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豆的形态
紫花豆的形态
多年生草本,外倾,高10-70厘米。茎极缩短,常于表土下分枝形成密丛。羽状复叶长10-20厘米;托叶膜质,线状披针形,中部以下与叶柄贴生,被长硬毛;叶轴细弱,疏被白色柔毛;小叶对生,25-41,长圆状披针形或卵形,长7-15毫米,宽2-6毫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圆形,两面疏被贴伏柔毛。多花组成稀疏的总状花序;花葶细弱,比叶长2倍或有时近等长,疏被贴伏白色柔毛;苞片线形,长3-5毫米,较花梗长,被硬毛,先端渐尖;花萼钟状,长3-4毫米,疏被白色柔毛,并杂生黑色短硬毛,萼齿披针形,长2-2.5毫米;花冠紫色或蓝紫色,长10-12毫米,旗瓣近圆形,先端圆,具短瓣柄,冀瓣比旗瓣稍短,龙骨瓣略短于翼瓣,喙长2.5-3毫米。荚果革质,长圆状卵形,膨胀,长10-15毫米,宽约4毫米,先端具喙,疏被白色及黑色短柔毛,1室。花期6-7月,果期7-8月。
哪些人不宜食用紫花豆
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如果我们饮食不当身体健康特别受到影响,但是食物的种类又非常的多,所以平时在生活中一定要根绝自己的身体状况去搭配,下面一起了解下哪些人不适合吃紫花豆。
副作用
使痛风加重。
禁忌人群
痛风患者禁食紫花豆。
通过对哪些人不适合吃紫花豆了解以后,我们知道食物虽然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好处,但是它也是有一定的禁忌的,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去选择和搭配好美食。
豆蔻的形态
株高达3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50-65厘米,宽6-9厘米,顶端渐尖,并有一短尖头,基部渐狭,两边不对称,边缘被毛,两面均无毛或稀可于叶背被极疏的粗毛;叶柄长1.5-2厘米;叶舌长5-8毫米,外被粗毛。
总状花序顶生,直立,长达20厘米,花序轴淡绿色,被粗毛,小花梗长约3毫米;小苞片乳白色,阔椭圆形,长约3.5厘米,基部被粗毛,向上逐渐减少至无毛;花萼钟状,长2-2.5厘米,顶端不规则齿裂,复又一侧开裂,具缘毛或无,外被毛;花冠管长约8毫米,花冠裂片边缘稍内卷,具缘毛;无侧生退化雄蕊;唇瓣三角状卵形,长3.5-4厘米,顶端微2裂,具自中央向边缘放射的彩色条纹;子房被毛,直径约5毫米;腺体长1.5毫米;花药室长1.2-1.5厘米。果球形,直径约3厘米,熟时金黄色。花期:4-6月;果期:5-8月。[2]
(1)原豆蔻:果皮横切面: 外果皮为1列扁长方形薄壁细胞。中果皮薄壁细胞类圆形,长圆形,内侧有外韧型维管束。维管束外侧为纤维束,呈半月形,维管束间有1~4列石细胞断续成带,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壁孔明显。内果皮为1列长方形薄壁细胞,排列整齐。种子横切面: 种子表皮为1列径向延长的细胞,长40~90μm,宽10~40μm,壁较厚,外被透明角质层,下皮为1~2列薄壁细胞,充满棕色色素。油细胞1列,较大,类长方形,径向60~80μm,切向40~100μm,排列整齐。其内色素层为2~4列充满色素的薄壁细胞。内种皮为1列较小的类长方形石细胞,内壁特厚,胞腔偏于外侧,含类圆形硅质块。外胚乳细胞充满细小淀粉粒,并含少数细小草酸钙棱晶; 内胚乳及胚细胞中含细小糊粉粒。
(2)印尼白蔻:白豆蔻之名始见于唐《本草拾遗》 缩砂密项下 : “缩砂密,似白豆蔻子”。[3] 外果皮细胞较大,长20~40μm,宽约12μm; 中果皮薄壁组织较厚,石细胞壁较薄。种皮表皮细胞较小,长12~40μm,宽8~20μm;油细胞长方形,排列整齐,长60~100μm,宽60~80μm。
紫花豆的变种
白花棘豆(变种)(西北植物学报) 米口袋(山西浑源)
var. albiflora C. W. Chang in Act. Bot. Bor. -0cc. Sin. 13 (4): 322. 1993.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花冠为白色。花期7-8月。
产河北(百花山、内丘),山西(浑源、五台、介休和关帝山)等省。生于海拔1800-2300的山坡草地。模式标本采自山西浑源县龙山。
紫苏的形态
紫苏是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茎高0.3-2米,绿色或紫色,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叶阔卵形或圆形, 长7-13厘米,宽4.5-10厘米,先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膜质或草质,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贴生柔毛,侧脉7-8对,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与中脉在上面微突起下面明显突起,色稍淡;叶柄长3-5厘米,背腹扁平,密被长柔毛。[1]
轮伞花序2花,组成长1.5-15厘米、密被长柔毛、偏向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长宽约4毫米,先端具短尖,外被红褐色腺点,无毛,边缘膜质;花梗长1.5毫米,密被柔毛。花萼钟形,10脉,长约3毫米,直伸,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内面喉部有疏柔毛环,结果时增大,长至1.1厘米,平伸或下垂,基部一边肿胀,萼檐二唇形,上唇宽大,3齿,中齿较小,下唇比上唇稍长,2齿,齿披针形。花冠白色至紫红色,长3-4毫米,外面略被微柔毛,内面在下唇片基部略被微柔毛,冠筒短,长2-2.5毫米,喉部斜钟形,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侧裂片与上唇相近似。雄蕊4,几不伸出,前对稍长,离生,插生喉部,花丝扁平,花药2室,室平行,其后略叉开或极叉开;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着生,柱头2室;花盘在前边膨大;柱头2裂。果萼长约10mm。花柱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1]
小坚果近球形,灰褐色,直径约1.5毫米,具网纹。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紫草的形态特征
紫草(硬紫草)
紫草-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根富含紫色物质。茎通常1~3条,直立,高40-90厘米,有贴伏和开展的短糙伏毛,上部有分枝,枝斜升并常稍弯曲。叶无柄,卵状披针形至宽披针形,长3~8厘米,宽7~1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两面均有短糙伏毛,脉在叶下面凸起,沿脉有较密的糙伏毛。花序生茎和枝上部,长2~6厘米,果期延长;苞片与叶同形而较小;花萼裂片线形,长约4毫米,果期可达9毫米,背面有短糙伏毛;花冠白色,长7~9毫米,外面稍有毛,筒部长约4毫米,檐部与筒部近等长,裂片宽卵形,长2.5~3毫米,开展,全缘或微波状,先端有时微凹,喉部附属物半球形,无毛;雄蕊着生花冠筒中部稍上,花丝长约0.4毫米,花药长1~1.2毫米;花柱长2.2~2.5毫米,柱头头状。小坚果卵球形,乳白色或带淡黄褐色,长约3.5毫米,平滑,有光泽,腹面中线凹陷呈纵沟。花果期6~9月。
紫背天葵的形态
紫背天葵是多年生无茎草本植物。根状茎球状,直径7-8毫米,具多数纤维状之根。叶均基生,具长柄;叶片两侧略不相等,轮廓宽卵形,长6-13厘米,宽4.8-8.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状急尖,基部略偏斜,心形至深心形,边缘有大小不等三角形重锯齿,有时呈缺刻状,齿尖有长可达0.8毫米的芒,上面散生短毛,下面淡绿色,沿脉被毛,但沿主脉的毛较长,常有不明显白色小斑点,掌状7(-8)条脉,叶柄长4-11.5厘米,被卷曲长毛;托叶小,卵状披针形,长5-7毫米,宽2-4毫米,先端急尖,顶端带刺芒,边撕裂状。
花葶高6-18厘米,无毛;花粉红色,数朵,2-3回二歧聚伞状花序,首次分枝长2.5-4厘米,二次分枝长7-13毫米,通常均无毛或近于无毛;下部苞片早落,小苞片膜质,长圆形,长3-4毫米,宽1.5-2.5毫米,先端钝或急尖,无毛;雄花:花梗长1.5-2厘米,无毛;花被片4,红色,外面2枚宽卵形,长11-13毫米,宽9-10毫米,先端钝至圆,外面无毛,内面2枚倒卵长圆形,长11-12.5毫米,宽4-5毫米,先端圆,基部楔形;雄蕊多数,花丝长1-1.3毫米,花药长圆形或倒卵长圆形,长约1毫米,先端微凹或钝;雌花:花梗长1-1.5厘米,无毛,花被片3,外面2枚宽卵形至近圆形,长6-11毫米,近等宽,内面的倒卵形,长6.5-9.2毫米,宽3-4.2毫米,基部楔形,子房长圆形,长5-6毫米,直径3-4毫米,无毛,3室,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花柱3,长2.8-3毫米,近离生或1/2,无毛,柱头增厚,外向扭曲呈环状。蒴果下垂,果梗长约1.5-2毫米,无毛,轮廓倒卵长圆形,长约1.1毫米,直径7-8毫米,无毛,具有不等3翅,大的翅近舌状,长1.1-1.4厘米,宽约1厘米,上方的边平,下方的边弧形,其余2翅窄,长约3毫米,上方的边平,下方的边斜;种子极多数,小,淡褐色,光滑。花期5月,果期6月开始。
紫参的形态特征
草本;茎长10-50厘米,近直立或披散状,有时平卧;根条状,稍肉质,数至十余条簇生和茎基部均红色;茎、枝均有4直棱或4狭翅,通常节部被硬毛,其余近无毛,很少微粗糙。叶纸质,形状和大小均多变异,线状披针形至卵形或倒卵形、长圆形至阔椭圆形,有时近圆形,通常长1-4厘米,很少达5厘米,宽0.3-2厘米,顶端渐尖至短尖,有时微骤尖,边缘常反卷,被短硬毛,两面近无毛或脉上被短硬毛。
很少上面微粗糙;基出脉3条,很少5条,通常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叶柄几无或上部叶有极短柄。聚伞花序三歧分枝成圆锥花序状,腋生和顶生,通常比叶长,近无毛或被稀疏短硬毛;小苞片披针形,长约2-5毫米,通常1脉或花序下部的有时3脉,近无毛或被疏毛;花梗长1-3毫米,萼管近球形,径0.3-0.4毫米,顶端截平;花冠黄色或淡黄色,干时近白色,稍肉质,无毛,冠管长约0.5毫米或稍过之,裂片5,不反折,近卵形,盛开时长约1.2-1.5毫米,有时可达2毫米,顶端增厚而稍硬,内弯成短喙状;花柱2裂几达基部,长0.5-0.6毫米。花期夏秋,果期初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