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的炮制方法
桑枝的炮制方法
桑枝: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润透后,切段,晒干。
炒桑枝:取净桑枝段,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淡黄色,放凉。另法加麸皮拌炒成深黄色,筛去麸皮,放凉。(每桑枝段100 斤,用麸皮20斤)
酒桑枝:取桑枝段用酒喷匀,置锅内炒至微黄色,放凉。每桑枝段100 斤,用酒15斤
桃胶不泡桑灰汤可以吃吗
可以吃。
桑灰汤是用桑树枝燃烬后的灰加水制成,用桑灰汤浸泡桃胶,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古书中曾记载“桃茂盛时,以刀割树皮,久则胶溢出,采收,以桑灰汤浸过曝干用。如服食,应当按本方制炼,效果才妙”。如果不用作药材,可以不使用桑灰汤,去除杂质,清水浸泡即可。
尿床病如何矫正
遗尿症是指排尿不能控制,随后小便自遗之病症,俗称“尿床”。中医属“遗泄”范畴。
本病治宜清热利湿,健脾益肾。
1、穴位贴药疗法
选穴:关元、水道穴
处方:车前子、青木香各20克,五味子、延胡各12克,桑螵蛸10克,桂枝6克。
用法:药研细末或煎后取浓汁,加葱或姜汁调成糊状,贴敷穴位,纱布包扎,日换1次 疗效:贴药3-5次既可痊愈。
2、敷脐疗法
处方:生姜30克,补骨脂12克,炮附子6克。
用法:姜捣烂,药研细,调成膏状,填入脐中,加纱布覆盖,胶布固定,5天换药1次。 疗效:敷药1次,有效率达92%
巧食桑树补肾虚止咳疗虚劳
据研究,桑葚子含糖、鞣酸、苹果酸及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蛋白质等。桑葚油的脂肪酸主要由亚油酸和少量硬脂酸、油酸组成。桑葚含食用纤维素达14.5%,超过蔬菜和水果,能促进胃液分泌,调节消化功能,并能刺激肠黏膜,使肠液分泌增多,促进肠的蠕动,使便秘得到改善。
桑叶含黄酮苷、氨基酸、有机酸、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1,对伤寒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桑叶已被卫生部正式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药食两用品种之一。桑白皮含多种黄酮类衍生物,还含有类似乙酰胆碱的降压成分,有止咳、利尿、降压作用。桑枝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可提高人体淋巴细胞转化率,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桑的药膳和验方
桑葚酒 桑葚500克,高粱酒1500克,置入瓷瓶或玻璃瓶内,加封,1个月后即可饮用。此酒治疗风湿性关节痛,也能祛除四肢麻痹或局部疼痛。老年人饮用,加入木瓜、五加皮同浸,效力更大。
桑葚粥 鲜桑葚50克或干品30克,粳米50克,一同入锅煮粥,先武火烧开,后文火煮至粥熟。此粥具有滋补肝肾、养血明目的效用,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失眠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血虚便秘等。
霜桑叶粥 霜桑叶6克,淡豆豉10克(捣碎),小米50克。锅中加水两碗,放入霜桑叶、淡豆豉煮沸10分钟左右,去渣留液,加入小米并添加水煮成粥,临睡时温服,每日1次,可连服5天。此粥具有止汗功效,可用于自汗盗汗。
桑叶菊花饮 桑叶、菊花各6克,白糖适量。将桑叶、菊花放入大杯内,加入白糖,冲入沸水浸泡3~5分钟即可饮用。此饮品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也可当茶饮以清肝经、肺经之火。
桑枝酒 炒桑枝100克,当归、菊花、五加皮各60克,苍术、地龙、夜交藤各30克,川牛膝25克,丝瓜络15克,木瓜12克,木通、炮附子各10克,黄酒2500g,一同放入坛内浸泡,密封。10天后,将药渣取出,焙干研为细末,装入胶囊,每粒0.3克,每次服3粒,每日3次,用桑枝酒15~20毫升送服,两个月为1疗程,以微呈醉样为度。上半身瘫痪饭后服,下半身瘫痪饭前服。
桑葚膏 桑葚1000克,捣绞取汁,煎熬成膏,每服1匙,开水冲服。本膏具有滋阴养血、乌须发、消瘰疬的功效,主治须发早白,便秘,瘰疬等。
桑葚苁蓉汤 桑葚、肉苁蓉各30克,黑芝麻15克,炒枳壳9克,水煎成汤饮用。此汤有滋阴润肠之功,用于阴虚血少之便秘。
桑豆加松节汤 桑枝30克(甜酒1两拌炒,入肝柔筋通关节),小黑豆15克(入肾补血),松节15克(通关节除湿)。3味慢火煎,早晚2次分服。此汤治慢性筋病颇有效,加牛膝、骨碎补各10克效果更好。
桑枝的药材概述
桑枝 Sang zhi
【类别】茎、枝和树皮类
【药材学名】:Ramulus Mori
[植物学名]:Morus albaL.
【英文名】:Mulberry Twig
【来 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
【功 效】: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
【主 治】: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
【性味归经】:微苦;性平。
①《本草图经》:平。
②《纲目》:苦,平。
③《医林纂要》:甘辛,平。
④《本草再新》:味清苦,微寒,无毒。桑头:味苦,性寒,无毒。
【性味归经】:入肝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效与作用】: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水肿脚气;肌体风痒。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①《本草图经》: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兼疗口干。
②《本草蒙筌》:利喘嗽逆气,消焮肿毒痈。
③《本草汇言》:去风气挛痛。
④《本草备要》:利关节,养津液,行水祛风。
⑤《玉楸药解》:治中风歪斜,咳嗽。
⑥《本草再新》:壮肺气,燥湿,滋肾水,通经,止咳除烦,消肿止痛。
⑦《岭南采药录》:去骨节风疾,治老年鹤膝风。
⑧《现代实用中药》:嫩枝及叶熬膏服,治高血压,手足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0~100克;或熬膏。外用:煎水熏洗。
【别 名】:桑条(《本草图经》)
【处方名】:桑枝、桑条、嫩桑枝、炒桑枝、炙桑枝、酒桑枝、酒炒桑枝、老桑枝等
处方中写桑枝、桑条、嫩桑枝均指生桑枝。为原药材去杂质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桑枝为桑枝片用文火炒至淡黄色晾凉入药者。
炙桑枝为净桑枝片拌麦麸用文火炒至深黄色,筛去麸皮,晾凉入药者。
酒桑枝又称酒炒桑枝。为桑枝片用酒淋洒,微闷,待吸干,再用文火炒至微黄入药者。增强祛风通络之功。
【商品名】:桑枝、桑条,以枝条肥嫩、干燥、断面呈黄白色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河北、四川等地。
炮制方法
桑枝: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润透后,切段,晒干。
炒桑枝:取净桑枝段,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淡黄色,放凉。另法加麸皮拌炒成深黄色,筛去麸皮,放凉。(每桑枝段100 斤,用麸皮20斤)
酒桑枝:取桑枝段用酒喷匀,置锅内炒至微黄色,放凉。每桑枝段100 斤,用酒15斤。
桑树根皮是中药吗
桑树根皮是中药,在中药学里叫桑白皮,可以生用,也可以用蜂蜜炮制后使用,桑白皮的主要功效是泻肺平喘,行水消肿.治肺热喘咳,吐血,水肿,蜂蜜炮制后使用会增加润肺止咳的作用。
桑树根皮是中药,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性甘味寒,归肺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桑树根皮是中药,是中医常用药物,一般药店售中药的都有,农村也比较常见。你可以根据医师提供的信息遵医嘱使用。
可以到配有中药饮片的药店买,但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配合其它中药一起使用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静脉炎的中医疗法一般是那些
静脉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症,高发人群是青壮年,男女发病几率平均。在中医的角度,静脉炎属于血痹、脉痹、肿胀、血瘀的范畴。中医认为,导致静脉炎的原因是湿热之邪外侵,或寒湿凝滞,郁久化热,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湿热淤血留滞于脉络。或是因为七情所伤情志不舒,气滞血淤,脉道阻塞,积滞不散,脉络淤阻而致。中医治疗静脉炎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两种。
1.清热利湿,化瘀通络。用金银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茯苓、车前子清利湿热,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配牛膝破血通经,并引药下行。如果患者体质变热,可以加入公英、连翘、黄柏加强清热解毒的效力;如果患者的肿胀尤其明显,可以加入苍术、泽泻以利湿消肿;疼痛剧烈的患者可以加入乳香、制没药以活血止痛。
2.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丹参、元胡、鸡血藤、水蛭。以上药物共同使用能够起去瘀血通脉络的效果。如果静脉炎发生在下肢,加牛膝;如果发生在上肢加入桑枝。出现肿胀可加入滑石、桂枝通阳利水;红肿明显则再添加公英、地丁清热解毒。
以金银花、蒲公英、地丁、车前子、生苡仁、茯苓、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丹参、炮甲珠活血散结消肿,肿胀明显者,皮色光亮者,加土茯苓、泽泻;疼痛明显者,加制乳香、制没药;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具体方药是丹参、赤芍、当归、川芎、金银花、土茯苓、赤小豆、生苡仁、炮甲珠、制乳香、制没药。患者可根据自身的病情酌情添加不同的药材。
非淋菌性盆腔炎怎么治
内服煎剂:金银花 败酱草 薏苡仁 鸡血藤 连翘 栀子 赤芍 川楝子 牡丹皮 桑寄生 厚朴 紫丹参 香附子 白芷 枳壳 桃仁 元胡 鳖甲 龟板。肾阴亏加熟地 女贞子;气虚加党参、黄芪、白术;腰骶痛加川断、杜仲;心烦易怒加青皮、川栋子;热重便干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半枝莲、红藤、白花蛇舌草;发热加柴胡、夏枯草、黄芩;湿重加泽兰、泽泻、苍术、虎杖;血瘀加蒲黄、五灵脂、莪术、三棱;有痰加南星、海藻、昆布、牡蛎、荔枝核。以上方剂每日1剂水煎服,30剂为一疗程。
内服散剂:西洋参 花鹿茸片 灵芝 五倍子 夏天无 孩儿茶 紫河车等。传统中药炮制后研细末,每日服3次,每次1~2克。如吞服粉剂有困难者,可将药粉装入胶囊,每胶囊装0.5克,每次服2~4粒。
中药外用煎剂:板蓝根 蛇床子 白鲜皮 紫草 苍术 青箱子 海金沙 玄参 防风 川椒 桂枝白蔻 苍耳子 乳香 没药。水煎坐浴或湿敷下腹,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皮肤过敏者忌用。
桃胶没泡开可以煮吗 桃胶用桑灰水泡多久
12小时左右。
若是用桑灰水来泡发的话,桑灰水和普通的水浸泡时间是一样的。古书有云:桃茂盛时,以刀割树皮,久则胶溢出,采收,以桑灰汤浸过曝干用。所以桑灰水主要是用来炮制桃胶将它清除杂质用到,若是要用桑灰水泡发的话是跟普通的水没有什么区别的,也是需要长时间的浸泡才能够将桃胶泡发,但是若是炮制的话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泡制时间。
中药配方药枕治疗颈椎病
药枕即枕头的内芯填充物为中草药,除了一般的枕芯填充物所具备的质地柔软、透气性好的共性之外,主要是具有治疗的作用。
颈椎病患者的药枕所填充的内容物主要为一些劳香开窍、活血理气、舒筋活络、疏风通痹的中草药。一般添加的中草药有:桂枝60g、川草60g、独活100g。若颈项病重加僵蚕100g、羌活100g;颈项酸困不适加苍术100g、秦艽100g、颈肩挛痛、白芍100g、薄荷100g、蒲叶100g、艾叶100g、菊花200g、佩兰100g、红花100g、石菖蒲60g、白芷100g、厚朴6Og、姜黄100g;胶麻较甚加全蝎的60g、地龙100g;上肢活动受限加桃仁60g、桑校100g;骨质增生加威灵仙100g、炮山甲60g。将这些药物混合加工成使之软硬适度的枕芯,依自制枕头要求制作药枕用于防治颈椎病。
制附片的炮制
制附子、黑附块、熟附子、淡附片(为乌头块根,经胆巴水(即盐卤)浸后供药用再用清水漂清后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干。(外地因炮制方法不同而有熟附片、黄附块、明附块等区别,现上海地区不再区分。)生附子、咸附子(为乌头块根,经胆巴水浸制,洗净后,切片晒干供应药用。生附子毒性较熟附片为强,须严格控制使用,一般只供外用。)
禁忌: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