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登革热的新型疫苗

登革热的新型疫苗

登革热I型病毒的抗原植入麻疹疫苗的变异体中,并以此作为疫苗注射到老鼠体内,同时再给老鼠注射登革热病毒。结果显示,这种新疫苗能够长时间、有效地促成老鼠体内抗体的生成,从而破坏登革热病毒。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新一期的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被忽视的热带病》杂志上。

公报说,麻疹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为安全有效的疫苗,世界卫生组织正向各国推广这种疫苗,如果以它为直接载体研制登革热疫苗,将有望开发出能够同时预防麻疹和登革热的“双效疫苗”。 据参与这项研究的弗雷德里克·唐吉介绍,登革热共有四种类型,科研人员的最终目标是研制出对这四种类型都长期有效的疫苗,而且它的生产成本必须低廉,能够使所有的人都负担得起。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多在热带地区传播,其典型症状是发烧、头痛、全身肌肉及关节痛。全球每年大约有6000万到1亿人感染这种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为媒介进行传播。

登革热是如何传播的

伊蚊生活在城市栖息地,主要在人造容器中繁殖。与其它蚊子不同,埃及伊蚊在白天进食,其叮咬高峰是在早上或黄昏前。雌性伊蚊每次进食会叮咬多人。蚊子叮咬了感染登革热病毒的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登革热病毒随蚊子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

伊蚊吸吮病人血液后病毒即在蚊体内的唾液腺及神经细胞中大量复制,经过8~12天后蚊子就具有了传播登革热的能力,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伊蚊有白天吸血的习惯。它吸血时常不是一次吸饱,而是东叮一下,西叮一下地间断吸血,这样就增加了传播疾病的危险。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健康人。它们在叮咬人体时通常一边吸血,一边把自己的唾液注入人体内,登革热病毒也随之注入人的体内。人感染登革热病毒后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隐性感染者、登革热患者(潜伏期或发病后)又可作为传染源感染更多的健康人。

伊蚊感染登革热病毒后不但可终生携带和传播病毒,并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通过蚊卵带病毒过冬,使登革热不断发生。

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是由什么感染的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病毒是一种小型黄病毒,属于黄热病毒属,能引起登革热急性传染病,通常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病毒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秋季防病小常识

一、登革热

秋季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南方的秋天依然炎热,雨水较多,局部地区蚊虫密度偏高,登革热疫情形势较为严峻。登革热主要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主要由伊蚊传播。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病前无明显征兆,患者突然发热,体温迅速升高,同时会感到头痛、腰痛、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骨骼关节疼痛剧烈,还可能出现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严重的可出现出血、休克,导致死亡。

由于登革热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也没有特效药物杀死登革热病毒,因此预防登革热尤为重要。据了解,伊蚊必须靠水繁殖,主要在清水容器或小体积水中产卵、孳生。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措施是清除积水,消除蚊虫孳生环境,杀灭成蚊。

预防建议:

1、预防登革热,主要还是在平时做好防蚊工作,最好给家里的门窗装上纱窗、纱门,并注意居家环境的卫生,及时清理容器中的积水,消灭卫生死角。

2、外出游玩时,特别是前往草木旺盛的公园或郊外,则最好穿上长袖的透气衣服。床上配上透气性良好的蚊帐。此外还可以借助电蚊拍、灭蚊灯等工具。由于蚊虫喜欢颜色艳丽的衣服,择衣时应以浅色衣服为主。

3、蚊子害怕橘红色的光线,在房间里安装橘红色灯光的灯泡能产生很好的驱蚊效果。在卧室内放几盒揭开盖的清凉油或风油精。或取八角、茴香各两枚,泡于温水脸盆中,用这盆水洗澡,洗后身上淡淡的香味就如同加上了一道无形的防护罩一样,蚊子再不敢近身。

二、秋季腹泻

天气会慢慢转凉,进入到秋季,秋季腹泻是最常见的疾病。造成秋季腹泻流行的原因很多,天气转变,一些属于体寒的孩子抵抗能力差,如果吃了凉拌荤素菜或冰镇饮品,就会引起肠道不适,容易出现上吐下泻,一天拉数次水样便的腹泻症状。

秋季腹泻是指婴幼儿因感染轮状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肠炎,由于发病季节多在9至12月份,故称为秋季腹泻,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3岁最多见。此病起病急,在临床上有三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病程一般4至9天,长的可达3周。如果护理不当,严重者可能因为脱水及病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预防建议:

1、每年5~9月份,家长可带孩子,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到当地疾控机构进行轮状病毒疫苗接种,能有效预防或减轻病状。同时,由于轮状病毒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所以一定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喝生水,不乱吃不洁或过夜食物,给婴儿哺乳用的奶瓶、勺子等在喂前喂后进行煮沸消毒等。

2、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被,避免受热或着凉。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炎。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温度要适宜。

3、对感染性腹泻患儿要注意消毒隔离。控制饮食,适当减少乳食,频繁呕吐者应禁食8小时~12小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进少量易消化的食物。

登革热潜伏期

登革热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早期症状较为明显,需要仔细观察和辨别。登革热潜伏期有多久呢?

登革热的潜伏期通常为2~15日,平均为6日左右。

登革热可分为典型、轻型与重型登革热。类型不同,在早期症状表现上也有区别。

典型登革热

1、发热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骤,头痛、发热和眼球后痛,24h内体温可达40℃。同时伴有背痛,周身骨、肌肉及关节痛,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偶有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出血。

2、皮疹于病程3~6d出现。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红斑疹或皮下出血点等。

3、出血 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出血。

轻型登革热

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一般不出血,但浅表淋巴结常肿大,病程短(1~4d)。临床上类似流感。此型病例在流行时期多见,通常不就诊或不住院治疗而被忽视。

重型登革热

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典型登革热,在病程3~5天时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烦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等脑膜脑炎表现。

登革热能够带来哪些危害

登革热一般起病比较急,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有多种,对症治疗才能达到更好地效果,对于常见的登革热症状和特点的了解很重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登革热能够带来哪些危害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引起剧烈关节疼痛因而又称“断骨热”的登革热,1995年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流行:14万人得病,38人死亡。据“疾病控制中心”报道,登革热多年来不断恶化,失去控制,主要由于过去25年间忽略了关于灭蚊(携带登革热病毒的伊蚊)的治本方案;而人口剧增的拉丁美洲,给水设施和环境卫生又往往跟不上,已沦为这些伊蚊的理想滋生地。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估计,全球将有25亿人可能受到登革热侵袭。6~10月为高发季节,潜伏期为5~8天。

病毒一潜入人体血液,就开始在白细胞内进行复制,乃至消灭白细胞。人体反应为突发呕吐、发热、厌食、极度疲乏与剧痛(头痛、眼球痛、四肢痛、关节痛尤以腰骶关节为重)。但在多数病例中,这种急性症状于1周以内便消退了,真正的险情却随后出现。1~2天后再发热,呈双峰或马鞍热型。病程的3~5天出皮疹,先在胸腹部,后蔓延到四肢,为斑丘疹、猩红热样疹、麻疹样疹,压之退色,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另一不同临床型的登革出血热伴有明显的出血及休克等危重症象,起病较慢,发病2~4天后突然加重,病死率较高。

通过以上内容的讲解,我们知道了登革热带来的危害,对于登革热首先是做好防护,如若发现相关症状就要及时做好检查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治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染性疾病有哪些病原菌可以引起出血

主要有出血性皮疹、咯血、呕血、便血和腔道出血等。在出血性疾病中,首先应考虑病毒性出血热,如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新疆出血热;咯血患者应考虑结核病、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呕血患者应考虑肝炎后肝硬化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便血应考虑阿米巴痢疾、韦氏梭形杆菌引起的出血坏死性肠炎、出血性大肠杆菌性肠炎、副溶血性弧菌性食物中毒等。

登革热有什么症状 脑型登革热

病人在病程3—5天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谵妄、狂躁、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缩小。病死率甚高,因发展迅速,多于24h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这些症状警惕登革热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东部和非洲等),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印度、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等较为严重。

目前,输入性病例是我国登革热发生的主要原因。我国大陆近些年来不少地区都发现了来自国外流行区的输入性病例,个别地方还引发了当地病例的发生,甚至造成局部暴发。登革热在我国多发生于6-11月份。

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4天内发病。

主要症状和体征:

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

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

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

束臂试验阳性或淤点,皮肤、齿龈、鼻腔少量出血

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无论在登革热流行地区长期居住还是短期逗留,都有可能被携带登革病毒的蚊虫叮咬而患登革热。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

如果您具备以下3个条件:

发病前14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

发病前14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

出现上述登革热样症状

请立即考虑采取以下3项措施:

立即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取得联系

进行有关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尽快确诊

避免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被蚊虫叮咬以防止进一步传播

登革热感染的辅助检查

从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经济成本来看,登革热为全球最严重的由蚊虫传播的病毒性疾病。该病毒主要是通过埃及伊蚊传播,超过100个国家报告过登革热爆发,有2.5亿人生活在登革高感染区,每年会发生5000万到1亿例登革出血热,200000-500000例登革感染者最终发展为登革出血热,平均有5%的登革出血热患者会死亡。

登革热检测试剂的用途:

一、用于定性的快速检测人群血清、血浆或全血中登革病毒的IgM及IgG抗体。可在15分钟内检测结果。

1、结果快速,15分钟出结果。

2、 结果值得信赖,敏感性和特异性均>90%。

3、方式灵活,样本可为全血、血清或血浆。

4、能区分出登革的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

5、可进行完整的测试,保存方便,常温2-30℃保存。

二、用于定性的检测人群血清中登革病毒的IgM抗体,用于临床实验室对具有持续发烧的登革热症状的病人的辅助诊断。

1、用于检测原发登革病毒感染。

2、用于诊断活动期登革病毒。

3、在登革病毒流行区和非流行区都适用。

4、疾病发作3-5天即可使用。

三、用于定性检测血清中登革病毒(血清型1、2、3及4型)的IgG抗体。用于临床实验室对继发登革热感染的辅助诊断。

1、用于检测登革病毒继发感染。

2、用于登革病毒感染活动期的诊断。

3、用于登革病毒流行区的诊断。

4、疾病发作后2-5天即可使用。

四、用于定性检测血清中登革病毒的NS1抗原(血清型1、2、3及4型)。用于临床实验室对有持续发烧的登革热症状病人的辅助性诊断。

1、用于急性登革热感染的早期诊断。

2、在登革热病毒流行区和非流行区都适用。

3、疾病发作1-7天即可使用。

五、用于定性检测血清中登革病毒(血清型1、2、3及4型)的IgG抗体,用于临床实验室对具有持续发烧的登革感染症状或接触史的患者的辅助性诊断。

1、用于检测先前的登革病毒感染。

2、适用于流行病血清学研究。

3、用于登革热非流行区使用。

六、用于定性检测血清中登革病毒的IgM和IgG抗体。可以区分原发感染与继发感染。

1、包装盒内同时有登革IgM捕捉ELISA试剂与IgG捕捉ELISA试剂。

2、能够区分出登革的原发感染与继发感染。

三大方法预防登革热

世界各地都在爆发登革热,登革热导致无数人死伤,那么怎么来预防登革热呢?

1.控制传染源: 在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患者。同时,对可疑病例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提高人群抗病力: 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登革疫苗仍处于研制、试验阶段,已研制出登革病毒1型和2型的蛋白和DNA基因疫苗,正在进行动物试验,但尚未能在人群中推广应用。由于低滴度的抗登革病毒1型抗体有可能成为促进型抗体,诱发登革出血热的发生,因而增加了疫苗研制、应用的难度。

登革热为什么可怕至极

登革热依其症状轻重分为两型:典型登革热及出血性登革热

典型登革热(即俗称的登革热) :此型较不具危险性,死亡率甚低,多为初次感染者。小孩症状较不明显,成人则出现严重症状,通常被病媒蚊叮咬後,经过一至七天的潜伏期,患者会出现突发性高烧(39至40℃) 、恶寒、前额及後眼窝的剧痛、肌肉痛,再经2至4天全身皮肤出疹,疹子由躯体开始向脸及手脚蔓延,整个病程约七天可结束,大部份病人可完全痊癒。

出血性登革热:这是最可怕的一型,死亡率高达15-50%,喜犯八岁以下的小孩。多由於两次以上重复感染,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剧烈反应,造成全身血管的大量出血,临床症状上除了高烧、头痛、肌肉痛、恶心、呕吐、全身倦怠外,常伴随流鼻血、吐血、血便、血尿、子宫出血及胸腹部积水。由於全身大量出血,常引起心肺衰竭及休克死亡,而其出血时间通常在发烧将退时才发生,所以常引起家长及医师的疏忽,因此登革热病人在退烧时,若出现皮肤湿冷、四肢冰凉、坐立不安时,更应提高警觉,即刻送大医院,不可轻忽。

它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斑蚊及白线斑蚊这两种蚊子,喜欢在白天咬人,栖息於阴凉有水处,不喜欢待在臭水沟,尤其喜欢下雨後的废轮胎及废弃的容器。登革热病毒必须藉由这些蚊子的叮咬,才可能传播出来,而依其抗原性的不同,登革热病毒又可分为l、2、3、4共四型。人若感染其中一型,其在体内产生的抗体并无法防护另外三型,以感染第2型最危险,易发生出血性登革热。这些病媒蚊叮咬登革热病患8至15天後,就具有终生传染病毒的能力了。

相关推荐

登革热会不会致命呢

登革热病毒会不会导致人们死亡呢?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俗称“断骨痛”,是一种通过雌性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能够感染所有年龄阶段的人群。被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后,登革热病毒进入人体损伤血管,导致血液指标下降——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红细胞数量下降或贫血,进而破坏人体免疫力。3~15天内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危重症主要发生于登革出血热病人,常因血小板过低导致内脏出血和休克,因血浆渗漏、积液、呼吸窘迫、严重出血或器官损伤等并发症最终导致死亡。危重病人

出血热与登革热的区别

01 人和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登革热病毒多引起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少数感染者可以发生登革热以及登革热出血/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热主要变现为发热,头痛,全身肌肉痛和骨关节酸痛,淋巴结肿大,博纳悠皮疹或轻微的皮肤出血点,血小板减轻度减少。 02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多发生于再次感染异性登革病毒的患者或母亲为登革病毒抗体阳性的婴儿,初期有典型的登革热症状,随后并且讯孙发展,出现严重出血,表现为明显的皮肤出血和粘膜出血等,血小板减

登革热会人传人吗

不会。 登革热是蚊媒传播疾病,除了通过带病毒的蚊子经叮咬吸血传播外,通过其他途径传播的可能性非常小。登革热病人或带登革病毒的动物不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因此,不用担心接触病人或动物会被传染上登革热。而且,本病不会直接由人传人。

提醒感冒后更易感染登革热

感冒人群更易被蚊子“暗算”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医生表示,登革热属自限性疾病,目前只能对症治疗和护理。灭蚊、防止被蚊子叮咬成为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 陈祖辉建议,市民白天在绿化带、林带等户外活动时,尤其是在登革热流行区,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尽量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阴、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相关研究表明,体温高、出汗多的人更容易被蚊子“定位”,因为蚊子对人体排出的汗液中含的氨基酸、乳酸及氨类化合物非常敏感,而穿长衣

出血热与登革热的区别

1人和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登革热病毒多引起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少数感染者可以发生登革热以及登革热出血/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热主要变现为发热,头痛,全身肌肉痛和骨关节酸痛,淋巴结肿大,博纳悠皮疹或轻微的皮肤出血点,血小板减轻度减少。 2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多发生于再次感染异性登革病毒的患者或母亲为登革病毒抗体阳性的婴儿,初期有典型的登革热症状,随后并且讯孙发展,出现严重出血,表现为明显的皮肤出血和粘膜出血等,血小板减少,血液

登革热会人传人吗 登革热不会直接人传人

登革热是蚊媒传播疾病,除了通过带病毒的蚊子经叮咬吸血传播外,通过其他途径传播的可能性非常小。登革热病人或带登革病毒的动物不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因此,不用担心接触病人或动物会被传染上登革热。而且,本病不会直接由人传人。

黄热病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

黄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主要流行于非洲、中南美洲 和几个加勒比群岛国家。2011年乌干达、科特迪瓦、塞拉利昂、肯尼亚、加纳、塞内加尔、秘鲁、巴西等国均有疫情报告。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均是由白纹伊蚊 和埃及伊蚊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有该病的流行,近期拉丁美洲、东南亚地区有登革热疫情发生,印度有基孔肯雅热疫情发生前往上述 地区者应注意: (一)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并重点作好防止蚊虫叮咬的个体防护,如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或使用蚊帐、防蚊网等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二)到上述地区

登革热如何传播

当蚊子叮咬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进入蚊体内,随后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的蚊子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造成感染患病。蚊子可终生携带和传播病毒。 在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蚊虫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伊蚊体色为黑色,头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银白色或白色花斑,俗称“花斑蚊”。 人们对登革热普遍易感。在流行季节,从非流行地区进入流行地区的人容易受到感染,如到东南亚等地旅游、探亲、劳务、经商者。登革热病毒分为4型(Ⅰ、Ⅱ、Ⅲ、Ⅳ)。感染登革热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但患过

预防登革热 有效隔离

病媒蚊叮咬登革热病患后就具有了传染病毒的能力,登革热病毒的传播也是必须由病蚊叮咬才能从人传给人。因此有效的隔离是预防疾病区域性扩散的有效方法。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等登革热类似症状要马上到医院就诊,发现和确诊的病人最好住院隔离或者注意做好居家隔离,避免登革热病毒再次通过蚊子叮咬造成传播。

登革热的注意事项

1预防登革热我们平时的时候要多进行煅炼,增强抵抗能力,同时要在饮食方法调整,注意自己的休息时间,不要熬夜,因为熬夜多了,就会导致我们的身体虚弱,容易给蚊子叮后得登革热这个疾病。 2预防登革热我们要在我们自己住房的周围要做好消毒,不要留下让蚊虫有生长的死角,同时要在家里的窗户上装可以挡蚊子的网纱,要保持我们自己住的地方和周围的环境卫生,让蚊虫没有发展的源头。 3得了登革热的患者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不要延误病情,因为登革热治疗不及时的话是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的,严重的还会一起死亡的严重后果的,在治疗的时候要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