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俞的作用 三焦俞养生应用方法
三焦俞的作用 三焦俞养生应用方法
1.按摩:用指腹按揉三焦俞100-2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主。配伍气海,大肠俞,可理气通腑,治疗肠鸣,腹胀。
2.用艾条温和灸法对三焦俞施灸5-20分钟,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度。配伍身柱,命门,可温补肾阳,强壮腰膝。
三焦俞的定位与主治 三焦俞主治疾病
三焦俞为三焦的背俞穴,是三焦经经气输注之处,具有通调三焦,疏利水道,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益肾助阳之功,为治疗三焦疾病及通利三焦的预防保健要穴。主治水肿,小便不利,腹水,肠鸣泄泻,痢疾,呕吐等脾胃肠腑病症;小便不利,水肿等三焦气化不利病证;腰背强痛。
三焦俞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三焦俞的作用
三焦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为三焦背俞穴,善于外散三焦腑之热;人体水液代谢的升降出入,周身环流,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实现,适当刺激本穴,可有效调理三焦,利水强腰,防止水肿,痰饮等病症。
三焦俞的作用 三焦俞的功效和作用
三焦俞属足太阳膀胱,是三焦之气输注之处,与三焦内外相应,善于外散三焦腑之热,能反应和治疗三焦病症。人体水液代谢的升降出入,周身环流,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实现。三焦主通调水道,本穴统管三焦相火,能助肾之命火而利水化湿。
三焦俞具有调三焦,利水道之功,主治肠鸣,腹胀,腹水,呕吐,泄泻,痢疾,水肿,水谷不化,腰背强痛等疾病;对治疗青春痘也十分有利。
三焦俞的准确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三焦经位于脊柱区,第1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先取与肚脐相对的命门穴,再向上数一个椎体,其旁开1.5寸即是本穴。
三焦俞穴位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三焦,三焦腑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三焦腑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故名。三焦俞为三焦的背俞穴,是三焦经经气输注之处,具有通调三焦,疏利水道,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益肾助阳之功,为治疗三焦疾病及通利三焦的预防保健要穴。主治水肿,小便不利,腹水,肠鸣泄泻,痢疾,呕吐等脾胃肠腑病症;小便不利,水肿等三焦气化不利病证;腰背强痛。
三焦俞的定位与主治 三焦俞穴名解析
三焦俞穴位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三焦,三焦腑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三焦腑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故名。
三焦俞的位置在哪 三焦俞的作用与功效
1.缓解治疗腹胀、肠鸣、小便不利、水肿等。
2.发烧、腰痛、精力减退、青春痘、赘疣、糖尿病、呕吐、遗尿等。
3.作用功效:调三焦、利水强腰。
委阳位置图和作用 委阳的配伍疗法
1、委阳穴配三焦俞穴、肾俞穴:治疗小便不利;
2、委阳穴配殷门穴、太白穴:治疗腰痛不可俯仰;
3、委阳穴配志室、中髎:治疗小便淋沥;
4、委阳穴配天池穴:治疗腋肿;
5、委阳穴配三焦俞、膀胱俞、中极、三阴交:治疗乳糜尿。
针刺三焦俞穴怎么操作正确
针灸三焦俞的操作方法
取穴法:俯卧。平第1,2腰椎棘突间水平,正中线与骶棘肌缘之间中点距背正中线1.5寸。
简易取法: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1个椎体,即为第1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面向腹侧面直刺,与背侧面成90°。
深度:进针0.3-0.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俯卧位取穴。
作用与功效
三焦俞穴位背俞穴,是三焦经经气输注之处,具有通调三焦,疏利水道,祛湿止泻之功,主治水肿,小便不利,腹泻等症;又因本穴位于腰部,能舒筋通络,强健腰脊,主治肩背拘急,腰脊强急。
注意事项
三焦俞穴处于肾脏的体表投影内,其局部解剖由浅入深,依次为胸腰筋膜浅层,腰方肌,肾筋膜后层,肾脂肪囊和肾脏。针尖向外侧深刺超过1.5寸,就有可能刺穿腹腔后壁而损伤肾脏。
漏谷的意思是什么 漏谷的临床应用
主穴: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
配穴:湿热蕴结者,配委阳;肺热壅盛者,配尺泽;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支沟;瘀血闭阻者,配次髎、血海。
方义:中极为膀胱募穴,配膀胱之背俞穴,俞募相配,促进膀胱气化功能,通利小便;三阴交、阴陵泉为脾经腧穴,善于醒脾利湿,消除瘀滞,通利小便。
主穴:脾俞、肾俞、三焦俞、关元、三阴交
配穴:脾气虚弱者,配气海、足三里;肾阳虚弱者,配太溪、阴谷;无尿意或无力排尿者,配气海、曲骨。
方义:脾俞、肾俞以振奋脾肾气机,脾肾不足则三焦决渎无力,故用三焦俞以通调三焦气机;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能温补下焦元气,鼓舞膀胱气化;三阴交调理肝、脾、肾功能,以助膀胱气化,诸穴相配可达益气启闭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