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黄热病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

黄热病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

黄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主要流行于非洲、中南美洲 和几个加勒比群岛国家。2011年乌干达、科特迪瓦、塞拉利昂、肯尼亚、加纳、塞内加尔、秘鲁、巴西等国均有疫情报告。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均是由白纹伊蚊 和埃及伊蚊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有该病的流行,近期拉丁美洲、东南亚地区有登革热疫情发生,印度有基孔肯雅热疫情发生前往上述 地区者应注意:

(一)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并重点作好防止蚊虫叮咬的个体防护,如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或使用蚊帐、防蚊网等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二)到上述地区旅游期间或旅游后半个月内,一旦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要尽早就诊并将旅游史告知医生。

(三)到黄热病流行地区旅行的游客出发前10天接种黄热病疫苗是重要的预防手段。

气候变化对传染病的影响

科学证据十分清楚,地球正在变暖,变暖的速度在加速。气象学家们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2008年4 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人类健康”,WHO 选定该主题是因为认识到气候变化对全球卫生安全造成的威胁正在日益增长,旨在促进公众参与防范气候变化对健康不良影响的全球宣传运动。

气候变化将可能干扰地区的天气形式和生态平衡,从而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多方面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影响传染源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增加及地理分布扩大;通过影响粮食产量导致营养不良型疾病;通过海平面升高引起的人口迁移导致传染病和心理疾病的增加;通过影响空气质量导致呼吸道传染病增多;通过影响社会,经济和人口导致更广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由气候变化产生的健康效应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许多传染病(尤其是虫媒传染病譬如疟疾、血吸虫病、病毒性脑炎和登革热等)的传播过程;全球趋暖还将使海平面和海表面温度上升,从而增加经水传播疾病(例如霍乱和贝类水产品中毒)的发病率。因此我们应积极发展疾病预防战略和公共卫生对策,减少气候变化对传染病传播的可能影响。 1、气候变化对虫媒传染病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将影响虫媒传染病的传播,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虫媒的地区分布,增加虫媒繁殖速度与侵袭力和缩短病原体的外潜伏期。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虫媒传染病包括疟疾、血吸虫并登革热和其它虫媒病毒性疾病。

(1)疟疾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气候变化相关传染病,在非洲、欧洲、亚洲、美洲,甚至在全部病例均为输入型病例的大洋洲都开展了相关研究。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气温、降雨量与疟疾病例的增加呈正相关。疟疾也是全球流行最严重的虫媒传染病,全世界有1/20的人口患有疟疾,每年有3亿5000万新病例,约200万人死于该病。疟疾在有些地区原已被消灭或控制,但现呈复发之势,这主要是由于疟原虫和传播疟疾的蚊虫已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气候因素(如温度和湿度)直接影响疟疾的传播,由于疟原虫一般在16℃以下难以存活,所以疟疾分布有地区性。 温度可直接影响疟原虫的生长和蚊虫的生命周期。充沛的雨量有利于蚊虫的滋生,适宜的气候条件可加强蚊虫的侵袭力。如1987年,疟疾在卢旺达大流行,主要是由于气温(尤其是最低气温)升高和连续下雨。计算机模型预测到2100年,世界人口受疟疾影响的比例将可能由现在45%增至60%,即每年将新增病例5000万~8000万。

(2)登革热是最常见的蚊虫传播的病毒性感染疾病,全球的登革热病例在过去的50年增加了30倍。大洋洲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没有有效的政策和公共卫生措施,到2100年,登革热的传播地区可能向南(气温相对较低的地区)延伸1600公里,如果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登革热向南的延伸可以控制在600公里之内 。中国和马来西亚也有天气变量与登革热关系的相关报道 。

每年全球有25万到50万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气温是影响登革热传播的重要因素,当气温升高时,病毒在蚊虫体内的潜伏期缩短,蚊虫叮咬人群的频率加快。目前,登革热主要分布在一些热带地区,但随着全球趋暖,登革热分布范围可能扩大(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蚊虫易被霜冻和持续低温天气杀死)。

(3)乙脑和流行性出血热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较少。有限的研究表明,气温、降雨和湿度都可以影响乙脑的发病率,而且这种影响在农村和城市中均有体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经鼠类传播。目前,气候变化对啮齿类动物传播的疾病的影响尚不明确。安徽省的研究显示降雨量与出血热的发生存在负相关关系 ,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4) 立夫特山谷热(Rift vally fever,RVF)为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发生于南非、肯尼亚及埃及。该病经蚊传播,主要侵袭对象是牛、绵羊和山羊,病死率高尤以新生家畜为甚。立夫特山谷热病原立夫特山谷热病毒属布尼病毒科白蛉病毒属, 该病毒传播媒介众多,可由多种属蚊子传播,

也可经其它节肢动物传播。该病于2000年9月首次从非洲大陆入侵亚洲的沙特阿拉伯及也门,致使2国数百人发病。北京出入境动物疾病急诊中心报道,气候变化可导致立夫特山谷热的传播向北延伸,穿过地中海和阿拉伯海,对动物及人类健康带来新的威胁。

(5)血吸虫病现场和实验资料表明,气温可影响血吸虫和钉螺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并可影响人群和疫水的接触情况。一般在低气温时(9℃以下),血吸虫感染不会发生,但感染机率随气温升高而增加,气温在24℃~27℃时,血吸虫感染率可达最高。但气温过高时(39℃或以上),可造成钉螺死亡,血吸虫感染率反而下降。此外,钉螺分布还受到降雨量的影响。最近据数学模型预测,到2050年,由气候变化而增加的血吸虫病例数可高达500万。

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是由什么感染的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病毒是一种小型黄病毒,属于黄热病毒属,能引起登革热急性传染病,通常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病毒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登革热是由什么感染引起的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分为普通登革热和出血登革热,后者死亡率较高。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外血清型病毒引起的两种不同临床类型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性疾病。

每年超百万人死于蚊虫叮咬

防蚊注意家中植物

首先说说蚊子,大家很熟悉蚊子,也很痛恨蚊子。那蚊子的危害有多大,习性是什么,我们怎么来预防呢?下面我来具体讲讲。

世卫组织称,在所有害虫中,蚊子是第一大致命杀手。蚊子叮咬后除了瘙痒,还会主要传染4种疾病:第一种是疟疾,疟疾已被世卫组织列为和癌症、结核病一样的三大危险疾病之一。疟疾对脾的影响最大,会造成脾肿大,最后导致死亡。第二种是登革热(骨痛病),致死率在15%~50%。在我们国家主要在广东、广西,且在6月~11月多发。虽然在北方较少,但只要有蚊虫叮咬,就有得登革热的可能。第三种是乙脑,不过乙脑现在有疫苗,孩子是主要的受害对象。最后一种是基孔肯雅热,这是一种外来病,这个病对关节的伤害极大,几个小时就能让关节丧失功能。

接下来,我们认识一下蚊子。蚊子从卵变为成虫,也就20多天的时间。因为幼虫和成虫长相完全不同,一般很难辨认它的幼虫。蚊子在变成成虫之前一直在水中,因此水对蚊子很重要。蚊子的飞行距离不长,也就是几十米到几百米,如果你被蚊子叮了,一定是附近有蚊源。多数蚊子习惯在傍晚和晚上活动,但也有在白天叮人的,如白纹伊蚊(即花蚊,对人攻击力最强的蚊子),因此,防蚊不能仅在晚上。蚊子叮人是为了繁殖,秋后,蚊子为了过冬,会加快繁殖速度,所以有“秋后蚊子猛如虎”的说法。

那蚊子喜欢叮什么样的人呢?这是很多人都感兴趣的问题,当然,民间也流传着各种说法,如血型说、性别说等。但科学证实,蚊子主要根据以下几个原则来选择叮咬对象,第一,释放二氧化碳多的人,蚊子头部有很敏感的感觉器官,它对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很敏感,因此,块头大、呼吸快的人招蚊子;第二,爱出汗的人爱招蚊子;第三,新陈代谢快的人招蚊子,如小孩;第四,穿深色衣服的人招蚊子,白纹伊蚊很喜欢黑色,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病的主要病媒就是它。

了解了蚊子的特点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预防蚊子叮咬我们,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翻盆倒罐”。蚊子最喜欢水,为了不让它繁殖,喜欢养植物的人就要注意了,家中养植物,特别是养水生植物就很招蚊子,因此要清除家中多余的水,不用的花盆扣过来。水生植物要勤换水,托盘里有水的要赶紧倒掉。不过,养鱼的不用担心,鱼会吃掉蚊子的幼虫,净化水中环境。

第二,安好纱窗纱门,不要让蚊子进房子。如果发现室内蚊子不多,用灭蚊灯,不要用药,用灭蚊灯时,把其他光源关掉,以免影响灭蚊效果。

第三,灭蚊药,这是杀死蚊子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灭蚊药有蚊香和喷药,如何选择呢?

首先,要看三证。1.农药登记证;2.生产许可证;3.产品标准号。蚊子也有抗药性,光换牌子效果不一定好,要看成分,尽量选择不同成分,今年用一种明年可以换一种,有些蚊香有安全提示,不要忽略安全提示,要按照上面的指示做。

其次,我们要注意蚊香和喷药在使用时的一些注意事项。有的人喜欢用盘香,不过长期闻盘香对鼻黏膜伤害较大,有条件的最好别用盘香。电蚊香和电热液体蚊香原理相同,都是通过加热将药释放出来。电热蚊香怎么使用才能保证效果呢?提前一两个小时插上,让其加热,同时放在房子的上风向处,可以让蚊香更好地弥漫在整个房间中。不过整夜都使用蚊香对健康不好,因此,可以睡前两三个小时插好蚊香,紧闭卧室门窗,将蚊子闷死,睡觉时,拔掉蚊香,开窗通通气就好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的人蚊香片用完了,蚊香器还好着,就只买了蚊香片,不换蚊香器,这样是不对的,最好配套使用,因为有的加热器只能加热到150℃,但有的蚊香片在160℃才能挥发,因此,最好蚊香片和蚊香器配套使用。

提醒感冒后更易感染登革热

感冒人群更易被蚊子“暗算”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医生表示,登革热属自限性疾病,目前只能对症治疗和护理。灭蚊、防止被蚊子叮咬成为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

陈祖辉建议,市民白天在绿化带、林带等户外活动时,尤其是在登革热流行区,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尽量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阴、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相关研究表明,体温高、出汗多的人更容易被蚊子“定位”,因为蚊子对人体排出的汗液中含的氨基酸、乳酸及氨类化合物非常敏感,而穿长衣长裤的主要目的是来遮掩汗液等皮肤分泌物的气味,让蚊子无法追踪。从业数十年的医生张青林认为,相比普通人,像感冒患者这一类体温高、易出汗的人更容易被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如今夏秋交替时节,正是感冒的高发期,更要注意预防感冒。

被蚊子咬了会得什么病 登革热

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以发热、皮疹、肌肉和骨关节剧烈酸痛、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为主要表现,病死率低;登革出血热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目前主要颁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以长江以南为多。

蚊虫叮咬会传播哪些疾病

传染性乙型脑炎:

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重型患者病后往往有后遗症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登革出血热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

黄热病:

是黄热病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伊蚊传播

疟疾:

由按蚊传播,是疟原虫传播引起怕传染病,夏季两季多见,常年可发病

丝虫病:

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在我国仅有斑氏及巴来丝虫病流行,长江以南地区流行 ·

黑热病:

是由白蛉叮咬而传播的,要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控制相关动物传染源.

晚上蚊子在耳边嗡嗡怎么办 拍死蚊子会传染登革热吗

如果携带有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咬了就会感染。

主要传播途径就是通过患者或者携带者被蚊子叮咬后,蚊子再叮咬健康人,从而导致健康人患上登革热这个急性虫媒传染性疾病,如果咬你的蚊子并咩有这个病毒,就不会传染,反之有此病毒就会被传染,而且登革热病毒会经过3-15天的潜伏期,然后突然发热,并持续3-5天,严重的还会感觉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4天左右出现红疹、呕吐,轻微的口腔出血和流鼻血,病后可能出现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患者会恶化至出血、休克。

蚊子可以传播哪些传染病

蚊子可以传播的疾病有疟疾、淋巴丝虫病、黄热病、西尼罗河热、东方马脑炎、西方马脑炎、委内瑞拉马脑炎、圣路易马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塞孔肯雅热、斑氏丝虫病、马来丝虫病和帝纹丝虫病等等疾病。
根据资料显示可通过蚊子传播的病多大80多种,上面这些是比较常见的。

相关推荐

登革热有哪些临床表现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病毒传染病,其典型症状是发烧、头痛和关节痛等。 登革热是热带地区的一种地方病。是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会出现内脏大出血。这是热带地区的一种地方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会出现内脏大出血。高达50%的感染者出现不同程度、不同部位出血现象。预后良好,病死率为3/10000。 感染登革热轻则突然发热、剧烈肌肉疼痛、骨关节痛,重则广泛出血、迅速休克,在大多数国家登革热的死亡率大约为5%,大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壮年中。 初次感染登革病毒的人,临床上表现为典型登革热,不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

登革热是由蚊虫传播的病毒性虫媒病,也就是通过蚊虫的刺叮吸血传播的。在我国,埃及伊蚊是其主要传播媒介,其次为白纹伊蚊,而致倦库蚊不是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可经卵传递登革热病毒,在维持自然疫源地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被蚊虫叮咬有哪些危害

蚊虫是传播乙型脑炎和多种热带病(如疟疾、丝虫病、黄热病登革热)的主要媒介,夏秋季如发现宝宝有高热、呕吐,甚至惊厥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在使用驱蚊用品,特别是直接接触皮肤的防蚊剂、膏油等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现象,有过敏史的宝宝更应注意。 1、被蚊子叮后,会让人感到痕痒难耐,特别会影响睡眠。 2、蚊子的主要危害是传染疾病。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之多。在地球上,再没有哪种动物比蚊子对人类有更大的危害。

登革热会人传人吗 哪些蚊子可以传播登革热

能传播登革病毒的伊蚊种类较多,由于各地生态环境不一样.蚊子分布的种类也不同,因此,各地的媒介伊蚊种类也会有一些差别,但主要传播媒介还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是登革热大部分流行区的主要传播媒介,在本病流行时.这种蚊虫的带毒率很高,是传播能力最强的蚊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白纹伊蚊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在海南及其他少数沿海地区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

登革热如何传播

当蚊子叮咬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进入蚊体内,随后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的蚊子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造成感染患病。蚊子可终生携带和传播病毒。 在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蚊虫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伊蚊体色为黑色,头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银白色或白色花斑,俗称“花斑蚊”。 人们对登革热普遍易感。在流行季节,从非流行地区进入流行地区的人容易受到感染,如到东南亚等地旅游、探亲、劳务、经商者。登革热病毒分为4型(Ⅰ、Ⅱ、Ⅲ、Ⅳ)。感染登革热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但患过

预防登革热 有效隔离

病媒蚊叮咬登革热病患后就具有了传染病毒的能力,登革热病毒的传播也是必须由病蚊叮咬才能从人传给人。因此有效的隔离是预防疾病区域性扩散的有效方法。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等登革热类似症状要马上到医院就诊,发现和确诊的病人最好住院隔离或者注意做好居家隔离,避免登革热病毒再次通过蚊子叮咬造成传播。

出血热与登革热的区别

1人和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登革热病毒多引起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少数感染者可以发生登革热以及登革热出血/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热主要变现为发热,头痛,全身肌肉痛和骨关节酸痛,淋巴结肿大,博纳悠皮疹或轻微的皮肤出血点,血小板减轻度减少。 2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多发生于再次感染异性登革病毒的患者或母亲为登革病毒抗体阳性的婴儿,初期有典型的登革热症状,随后并且讯孙发展,出现严重出血,表现为明显的皮肤出血和粘膜出血等,血小板减少,血液

登革热是如何传播的

伊蚊生活在城市栖息地,主要在人造容器中繁殖。与其它蚊子不同,埃及伊蚊在白天进食,其叮咬高峰是在早上或黄昏前。雌性伊蚊每次进食会叮咬多人。蚊子叮咬了感染登革热病毒的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登革热病毒随蚊子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 伊蚊吸吮病人血液后病毒即在蚊体内的唾液腺及神经细胞中大量复制,经过8~12天后蚊子就具有了传播登革热的能力,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伊蚊有白天吸血的习惯。它吸血时常不是一次吸饱,而是东叮一下,西叮一下地间断吸血,这样就增加了传播疾病的危险。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健康人。它们在

出国游需防传染病

黄金周选择出国游的市民相当多,现在出国游对百姓来讲是一件挺简单的事,周围的同事经常出国旅游观光。多出去走走的确是件好事,不过,出游前可别忘了做好出游的卫生安全准备。有专家提醒,由于各出境游目的地国家情况不同,最好在出游前4-6周就做好卫生防范准备。 记者从广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获悉,针对一些常见传染疾病,出发前注射预防针是预防一些重要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出国预防接种分为两种:一是规定的预防接种,即依据国际卫生条例或者一些国家的规定,对于旅行者前往某些烈性传染病的疫区或流行区要求进行的预防接种,包括有黄热病

登革热预防方案

一、疫情报告 将登革热列入国家乙类管理传染病,其疫情必须按照国家传染病报告要求及时上报,疫情经证实发生后应立即与有关的省、市及县、区通报,必要时组织联防。 二、监测 1.监测区的划分与任务: (1)重点监测区:自1978年以来,曾发生或反复发生登革热流行,并有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分布的沿海地区。此类地区要设置长期监测点,开展经常性的监测工作。 (2)易感监测区:凡有白纹伊蚊分布,虽无病例报告,但与上述地区人员交往较频繁的地区,也要对流动人口和媒介进行定期监测工作。 2.媒介监测:对主要传播媒介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