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视野受损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视野受损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视野受损有:偏盲(视野的左或右一半缺失);象限盲(1/4视野缺损);同侧全盲(一侧视神经损伤);同侧偏盲(一侧视束损伤);双眼颞侧偏盲或象限偏盲(视交叉以后的中枢病变);同侧象限盲(部分视放射及视中枢损伤);单侧不规则的视野缺损(视神经和视网膜病变)。

CT检査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CT(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检查的诊断价值较高,应用普遍。对颅内肿瘤、外伤性颅内血肿与脑损伤、脓肿、肉芽肿、脑梗死与脑出血、椎管内肿瘤、椎间盘脱出等病变的诊断较为可靠。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糖化血红蛋白(GHb)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缓慢、持续且不可逆地进行非酶促蛋白糖化反应的产物。形成两周后不易分开。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对较高。正常生理条件下,非酶促糖化反应产物的生成量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由于蛋白质浓度保持稳定相对稳定,糖化水平主要决定于葡萄糖浓度,也与蛋白质与葡萄糖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

2、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在红细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映的是在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与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正常值: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指的是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HbA1C是评价血糖控制好坏的重要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检查什么

1、在现在的体检套餐中,除了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也是检查糖尿病的主要项目,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可以起到监测血糖控制水平的作用。因此对于中老年人群查糖化血红蛋白很有用,特别是糖尿病患者。

2、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也可用于指导对血糖的调整,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另外还可以区别应激性血糖增高和妊娠糖尿病(GDM)。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4%~6%:血糖控制正常。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7%~8%:血糖控制一般。

脑脊液蛋白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蛋白含量极微,即0.2~0.4g/L,以清蛋白为主。脑膜、大脑或脊髓有炎症时可使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加,增加的多为球蛋白。

2.病理情况:脑脊液蛋白试验阳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见于脑组织和脑膜炎疾患时。如化脓性脑膜炎(3~6.5g/L)、结核性脑膜炎(0.3~2.09g/L)、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灰白质炎、流行性脑炎等。脑脊液蛋白的降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良性颅内高压等。

产检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有很多朋友都不了解类似血常规、尿常规等项目检查有什么意义。其实一些看似和怀孕无关的检查,却是监测孕妇身体基本情况的关键。

血常规:一般在第一次产检和孕30周进行血常规的检查。孕妇血液稀释,红细胞计数下降血红蛋白值降至110g/L为贫血 。白细胞增加需要与临床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孕晚期检查血常规注意有无出现贫,及时补充铁剂。

尿常规:孕期尿常规与非孕期一致,但由于阴道分泌物增多可能会对于结果有一定的干扰,在孕中晚期需要注意尿蛋白的情况。每次产前检查 的时候均需要进行尿常规的检查。

肝肾功能检查:妊娠期肝肾负担加重,需要了解早孕期肝肾功能状态,如存在基础病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明确疾病的类型评估妊娠风险。

梅毒 血清学检查:患梅毒后妊娠的孕妇需要在孕期进行检查,如早期妊娠感染梅毒 需要根据情况给予治疗,减少梅毒 病原体对于胎儿的损害。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肝孕妇可以通过母胎传播而导致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在早孕期即需要进行筛查,不提倡孕期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阻制,生后需要进行主动免疫联合被动免疫预防新生儿肝炎。

ABO及Rh血型:主要与判断和预防母儿血型不合 有关,中国人Rh阴性血较为罕见,3-4‰。测定血型是因Rh阴性的孕妇由于丈夫为Rh阳性其胎儿 血型为Rh阳性时出现母儿Rh血型不合,会引起胎儿 的宫内水肿 ,严重时胎死宫内,需要给予及时地治疗。

HIV筛查 :在早孕期进行筛查,对于阳性病 例进行诊断,按照HIV感染处理指南进行积极的处理。

超声检查:第一次b超检查通常的目的为了确认宫内孕。整个孕期大致需要进行3-5次b超检查。

电子胎心监护:妊娠34-36周开始,应每周进行1次电子胎心监护。37周后根据情况,每周行1~2次。若系高危孕妇尤其存在胎盘功能下降风险者应增加胎心监护的次数。

心电图检查:首次产检和妊娠32~34周时,分别做1次心电图,由于在孕晚期存在血容量的增加需要了解孕妇的心脏功能的情况,必要时需要进行超声心动的检查。

颅内压升高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颅内压升高提示颅内存在如颅内占位性病变、脑水肿、炎症时脑脊液增多或流通受阻、颅腔容积太小(如尖头畸形)等,是发生脑疝的前奏,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即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以及有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变化等临床表现。

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分析 乙肝五项临床意义

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不具有传染性,但它常常伴随乙肝病毒出现,是被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

临床意义:是检查者已被病毒感染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又简称为表面抗体,是乙肝病毒入侵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表面抗体。它可以与人体其他免疫细胞一起清除病毒,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

临床意义:是中和性抗体的标志,也是检查者是否康复或有抵抗力的标志。

一般通称为E抗原,是核心抗原的压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及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若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是异性肝炎e抗体,简称(抗-Hbe),s是由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来的特异性抗体,这种特异性e抗体能够和抗原结合。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当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

核心抗原虽然在血清中查不出来,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出特性抗体,即核心抗体,即核心抗体,故检测抗-HBc可以了解人体是否有过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说是否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

临床意义: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

睾酮临床意义

1、睾酮增高

见于特发性性早熟和儿童的肾上腺皮质增生、部分肾上腺皮质肿瘤。男性分泌促性腺激素的肿瘤、妊娠期的绒毛膜上皮疾病、睾丸女性化、原发性多毛症。这种情况可以摄入巴比妥类镇静剂、氯米芬(克罗米芬)、促性腺激素及口服避孕药等药物。

2、睾酮减低

见于唐氏综合征、尿毒症、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症、肝功能不全、原发性和继发性性腺功能不全、隐睾症。女性睾酮较男性为低,随月经周期变化,静止和葡萄糖负荷后雄性激素下降,活动后上升,女性男性化时可升至7.0nmol/L以上。这种情况可以摄入雄激素、地塞米松、地高辛等药物及乙醇使结果偏低。

视力受损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视力减退,多见于屈光不正(包括散光、近视、远视),是视神经受损的表现和老视以及眼器质性病变(如白内障、眼底病变)等的表现。

甲胎蛋白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异常妊娠,血AFP定量鉴别正常妊娠和绒癌,后者血清AFP不升高与非妊娠妇女无异。

2、先兆流产,部分妊娠初、中期先兆流产孕妇血清AFP值比正常孕妇低,稽留流产和自然流产孕妇血AFP值增高。

3、有胎块的葡萄胎,胎盘、羊水疾病可使AFP含量增高。

4、高危妊娠,母儿血型不合,糖尿病孕妇血清AFP增高。

5、无脑儿、多胎、低体重母血AFP增高。

6、先天性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的胎儿,母血、羊水中AFP含量异常增高,10~16周孕妇血清AFP比正常高10倍,可诊断开放性神经管缺损,其预价值99.96%。

7、死胎、胎儿窒息、胎儿低氧症,母血AFP增高,孕妇血清AFP>800ng/ml预示胎儿处于危境或死亡,>1075ng/ml后见流出死胎块,孕15周当母血AFP含量≤10ng/ml预示胎儿危险,如≤5ng/ml有30%胎儿未存活。

8、先天性食管、十二指肠、胆道闭锁,先天性皮肤缺损,肾发育不全,染色体异常母血或羊水AFP增高,检查宜在分娩前30周进行,由于诊断可靠,可及时中止妊娠。

小三阳的检查有哪些

小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查中,把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同时阳性的现象称为“小三阳”,小三阳的临床意义各不相同。

凡出现“小三阳”,均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内病毒复制,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在急性期和慢性期出现“小三阳”的临床意义是不同的。

临床上在急性乙型肝炎出现“小三阳”通常提示急性期病毒复制较慢,病情趋于好转,近期可能痊愈。而在慢性期出现“小三阳”,通常有两种意义:(1)非变异株病毒感染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表明病毒复制减少或消失,病情减轻或稳定。(2)病毒发生变异或感染变异病毒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缺失,常伴病情反复,进展较快,甚至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或出现重症肝炎。

如何检查小三阳

小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查中,把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同时阳性的现象称为“小三阳”,小三阳的临床意义各不相同。

凡出现“小三阳”,均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内病毒复制,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在急性期和慢性期出现“小三阳”的临床意义是不同的。

临床上在急性乙型肝炎出现“小三阳”通常提示急性期病毒复制较慢,病情趋于好转,近期可能痊愈。而在慢性期出现“小三阳”,通常有两种意义:

(1)非变异株病毒感染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表明病毒复制减少或消失,病情减轻或稳定。

(2)病毒发生变异或感染变异病毒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缺失,常伴病情反复,进展较快,甚至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或出现重症肝炎。

垂体瘤容易与哪些肿瘤混淆

1.颅咽管瘤:多发生于儿童,除视力和视野受损外,还有发育停滞,性器官发育不良、肥胖和尿崩等垂体功能低下和下丘脑受损的表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常见,蝶鞍正常或轻度扩大,特别是肿瘤钙化率极高,约占60%~70%,钙化斑多见于鞍上。

2.视神经胶质瘤:多发生于儿童,起病为一侧视力进行性减退,病侧眼球突出,视神经孔可扩大,肿瘤累及视交叉可出现视野改变,累及下丘脑可出现下丘脑症状。

3.视交叉部珠网膜炎:主要表现是视力减退,视野改变不规则,发病较急,病程常有缓解期,少有内分泌症状,蝶鞍大小多正常。

4.鞍结节脑膜瘤:视力和视野受损多为早期症状,没有内分泌症状,蝶鞍大小正常,但鞍结节和蝶骨平台可见骨质增生或破坏,常有颅内压增高症状。

5.颅内动脉瘤:病人多为中年人,有自发性珠网膜下腔出血史,常有一侧头疼,及同侧动眼神经麻痹,无视力及视野改变,无内分泌症状,蝶鞍大小正常。可做DSA检查来鉴别。

如何看懂尿常规化验单

在一张尿常规化验单上,如果一些项目后面写了“+”号(或“++”、“+++”,表明程度不同),这在医学上叫做阳性结果;

相反,“-”号就叫阴性结果。阳性结果通常是泌尿系统疾病的标志。报告单上报告验出大量白细胞(WBC++---+++),多提示泌尿系统感染;

尿中大量红细胞(RBC+---+++),说明患有泌尿道结石、肿瘤、感染或泌尿系统损伤。

如果尿中化验出有管型,那就表示肾脏有一定损伤,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或肾病综合症等。

尿常规化验单上的指标和具体临床意义如下:

一、尿白细胞(LEU)

正常人离心尿白细胞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每高倍视野下超过5个以上,称白细胞尿。大量白细胞时,称脓尿。

正常参考值:0-5/HP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泌尿道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化学检测尿白细胞和红细胞只起过筛作用,临床诊断以镜检结果为准。

二、尿红细胞(RBC)和尿潜血(ERY)

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

尿红细胞(RBC)正常参考值:0-3/HP

临床意义:常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等。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

尿潜血(ERY)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正常情况尿潜血试验阴性。尿潜血阳性同时有蛋白者,首先考虑肾脏疾病、出血性疾病,可进一步做肾功能检查;如尿蛋白阴性应到有关专科查明出血部位和性质。一般认为,下尿道出血因红细胞未被破坏,潜血可不明显。尿潜血也有假阳性的时候,这时应结合尿沉渣检查明确其真假,必要时可做尿红细胞位相检查。

三、尿亚硝酸盐(NI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提示有泌尿道结石或感染的可能。如标本放置时间过久也可呈假阳性。

四、尿胆原(UBG)、尿胆红素(BIL)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尿胆原和尿胆红素阳性,多提示有黄疸存在,有助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有时也有假阳性,需结合血清胆红素的化验来判断。

五、尿蛋白(PRO)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蛋白,或仅有微量。尿蛋白增多并持续出现多见于肾脏疾病。但发热、剧烈运动、妊娠期也会出现一过性蛋白尿。故尿中有蛋白时需追踪观察,明确原因。

六、葡萄糖(Glu)和尿酮体(Ket)

正常人如短时间内服用大量葡萄糖液时、运动后、妊娠期可发生一过性尿糖增高。

葡萄糖(Glu)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尿糖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因肾糖阈降低所致的肾性糖尿,应结合血糖检测及其他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由于尿中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能影响尿糖结果,故查尿糖前24小时要停服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

尿酮体(Ket)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重症糖尿病、妊娠中毒、长时间禁食、呕吐、腹泻、脱水或脂肪摄入过多时。传说中的糖尿病

七、尿比重(SG)

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检测肾功能的指标之一。

正常参考值: 1.010-1.030

临床意义:尿比重减低: 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尿比重增高:见于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蛋白尿及糖尿病人尿比重亦增高。

八、尿酸碱度(pH)

pH值(酸碱度)一般情况下在6.0左右。正常尿为弱酸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正常参考值:5.0-8.0

临床意义: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或服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等。

九、尿管型(KLG)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损害的标志。

十、尿上皮细胞(SPC)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尿液中有少量上皮细胞临床意义不大。大量出现时,如能排除阴道分泌物污染,就要考虑泌尿系统炎症存在。此时,如加做尿上皮细胞形态检查,可确定上皮细胞的来源。

相关推荐

血红素高临床意义

1、血清水平升高HPx为一种反应较轻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应激反应时,HPx浓度升高不超过正常静止时的2倍。某些肿瘤也可升高尤其黑素瘤。 2、血清含量下降见于严重溶血性贫血、严重恶性营养不良、出血性胰腺炎、主动脉换瓣膜后、革登出血热、严重肾病综合征、红细胞生成原卟啉症以及肝病(如亚急性肝坏死、肝硬变、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肝癌等)。其中肝病时HPx的降低程度与肝损害相平行。 结果偏低可能疾病: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急性应激反应、原发性肝癌、恶性黑素瘤。 结果偏高可能疾病: 溶血性贫血。

眼压高的症状

1、眼球充血 眼球充血眼睛常见的现象,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也会出现眼球充血的症状,这种青光眼也叫做充血性青光眼。 2、视力疲劳 当长时间阅读、电脑操作都可引起眼球胀痛、发干、视物模糊、眼睑沉重等视力疲劳症状。 3、视野缩小 因眼压过高,视神经受到损害,会导致视野受损,出现视野中一块黑色看不到的状况。 4、眼胀、眼痛 到了夜晚时分,眼眶有一点胀,眉弓处有胀痛感,有时会因为阅读时间过长而导致眼睛胀疼、敏感。 5、头痛 由于眼压急剧上升,三叉神经末稍受到刺激,反射性地引起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青光眼患者常感

女性血压临床意义

1.血压升高:血压测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激动、紧张、运动等;若在安静、清醒的条件下采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值达到或超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认为有高血压,如果仅收缩压达到标准则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绝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约5%继发于其他疾病,称为继发性或症状性高血压,如慢性肾炎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2.血压降低:凡血压低于90/60mmHg时称低血压。持续的低血压状态多见于严重病症,如休克、心肌梗死

甲状腺旁腺受损临床诊断

1.血钙降低与血磷增高 PTH不足可使破骨细胞的作用减弱,骨钙动员减少,加之1,25-(OH)2D3的生成减少和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及排磷减少,所以甲旁减有低血钙及高血磷,仅少数口服制酸剂或饮食中缺磷者的血磷可以正常。 2.尿钙与尿磷减少 甲旁减所致的尿钙减少,较之软骨病的尿钙减少为轻,因为前者系继发于血钙降低,而后者血中PTH大多增高,可促使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因PTH能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故PTH不足时尿磷的重吸收增加而排磷减少。 3.血中PTH的测定 临床上绝大多数甲旁减由于PTH不足,血中PTH

肝炎患者血化验检查的意义

肝炎患者需要做的血化验检查有血清黄疸及胆红素定量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测定、血清蛋白质总量、白蛋白和球蛋比值测定、麝香草酚浊度试验。下面介绍这几种血化验检查有何意义。 血清黄疸及胆红素定量检查 血清黄疸指数为:4-6单位。胆红素定量为:17.1微摩尔以下。 临床意义:黄疸指数反应黄疸的有无、程度、性质。正常人血清胆红素可有微量,肝细胞受损时胆汁逆流入血,造成血清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炎患者肝细胞受损。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测定 正常值:5-25单位,一般30以下。 临床意义:肝脏中此酶比血中高一万

nse的临床意义

NSE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肺癌:NSE可作为检测小细胞肺癌首选标志物, 而CYFRA 21-1在非小细胞肺癌检测中优于NSE。 60-81%小细胞肺癌病例NSE浓度升高。尽管NSE浓度与转移部位或脑部转移没有相关性,但临床分期如疾病进展有很好的相关性。 NSE在肺癌治疗监测中的意义 首个化疗周期开始后24-72小时NSE浓度有短暂的升高,原因肿瘤细胞溶解。这种NSE浓度升高可持续1周或首个化疗周期结束时血清浓度迅速下降(治疗前浓度增加)。相反地,对化疗无反应的患者NSE浓度持续升高或没有下降到

青光眼疾病有哪些危害

青光眼的定义一直在更新。早期,人们认为眼压高,就青光眼,后来发现了正常人也有高眼压,而一部分眼压正常的人们又有青光眼。所以教科书上关于青光眼的定义随着人们对这个疾病认识的提高而变化着。 青光眼的共同特征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病理性的眼压升高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所谓“青光”眼之名称,系自古罹患此病者以光线照射可见瞳孔有青色之反光而得名。 青光眼最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以眼压升高、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多数情况下,视神经损害的原因主要高眼压,也有少数患者发生在正常眼压,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血肌酐的临床意义

(1)当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肌酐可升高。同时应在已知内生肌酐清降率的基础上穿插着测定血肌酐作为追踪观察的指标 (2)尿素氮与肌酐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二者同时升高,说明肾脏有严重损害。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为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或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μmol/L)] 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 女性按计算结果×0.85。

尿素氮的临床意义

增高: 1、器质性肾功能损害 :⑴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肿瘤、多囊肾等所致的慢性肾衰竭。⑵急性肾衰竭肾功能轻度受损时,BUN可无变化,但GFR(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50%以下,BUN才能升高。因此血BUN测定不能作为早期肾功能指标。但对慢性肾衰竭,尤其尿毒症BUN增高的程度一般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肾衰竭代偿期GFR下降至50ml/min,血BUN〈9mmol/L;肾衰竭失代偿期,血BUN〉9mmol/L;肾衰竭期,血BUN〉20mmol/L。 2、肾前性少尿 :如严重脱水、大量

血糖的临床意义

1.增高 (1)生理性增高:饭后1~2小时,注射葡萄糖后,情绪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注射肾上腺素后,会使得血糖暂时性增高。 (2)病理性增高:各种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功能亢进、颅内出血等。 2.降低 (1)生理性降低:常见于饥饿、剧烈运动、注射胰岛素后、妊娠、哺乳和服用降糖药后。 (2)病理性降低:常见于胰岛细胞瘤、糖代谢异常、严重肝病、垂体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营养不良、注射胰岛素过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