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宫内见稍强回声症状

宫内见稍强回声症状

临床症状:

妊娠囊在子宫内发育与子宫内膜有粘附即为粘连,这种粘连将羊膜及绒毛膜向妊娠囊的中心牵拉。这就会造成向羊膜腔内伸展的纸样结构羊膜纸。产生原因:①宫内器械操作损伤;②子宫腔粘连。羊膜纸有4层,内为两层绒毛膜,外面两层羊膜。与羊膜带不同。羊膜纸是粘连所致,不附着于胎儿,也不造成胎儿的结构异常。但是有羊膜纸的孕妇多数可能需要剖宫产术,并非因为羊膜纸而是由于胎位异常。

超声图像:

有粘连时,超声显示羊膜纸是平滑的中等厚度突向妊娠囊内的组织。羊膜纸是与胎儿分离的,其末端常略呈球形。在有些扫描平面图上可能显示羊膜纸将羊膜囊分隔成两个分离的隔膜腔。当然事实上并非如此。胎盘有可能部分种植在羊膜纸上。

区别羊膜带和羊膜纸很重要,因为羊膜纸一般是无害的,而羊膜带却可以引起胎儿种种结构上的异常。其鉴别要点如下:

羊膜带粘连到胎儿,羊膜纸不粘连胎儿。

羊膜带常有胎儿肢体和躯体的异常,有羊膜纸者胎儿一般是正常的。

羊膜纸一般比羊膜带厚。

羊膜纸与子宫壁附着的基底部宽,而羊膜带与子宫附着处不宽。

宫内见稍强回声临床症状,以上的内容是做了具体的介绍,在全面了解以上内容后,对于患者来说,一定要引起自己的重视,为了尽快的能康复,选择信得过的大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治疗,才能让自己尽快的康复,远离这种疾病对自己的伤害。

胆囊息肉跟胆囊结石应如何区别

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都是胆囊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胆囊生长部位、患者的症状、体征、病程、超声影像类似,两种疾病不易明确鉴别。许多患者都出现了在一家医院诊断为胆囊结石,而在另一家医院诊断为胆囊息肉,甚至在同一家医院不同时期的诊断均不相同。大部分患者朋友都想知道如何区别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如果诊断错误可能错过最佳诊时机。

具体来说,区别胆囊息肉与胆结石主要依靠超声影像学检查的结果,两种疾病的超声是有区别的。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光团,超声影像常显示新月状、半月状或圆球形,结石后缘有声波发射而形成的声影,即结石强光团的后缘出现一个长条形的无回声暗区。当翻动身体时,结石随体位向胆囊低位方向移动,即声像图上可见强光团随体位向重力方向移动。

胆囊息肉患者的胆囊壁局部出现一球形低回声成中等回声团块向胆囊腔内突出,常有蒂。位置固定,不随体位移动而变化。有些患者由于胆囊息肉有脂质和钙质沉积,而回声增强,这时胆囊内结节是否能随体位改变而活动就成为疾病的重要鉴别点

胆囊息肉的分类

般无慢性胆囊炎病史;发现过程:一般为体检发现;B超检查特点:单发、中强回声光团、不移动、体积较大(一般超过1cm)、多发于胆囊颈部、外形圆或类圆光团、不移动;症状:一般无症状;并发症:一般无并发症,癌变率较高。

胆囊息肉之假性肿瘤:

多有慢性胆囊炎病史;发现过程:体检发现或不舒服时检查发现;B超检查特点,多发、强回声,体积较小 (一般小于1cm)、多发于胆囊底部、外形不规则;症状:部分有右肩后背痛、右上腹胀痛等胆囊炎症状;并发症:有时出现脂肪肝、胰腺炎等并发症 ,癌变率较低。

婴儿型多囊肾影像

一、婴儿型多囊肾影像

1)主要见于婴儿:此期婴儿多囊肾患儿超声波的特征为锥形强回声,图像类似髓质的肾钙质沉着;

2)主要见于绝大多数的新生儿和婴儿:该型的患儿具有典型的肾肥大和球形强回声影像,并偶尔位于皮质外部的2—3毫米处。

3)主要见于较大的小孩:此期婴儿多囊肾患儿被拍图像显示中央部有强回声,而皮质边缘的8~14毫米区域则无改变。其肝脏大小可正常或肥大,而回声则比肾脏弱。扩张的肝内胆管和由于纤维化导致的门脉末梢低,回声则很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门脉纤维化不断发展,在较大的小孩,腹部超声可发现肝脾肿大和肝脏斑状强回声,门脉高压者可发现门脉倒流,肝内胆管扩张。

通过对超声的分析,就可以分辨婴儿多囊肾的发展情况,是很重要的诊断手段。这里要指出的是,婴儿多囊肾会陪伴患者一生,但是只要调理的好,患者还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的。

二、婴儿型多囊肾的类型

婴儿型多囊肾从发病情况来看,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多,比例约为2:1,不仅有肾脏表现也有肾外表现,临床上以不同程度的肾集合管扩张、肝胆管扩张和畸形以及肝纤维化为主要特点,多伴有其他部分的畸形依据发病年龄的不同,婴儿型多囊肾分为四种类型,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多囊肾能活多久的结局。关于婴儿型多囊肾的类型有以下四种:

1、围产期型。该类型的婴儿型多囊肾患者呈现90%集合管受累,此期肾脏病变严重,一般于围产期死亡。

2、新生儿型。60%集合管受累,数月内即死亡,该类型患儿呈现眼距宽、缩额、扁鼻、低位大耳的potter面容。

3、婴儿型。20%集合管受累,儿童期会因肾功能衰竭死亡,是婴儿型多囊肾的类型之一。

4、少年型。集合管受累小于10%,13岁后出现症状,肾内病变较轻,肾功能衰竭较少见,但死亡多为门静脉周围严重纤维增生、门脉高压所致。

甲状腺结节钙化强回声 甲状腺结节钙化强回声怎么回事

甲状腺结节钙化和强回声分别代表不同的情况:

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显示内见强回声表现情况:1、病况时间长导致的。2、形成钙化性表现。3、病态进程趋向不理想的情况。

甲状腺结节发生钙化,考虑是这三种情况:1、有癌变倾向。2、病理长,结节硬化。3、桥本氏病。

阑尾炎可以通过B超检测出来吗

B超检查能显示阑尾的形态、肿大程度、所在部位,对诊断阑尾炎有重要的意义。专家指出,B超无痛、无创、经济、可动态观察,并且能够分辨出不同类型的阑尾炎。各型阑尾炎的B超表现也不尽相同。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B超表现

在阑尾炎早期由于阑尾充血肿胀较轻,其正常结构改变可不明显。声像图可出现圆形或椭圆形透声区或长条形管状结构,直径在0.7~1.0cm,但多半≤1.4cm,管壁厚≥0.3cm,管壁层次结构模糊,回声不均匀。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B超表现

阑尾化脓后肿胀增粗,阑尾腔内积脓液,声像图表现在阑尾区可出现长管状低回声区,周边不规则,管壁明显增厚,常》0.3cm,阑尾腔内有时见稀疏光点,有的还可见阑尾粪石的强光团伴声影。

坏疽性阑尾炎B超表现

由于阑尾炎未得到及时控制,而使阑尾腔内积脓增多,致使阑尾坏死穿孔,超声表现为阑尾正常结构消失,阑尾区出现周边不规整的不均质的低回声区,它不随呼吸移动,如出现阑尾穿孔时,阑尾壁连续性中断,阑尾腔内见气体强回声,液性暗区增多。

上述各型阑尾炎如合并粪石,可在阑尾腔内见到团状强回声伴声影。

阑尾炎及周围脓肿B超表现:

由于阑尾化脓后脓液外渗,而被大网膜及邻近器官包裹形成团块不移动,不随呼吸活动,B超表现为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的回声极不均匀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团块,内部显示杂乱的强回声和不规则形无回声暗区,部分见粪石强回声,伴声影。

子宫内膜13mm能怀孕吗

子宫内膜的厚度是随着月经周期而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子宫内膜的厚度在5-10毫米之间,显然,子宫内膜厚度13mm这种情况是有一些偏厚的。但是,如果月经正常的话,对怀孕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若是想要了解子宫内膜厚度13mm正常与否,有没有什么影响等,我们需要先对正常的子宫内膜厚度有所了解。

1、增生期子宫内膜超声表现:

增生早期,宫内膜呈一薄回声线,厚约4-6mm。增生中期,子宫内膜逐渐显示三条强回声线,其间低回声区为两层功能内膜,内膜厚度约8-10mm。增生晚期,内膜厚度加宽,约9-10mm。

2、分泌期子宫内膜超声表现:

排卵后,功能层内膜腺体内粘液和糖原积聚,低回声转变为强回声,三线征逐渐消失;分泌早期,由于内膜光点增加,使三线模糊,但仍可区分,宫腔中线回声仍清晰;分泌中期,三线消失,宫内膜光点明显增强,呈均匀一致强回声。

专家表示,子宫内膜厚度在增生期有较明显的变化,分泌期子宫内膜厚度,早、中、晚期变化则不明显,子宫内膜厚度正常值一般约10-20mm。如果怀孕,子宫内膜受妊娠黄体的影响,厚度将会达到正常情况下的2倍。

上面就是对子宫内膜13mm能怀孕吗的介绍,希望对女性的认识有帮助。子宫内膜13mm属于子宫内膜正常的厚度,是不会给正常的生育造成影响的。一般,子宫内膜的厚度超出正常范围的时候,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异常的情况,比如各种妇科症状,这个时候就要及时进行治疗了。

肝海绵状血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对本病的诊断帮助不大,一般肝功能均正常,酶活性不高。少数患者有红、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切除血管瘤后可恢复正常。血象变化在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病例中较为常见。长海医院肝外科80年代报道的一组40例直径在15cm以上的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有半数血红蛋白在1.55mmol/L(10g)以下,最低仅0.96mmol/L(6.2g);有3/4病例的白细胞计数在5.0×109/L以下,最低仅2.2×109/L;有1/3患者血小板计数在100×109/L以下,最低仅40×109/L,上述变化经手术切除血管瘤后均恢复正常。其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可能与瘤内血栓形成,从而破坏红细胞和消耗大量血小板有关。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近70%的血管瘤呈强回声,且内部回声均匀,余者可呈低回声、等回声或混合回声,如有钙化可见强回声后伴声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血管瘤内血流信号少见,部分血管瘤可出现中央部血池样充填。

2.CT扫描 海绵状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且密度均匀,大的血管瘤病灶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区,呈星形、裂隙状或不规则形。瘤内偶见钙化,呈圆形或不定形强回声,病灶边缘通常清晰光滑。典型者增强扫描表现为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随后增强区进行性向中心扩展,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充填,显示“快进慢出”的表现。直径小于3cm的血管瘤增强扫描表现较为复杂,可有以下表现:病灶早期呈高密度强化,也有的病灶强化不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延迟扫描所有病灶均呈等密度充填。个别病例始终无强化,延迟扫描也无充填,此类血管瘤管壁很厚,管腔狭小,造影剂难以进入。

3.核素肝血池扫描 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较高,用99mTc标记红细胞,有血流的地方即可显像,血流丰富或淤滞者核素浓聚。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5min开始在血管瘤的部位有放射性核素浓聚,逐渐增浓,1h后仍不消散,这种缓慢的放射性过度填充现象是诊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依据。

4.MRI检查 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T2像呈相对高信号,呈“灯泡征”。

5.肝动脉造影 系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对血管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早期注药后2~3s病灶周边即有染色,造影剂清除缓慢,可充盈持续18s以上,造影剂的这种快进慢出的现象是血管瘤的典型特征,称之为“早出晚归征”。

有人提议,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凡超声检查提示肝内直径约3cm大小的局灶占位病变,应以CT或MRI来验证,结果不相符者应作肝血池扫描或肝动脉造影检查,鉴别困难者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过去对可疑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穿刺活检强调用细针,但细针穿刺活检结果表明,约50%肝脏海绵状血管瘤镜下难以观察到典型的血管瘤结构,仅以涂片未找到肿瘤细胞等依据诊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近5年来,董宝玮等对有安全入路(穿刺针道经过至少1cm正常肝实质再进入肿块)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采用18G粗针穿刺,可得到较大的组织标本,确诊率可达90%。由于穿刺过程采用切割式的自动弹射活检装置,切割速度快,因此与用20G细穿刺针相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明显提高,在掌握好适应证的情况下可以推荐用18G穿刺针活检。

肾上腺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呢

1、体检:

2、彩超影像描述:

3、肝脏:右叶斜径14.3cm,体积增大,形状饱满,肝内管道走行欠清晰,肝脏回声呈中等强度细小点状。肝左叶可见回声,大小约12mm*6mm。门静脉13mm。

4、胆囊:大小63mm*27mm,壁厚2mm,内壁欠光滑。胆囊内透声好。胆总管6mm,内下段,透声欠佳。

5、胰腺:胰头13mm,胰体10mm,胰尾14mm,轮廓清晰,外形规整,内回声欠均。

6、脾脏:被膜光滑,肋间厚28mm,形态规整,回声均匀。

7、双肾:右肾集合系统可见实质回声穿行。右肾下极可见强回声,长径约5mm。

8、超声提示:

9、肝脏弥漫性病变,符合脂肪肝改变;肝内低回声,建议进一步检查;右肾重复肾,左肾结石。

10、检查部位:上腹部MRI+MRCP;检查方式:平扫+增强。

肝内有钙化点

其实肝内的钙化灶和肝组织局部坏死的纤维化瘢痕可呈现与结石相似的强回声团及声影,但一般不引起肝胆管扩张。而结石在阻塞部位以上的小胆管有扩张,而且结石的强回声团具有沿左右肝管走向分布的特点。

内钙化灶指在B超或CT图像上肝脏内出现类似结石一样的强回声或高密度影像,在20~50岁的人群多见,男女出现率均等,一般为单个钙化灶,右肝多于左肝,很少同时出现左右肝钙化灶。形成肝内钙化灶的病变很多。

包括

①肝内胆管结石,是最常见的因素;

②肝内慢性炎症或创伤;

③寄生虫感染;

④肝脏良恶性肿瘤和肝内转移瘤钙化;

⑤先天发育形成,子宫内的胎儿有肝内钙化灶形成,常合并先天畸形,发现率为0.057%。

诊断子宫肌瘤主要依靠超声检查

1、超声检查的优势

超声检查不仅可显示子宫有增大、形状不规则的病变,还能够明确子宫肌瘤的数目、部位、大小,了解肌瘤是否均匀或有液化囊变,掌握肌瘤周围是否压迫其他脏器,是明确诊断子宫肌瘤的重要方法,对后续的治疗可提供有力依据。另外,通过超声检查还可区别肌瘤有无变性,或有无恶性变,有助于将子宫肌瘤和卵巢肿瘤、盆腔肿块相鉴别。

2、超声检查判断方法

由于子宫肌瘤结节中的瘤细胞单位体积内存在大量细胞,而其结缔组织的支架结构含量与肿瘤、细胞的排列不同,使肌瘤结节在超声扫描中表现出3种不同回声,即弱回声,等回声和强回声。其中弱回声提示肌瘤细胞密度较大,弹力纤维含量较多,细胞主要以巢状排列,血管相对丰富;而强回声则提示肌瘤胶原纤维含量较多,细胞以束状排列为主;等回声是介于弱回声和强回声之间。一般来讲,肿瘤在发生变性时,声学的穿透性会大大增强,即恶变程度越高的肌瘤,其回声越强,如肌瘤坏死区增大,其内回声就会紊乱。

多发肝海绵状血管瘤检查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近70%的血管瘤呈强回声,且内部回声均匀,余者可呈低回声,等回声或混合回声,如有钙化可见强回声后伴声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血管瘤内血流信号少见,部分血管瘤可出现中央部血池样充填。

2.CT扫描 海绵状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且密度均匀,大的血管瘤病灶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区,呈星形,裂隙状或不规则形,瘤内偶见钙化,呈圆形或不定形强回声,病灶边缘通常清晰光滑,典型者增强扫描表现为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随后增强区进行性向中心扩展,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充填,显示“快进慢出”的表现,直径小于3cm的血管瘤增强扫描表现较为复杂,可有以下表现:病灶早期呈高密度强化,也有的病灶强化不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延迟扫描所有病灶均呈等密度充填,个别病例始终无强化,延迟扫描也无充填,此类血管瘤管壁很厚,管腔狭小,造影剂难以进入。

3.核素肝血池扫描 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较高,用99mTc标记红细胞,有血流的地方即可显像,血流丰富或淤滞者核素浓聚,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5min开始在血管瘤的部位有放射性核素浓聚,逐渐增浓,1h后仍不消散,这种缓慢的放射性过度填充现象是诊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依据。

4.MRI检查 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T2像呈相对高信号,呈“灯泡征”。

5.肝动脉造影 系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对血管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早期注药后2~3s病灶周边即有染色,造影剂清除缓慢,可充盈持续18s以上,造影剂的这种快进慢出的现象是血管瘤的典型特征,称之为“早出晚归征”。

相关推荐

什么是前列腺钙化

前列腺钙化是男性常的前列腺病变之一,多发生在40~60岁。所谓钙化,在病理学上指局部组织中有钙盐沉积,可以是正常生理过程,也可以于某些病理情况。因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前列腺钙化多在检查前列腺疾病及泌尿系统其他疾病时,经影像学检查被发现。在影像学检查中,前列腺钙化表现为前列腺内强回声灶或高密度灶,随着超声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前列腺钙化的检出率显著增加。 前列腺钙化应与前列腺结石相鉴别。前列腺结石是指患者前列腺腺管内及前列腺腺泡内形成的真性结石。这种结石小如米粒大小,可呈现圆形或椭圆形,质地坚硬。但目

子宫内膜强回声是怎么回事

子宫内膜强回声是怎么回事?很可能是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病,可引起不规则阴道流血、不孕,目前病因未明,认为与内分泌紊乱有关,以超声诊断为主,子宫声学造影敏感性更高,宫腔镜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是子宫内膜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息肉易复发。 子宫内膜息肉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但常于35岁以上的妇女。单发较小的子宫内膜息肉常无临床症状,常由于其他疾病切除子宫后大体检查时被发现,或在诊断刮宫后得出诊断。部分患者可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此与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及内膜过度

容易与膀胱结石混淆的疾病

1、输尿管口结石:结石强回声团的位置在输尿管口,改变体位不移动。横断面检查能显示结石在膀胱无回声腔之外,仔细观察可结石被黏膜低回声带包绕。纵断面检查,可结石以上输尿管扩张乃至合并不同程度的肾积水,与膀胱结石容易鉴别。 2、膀胱肿瘤:膀胱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主要声像图表现为膀胱壁增厚,大多数为局限性增厚,极少弥散性增厚。 3、输尿管囊肿内结石:较小的输尿管囊肿内形成较大的结石时,易误认为膀胱三角区结石。但囊肿内结石随体位移动很少,静置探头仔细观察,可结石强回声团被呈周

前列腺钙化点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因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前列腺钙化多在检查前列腺疾病及泌尿系统其他疾病时,经影像学检查被发现。 在影像学检查中,前列腺钙化表现为前列腺内强回声灶或高密度灶,随着超声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前列腺钙化的检出率显著增加。 前列腺钙化应与前列腺结石相鉴别。前列腺结石是指患者前列腺腺管内及前列腺腺泡内形成的真性结石。 这种结石小如米粒大小,可呈现圆形或椭圆形,质地坚硬。但目前医学影像学技术很难分辨前列腺钙化灶存在于腺泡内或腺管内(真性结石),还是存在于基质内(假性结石)。 因此,目前多数学者赞同在影像学检查中,将前

胎盘成熟度怎么检查

B超检查。 胎盘成熟度的检测都是通过B超完成的,检测时,医生通过胎盘中反应的不规则强回声及声影来判断。不同的医生,检查的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检测结果会在B超单上标识。

胆囊息肉的诊断

胆囊息肉以B超为最佳诊断工具,如B超发现下述情况,即可诊断为胆囊息肉:胆囊内有强回声或中等回声光团,后边无声影,回声光团不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 其他发现:胆囊壁厚或正常,内膜粗糙或光滑。 如果光团后面有声影且回声光团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可诊断为胆结石或钙化点。 胆囊壁厚或粗糙:说明有胆囊炎。 胆囊壁正常或光滑:说明没有胆囊炎。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是怎样的

根据子宫肌瘤生长部位,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不同的生长部位,显示的超声图像也是不一样的,如下: 浆膜下肌瘤 子宫增大,形态失常,浆膜向外呈圆形或半圆形突出,呈弱或中等回声,局部加压扫查,动态观察,瘤体与子宫无分离现象。CDFI检测:瘤周呈现环状血流信号,并向瘤体延伸。浆膜下肌瘤突入子宫两侧阔韧带称为阔韧带肌瘤,常显示为子宫一侧实质性圆形肿物,体积较大,仅一蒂状与子宫相连,易变性;蒂部彩色血流信号来源于子宫,其彩色血流信号环绕瘤体。 肌壁间肌瘤 多呈低回声,大小不一,包膜完整,瘤体与宫壁

肾母细胞瘤如何确诊

肾母细胞瘤是儿童发病的肾肿瘤,在声像图中又有明显的特征,一般不易与其他肾肿瘤混淆,较为接近的肾脏肿瘤有肾癌,错构瘤和肾内极罕的畸胎瘤。 1、与肝癌比较,肾母细胞瘤瘤体的回声表现与肝癌非常相似,而且右肾上极的肾母细胞瘤长至很大时,也极易误认为肝脏肿瘤。此时必须多方位,多切面探查,一旦发现被压挤、变形的肾脏的存留部分,即可辨明。 2、与肾癌比较,肾母细胞瘤较肾癌的形态规则,边缘清晰,轮廓整齐。内部回声肾癌为均匀或不均匀的弥漫、细小散在回声,肾母细胞瘤则是粗糙的较强回声。洋葱型错构瘤虽然内部回声有强弱交错,但

卵巢钙化灶是什么疾病

卵巢有强回声钙化点,可能是盆腔感染,慢性炎症有可能会导致卵巢内部及周围附件呈强回声的小钙化灶,也可能是卵巢的结核导致的钙化点,这种情况一般患者会有结核病史。 一般可以查胸片,血沉,结核菌素实验,结核抗体了解有无卵巢结核的可能,其次可以注意休息,使用抗炎药后一段时间再复查,一般炎症复查彩超可以有变化的,若无变化可能是单纯的钙化可以定期复查。注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感冒受凉。 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很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影响,而且如果没有注重治疗的话,到最后病情越加,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女性对这些卵巢的

甲状腺结节钙化强回声 甲状腺结节钙化强回声要怎么办

仅仅是甲状腺结节钙化强回声,这一个信息,并不能明确判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建议将B超检查单拿给主治医生分析,由主治医生给出建议,看接下来还需要做哪些检查以及是否需要手术,如果不需要手术的话,还要问一下隔多久回访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