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时7大危险及应对措施
游泳时7大危险及应对措施
【1】腿抽筋:小腿抽筋也叫“腓肠肌痉挛”,主要是指脚心和腿肚抽筋。发作时不仅疼痛难忍,而且还不能活动。出现腿抽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下水前的热身活动不足,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身体缺钙或者缺乏运动。游泳时一旦发生小腿抽筋,务必保持镇静,因为惊慌可能导致呛水核抽筋加剧。此时要深吸一口气,把头潜入水中,使背部浮上水面,两手抓住脚尖,用力向自身方向拉,同时双腿用力,可以反复几次。对于刚学会游泳或正在学习游泳的人,则应马上靠岸或靠近水线,如果情况危急应大声呼救。
【2】头痛、恶心、呕吐:游泳时头痛,可能是慢性鼻炎、呛水或身体寒冷、暂时性脑血管痉挛引起供血不足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这时,泳者应迅速上岸,用大拇指在头顶百会穴、太阳穴及列缺穴按揉,然后用热毛巾敷头,再喝一杯热开水即可。鼻子呛进脏水有时会出现恶心、呕吐。此时,泳者应赶快上岸,用手指压中脘、内关穴,如果有仁丹,也可以含上一粒。为预防肠炎,还可吃几瓣生大蒜。
【3】胸闷:下水后,水对人体的压力会变大,此时老年人和刚刚学习游泳的人可能出现胸闷不适。你可以先上岸,多做几次深呼吸或者重新做一次热身运动。
【4】耳痛、耳鸣:多是耳朵里灌进水或鼻子呛水引起的。此时要及时排水,方法有胃:深呼吸,闭紧嘴,将腮帮鼓起,并将头歪向耳朵进水的一侧,用手拉住耳垂,用同侧腿进行单足跳;手心对准耳道,用手把耳朵堵严压紧,左耳进水就把头歪向左边,然后迅速将手拨开,水即会被吸出;游泳结束后,要及时去除耳道内的积水,抹几滴醋和酒精,能防止耳朵因进水而受到危害。
【5】眼睛痒痛:眼睛痒痛可能是因水不洁净引起。应佩戴合格的泳镜,上岸后,泳者应马上用清洁的淡盐水冲洗眼睛,然后用氯霉素或红霉素药水点眼,临睡前最好再做一下热敷。
【6】头晕:出现头晕、脑胀主要原因是游泳时间过长,血液聚集于下肢,脑缺血,机体能量消耗较大,身体过度疲劳的造成的。此外,饭后1小时内游泳也会头晕,因为此时大脑缺氧,容易犯困、头晕。这时,泳者应立即上岸休息,全身保温,并适当喝些淡糖水或盐水。
【7】腹痛、腹胀:刚吃过饭或空腹游泳时会产生腹痛腹胀。这时泳者应上岸仰卧,用拇指尖点压中脘穴、上脘穴或足三里穴。
教婴儿游泳的11项措施
婴儿虽然具有在水中屏息的得天独厚的游泳能力,但是每一个婴儿的家长和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导和必要的安全措施,婴儿游泳仍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确保婴儿的游泳安全和身体健康,父母和教师要学会如何正确指导婴儿游泳的方法,以及游泳时的安全措施。
1、参加学习游泳的婴儿,必须经过体格检查,曾患过某种疾病的婴儿,必须经过医生的认可,方可参加游泳。
2、婴儿每次下水学习游泳时,必须是一对一的,即每一名婴儿,应该有一位父(母)亲或教师负责教学和活动。
3、在每次游泳前,应做好辅助器材的准备工作。辅助器材包括充所背带,泡沫塑料制作的浮具,一些能在水上漂浮的,色彩鲜明的儿童玩具。
4、下游泳池前,家长同婴儿同时更衣,带尿布的婴儿,可穿上塑料防水裤,防止粪便渗漏到游泳池水之中。
5、18个月以内的婴儿,应在浮具帮助下游泳,浮具应佩带于婴儿的胸、背、肩带等部位,佩带好浮具下水后,婴儿的头部应向上,面部出水,身体保持直立姿势。
6、 开始游泳时,应由父母或教师把住婴儿的腹部或背部进行练习,然后逐渐减少帮助。帮助时,最好托住婴儿的背部,使婴儿面部露出水面,也可以在正面拉住婴儿的两臂,使其头部抬出水面练习游泳。
7、 婴儿离开浮具漂浮时,父母或教师的双手应处于随时可能托住婴儿的位置。
8、 婴儿每次游泳的时间不宜过长,开始学习阶段10分钟即应出水,以后根据情况适当处长至15--20分钟。起水时,应让孩子们感到舒服愉快。
9、婴儿出水上岸后,父母亲应该用大浴巾包裹他的身体,然后迅速擦干全身,穿上衣服,衣服可稍稍多穿一些,以利保暖。
10、 婴儿游泳时,游泳池必须保持清洁,水温最初应在34--35度之间,但最低不得低于32度。
11、 婴儿游泳后,父母应观察其身体反应,如有不适或生病,应及时减少游泳时间,或暂中止游泳。
培养下一个“宁泽涛”
1.婴儿游泳别戴脖圈
婴儿游泳(实际上是指玩水)可促进各种感觉信息的传递和血液循环,引起全身包括神经、内分泌、消化系统等一系列的良性反应,可以锻炼心肌,增加睡眠,提高肌体免疫力,有助于婴儿形成健康快乐的情绪,对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大有好处。但家长需要注意,给婴儿游泳千万不要戴脖圈。
有专家总结了婴儿用脖圈的4大危险:小宝宝脖子很软,套脖圈容易伤害宝宝稚嫩的颈椎;脖圈是塑料的,临床有见宝宝对脖圈过敏或脖圈摩擦过度导致皮炎的;脖圈容易压迫气管;最最危险的是,人脖子上有颈动脉窦,若不小心被压到,可发生压力感受性反射,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严重者甚至休克。》》》相关阅读:婴儿戴脖圈游泳存安全隐患
2.孩子5岁后开始学游泳最好
孩子几岁开始学游泳最好?(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游泳不是指婴幼儿的玩水式游泳。)游泳需要体力、呼吸等各个系统的密切配合,对于孩子本身的体能就是一个考验。等到孩子五岁了,心肺功能也发育得相对完善了,体能上也能够满足游泳所需的力量,等到这个时候再开始学习游泳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美国小儿科研究院建议,4岁以下儿童的父母不要再让他们的孩子过早地开始学习游泳,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身体发育情况还不适合接受游泳训炼。研究人员称,小于5岁的儿童原则上都不适于学习游泳。
3.带孩子游泳注意防6种病
孩子游泳好处多多,但公共游泳池人多,细菌也多,也很容易传染疾病,如手足口病、红眼病、传染性皮肤病等,39育儿提醒家长,夏季到孩子游泳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要警惕心脏健康的预警信号
1.性功能障碍。美国梅奥诊所的调查发现,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罹患心脏病的危险比普通男性高两倍。女性性唤起困难等问题,也可能是生殖器部位血流量降低所致。
应对措施:无论男女,出现上述问题时不要羞于启齿,最好做个全面检查,包括心脏检查,找出真正原因。
2.打鼾等睡眠问题。睡觉鼾声如雷,会降低血液含氧量,增加心脏病风险。睡眠呼吸暂停患者,5年内发生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是正常人的3倍。
应对措施:只要睡得不好,就说明存在健康问题,因及时就医,检查睡眠问题的同时,别忘查查呼吸和心脏。
3.牙痛、牙龈肿胀或出血。牙痛、牙龈炎及牙出血等问题,往往是潜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信号。心脏问题导致的血液循环差,容易诱发牙周病;而牙周病又容易使病菌侵入,伤害心血管。
应对措施:积极治疗牙周病,防止细菌感染,必要时进行全面检查。
4.腿部或脚部浮肿。浮肿可能说明心脏泵血能力减弱,无法及时排出身体组织的废物液体。这是冠心病、心衰等疾病的一大信号。心脏引起的浮肿,一般从脚踝、手指等肢体末端开始。
应对措施:发现该症状最好马上进行心脏功能检测,及时发现病情。
5.心律不齐。心跳节奏紊乱,如心动过速、心悸等,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大症状,甚至诱发脑卒中等不良后果。
应对措施:查查心电图,必要时可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或运动平板测试,判断心功能是否正常。
6.胸口压榨性疼痛或肩膀疼痛。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和典型的症状,患者常会感觉胸口产生重物压榨感。但是,心绞痛个体差异较大,有时可误诊为消化不良或烧心,有时还经常发生于肩部、颈脖、下巴、臂膀或上后背,易误诊为肌肉拉伤等。
应对措施:立刻休息,并含服硝酸甘油帮助扩张冠脉、增加心脏供血,如无缓解,应立即就医。
7.气短。气短,特别是运动、用力或压力大时出现,往往是心脏病、肺病等疾病的早期信号。研究发现,90%以上的患者在心脏病发作前数周就有异常症状,其中40%的人出现气短的表现。
应对措施:任何情况下出现气短,都应该去医院检查,因为这可能是多种严重疾病的首发症状之一。
游泳并非人人适宜
不适宜游泳的人群
主要是指心脏病、肺气肿、癫痫病患者,有耳聋眩晕等病症的人,游泳会加大心脏负担。心脏病患者如果要从事游泳运动要听取医生的意见;肺气肿(老慢支)等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游泳也会增大危险性,因为水的压力会增加胸腹的压力,胸廓的扩张和横膈的升降都可能增加难度,致使肺功能障碍加重,出现呼吸困难和缺氧,发生头晕、眼花等症状。而对于癫痫患者,如果游泳时癫痫发作,则很危险,出现抽筋、昏迷、失去自救和呼救能力。内耳病变的患者不宜游泳,是因为内耳是人体重要的平衡器宫,在水中运动对平衡能力要求很高,平衡能力差极易发生危险,另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也不宜游泳。游泳时水会灌进耳道,水将细菌带入了耳道,可引发病情加重。有些人对寒冷很敏感,甚至出现过敏现象,游泳时受到寒冷刺激严重时会出现头晕、心悸、呼吸急促,甚至昏迷等。
不适合游泳的特殊时期
感冒发烧等疾病的急性期、女性月经期等,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如体癣、足癣、沙眼等病的患者,以及患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的妇女。游泳时病菌散播到水里面可传染给别人。
如何应对自然流产
应对自然流产的措施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异:
1.先兆性流产
顾名思义,先兆性流产是指有流产的先兆,这种情况一般发生于孕早期。其典型症状是阴道少量出血或者是出现少量的血状分泌物且在这一过程中伴随有下腹部的疼痛感。
该种情况的应对措施是:孕早期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同时要注意合理、均衡饮食;同时要避免孕早期性生活、戒烟戒酒、少食辛辣食物、避免过度劳累等。如果出现了各项表征,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采取相应的保胎措施,保胎措施无效的情况下则需要人工流产。
2.难产性流产
与前者症状不同,难产性流产主要的症状是下体大量出血,同时伴随着下腹部的剧烈疼痛。该种情况的应对措施是:到医院就诊,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终止妊娠,并要在医生建议下服用一定剂量的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3.不完全性流产
倘若在流产的过程中胚胎组织还有一部分滞留在孕妇体内而未能完全排出,则被称为不完全性流产。这种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是: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滞留的胚胎组织排出来,否则很可能会使孕妇宫腔发生感染或者是导致出血性休克,严重则会给孕妇带来生命危险。
4.完全性流产
与不完全性流产相对,完全性流产则是指胚胎组织完全派出了体外。此种情况的应对措施是:完全性流产一般不需要做后续的特殊处理,而如果流产一段时间后后,阴道出血的症状仍然存,则可以咨询医生后,服用一些止血的药物和抗生素以防发生感染。
5.过期性流产
过期性流产是指流产两个月之后,胚胎组织还不能被全部排出母体外的现象。对于此种情况的应对措施是:去医院做出处理,使胚胎及时排出体外,以防其在体内滞留过久而导致孕妇凝血功能出现问题。
游泳有什么注意事项禁忌
游泳既能磨炼意志,又能强身健体,是一项不错的锻炼方式,是一项一年四季都可进行的活动。但野外游泳需要进行科学锻炼,对于一般人来说,在身体素质不是很强的情况下,除了高温的夏季,其他季节的游泳宜在室内进行。
立秋后的天气明显有别于夏季,露天的水域比原来凉了很多,由于体温无法适应,容易抽筋和患感冒,所以“野泳”一定要慎游。
首先,游泳要去正规的游泳馆。正规游泳馆水池中的水一般是经过消毒的,一般能基本杀死细菌病毒,这样可以保证自身的安全。游泳时还应当戴上防护镜,保护好眼角膜。
另外,对一些常见问题也应做好应对措施。例如,游泳时水温一般都会低于体温,可能会患感冒。因此下水之前先作淋浴,能使身体适应水温。睡眠不足,身体过于疲劳,或情绪激动,都不适宜游泳。
如果心理紧张、水太凉或待在水里时间太长,都可能抽筋。因此下水前的准备活动应当充分,在水里的时间别太长。一旦出现抽筋,千万不要慌乱。如脚趾抽筋,马上将腿屈起,用力将足趾拉开、扳直;小腿抽筋,先吸足一口气,仰卧,用手扳住足趾,并使小腿用力向前伸蹬,让收缩的肌肉伸展和松弛;手指抽筋时,手握成拳头,然后用力张开,如此反复。
游泳时间过长,血液聚集于下肢,容易导致脑缺血,机体能量消耗较大、身体过度疲劳,可能会出现头昏脑涨的症状。这时应立即上岸休息,全身保温,并适当喝些淡糖盐水。
眼睛不适也是游泳中的常见问题,可能是由水不洁净引起的。上岸后如发觉眼睛不适,应马上用清洁的淡盐水冲洗眼睛,然后用氯霉素或红霉素眼药水点眼,临睡前最好再做一下热敷。
预示心脏病发作的7个预警信号
1.性功能障碍
美国梅奥诊所的调查发现,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罹患心脏病的危险比普通男性高两倍。女性性唤起困难等问题,也可能是生殖器部位血流量降低所致。
应对措施:无论男女,出现上述问题时不要羞于启齿,最好做个全面检查,包括心脏检查,找出真正原因。
2.打鼾等睡眠问题
睡觉鼾声如雷,会降低血液含氧量,增加心脏病风险。睡眠呼吸暂停患者,5年内发生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是正常人的3倍。
应对措施:只要睡得不好,就说明存在健康问题,因及时就医,检查睡眠问题的同时,别忘查查呼吸和心脏。
3.牙痛、牙龈肿胀或出血
牙痛、牙龈炎及牙出血等问题,往往是潜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信号。心脏问题导致的血液循环差,容易诱发牙周病;而牙周病又容易使病菌侵入,伤害心血管。
应对措施:积极治疗牙周病,防止细菌感染,必要时进行全面检查。
4.腿部或脚部浮肿
浮肿可能说明心脏泵血能力减弱,无法及时排出身体组织的废物液体。这是冠心病、心衰等疾病的一大信号。心脏引起的浮肿,一般从脚踝、手指等肢体末端开始。
应对措施:发现该症状最好马上进行心脏功能检测,及时发现病情。
5.心律不齐
心跳节奏紊乱,如心动过速、心悸等,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大症状,甚至诱发脑卒中等不良后果。
应对措施:查查心电图,必要时可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或运动平板测试,判断心功能是否正常。
6.胸口压榨性疼痛或肩膀疼痛
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和典型的症状,患者常会感觉胸口产生重物压榨感。但是,心绞痛个体差异较大,有时可误诊为消化不良或烧心,有时还经常发生于肩部、颈脖、下巴、臂膀或上后背,易误诊为肌肉拉伤等。
应对措施:立刻休息,并含服硝酸甘油帮助扩张冠脉、增加心脏供血,如无缓解,应立即就医。
7.气短
气短,特别是运动、用力或压力大时出现,往往是心脏病、肺病等疾病的早期信号。研究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患者在心脏病发作前数周就有异常症状,其中百分之四十的人出现气短的表现。
应对措施:任何情况下出现气短,都应该去医院检查,因为这可能是多种严重疾病的首发症状之一。
会游泳的人为什么溺水 心理原因
由于心理方面导致的溺水事故比较多见,尤其是初学者比较多见,部分初学游泳者,游泳时心情过于紧张,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过重的心理负担,导致游泳者的大脑皮层出现保护性的抑制而使动作僵硬,协调性降低,正确的动作技术破坏,而发生呛水,喝水和身体下沉,从而导致溺水事故的发生。
预防措施:加强保护措施,减轻游泳者的心理压力,请会游泳的人陪游,如果出现危险,及时采取救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