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拔罐有效果吗 拔罐治疗面瘫操作方法
面瘫拔罐有效果吗 拔罐治疗面瘫操作方法
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
阳白,颧髎,地仓,颊车闪罐法:选好穴位后,用镊子夹住一个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两圈抽出,快速将罐子扣在穴位上,然后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反复6次,以皮肤潮红为度。再用小硅胶罐蘸递质从神门向通里方向走罐6-8次。
翳风拔罐法:翳风位于后头部,用小抽气罐吸拔,注意吸拔时避开头发。
合谷,足三里留罐法:选取小号火罐后,用镊子夹酒精棉点燃,在罐内绕2圈后再抽出,快速将罐子扣在穴位上,留罐10分钟;用小硅胶蘸递质从神门向通里方向走罐6到8次。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有哪些
1、体针法治疗面瘫
治疗面瘫的体针法每次选常用穴4-5穴,备用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可根据透刺二穴间距离选针,经常用作透穴的穴位为地仓透四白、太阳透丝竹空等。对于治疗面瘫需要迅速进针,缓慢送针,不可提插捻转,针身与皮肤成10~15度交角.如透穴,以针尖到达上穴后再刺入o.3寸左右为宜.翳风穴斜向上刺,以面部出现针感为宜,睛明穴用5分长毫针浅刺0.1~0.2寸。
2、针罐法治疗面瘫
治疗面瘫常用穴每次用1组,交替轮用.备用穴为透针所到的止穴,根据主穴的需要而定。第一组阿是穴,以28~30号毫针,分别自皮下透向睛明、地仓、颊车,施捻转手法,运针l~2分钟后,出针。然后在阿是穴拔罐10分钟左右。
3、电针法治疗面瘫
每次选2-3个常用穴,备用六一般选 1~2个.针刺前,先用左手指腹或手掌在患侧面部由轻到重向耳根方向椎拿数次。治疗面瘫针刺方法如下,额纹消失或变浅宜针阳白向下透刺至眉毛中部,迎香向上刺全眶下;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这对于治疗面瘫是非常有帮助的。
中医如何拔罐治疗中风后遗症
对于中风后遗症,中医有十分丰富的治疗经验。现在专业人士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拔罐治疗中风后遗症,根据其特点的不同,一般分为实证和虚证2型。
一、实证:半身不遂,肢体强痉,口舌歪斜,言语不利,伴有眩晕头胀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或伴有腹胀便秘,头晕目眩,口黏痰多,午后面红、烦热等。
(1)选穴肩髃、曲池、合谷、居髎、环跳、风市、阳陵泉、承山、血海。
(2)拔罐方法单纯拔罐法,上述各穴拔罐,留罐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虚证:半身不遂,肢体瘫软,言语不利,口舌歪斜,伴有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偏身麻木,心悸自汗出;或伴有手足心热,肢体麻木,五心烦热,失眠,眩晕耳鸣等。
(1)选穴肩髃、臂臑、手三里、合谷、大椎、膈俞、肝俞、脾俞、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悬钟。
(2)拔罐方法灸罐法。先在大椎、膈俞、肝俞、脾俞、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各穴用艾条温和灸5~1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然后各穴拔罐,留罐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提醒:中风后遗症治疗第一需要的是早期的功能恢复锻炼和及时的对症药物,此外调适情志,增加营养,增强体质也是必要措施。
拔罐可以治疗面瘫吗 面瘫拔罐拔哪里
取穴:主穴:阳白,颧髎,地仓,颊车,翳风,合谷;配穴:风寒,风热者配外关,气血不足者配足三里。
治疗功效:面部各腧穴可疏调局部经筋气血,通经活络;合谷为循经远端选穴,取面口合谷收之意,与近部腧穴翳风相配,具有祛风通络之功效。
拔罐的方法和应用
1、拔罐的方法
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
(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
(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脂肪瘤诊治方法
火针疗法是用特制的针体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手法,刺入身体的腧穴或部位、痛点、肿胀、阿是穴。达到祛除疾病为目的的一种方法。
火针还适用于破脓,治瘤、蠲痹等治疗作用及在疮疡外科疾患。还适用于痹症,瘫痪的治疗。“破瘤坚积结瘤等,皆以火针猛热可用。”“若风寒湿三者在于经络不出者,宜用火针,以外发其邪。”“凡瘫痪尤以火针,宜获功效。”
火针治疗脂肪瘤针法:
1、如果瘤体较大,那么一定要用粗火针,先烧针体,后烧针尖,针体的火候要少的到位,很红,然后转烧针尖。
2、扎脂肪瘤的时候,火针烧的红红的,需要一个助手拿着酒精灯,离操作者极近,这样操作者,可以快速烧针,快速刺入瘤体,一般瘤体需要针刺火针3-5针不等,这要视瘤体的大小决定火针的针数。
3、如果瘤体不固定,操作者一定要一只手先固定瘤体。另一只手烧针,刺入。
4、刺入后,快速刺入,快速出针。然后最好在您刚刚扎过的瘤体上用拔罐器拔一下,这时,可能会看到瘤体里面有液体,血水或胶水类的物体,拔罐器协助拔出来。
5、如果不适合拔罐的位置,也一定要双手协助挤一挤看看瘤体里面的物质是什么样的。
拔罐有哪些适应症和禁忌症
1、适应症
拔罐疗法对疮疡痈毒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
(1)拔罐形成的负压作用于脓腔,可使脓液充分引流,减少全身中毒性反应,促进创口愈合。
(2)避免在治疗深部脓肿和复杂多脓腔脓肿时大创口引流,减少病人痛苦,缩短引流创口愈合时间。
(3)促进脓栓脱落,缩短炎症周期,少用抗生素,从而大大缩短了病程。
(4)拔罐的温热效应及持久均匀的负压效应,改善了局部创面的血液循环,促进了复杂创面和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的迅速愈合。
拔罐疗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临床上早已从早期的疮疡发展到用来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100多种疾病。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从未用本法治疗过的疾病如白塞病、术后腹胀,以及一些疑难急症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甚至如心脏病、骨折等,使用本法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据临床观察,本法对高血压、心绞痛亦有明显疗效。由于拔罐疗法所具有的独特医疗机理,其治疗疼痛性疾病更为见长。
拔罐疗法具有明显的缓解疼痛效果,无论是内科的头痛、腹痛、胆绞痛、风湿痛,还是外科的急性腰扭伤、慢性软组织损伤,都可以用拔罐疗法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有的甚至只需一次治疗即可痊愈。
刺络拔罐的镇痛效果尤为显著。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疼痛多因经络阻滞,气血瘀阻。刺络拔罐能有效地去瘀行血,通经活络,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现代医学也认为,刺络拔罐刺激了某一局部的神经,调节了相应部位血管和肌肉的功能,反射性解除血管和平滑肌的痉挛,产生了明显的止痛效果。
另外,用本法治疗效果较理想的病证有: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冠心病、心律不齐、中暑、肺水肿、急性胃肠炎、胃痛、小儿消化不良、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糖尿病、头痛、胁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腰背痛、痛经、月经不调、乳腺炎、术后肠粘连、荨麻疹、带状疱疹、产后缺乳、牙痛、扁桃体炎、面瘫、毒蛇咬伤、疮疡初起、近视等。
2、禁忌症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2)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
(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
(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应轻柔。
(5)肺结核活动期,妇女经期不宜拔罐。
(6)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
(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
(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
(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
1.体针法治疗面瘫:每次选常用穴4-5穴,备用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可根据透刺二穴间距离选针,经常用作透穴的穴位为地仓透四白、太阳透丝竹空等。对于治疗面瘫需要迅速进针,缓慢送针,不可提插捻转,针身与皮肤成10~15度交角.如透穴,以针尖到达上穴后再刺入o.3寸左右为宜翳风穴斜向上刺,以面部出现针感为宜,睛明穴用5分长毫针浅刺o.i~o.2寸。
2.电针法面瘫:每次选2-3个常用穴,备用六一般选1~2个.针刺前,先用左手指腹或手掌在患侧面部由轻到重向耳根方向椎拿数次。治疗面瘫针刺方法如下,额纹消失或变浅宜针阳白向下透刺至眉毛中部,迎香向上刺全眶下;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这对于治疗面瘫是非常有帮助的。
3、针罐法面瘫:治疗面瘫常用穴每次用1组,交替轮用备用穴为透针所到的止穴,根据主穴的需要而定。第一组阿是穴,以28~30号毫针,分别自皮下透向睛明、地仓、颊车,施捻转手法,运针l~2分钟后,出针。然后在阿是穴拔罐10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