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表现
结石表现
不同部位结石的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同一部位的结石会因为结石的大小、是否存在继发感染等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上尿路结石主要症状是疼痛及血尿。通常患者都会出现肉眼或镜下血尿,后者更为常见。若继发感染可表现为急性肾盂肾炎及肾积脓。双侧上尿路结石引起严重的梗阻可导致患者出现尿毒症。
膀胱结石典型症状为排尿突然中断,疼痛放射至远端尿道及阴茎头部,伴排尿困难和膀胱刺激征。胆囊结石绝大部分没有临床症状,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部分还可表现为胆囊炎发作。有些患者可以表现为Mirrizzi综合征(胆囊炎、梗阻性黄疸、胆管炎)。若结石排入胆管,可造成胆管结石。胆管结石患者可以没有临床症状,也可以表现为腹痛、黄疸。若合并胆管感染者可表现为发热、腹痛及黄疸,严重者则会出现休克及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部分胆囊结石还可能会引起胆源性胰腺炎的发作。
胆管结石的表现
1.肝外胆管结石
其典型症状是在开始时有胆绞痛,常伴有恶心、呕吐,有胆道感染的患者有寒战、高热;随后临床上出现黄疸,出现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
(1)腹痛多位于剑突下或右上腹绞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常向右肩、背部放射。
(2)寒颤、高热常于剧烈腹痛后出现,呈弛张热,体温可高达39℃~40℃。
(3)黄疸约70%胆管患者在上腹绞痛、寒战、高热后的12~24小时即可出现黄疸。黄疸伴有皮肤瘙痒,尿呈浓茶色,粪便色泽变淡或呈现陶土色、多数患者黄疸可呈波动性,在1周左右有所缓解。
2.肝内胆管结石
可无症状或有肝区、胸背部的深在而持续性的疼痛,影响睡眠。发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可有寒战、发热、肝大、有触痛,黄疸可无或较轻,晚期可发生败血症、休克。
结石病有哪些表现
一、肝胆结石
1、胆囊结石:
平时常有胃灼热、嗳气、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较小结石常可移动而嵌顿于胆囊颈部,出现剧烈胆绞痛,伴恶心呕吐;如嵌顿结石位置改变而解除梗阻,则胆绞痛即可缓解。急性发作大多在饱餐或吃油腻食物后。
2、胆总管结石:
约75%的病人出现黄疸,黄疸的深浅随结石嵌顿程度而异,且有波动性升降。如胆石阻塞胆道合并感染时,可同时出现腹痛、高热与黄疸三联症。
3、肝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在病程间歇期,可无症状,或表现反复发作性发热、上腹轻度不适的肝内胆管炎的表现。肝胆管结石多同时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当存在肝外胆管结石时,临床表现与肝外胆管结石相似,典型症状是腹痛、寒战与高热及黄疸,即Charcot三联症(Charcot's Triad),多数病人表现为剑突下偏右绞痛,放射至右肩背部,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但亦有患者可完全无痛,仅感上腹闷胀不适。
二、泌尿系统结石
尿道结石:
尿道结石的主要症状为排尿不畅、尿滴沥、疼痛、感染及尿潴留等。由尿道结石引发的疼痛非常严重,并放射至阴茎头部。如果结石位于后尿道,疼痛放射到会阴部和直肠;如结石位于前尿道,疼痛则位于梗阻部位。尿道憩室内的结石也可以保持长时间无症状,尿道分泌物通常由憩室感染所致。这时,病人在阴茎的皮下可以触摸到逐渐增大的痛性硬结,但尿流粗细无变化,也没有尿滴沥。
肾结石:
1.多数患者有腰部和上腹部间歇性发作的疼痛史。疼痛可为钝痛和绞痛,患侧肋脊角有叩击痛。
2.疼痛时常伴发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以后者多见。
3.少数患者有尿中排出砂石史,特别在.疼痛和血尿发作时。尿中可混有砂粒或小结石,结石通过尿道时有堵塞或刺痛感。
4.不少患者因尿路感染症状就诊。
膀胱结石:
临床表现主要为尿痛、排尿困难和血尿。少数膀胱结石,即使较大或引起残余尿,患者可无明显表现。疼痛可为下腹部和会阴部钝痛,亦可为剧烈疼痛。由于膀胱底部粘膜受结石或感染的刺激,患者常有尿频、尿急、终末尿痛,且有终末血尿。排尿障碍可为排尿困难,排尿中断或急性尿潴留。此时患者感下腹或会阴突然剧痛,患者常需变换体位以求减轻疼痛。疼痛可放射至阴茎、阴茎头、会阴,有时至背部和髋部,甚至可到足跟。
肝气郁结的症状 胆汁排泄异常
肝气郁结导致肝脏疏泄失职,胆汁的分泌排泄障碍,不仅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导致厌食、腹胀;而且会导致胆汁郁积,进而可形成胆结石,表现为肋痛、黄疸等症状。
儿童睑结石有什么表现
儿童睑结石表现:睑结膜结石简称睑结石,是指在睑结膜表面出现的针尖大小、坚硬的白色或黄色点状突起,周围轻度充血:有单个的,也有密集成片的。“结石”实际是积累的细胞变性的产物,并非钙化物。主要发生于有结膜慢性炎症的儿童或老年人。结石如不突出结膜表面,可不伴自觉症状;如突出表面,则随眼睑运动,产生对角膜的摩擦而有异物感和疼痛。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症状表现
1、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表现:常表染性休克或神志障碍等重症急性胆管现为急性胆管炎、胆绞痛和梗阻性黄炎的表现。急性炎症控制后,亦常遗疸。有些患者在非急性炎症期可无明留长时间不同程度的肝区疼痛或向肩显症状,或仅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隐背放散痛等慢性胆管炎症的表现。
2、不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表现其的腹部体征:部分患者可有肝区叩击临床表现除黄疸轻微或无黄疸外,其痛或肝大。肝内胆管急性梗阻并感染余与急性胆管炎相似。严重者亦可发患者,多可扪及右上腹及右肋缘下明生疼痛、畏寒、发热、血压下降、感显压痛、肌紧张或肝大。
胃结石有哪些表现
1、胃结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的人,从婴儿学步到耄耋之年,吞入不适当的杂质或食物。形成胃内结石的时间,短者数小时,长者数年。形成的结石可由小变大,从鹌鹑蛋大到最后聚合如鹅蛋大小。结石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枚。
2、胃结石可排入小肠,大的结石由于堵塞肠腔,可引起肠梗阻,最常见的阻塞部位是回肠,因回肠是小肠周径最细的地方。大的胃结石也可占据胃的容积,由于减少了进食量,可引起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甚至死亡。
3、异物结石的性质、形态、大小及胃的功能状态,决定症状的表现:小而光滑的胃结石可能不产生症状,并随胃肠蠕动,经由粪便排出体外;大而粗糙的胃 结石可引发上腹饱胀,反胃,口臭,恶心呕吐及上腹痛,甚至消化道出血,这是由于结石对胃的刺激,引发胃黏膜溃疡,胃出血的缘故,严重时可引起胃穿孔,腹膜炎。
膀胱结石的表现
膀胱结石的症状,与肾结石也不同。较小的膀胱结石,可随尿液从尿道直接排出,排出时可能会伴有尿痛和血尿。
比花生米大的膀胱结石,则可能在排出过程中卡在尿道内,出现尿痛尿频尿急、血尿、会阴部疼痛和放射性痛、尿线分叉、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需到医院急诊请医生处理。更大的结石,从花生米到苹果大小,甚至有个别患者的膀胱结石有柚子一般大小和占满整个膀胱重约数斤,则难以从尿道排出,可出现排尿中断现象、终末尿痛及血尿、排尿困难、下腹坠胀痛和排尿困难等各种症状。以往山区常见有些儿童因尿痛和排尿困难而坐立不安者,就是膀胱结石的常见症状。
泌尿系统结石表现为绞痛
泌尿系统结石有哪此症状和特征?泌尿系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医学上把肾脏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广泛通称为尿路结石。据不完全统计,泌尿系结石在我国的发病率占15%强,泌尿系统结石有哪些症状呢?
人体怎么会长结石呢?有研究认为,结石的形成根源是错综复杂的,主要由于一些溶解度较低的物质如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等的析出并逐渐形成。简单的说,结石就是由许多微小的结晶经年累月的堆积而成。事实上结石可能早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前就产生了。其主要症状有:
膀胱刺激症:结石伴感染时可有尿频、尿痛等症状,继发急性肾盂肾炎或肾积脓时可有发热、畏寒、寒颤等全身症状。
血尿:结石移动过程中,引起粘膜的损伤,因而产生血尿。
绞痛:由于泌尿系管道的蠕动,人体活动及尿液流动等因素,促进结石在管道中移动,移动过程中道受了结石的刺激,引起痉挛产生刀割样绞痛,一旦结石移动停止,绞痛也逐渐消失,因而结石发生的绞痛呈阵发性。
梗阻:结石下移到生理或病理狭窄处就会暂时或永久地停滞不动,而发生了梗阻,再加上结石刺激引起的水肿,就会加重阻塞,尿液淤积不通,肾内压增加,这就引起了胀痛。肾盂结石血尿明显,肾盂积水,疼痛剧烈,还可伴腹胀,呕吐和肾区叩击痛阳性。输尿管结石特点为血尿、剧痛继发尿路感染。
肾结石有哪些特别的表现
1、草酸钙结石
这是肾结石中最常见的一种,大约占80%~84%。结石表面平滑的是单水草酸钙,表面粗糙的是双水草酸钙,颜色多为石铜色或黄褐色,患者多有家族史,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结石在x线片上清晰可见。患者尿沉渣检查常有草酸钙结晶。
2、磷酸钙结石
这种结石在患者中约占6%~9%。结石表面粗糙,质地较硬,白颜色,多为鹿角状,常在碱性尿中形成。患者多有家庭史,青壮年男性高发,结石在x线片上清晰可见。
3、尿酸(尿酸盐)结石
这种结石约占6%~10%。表面光滑,质地较硬,棕褐色或黄色,多为鹿角形,患者大多有家庭史,男性高发,特别是痛风患者更多见,结石在x线片上模糊不清或不能出现。患者尿沉渣检查可见尿酸结晶。
4、磷酸铵镁结石
这种结石约占6%~9%。通常质地较软,污灰色或黄色,多为鹿角状或树枝状,女性高发,且尿路感染患者更多见,结石不能透过x线。患者尿沉渣检查可见磷酸铵镁结晶。
5、胱氨酸结石
这种结石只占不到2%。结石表面光滑,白色或黄色,呈圆形,不易透过x线,多在酸性尿中形成。患者尿沉渣检查可见胱氨酸结晶。
6、黄嘌呤结石
这种结石比较少见,质地很脆,黄棕色或白色,不能透过x线,通常在酸性尿中形成。
牙结石引起因素
发病原因
牙结石形成的速度、形态和硬度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新生的牙结石需要十二至十五小时。快速形成的牙结石要比慢慢形成的牙结石要软且碎。所有刚形成的牙结石都是软软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钙化就会慢慢的变硬。因此在牙结石形成之初,使用口腔清洁法或刷牙法,都很容易清除牙结石,等到钙化之后就不易清除了。
发病机制
牙结石牙石是牙龈出血、牙周袋加深、牙槽骨吸收和牙周病发展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主要表现在①牙石本身坚硬粗糙,机械刺激牙龈;②牙石表面常易堆积未矿化的菌斑,刺激牙龈造成炎症;③牙石多孔结构也易吸附大量的细菌毒素;④牙石的存在会妨碍日常口腔卫生措施的实施。所以,在治疗中务必彻底去除牙石[1]。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牙石对于牙周组织的危害主要来自于其表面堆积的菌斑。牙石表面没有堆积菌斑,如消毒后的牙石并不会引起炎症和脓肿。而即使没有牙石的存在,仅仅菌斑也可以引起牙龈炎或牙周炎。没有及时去除的牙菌斑会在口中逐渐钙化,形成牙石,新的牙菌斑又很快在粗糙的牙石上堆积,并向牙周深层组织蔓延,形成恶性循环,不断刺激牙龈,引起牙龈红肿,龈沟开始变深,牙周袋形成。因此在预防牙石形成的措施中首先应预防菌斑形成或菌斑矿化,牙石的预防取决于菌斑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