活性。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举行专门会议,将具有抗体活性以及与抗体相关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Ig)。如骨髓瘤蛋白,巨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等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异常免疫球蛋白以及“正常人”天然存在的免疫球蛋白亚单位等。因而免疫球蛋白是结构及化学的概念,而抗体是生物学及功能的概念。可以说,所有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并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

(1)结合特异性抗原:抗体与其他免疫球蛋白分子区别,就在于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在体内导致生理或病理效应;在体外产生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可见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抗体是靠其分子上的特殊的结合部位与抗原结合的。(2)激活补体: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借助暴露的补体结合点去激活补体系统、激发补体的溶菌、溶细胞等免疫作用。(3)结合细胞:不同类别的免疫球蛋白,可结合不同种的细胞,产生不同的疚,参与免疫应答。(4)可通过胎盘及粘膜:免疫球蛋白G(IgG)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流中,使胎儿形成自然被动免疫。免疫球蛋白A(IgA)可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粘膜,是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因素。(5)具有抗原性:抗体分子是一种蛋白质,也具有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性能。不同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各具有不同的抗原性。(6)抗体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与一般球蛋白相同:不耐热,60~70℃即被破坏。各种酶及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的物质,均能破坏抗体的作用。抗体可被中性盐类沉淀。在生产上常可用硫酸铵或硫酸钠从免疫血清中沉淀出含有抗体的球蛋白,再经透析法将其纯化。

免疫学检查是什么

1、免疫学检查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体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的检测。正常情况下,这种生理功能对机体有益,可产生抗感染、抗肿瘤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当免疫功能失调时,也会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和结果,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

2、血清免疫学检测,是主要的免疫学检查。检查内容主要为: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免疫球蛋白E(IgE),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类风湿因子(RF)。部分男性因为出现免疫性不育,即体内存在非正常的精子抗体,可以通过免疫学检查来诊断并对症治疗。

3、不孕不育的免疫学检查包括男性抗精子自身免疫不育、女性抗精子同种免疫不育和女性抗透明带免疫不育。用免疫学技术来检测精浆和血清中抗精子抗体,是了解男性不育原因的重要手段之一。

皮肤白斑应该做哪些检查

皮肤白斑一般指白癜风,白癜风临床检查项目主要有下面几种:

1、血液检查

白癜风患者血液pH值略低于正常人,多数白癜风患者测血常规均有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现象。

2、免疫检查

白癜风病人血清中存在着多种自身抗体,包括甲状腺球蛋白、抗甲状腺微粒体、抗胃壁细胞、抗肾上腺素、抗平滑肌、抗心肌、抗胰岛素、抗血小板和抗核抗体等。白癜风病人血清中抗黑素细胞表面蛋白抗体的发现,对本病有重要意义。

3、微量元素检查

白癜风患者与低铜密切相关。患者血清铜氧化酶活性降低,血清单胺氧化酶增高,血清铜蓝蛋白增高。

4、Wood灯检查

Wood灯对判断色素沉着的细微区别有很大帮助,黑素吸收全波段紫外线,若黑素减少则折光强,显浅色。而黑素增加则折光弱,显暗色。

5、组织病理检查

判断是否存在黑素细胞,特别是对二羟苯丙氨酸(多巴)反应阳性的黑素细胞,以做疗效估计的参考。部分患者基底膜带免疫球蛋白G或(C3)沉积以及角朊细胞内有免疫球蛋白G或补体(C3)沉积。

皮肤白斑的检查

1.血液检查

白癜风患者血液pH值略低于正常人,多数白癜风患者测血常规均有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2.免疫检查

白癜风病人血清中存在着多种自身抗体,包括甲状腺球蛋白、抗甲状腺微粒体、抗胃壁细胞、抗肾上腺素、抗平滑肌、抗心肌、抗胰岛素、抗血小板和抗核抗体等。白癜风病人血清中抗黑素细胞表面蛋白抗体的发现,对本病有重要意义。

3.微量元素检查

白癜风患者与低铜密切相关。患者血清铜氧化酶活性降低,血清单胺氧化酶增高,血清铜蓝蛋白增高。

4.Wood灯检查

Wood灯对判断色素沉着的细微区别有很大帮助,黑素吸收全波段紫外线,若黑素减少则折光强,显浅色。而黑素增加则折光弱,显暗色。

5.组织病理检查

判断是否存在黑素细胞,特别是对二羟苯丙氨酸(多巴)反应阳性的黑素细胞,以做疗效估计的参考。部分患者基底膜带免疫球蛋白G或(C3)沉积以及角朊细胞内有免疫球蛋白G或补体(C3)沉积。

白斑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血液检查细胞免疫检查必需微量元素检测

1.血液检查

白癜风患者血液pH值略低于正常人,多数白癜风患者测血常规均有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2.免疫检查

白癜风病人血清中存在着多种自身抗体,包括甲状腺球蛋白、抗甲状腺微粒体、抗胃壁细胞、抗肾上腺素、抗平滑肌、抗心肌、抗胰岛素、抗血小板和抗核抗体等。白癜风病人血清中抗黑素细胞表面蛋白抗体的发现,对本病有重要意义。

3.微量元素检查

白癜风患者与低铜密切相关。患者血清铜氧化酶活性降低,血清单胺氧化酶增高,血清铜蓝蛋白增高。

4.Wood灯检查

Wood灯对判断色素沉着的细微区别有很大帮助,黑素吸收全波段紫外线,若黑素减少则折光强,显浅色。而黑素增加则折光弱,显暗色。

5.组织病理检查

判断是否存在黑素细胞,特别是对二羟苯丙氨酸(多巴)反应阳性的黑素细胞,以做疗效估计的参考。部分患者基底膜带免疫球蛋白G或(C3)沉积以及角朊细胞内有免疫球蛋白G或补体(C3)沉积。

如何正确解读乙肝五项检查报告单

1、HBsAg-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临床意义: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2、HBsAb-表面抗体:一般简称表面抗体。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G。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故称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

临床意义: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3、e抗原(HBeAg):一般通称e抗原。它源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若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HBeAb-e抗体:e抗体是乙型肝炎e抗体的简称(抗-HBe),它是由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来的特异性抗体,这种特异性e抗体能够和e抗原结合。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

5、HBcAb-核心抗体:核心抗原虽然在血清中查不出来(它在血中很快被裂解),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出特性抗体,即核心抗体,故检测抗-HBc可以了解人体是否有过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说是否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所以抗-HBc是一项病毒感染的标志。

临床意义: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相关推荐

鲶鱼的功效与作用 2.提高免疫

鲶鱼营养物质含量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存在能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的浓度,增强呼吸道的清除,增强机体以及呼吸系统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抽血前能吃东西吗 哪些检查需要空腹抽血

1、各种血液化学检查。血糖,血总脂,胆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血清蛋白电泳,二氧化碳结合力,各种血清酶,甲种胎儿球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粘蛋白等。 2、血液肝功能检查。 3、血液肾功能测定。 4、葡萄糖耐量试验。 5、血清学、免疫学检查。如总补体,C3,玫瑰花瓣试验,抗核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肥达氏反应,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类风湿因子检查等。 6、各项血液流变测定。如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清粘度,血小板粘度等。

肝炎患者血化验检查的意义

肝炎患者需要做的血化验检查有血清黄疸及胆红素定量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测定、血清蛋白质总量、白蛋白和球蛋比值测定、麝香草酚浊度试验。下面介绍这几种血化验检查有何意义。 血清黄疸及胆红素定量检查 血清黄疸指数为:4-6单位。胆红素定量为:17.1微摩尔以下。 临床意义:黄疸指数反应黄疸的有无、程度、性质。正常人血清胆红素可有微量,肝细胞受损时胆汁逆流入血,造成血清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炎患者肝细胞受损。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测定 正常值:5-25单位,一般30以下。 临床意义:肝脏中此酶比血中高一万

川崎病的治疗用药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阿斯匹林。急性期给予高剂量阿斯匹林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恢复期改为低剂量的阿斯匹林。 患儿若无冠状动脉异常,持续以低剂量阿斯匹林治疗2到3月即可停药。若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则需长期服用阿斯匹林,直到冠状动脉恢复正常为止。 若诊断确定是川崎病,应尽早使用血清免疫球蛋白和高剂量的阿斯匹林。但若未及时合理用药,则效果通常不理想。

婴儿为什么会患上肛瘘

(1) 小儿骶骨曲尚未形成,两侧坐骨结节距离较近,加之肛门内括约肌紧张度较弱,因此粪便易直接压迫肛管处齿线,肛窦粘膜擦破,易使细菌侵入致病;女孩因直肠前面有子宫,压迫直肠,与成人直肠屈曲相似。故发病低于男孩。 (2) 小儿常因尿布皮炎,刺激肛门周围皮肤,致使毛囊、汗腺、皮脂腺感染,形成肛门周围皮下脓肿与肛窦相通,而成肛瘘。 (3) 新生儿,尤其是男孩受母体激素失调的影响,使皮脂腺分泌亢进,引起肛门皮脂腺炎。感染形成肛周皮下脓肿与肛窦相通,而致肛瘘。 (4) 近年来,有人认为新生儿生理性缺乏免疫球蛋白G(I

免疫球蛋白G的特性分析

(immunoglobulin G,IgG)是血清中免疫球蛋白主成分,约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总含量的75%。其中40~50%分布于血清中,其余分布在组织中。分子量约为150000道尔顿。人类血清中的IgG主要为单体,正常人的IgG包括四个亚型,其IgG1占60~70%,IgG2占15~20%,IgG3占5~10%,IgG4占1~7%。这些亚型在补体激活的经典途中结合能力各不相同。IgG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对防止新生儿出生数周内的感染起很大作用。婴儿初生后第3个月已能合成

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分析

人体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00-120天,当红细胞死亡后就会变成间接胆红素,再经过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最终组成胆汁经过胆道排出体外。当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受到损害时都会影响胆红素的排出。肝功能检查项目中胆红素含量就能体现出来,一般正常的胆红素含量为:TBILI(总胆红素)5.1~19.0= DBILI(直接胆红素)0.0~5.1+ IBILI(间接胆红素)5.0~12.0。当胆红素的数值超过正常范围的时候,临床上可以考虑是由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内出血等原因引起的。 肝细胞中的血清酶基本包括:

急性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

急性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1、急性丁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炎:其临床及生化特点与单纯乙型肝炎相似,症状较轻,肝组织损害不十分严重。偶尔可见分别表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两次转氨酶高峰,最后可痊愈。此类患者的肝组织内丁型肛炎抗原仅一过性出现,血清丁型肝炎抗体免疫球蛋白M呈低滴度短暂上升,不继发产生相应的丁型肝炎抗体免疫球蛋白G,与单纯的急性乙型肝炎相比,发生慢性肝炎的危险性较低。 急性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2、暴发性肝炎:临床症状及肝损害严重,病死率高。这是因为急性乙型肝炎病

乙肝病毒标记五项的意义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颗粒的外壳部分,由蛋白质所组成。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2~6个月,谷丙转氨酶升高前2~4周出现。急性持续时间小于6个月,慢性持续时间大于6个月。临床多和酶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法检验。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由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属于HBV的外壳蛋白,不含病毒核酸成分,本身不具传染性,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过程、传染性强弱及预后倾向。所以,其临床意义需结合其它检查项目综合判断。阳性,见于慢性HBSAB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潜伏期、慢性迁延性肝炎、慢

口腔溃疡是怎么引起的

口腔溃疡常常是周期性发作,复发时间长短与口腔溃疡病史长短有密切关系,病史短时,可以几个月或一年发病一次;病史长时,可以一个月发病一次,或口腔溃疡新旧病变交替出现。此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临床观察到复发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从复发性口疮患者的家族史中可追问到其父母有口疮病史。 (2)自身免疫因素:许多研究资料证明,复发口疮患者的血清中,可发现免疫球蛋白A与免疫球蛋白G增加。 (3)其他疾病:临床资料表明,有如下疾病时可引起口腔黏膜溃疡复发。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或迁延性肝炎,结肠炎,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