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瘢痕疙瘩怎么办
耳朵瘢痕疙瘩怎么办
疤痕疙瘩是病理复杂,病程漫长,危害小,痛苦大且难以医治的慢性疾病。同其他慢性病一样,疤痕疙瘩治疗也不能急于求成,最为妥当的治疗方法应该是保守疗法,标本兼治,内服外敷双管齐下,形成一整套的治疗思路,不能今天听说一个疗法去试试,两天不见效放弃了,再换一种疗法……这种心态和行为只会让病情雪上加霜,只有冷静下来,找准切入点持之以恒,用药要稳,方法还不能太复杂,要短期能看到希望,长远看来有根治的希望,这才是长久之计。
给有耐心治疗的病友一个治疗方案,前提是,不要幻想一两个月就消失不见,不要幻想一贴完事,如果你真的把疤痕增生当回事,如果你不是只有疼了痒了才关心到它,那你一定要试一试这个方案,我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让你的疤在不受刺激的情况下不疼,不痒,不增生,颜色变浅,质地变软,是有相当把握的。我也是自己摸索加总结别人经验之后深思熟虑得出的结果,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口服:生三七粉。一日一次,不超过1.5克。中医的思路,疤痕增生属于内毒淤阻,三七有活血化瘀,疏风镇痛的作用。
从整体上给自己消消炎,杀杀毒,通经活血,疏风散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疤痕增生刹住车。 白天:贴肤疾宁之类自己用过可以止痛止痒的药膏。因为白天用药不方便,而膏药就便于使用,且能镇痛止痒。晚上:将“复方丹参片”碾末,用白醋3:1或2:1比例(视个人对醋耐受力而定)稀释后调匀(以下简称为丹参膏),如果是易掉的部位,可以添加少许蜂蜜增加粘性(有可能粘到被子或衣服上,不好洗),不加也行,没什么药用。
复方丹参片中含有丹参,三七,冰片等成分,都是镇痛疏风,活血化瘀的药。一般来讲,丹参膏涂上后半小时就变成半固体状,不会再流或者粘到衣服上。一般能保持两天不掉,想换药而没有自己掉的时候可以用温水洗一下,很好掉。这个比吃的药见效快,一般一天就见效果,会变软,不疼不痒其他的效果就要慢慢来了。这是一个内外兼治的方案,用的都不是猛药,所以药效也比较慢,如果你认识懂中医学的人,可以让他给你开一副猛点的药,比如蜈蚣,穿山甲,等等,猛且贵,内外都可以自配,但是得懂的人来配,不然可能相克。
胸口有个疙瘩是是怎么回事
(1)病程超过9个月而无自发消退征象。
(2)皮肤损害超过原有损伤范围并向周围正常皮肤侵犯。
(3)以前作过手术切除或冷冻、激光、激素封闭或放疗等而又复发者。
瘢痕疙瘩的分类及其形成原因
瘢痕疙瘩总体上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瘢痕疙瘩,原发型瘢痕疙瘩多数在胸前或肩背部,初起小红点伴痒感,逐渐由小变大,由软变硬,色红或暗红,有圆形、条索形、蝴蝶形等,继发型瘢痕疙瘩(也叫增生型瘢痕疙瘩)多因烧伤、烫伤、手术、创伤、痤疮感染、水肿、异物刺激等因素损伤真皮而引起皮下结缔组织过度增生,部分有明显的向外延伸的毛细血管。机体任何深及真皮的损伤均可形成瘢痕,但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瘢痕疙瘩的发生情况是不同的,如四肢处的发生率较前胸后背的发生率低。
造成这种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疤痕体质及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高低,这种体质多属家族遗传,多数是交叉遗传,但不传染;外因主要是各类原因引起的皮肤损伤,哪怕是轻微外伤,如蚊虫叮咬、预防接种、打耳孔、纹眉、针刺伤等。
瘢痕疙瘩的癌变及其简易诊断和预防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有关于胸口长疙瘩是怎么了的介绍。相信大家看完之后都会清楚了解了。如果是普通的,过些日子就会自行消除的,但是如果长时间存在不如去医院接受下检查和治疗。
蟹足肿是什么
蟹足肿是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胶原合成代谢机能失去正常的约束控制,持续处于亢进状态,当瘢痕组织生长超过创口部位向周围的正常组织浸润,或瘢痕生长时间超过正常生长期时就成为蟹足肿(keloid),又称瘢痕疙瘩或瘢痕瘤,属于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或真皮纤维化疾病的范畴。在中医上称为瘢痕疙瘩或巨痕症,它表现为隆出正常皮肤,形状不一,色红质硬的良性肿块。造成这种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疤痕体质及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高低,这种体质多属家族遗传,多数是交叉遗传,但不传染;外因主要是各类原因引起的皮肤损伤,哪怕是轻微外伤,如蚊虫叮咬、预防接种、打耳孔、纹眉、针刺伤等。 疤(瘢)痕疙瘩大体可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两大类。原发型疤(瘢)痕疙瘩,多在胸前或肩后,初起小红点伴痒,逐渐由小到大,由软变硬,色红或暗红,有索条状、蝴蝶状、圆形、不规则形等。继发型疤(瘢)痕疙瘩也叫增生型疤痕疙瘩,又分为:痤疮性疤痕疙瘩和疤痕癌。多因烧烫伤、创伤、痤疮、感染化脓或因采用手术、激光、冷冻、植皮、激素药物封闭后都会引起受损组织过度增生和皮下组织破坏变性,凸出皮肤 ,色红或暗红伴痒或刺痛,部分有明显向外延伸的毛细血管,饮酒或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后症状有加重倾向。
疤痕是怎么回事
1.代谢因素瘢痕疙瘩(疤痕疙瘩)多发生于青少年和怀孕的妇女,其代谢旺盛、垂体功能状态好,雌激素、黑色素细胞刺激素、甲状腺素等激素分泌旺盛有关。
2.有色人种发生率高,如在黑人瘢痕疙瘩(疤痕疙瘩)的发生为白种人的618倍,这与基因及遗传因素有关。
3.个体体质瘢痕疙瘩(疤痕疙瘩)常呈家族性发生,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部位、同一部位及不同时期发生的瘢痕(疤痕)均不相同,这说明瘢痕疙瘩(疤痕疙瘩)的发生与个体体质有关。
4.年龄胎儿创伤愈合后无瘢痕(疤痕)与瘢痕疙瘩(疤痕疙瘩)发生,青年人在创伤愈合后瘢痕疙瘩(疤痕疙瘩)发生率较老年人高,同一部位年轻人瘢痕(疤痕)与瘢痕增生(疤痕增生)的厚度较老年人厚。
5.一般状况如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等主要因素,使伤口愈合的时间延长,易导致瘢痕(疤痕)的发生。
6.皮肤色素皮肤色素与瘢痕疙瘩(疤痕疙瘩)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如人体瘢痕疙瘩(疤痕疙瘩)常发生在色素较集中的部位。
教你区分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
首先,虽然这两种瘢痕都凸出皮肤表面,但增生性瘢痕的范围一般不超过原有病损区,而瘢痕疙瘩则越过伤口区域向四周浸润发展。
第二,增生性瘢痕多是由于严重的皮肤创伤(如手术或外伤造成的伤口、深Ⅱ度或Ⅲ度烧伤的烧伤)造成的,而瘢痕疙瘩的发病原因不定,有些是手术或外伤后的结果,有些则是在打耳孔、打预防针或者蚊虫的叮咬都可能形成瘢痕疙瘩。
第三,增生性瘢痕虽然前期在不断增大,但会逐渐停止稳定下来,并开始自行变软,颜色变淡,痒痛症状会减弱至消失,而瘢痕疙瘩则是一直处于增生状态,而且奇痒难忍,虽然有些会不明原因的停止增大,但一般不会自行消退。
第四,增生性瘢痕经外科切除后一般不会复发,而瘢痕疙瘩在切除后复发几率很高,而且可能增生到比原先的瘢痕范围更大。
最后,增生性瘢痕与人种、肤色、伤口部位没有关系,取决于伤口愈合过程中有无感染和异物刺激,而瘢痕疙瘩则表现为深肤色较浅肤色人种的瘢痕疙瘩发生率高6-9倍,颈部、耳朵、胸部、肩部、上臂部是其好发部位。
疤痕体质不能打耳洞吗
没错,疤痕体质者最好不要打耳洞。
我们打耳洞的最终目的是戴上漂亮的耳钉,让自己美美的。而对于疤痕体质的人而言,在打耳洞后,由于存在创口,很容易就会形成疤痕,并且疤痕增生后会将耳洞堵住,严重的患者甚至可以出现一个瘢痕疙瘩,非常影响美观。
而且瘢痕疙瘩往往还会有痛痒的情况存在,会让人难以忍受,从而导致人的情绪烦躁,对日常生活也会造成影响。
打耳洞也是有讲究的
打耳洞除了可以佩带潮流的耳饰外,打耳洞的好处从中医穴位的角度来讲,耳部有许多穴位,通过转动耳洞插入物,能起到按摩、疏通穴位的保健作用。打耳洞后,配上适当的装饰物,能美化耳部,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美感,在耳洞上佩带银、玉制品,能清除体内的毒素,但是耳洞必须打在耳垂中央肉厚的地方,此处血管少,不伤神经。打耳洞的坏处就是耳洞内的污物不易清洗干净,容易引起炎症,而且耳洞打得过多,饰物过重,会引起不适。
打耳洞可行,对身体基本不会产生影响,但是,若耳洞感染发炎,那就得小心谨慎,及早治疗,否则是存在隐患的。况且现在的年轻人都把在耳朵上穿上一排的耳环或是耳钉当成时尚,有的甚至追赶明星的时尚潮流,穿起了鼻环、唇环、舌环、脐环等,乍听还真让人毛骨悚然。况且在耳廓的软骨上打耳洞,要比在耳垂上穿洞危险的多。因为耳廓主要由软骨构成,血液循环比耳垂差,对细菌的抵抗力也较差,所以更容易受到感染。万一感染了,治疗感染的消炎抗生素用在耳廓的效果也不明显,如若感染严重,还很可能发展成化脓性软骨膜炎,甚至导致耳廓萎缩。而且,在耳廓上穿孔,就算恢复的较好,可由于耳廓位置比较容易受到碰撞或是拉扯,这样长期刺激软骨可能再次引起软骨发炎、增厚等问题。所以,耳廓穿孔后在日常生活中还非得多留个心眼。
打耳洞不当小心耳洞变疙瘩
许多爱美的女孩都会扎耳洞,以便佩戴耳环等饰品。医生提醒,扎耳洞属小型美容手术,操作不当会引发感染,甚至会导致瘢痕增生。所谓瘢痕增生就是皮肤损伤愈合后,瘢痕仍继续增殖,即可发展成增生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突出皮面,形状不规则,高低不平,潮红充血,质地实韧。有灼痛和瘙痒感,于环境温度增高,情绪激动,或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时症状加剧。增生往往延续几月或几年后才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表现为突起高度减低,颜色转暗,充血消退,变软。有些最终可以平复,痛痒症状也大为减轻或消失。
有市民之前扎了耳洞,扎后四五天,耳朵开始红肿疼痛,服用消炎药后症状有所缓解,随后女孩赶紧戴上漂亮的耳环,结果几天后耳朵再次红肿、流水。两个月后发现扎耳洞的地方长出两个小疙瘩,米粒大小,略微有点痒。随着时间推移,疙瘩长到拇指甲大小。去医院检查,发现,患者耳垂上的疙瘩是扎耳洞感染后引发的瘢痕增生,不切除的话会越长越大。由于耳垂部位的瘢痕切除后有较高的复发性,必须做大于瘢痕二分之一倍面积的扩大切除。医生为患者进行耳垂瘢痕扩大切除术后,取耳区双蒂皮瓣形成耳垂再造术,以修复因切除瘢痕造成的耳垂缺损。
医生说,瘢痕增生实际上属于一种良性肿瘤,有可能转化为瘢痕癌,主要是外伤或者手术中的感染诱发,诊疗方式主要为手术切除。扎耳洞是一种小型美容手术,最好去正规医院的美容科或皮肤科。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妥当处置,避免诱导瘢痕形成,给身心带来伤害。
瘢痕疙瘩能治好吗
瘢痕疙瘩是个较难治愈的顽症,目前国内外治疗此病多采用激光、冷冻、手术切除(植皮)、放疗或用激素局部封闭等方法,但实践证明,疗效均不理想,不但易复发,反而刺激瘢痕使之增生得更大,特别是痤疮型的瘢痕疙瘩,如果采用激素局封,最终会导致生长出更多的痤疮及瘢痕疙瘩,且激素副作用很大,组织学研究证实,激素类药物并不能减少胶原纤维的数量,即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瘢痕疙瘩,不恰当的刺激只会引起报复性的增生,所以患者在采用以上方法治疗进应十分慎重。
手术切除是治疗成熟瘢痕或瘢痕疙瘩的主要手段,常用的手术方法有瘢痕切除缝合、皮片移植、皮瓣移植、磨削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显微外科手术等。以瘢痕切除缝合、皮片移植和皮瓣移植最为常用。手术对瘢痕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原则上尽可能全部切除瘢痕,瘢痕切除后能通过Z改形或其他成形术直接缝合最好,不能直接缝合修复创面者,采用皮瓣的办法优于植皮,全厚植皮的办法优于刃厚皮片移植。但鉴于瘢痕疙瘩手术后复发率极高,一般不主张单一手术治疗,而主张手术后早期辅以放疗、药物注射治疗。
硅胶光滑柔软,无刺激性,在早期被用作压力治疗的衬垫。1983年Terkin等首先报道应用硅胶膜贴敷治疗瘢痕,之后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硅胶膜贴敷治疗增生性瘢痕有一定的疗效,可减轻瘢痕局部的瘙痒与疼痛,促使瘢痕软化,甚至缩小瘢痕。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其压力作用、水化作用及硅胶生物学活性相关。目前可供使用的有硅凝胶贴膜、喷雾制剂和软膏等,多用于瘢痕的预防和其术后的辅助治疗。
瘢痕疙瘩经过适当治疗,大多数可以变平、变软、甚至消退、消失,不适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美观上也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最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早治疗。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表明,中药对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促进肉芽组织上皮化、瘢痕组织内血液和营养供应等方面均有影响,对瘢痕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如,裕林堂瘢痕灵,就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药无副作用,使用方便,但是见效会慢性。
疤痕疙瘩的特点
1、全身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尤其是特异性身体素质因素,这种因素有时还表现出遗传的特点。这些患者的瘢痕疙瘩常与皮肤损伤的轻重程度无明显关系,甚至轻微外伤,如蚊虫叮咬,预防接种等针刺伤都可形成瘢痕疙瘩。
2、种族差异:据统计分析,深肤色较浅肤色人种的瘢痕疙瘩发生率高6-9倍.可能与促黑素细胞激素的异常代谢有关。
3、显著的好发部位:常见于胸骨炳,肩三角肌部,耳廓,下颌,上背部。
4、病变漫长,长势多年不衰,随病变进展,瘢痕超出原有基底逐渐向四周正常皮肤浸润扩大。
5、单纯施行手术切除缝合治疗后,极易复发,且增生力愈强,较原有瘢痕面积更为增大,增长速率也愈快.故不能随意手术切除。
疤痕疙瘩是什么样的
疤痕疙瘩实质上是皮肤上的一种结缔组织瘤,是以具有持续性强大增生力为特点的瘢痕,常表现为向四周健全皮肤呈蟹足样浸润的形象,病变隆出皮面,高低不平,形状不规则,质硬韧,多感奇痒难忍。
1、全身因素:全身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尤其是特异性身体素质因素,这种因素有时还表现出遗传的特点。这些患者的瘢痕疙瘩常与皮肤损伤的轻重程度无明显关系,甚至轻微外伤,如蚊虫叮咬,预防接种等针刺伤都可形成瘢痕疙瘩。
2、种族差异:据统计分析,深肤色较浅肤色人种的瘢痕疙瘩发生率高6~9倍。可能与促黑素细胞激素的异常代谢有关。
3、显著的好发部位:常见于胸骨炳、肩三角肌部、耳廓、下颌、上背部。
4、病变漫长:长势多年不衰,随病变进展,瘢痕超出原有基底逐渐向四周正常皮肤浸润扩大。
5、易复发:单纯施行手术切除缝合治疗后,极易复发,且增生力愈强,较原有瘢痕面积更为增大,增长速率也愈快。故不能随意手术切除。
6、自发性瘢痕疙瘩:无明显的诱因,在正常皮肤上发生或未察觉轻微擦伤引起,使皮肤出现硬结逐渐长大,边缘不规则,向外周扩展,形成蟹足状或蜈蚣状、蝴蝶状、圆状,质硬,色淡红或暗红,自觉发痒,有时伴有阵发性的剧痛或刺痛。
7、继发性瘢痕疙瘩:一般多发生于皮肤烧烫伤、感染、外伤、创伤。如:做冷冻、激光、去痣、洗眉、打耳孔、打预防针、手术植皮补皮、剖腹产等各种手术后引起的瘢痕增生,高出皮肤色红或暗红、奇痒、有刺痛感,食用辛辣食物、酒等刺激食物,症状加重。
瘢痕疙瘩用药
瘢痕疙瘩是以具有持续性强大增生力为特点的瘢痕,实质上是皮肤的一种纤维组织肿瘤。竹红菌甲素属于龙醒类光敏色素。由此可知竹红菌甲素可成为有别于8-MOP的一种新型光化疗药物。竹红菌素软膏与光化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较为满意,百济药师为您讲解。
瘢痕疙瘩特点是常与皮肤损伤的轻重程度无明显关系,甚至轻微外伤,如蚊虫叮咬,预防接种等针刺伤都可引起;向周围正常皮肤生长,其范围超过原始皮肤损伤范围;病程长,多持续增大,无自行萎缩消退倾向;最易出现在前胸、颌颈部、耳朵、肩部及上臂等部位,有特定部位多发倾向,可以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同时出现。
竹红菌甲素属于龙醒类光敏色素。由此可知竹红菌甲素可成为有别于8-MOP的一种新型光化疗药物。最近据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对竹红菌甲素作了红细胞膜的实验研究,经过聚丙烯胺凝胶电泳分析,发现竹红菌甲素光照后能使红细胞膜的膜蛋白形成交联,这说明竹红菌甲素是一种光敏剂,对细胞膜有损伤。
临床上对肥厚性瘢痕疙瘩用竹红菌素的光化疗法进行治疗并进行观察,发现效果比较满意,且毒副作用较为轻微,值得临床推荐应用。临床上应用外涂竹红菌素软膏而进行光化疗法是一种新的尝试,经过治疗肥厚性瘢痕及瘫痕疙瘩217 例后,总的有效率为9.08 %,其中显著有效率为56.68 %,与国内报告音频电疗治疗瘫痕疙瘩的疗效对比,此疗法是令人鼓舞的。
脚上长脂肪瘤是怎么回事
(1)免疫学因素异常:免疫学因素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瘢痕疙瘩的真皮中有较多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CD4∶CD8比值升高。瘢痕疙瘩的发生与血清IgE水平直接相关,而且瘢痕疙瘩患者变态反应发生率较增生性瘢痕患者明显高。
(2)遗传因素:瘢痕疙瘩患者有家族多发倾向,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型血者容易发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14、-B21、-BW16、-BW35、-DR5、-DQW3频率明显增高。
(3)激素水平:激素水平与瘢痕疙瘩发生关系密切。瘢痕疙瘩好发于青春期。在女性妊娠期间,尤其在后三分之一的妊娠期,瘢痕疙瘩明显增大,胸骨前区的瘢痕疙瘩病变反应特别明显。绝经期女性瘢痕疙瘩可出现自发缓解。
(4)力学或机械因素:该学说认为瘢痕疙瘩的发生与伤口受到较大的张力牵拉有关。
女子耳朵长出大疙瘩
“天哪,原来我耳朵上长的这个东西看起来像一个屁股!”看着医生从她耳朵上切除下来的疤痕疙瘩,小张瞪大了眼睛。一年前,她打了几个耳洞,想戴上漂亮的耳坠,不料耳洞旁竟长出包,还越来越大,让她烦恼不已。近日,经手术后,这个疤痕疙瘩被切除,她终于不用刻意用头发遮住耳朵了。
病情:刚打的耳洞流脓发痒 长出鹌鹑蛋大的肿块
20岁的小张在泉州某外贸公司上班。一年前,她到美甲店打了耳洞。两天后,其中一个耳洞隐隐作痛,还流脓发痒。后来脓水不流了,但鼓起了个包,慢慢长到了鹌鹑蛋那么大。小张只能用头发遮挡着耳朵。她到当地几家医院检查,医生都说要手术切除,但耳朵可能会变小或变形,而且很可能会复发。
经朋友介绍,小张找到了厦门市中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陈兆阅。
陈兆阅检查后告诉她,这个肿块是因为打耳洞引起的疤痕疙瘩,切除后复发概率在三分之一左右。小张说,陈医生仔细、耐心地讲解了病因、治疗方法、手术风险和注意事项等,打消了她的疑虑,让她决定做手术。手术是局部麻醉下进行的,不到半小时就做完了。
手术后,小张严格遵守医嘱,不吃辛辣刺激食物,不暴晒太阳,恢复得很好。
提醒:有疤痕体质的人 尽量不要打耳洞
陈兆阅提醒市民,有疤痕体质或者特别容易长疤的人尽量不要打耳洞,就算要打耳洞也不要打在耳软骨区。
他说,没有医疗资质的机构往往消毒不严格,不仅容易导致耳朵感染,还有可能传染乙肝等疾病。所以,打耳洞虽然事小,但爱美的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千万别随随便便找个地摊就给自己的耳朵打洞,否则很可能会像小张一样给自己带来麻烦。
延伸阅读:疤痕疙瘩是指什么?
疤痕疙瘩被中医称为蟹足肿或巨痕症,是纤维瘤的一种。此病与体质有关,是由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的产物,凡属疤痕体质者表皮若受到损伤,如创伤、蚊虫叮咬等就有很大可能形成疤痕疙瘩。
疤痕疙瘩凸出皮肤表面呈瘤状增生,表面光滑,色红而发亮,常发现有扩张的毛细血管向外延伸。皮肤损坏至边缘向外伸出,蟹脚形变,感到奇痒或有刺痛灼热感。
由于疼痛感敏锐,可能系神经末梢传导敏感或微神经瘤的形成,甚至衣服等轻轻触及即感疼痛。疤痕疙瘩好发于胸、肩、颈、背与耳廓。男女均可发生。
瘢痕体质有什么症状表现
瘢痕体质表现为自发形成,好发部位多为前胸、肩胛,表面瘢痕呈持续性增大,色红、质硬,不但影响外观而且局部有痒、刺痛感,开始为小而坚硬的红色丘疹,缓慢增大,产生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瘢痕,高出皮面,往往超过原损伤部位,有时呈蟹足状向外伸展,其上表皮因受压而光滑、发亮变薄。如时日较长久,颜色可变成暗褐色,质地也变得较硬。偶有溃破和感染,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和刺痛。
瘢痕疙瘩好发部位为胸骨区,亦常见于颈部、肩部、耳、下肢等处。发生于暴露部位影响外观,发生于关节附近、上腹部和腰间会影响活动功能,继发于烧伤、烫伤者,可形成大面积瘢痕疙瘩,严重者会影响患者肢体功能。而且,瘢痕疙瘩一般不能自行退化和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