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六腑之膀胱
中医养生六腑之膀胱
膀胱者,州都之官
作为人体的储尿器官,膀胱位于小腹部,上有输尿管与肾相通,后端开口与尿道相通。膀胱与肾共同主持和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其实在内经中,膀胱并不等同于现代医学中的膀胱这一单一的器官,其更多地是强调其功能。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等情况,我们都知道这是因为肾不好。我们常把肾脏称为水脏,其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肾有司开阖的作用,而开阖即为膀胱之功能,开,则水液得以排出;阖,则机体需要的水液得以在体内潴留,开阖有度,完成体内尿液的正常排泄。
《灵枢·本输》:“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五脏之肾与六腑之膀胱互为表里,津液藏于膀胱,肾与膀胱对应五行中的水,所以其功能也与人体之中的水液相关。膀胱的排尿功能要依赖于肾的气化作用,如果肾的气化功能失常便会导致膀胱开合失司,从而形成小便不利等。另外,肾通过其“气化”功能将富于营养的津液输布全身,并将体内浊液排出体外,完成机体的水液代谢过程。
何谓津液?
水谷精微化为津液,起滋润濡养之功。《灵枢决气》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为液?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泻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津液是津与液的合称,皆来源于水谷精微。我们一般讲质地清、稀、流动性大、可渗入血脉内,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将质地浓、稠、流动性小、灌注于脏腑及脑髓内,起濡养作用的称之为液。
津液充盈,机体才能健康
中医“五脏化液”理论提到,汗为心之液,涕为肺之液,涎为脾之液,泪为肝之液,唾为肾之液,无论是那种类型的体液均为津液,其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中的液体及相应的分泌物,当然也包括本文提及的尿液。津液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保证,其为各种生活活动提供营养和水分。
中医保健养生八大优势
要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首先必须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特色优势,笔者认为,中医养生保健具有以下八个方面的特色优势:
中医养生保健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内经》强调“治未病”“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等,都是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
前人的经验是我们从事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现在学术界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将散在历代医著中的中医养生思想及方法、技能进行系统归纳、整理、研究提高,以用于指导我们现在的中医养生实践活动。
中医养生保健有几千年来形成的实践经验。古代医家发明了一系列的中医医疗方法,而且很早就把医养结合起来,许多医著记载的治疗方法含有养生方法。
如孙思邈的医著中记载的“食疗18方”“养生13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万密斋的《医学全书》中都有记载,这些中医养生的实践经验仍有价值。
中医养生保健有着简便廉效的优势。开展养生不需要设备仪器,也不需要高科技,有一双手就可以搞按摩、穴位指压等,坐车时可以自摩面部搞保健,费用低廉、效果良好。
非药物方法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大特色。开展养生保健运用非药物方法。如传统的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还有现代的足浴、汗蒸、精油熏洗、玫瑰花浴、穴位埋线等。
药膳饮食保健在中医养生中,也具有突出的作用。中医药膳有着丰富内容和悠久历史,许多中药既是药品又是食品。
对老年病慢性病的康复调理,值得深入挖掘。现代医学对很多老年病、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老年人便秘、心悸失眠等病症都没有好办法,而中医的饮食养生、非药物养生、情志养生等确有很好的效果。
膏方调理是中医养生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膏方是中医的一大特色,有病的可以治病,无病的可以养生保健康。每年的冬春季节服用膏方,可以预防疾病发生,控制老年病慢性病,特别适合妇女和老年人。
“冬病夏治”的“三伏贴”也在中医养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冬春季节容易发作的肺系疾病,如哮喘、老年慢性运气管炎等,运用夏天的“三伏贴”就能达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可以减轻或控制疾病的发生,这也是中医的养生保健优势。
养生减肥法苗条无尴尬
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养生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中医养生师就是在中医养生方面有一定成就,而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中医养生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随之增强,加上近两年国家相关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中医“治未病”等相关政策的出现,人们对中医保健养生的需求欲望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随之而产生的中医“治未病’等的相关产业也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暂就中医”治未病“人才培训这块小议,以供各位参考。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养生学是一门管理的学问,是对我们自身的管理,也是对我们生命历程的管理。现代对于人类自然极限寿命的推算,应该在100―175岁之间。老龄委曾经在全国做过调查,男性的最高年龄是131岁,女性是122岁。按照人类寿命极限来说,60、70岁还处在中年,而不是老年时期。为什么没有达到人类生命极限,原因在于我们在生命的调护上还不到位。
“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把“疾病的防治重心前移”,不要等有了病,才把健康当作一回事。特别是对于亚健康人群,更要走出这个灰色的阶段,重视养生,防病于未然。2007年1月11日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吴仪副总理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中医“治未病’等相关产业的工作便开始试探性摸索前进,教育一直走在这个行业的前列。
按照中国的现在医疗规定,只有医师才可以从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但中医的“未病”范畴正好处于疾病和非疾病之间,至于学术上对“未病”的定义尚在争论之中,我们暂且不讲,但是老百姓的刚性需求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中医养生师”这个名号应运而生。
那到底什么是中医养生师呢?我们暂且慢慢讲来。首先从字义来看,中医养生师首先要具备“中医”的特性,也就是要掌握中医所要掌握的阴阳、五行、脏象、气血津液、经络、诊断辩证等。“养生”又称“摄生”、“道生”,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通过调精神、更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四时等各种方法来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一种综合性保健活动。所谓“师”就是要将自己知道的中医养生保健推广给大众,教授与人,共同达到健康的目的。
由此来看真正的中医养生师不是在如何吃上、用针施药上、而是在注重自身修为的运练上,这个运练乃是太极道法的掌握,运练至通天合一的成功,这便是真正的中医养生师。
在如今的中医技能培训行业,中医养生师尚处于起始阶段,各种协会班次的中医养生师培训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揭开其面纱瞟一眼就可以看出,只不过是打着中医养生师培训的牌号来做美容、产品,有甚者使普通人认为中医养生就是做美容、按摩刮痧的,推销中医药或营养保健品的,这样的误导必须进行及时更正。
中医养生师是指具有熟练掌握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根据人体生命发展规律,通过调精神、抑情志、更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四时等各种方法,同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有机结合以身作则,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如何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一种综合性中医保健养生专业人才。
中医养生是整体性,系统性的,具有所有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因为很多人都相信中医养生的效果,所以出现了中医养生师这个职业,中医养生师具有熟练掌握中医药学基础理论,根椐生命发展的规律,调节精神,调节饮食,锻炼体形,改变心态和习惯,科学的达到减肥养生的目的。
背部刮痧有哪些操作方法
中医认为脊柱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俞穴,为内脏气血输注之处,刺激背部脏腑俞穴,对五脏六腑的精气有直接的调节作用。根据神经分布和经络腧穴的特点,通过出痧的形式,达到疏通经络、驱邪散热、提高人体抵抗力的功能。不仅可以祛风泄热,还可以起到调理全身整体功能的作用。
操作程序如下:
(1)先刮督脉: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板身与皮肤倾斜45度,由上至下(大椎~骶骨)刮拭督脉,每个动作重复5~8次,直至出痧。
(2)用刮痧板的角面分别刮拭与督脉紧邻的华佗夹脊穴所在的经络。
(3)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刮双侧肩胛缝,刮痧板紧贴皮肤,力度均衡渗透。
(4)刮膀胱经:先刮外膀胱经,后刮内膀胱经(内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1.5寸的位置,外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3寸的位置)
(5)向下斜刮肋骨缝:刮五条至六条肋缝即可(不可刮在肋骨上),以督脉为刮拭起点,刮至肋骨下为止。
每条刮拭部位都不要可以追求出痧,以所刮拭部位汗毛孔张开为宜。在背部的刮痧过程中,由于背部是人体比较大的反射区,所以在刮痧过的局部会出现痧斑黑紫的现象,这可能就是对应的脏腑功能、经络出现了问题。
六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是以“传化物”为其生理特点的,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密切配合。
饮食入胃,经胃的腐熟和初步消化,下传于小肠,通过小肠的进一步消化,泌别清浊,其清者为精微物质,经脾的转输,以营养全身;其剩余之水液,吸收后,成为渗入膀胱的尿液之化源;其浊者为糟粕(食物之残渣),下达于大肠。渗入膀胱的尿液,经气化作用及时排出体外;进入大肠的糟粕,经传导与燥化,而由肛门排出体外。在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还有赖于胆汁的排泄以助饮食的消化;三焦不仅是水谷传化的道路,更重要的是三焦的气化,推动和支持着传化功能的正常进行。所以《灵枢本脏》说:“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由于六腑传化水谷,需要不断地受纳、消化、传导和排泄,虚实更替,宜通而不宜滞,故《素问五脏别论》有“胃实而肠虚”、“肠实而胃虚”的论述,这说明了饮食物在胃肠中必须更替运化而不能久留,所以后世医家有“六腑以通为用”和“腑病以通为补”的说法。
六腑之间在病理上,也可相互影响。如胃有实热,消灼津液,则可制大肠传导不利,大便秘结不通;而大肠燥结,便闭不行,也可影响胃的和降,而使胃气上逆,出现恶心、呕吐等症。又如胆火炽盛,常可犯胃,导致胃失和降,而见呕吐酸水。脾胃湿热,熏蒸肝胆,而使胆汁外泄,可发生黄疸病证。应当指出,六腑虽然是以通为用,但也有太过与不及的区别,所以必须认真进行辨证分析。
为什么拔罐在背后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为阴,背为阳。背部有主一身阳气的督脉和贯穿全身的足太阳膀胱经以及背俞穴。这些穴位分布在膀胱经上,与五脏六腑相对应,反映内脏的生理和病理状况。
传统医学注重背部的养生保健,就是运用拔罐、捏脊、擦背、捶背、刮痧等方法。作用于背部经络和背俞穴,起到强身健体以及辅助治疗相应脏腑疾病的作用。
专家介绍,现代人大多久坐少动,容易造成背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拔罐可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而且背部比较平整,肌肉丰厚,易于拔罐,尤其是拔膀胱经,是最普遍的一种养生手段。目前临床上的做法主要是顺着膀胱经从颈部到背部进行走罐,然后会在特定穴位上留罐。
拔罐最优势的疗效是它可以疏通经络、疏风散寒,对于普通感冒或受寒造成的肩背腰部疼痛,辅助治疗效果最好。感冒可选择大椎穴、肺俞和风门穴;背疼多是在疼痛部位进行拔罐。留罐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不应超过15分钟,通常以5分钟左右最为安全。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 按摩足太阳膀胱经的好处
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主表,能统摄营卫,又为诸阳主气,生理状态下,太阳经气充盛,功能正常,卫气行于肌表,能统摄营卫,发挥其卫外而固摄肌表的作用;按摩膀胱经上的相应穴位,可以有效的防治泌尿系统疾患,最主要是可以梳理膀胱经在背部的4条经线,这4条经线上有着各脏腑的俞穴,与各脏腑相通,从而可以达到改善五脏六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衰老的目的;再者,按摩膀胱经可以使气血更好的流注于脑部,濡养脑髓,从而增强人的记忆力和判断力。
中医养生叩齿有什么作用
中医养生叩齿能健脾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中医养生叩齿能健脾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叩齿能健齿。齿健,则食物易被嚼细,胃负减轻,从而养胃;二是脾“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轻清稀的部分,具有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齿催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水分 (饮食物 )”和脾的“运化、升清”(把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将之“灌溉四旁”、布散全身),减轻脾胃的负担,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中医养生叩齿能补肾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中医养生叩齿健肾的机理有二:一是“齿者,肾之标”,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牙齿健否是肾健否的标志之一,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故可健肾。二是肾“在液为唾”,唾为口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叩齿催生唾液,是谓“金津”,又称“玉液”,“津”通于“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故可健肾。
中医养生叩齿能强骨益脑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为肾精所养。中医养生叩齿能健肾,充盈肾精,利及骨骼,持恒进行,能致骨坚,故可健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而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肾中精气亏虚,则髓海不足而失养。叩齿能健肾,使肾中精气得充,故可健脑。
中医养生叩齿可聪耳明目
《灵柩·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耳聪;肾中精气虚衰,髓海失养则耳鸣甚或耳聋。又“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精气充盈则目能辨五色。叩齿能充盈肾精,故可聪耳明目。
中医养生叩齿可美颜荣发
中医养生叩齿可活动面肌,加强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肤的营养,进而美颜。发的生长赖于精血,精血充盈,则发长而光泽;精血虚衰,则发白而脱落。肾藏精,“其华在发”,叩齿可使肾精充盈而荣发。
女人为什么会发胖
腰:
1,腰是人体的带脉区,所有的经络都是竖着的,只有带脉是横着的,也是身体微循环最薄弱的地方,腰部脂肪过多容易造成淤堵现象,堆积毒素和脂肪,穿衣服没型。
2,腰是督脉和任脉经过的地方,脂肪压迫在带脉上容易造成气血循环变差。气不顺:出现头部缺氧状态,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血流受阻:易形成低血压和三高,三高在医学界的死亡率是最高的,所以医学调查数据显示:腰大一公分,寿命缩短一年。
背部:
背厚1公分人显老3岁,千金难买老来瘦,背脊如纸最健康。
1,脊椎:是人体年轻的第二代生命线,也是五脏六腑的反射区,因为五脏六腑的神经和血管都连在脊椎上。脊椎弯曲变形容易压迫五脏六腑,还容易形成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80% 的慢性疾病都是因为脊椎弯曲变形所导致。脊椎的健康决定人体的健康!
2,高低肩:也是由于脊椎侧弯变形所导致,若不加以矫正很容易造成半身不遂和中风。
3,大椎:是督脉的总开关,脂肪压迫大椎易形成头部缺氧,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
4,脊椎两边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两条排水排毒通道,背部脂肪厚压迫膀胱经会造成排水排毒不畅,毒素堆积,水肿,肥胖甚至疾病。环跳穴:是卵巢的反射区,臀扁平下垂就意味着荷尔蒙激素水平开始下降,阴道开始松弛,分泌物开始减少,性冷淡,身材走形。
腿:有六条经络经过
1,肝胆经:(内肝外胆),是解毒排毒的,大腿脂肪过多会出现内扩外扩,大象腿,擦当现象,压迫肝胆经导致排毒受阻,使体内毒素增加,湿气增加,而阴部本来就阴暗潮湿,这样就增加了阴部的湿润度,加速了细菌的繁殖,容易导致妇科炎症。
2,脾胃经:脾胃是管肉的,脂肪过多压迫脾胃经易造成脾胃失调,出现皮肤松弛,营养失衡,皮肤发黄,有的喝水都长肉,有的吃再多也不长肉。
3,肾经膀胱经:肾经膀胱经是管水的,脂肪过多易压迫肾经膀胱经,已造成体内湿气和毒素增加,新陈代谢缓慢,体重上升,下身浮肿,减肥也难减。腹部:有子宫,卵巢,输卵管,大小直肠,膀胱,成为女人的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