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发烧的类型有哪些 弛张热
引起发烧的类型有哪些 弛张热
患者体温在39℃以上,体温波动幅度较大,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体温。高热持续时间长,对身体各系统有明显影响。由于身体高热,机体能量消耗较大,要做好及时的退烧处理与营养补充。常见于:肺结核、白血病、风湿热、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小儿肺炎早期症状表现
小儿肺炎的主要表现为:
一,发烧,热型不规则,多为不规则热,也有可能为弛张热和稽留热,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和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体温可不升或低于正常
二,咳嗽,咳嗽较为频繁,早期为刺激性干咳, 急期咳嗽反而减轻,恢复期咳嗽又出现并有痰。
三,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 全身症状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的腹泻或者呕吐。
小儿肺炎危险吗 小儿肺炎一定会发烧吗
小儿肺炎不一定会发烧。
肺炎主要是因为不同的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影响,像吸入羊水或者是呛奶,或者是吸入异物,油类或过敏性反应等引起的肺部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的中细湿罗音。小孩子的热型是不定的,多为不规则热,也可能会表现为弛张热或稽留热,一般如果是抵抗力比较弱,像新生儿或重度营养不良的患儿,不一定会有发热的现象,有时候可能会出现体温不升或者出现低体温现象,一些早期的肺炎也不一定会出现发热的现象。
怎样区别感冒和肺癌
鉴别这两项疾病很容易,治疗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先说下肺癌性发热。
肺癌发热原理:
发热的主因是因为癌细胞本身可以分泌内致热源物质,引起体温中枢紊乱造成发热的,此外组织的炎症或者坏死也是可以引起发热。
肺癌发热人群有以下几类特点:
1、小肿瘤低热多见,抗生素治疗后体温可恢复,但低热反复发生。
2、大肿瘤患者会出现高热,有时每日弛张热,达数月之久,反复抗炎治疗无效。
3、发热温度在在38℃以下。
4、45岁以上男性烟民长期肺部炎症发热。感冒发热人群特点:
感冒发烧人群的特点比较典型:患者多有咳嗽咳痰、全身不适症状、患者接受抗炎治疗后症状体温一周后消失。感冒又季节流行性特点。
对于肺癌发热与感冒发热比较好区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肺癌患者没被发现,专家称,并不是所有肺癌早期都会出现症状,一部分肺癌早期发生时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一旦出现症状多已经进入中晚期,所以肺癌的早期发现很重要,而早期发现的方法就是体检。对于长期吸烟的患者更应该提高警惕,每年至少做一次健康体检,如果您还在为肿瘤检查苦恼,不知如何预约可咨询在线医生:400-668-9923,在线提供全国各大医院体检预约服务。
肺炎一定会发烧咳嗽吗
发烧、咳嗽、咳痰是肺炎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但一些特殊的肺部感染临床并没有发烧症状,如慢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和老慢支合并的肺部感染等。新生儿的肺炎通常也不一定会引起发烧。患肺炎是否会引起发烧,具体也得依据每个人的个体差异,还有肺炎的不同类型。
女性附件炎要如何自查
1、疼痛感
若女性朋友受到附件炎的纠缠,下腹部、腰背部、骶尾部等处往往会出现疼痛感或者性交时出现痛感等,因此,女性朋友不可将其普通对待,导致炎症更加嚣张。
2、白带异常
白带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附件炎缠身也可通过白带来判断。正常情况下,白带是少量的白色略显粘稠的分泌物,但如果白带呈脓性、血性、米泔样、水样等其他类型,就要警惕是否受到附件炎的"青睐"。
3、发热
当女性朋友被附件炎骚扰时,会出现39至40摄氏度的高热现象并伴有恶寒或寒战,且随着体温呈不规则的弛张热,体温会很快下降。因此,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女性朋友应该引起重视,避免误认为是简单的发烧,延误病情的最佳治疗时期。
4、肿块
附件炎登门造访,女性下腹会出现肿块。因此,女性朋友在平时可以通过自摸的方式辨别是否受到附件炎的侵扰。一般来说,女性在清晨检查最好,空腹上完厕所,卧床,弯膝,腹部放松,双手按摩下腹部,由轻浅到重深,如果发现有肿物应引起重视。
引起发烧的类型有哪些 不规则热
发热的体温曲线没有规律性。常见于结核病、支气管肺炎等。
发热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发热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有发生,但是,你知道发热的具体类型分为哪些吗?不同类型有哪些不同症状呢?某些发热性疾病有其特殊的热型,热型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稽留热
稽留热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但24小时内变动不超过1℃,这种热型可持续数天或数周,退热可渐退或骤退。临床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肠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急性发热病的极期。
(2)弛张热
弛张热体温高低不等,昼夜之间体温波动范围较大,发热时体温可在39℃以上,24小时内体温差达1.5℃~2.0℃或更多,但最低温度仍在正常体温以上。临床常见于败血症、严重肺结核、脓毒血症、肝脓肿、支气管肺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肠伤寒、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3)间歇热
间歇热体温可突然高达39℃以上,先有恶寒或寒战,经几个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大汗淋漓,以后间歇数小时或1~2日体温又突然升高,反复发作,如此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称为间歇热。临床常见于疟疾,如间日疟或三日疟、化脓性局灶性感染、肾盂肾炎等。
(4)消耗热
消耗热体温波动范围比弛张热为显著,24小时内体温差在3℃~5℃之间。临床常见于败血症、重症活动性肺结核病等。
(5)回归热(再发热)
回归热是指体温突然升高可达39℃以上,持续数日后降至正常,经过若干时间又重新发热,持续数日以后,又下降至正常,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性互相交替出现,也称再发热。临床常见于鼠咬热,或在某些发热性疾病的基础上又合并其他发热病。
(6)波状热
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又逐渐下降至微热或常温,不久再发,体温曲线呈波浪式起伏,称为波状热。临床常见于布氏杆菌病、恶性淋巴瘤、胸膜炎、周期热等。
(7)颠倒热
早晨或上午体温较高,下午或傍晚较低,与一般的发热规律(早晨或上午体温较低,而下午或傍晚较高)相反,称为颠倒热。临床上常见于持久性败血症、绿脓杆菌性肺炎,偶可见于肺结核病人。颠倒热也有的白天不热,夜间高热者,如丝虫病。
(8)双峰热
高热体温曲线在24小时内有两次小波动,形成双峰,称为双峰热。临床常见于黑热病、恶性疟疾、大肠杆菌败血症、绿脓杆菌败血症等。
(9)双相热
即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天的解热期,又突然发生第二次热程,持续数天后完全解热,称为双相热。临床常见于某些病毒性感染,如脊髓灰质炎、淋巴细胞性脉胳丛脑膜炎、登革热、麻疹、天花、病毒性肝炎等。
(10)不规则热
发热无一定的规律,持续时间也不一定,称为不规则热。临床常见于流感、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性疟疾、肺结核;也可在疾病过程中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发热疾病合并存在时,如大叶性肺炎引起脓胸及败血症等并发症时,热型可由稽留热变为弛张热。另外,发热病人使用某些药物,如解热止痛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引起退热,可使原来的热型变为不规则热型。
发热性疾病可引起很多症状,发热仅是发热性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反应之一。发热的高低和长短以及体温的形式,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和治疗(抗菌药物、解热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等)的影响,因此未经治疗的典型病例,才可能有典型的热型。
以上就是发热类型的介绍,学习了这些是不是对发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呢,发热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发生,尤其是在儿童的身上,所以,多多学习发热的常识,在生活中可能用的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