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方法
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方法
1.发生外渗应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输注,将针头保留并接注射器回抽后注入解毒剂,然后在皮下注入解毒剂,局部冷敷。
2.及时了解化疗药物的名称、剂量、输注的方法,评估患者药物外渗的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
3.护理人员准确评估外渗药液损失量,如损失量超过原药量的10%,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重新输注时应遵医嘱补足损失量。
4.护士应每天严密观察患者药物外渗处皮肤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弹性疼痛的程度变化,并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决定皮下封闭时间,同时做好护理记录。
5.局部可选择用33%的硫酸镁湿敷,也可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湿敷与中药外敷时间均应保持在24小时以上。外敷时注意保持患者衣物、床单的清洁、干燥。
6.患者自感外渗部位有烧灼感时,应使用冷敷,禁止使用任何方式的热敷。
7.因药物外渗局部有破溃、感染时,应报告医生及时给予清创换药处理。
8.抬高患肢,减轻因药物外渗引起的肢体肿胀。下肢药液外渗时,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床尾抬高15°,上肢药液外渗可用绷带悬吊上肢,尽量减轻肢体负担。
9.外渗部位未痊愈前,禁止在外渗区域周围及远心端再行各种穿刺注射。
10.护士在整个化疗药物外渗处理中,要关心体贴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恐惧,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如何护理恶性黑色素瘤患者
化疗以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要如何护理?恶性黑色素瘤死亡率很高,所以患者要积极治疗,化疗是患者治疗的一种选择,但是大家都知道化疗会有很多副作用,所以在护理上要更加用心。
治疗间隙期,鼓励病人到室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避免强烈的阳光、嘈杂的声音以及强烈气味(如香水或其他病人的呕吐物)的刺激;由于脱发后头皮很敏感,化疗期不应使用有刺激性的香皂和洗发剂,头发剪短,不要染发和烫发,也不用温度太高的吹风机吹头发。脱发只是暂时现象,治疗结束后头发会重新长出,而且可能长得比化疗前更密更粗。
化疗期间根据病人口味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鼓励进食。特别是化疗间歇期,更应注意补充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食物,以保证营养需要。但化疗期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常使病人食欲不振,应给予清淡、少油腻、易消化饮食。禁烟酒及辛辣炸等刺激性食物和生冷过硬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喝汤类等,加速体内毒素的排泄,同时尽量为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饮食要清淡,温热适中。过分甜腻或脂肪过多的食物以及热食均易引起呕吐。偏酸性的水果、硬糖及酸泡菜可缓解恶心。
食物不要太烫,因高热食物加速肠蠕动而加重腹泻,少吃甜食及富合纤维类食物,以免产气过多引起腹痛腹胀。应多补充水分,一般以开水、淡茶为宜,不宜饮用咖啡、浓茶和酒类等。同时多食用含钾丰富的食物,如土豆、桔子、桃、杏等。
病人要予以配合,避免改变针头位置,引起药液外漏。化疗静脉用药过程及拔针后,禁止局部热敷,防止药物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血管弹性差的老年病人,静脉穿刺后的针眼闭合要慢一些,拔除针头后压迫时间要长一点,以减少药物外渗的机会。一旦发现药物已漏出血管外,或出现疼痛、烧灼感,应即请医护人员处理:立即停止注药,局部冰袋冷敷或作封闭,以防药物扩散。
同时,家属还要多了解一下病人的心理状态,就病人焦虑问题向医生咨询,让病人了解化疗有关常识,消除恐惧心理,配合治疗,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
癌症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如何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呢
1、对初次用药的病人应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注意保护血管,主动配合护士选择血管,应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双上肢交替选用血管,乳腺癌术后应选健侧给药,有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人应选择下肢静脉给药。
3、注射药时,如出现隐痛或异常感觉,应立即告诉护士,不可忍痛不告。
4、若出现药物外渗或可疑外渗,应停止用药,及时告诉护士,及时处理。
5、静脉给药后,肢体可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减轻症状。化疗周期长,可经深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置管输液泵化疗,完全可以避免静脉炎或药物外渗的发生。
化疗的介绍
(主要有以下3方面原因)
1患者因素
(1)肿瘤患者经常采集血标本/长期输液/反复大剂量化疗,对血管内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使血管壁变薄/血管脆性增加/弹性下降,血管硬化。
(2)患者不合作或在输液期间没有按正确的方法移动输液的肢体,导致针尖穿破血管/针头滑落,引起外渗。
(3)肿瘤压迫/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淋巴水肿/上腔静脉压迫症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
(4)患者血小板减少。
(5)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性退化/皮肤松弛/静脉脆弱,也增加了外渗的可能。
2药物因素
(1)与药物本身的刺激性/渗透压/酸碱度/浓度及药物对细胞代谢的营养有关。
(2)当药物在很短时间内大量或快速进入血管内,是血管通透性增加,致使药液外渗。
3技术因素
(1)静脉穿刺时针尖刺破对侧血管壁或针头斜面未能完全进入血管腔,药液经破口和针尖斜面漏到皮下组织。
(2)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止血带结扎过紧/时间过长,都可能造成对血管的损伤。
(3)选用局部血管有病变的肢体,由于血管收缩,导致血管内壁压力增加,而发生外渗。
(4)用力推注化疗药物,拔针后按压时间太短,药液沿针眼外渗。
化疗药物种类
1.烷化剂:烷化剂直接作用于DNA上,防止癌细胞再生。此类药物对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何杰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具有疗效。
2.抗代谢药:抗代谢药干扰DNA和RNA的合成,用于治疗慢性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胃癌和结直肠癌。
3.抗肿瘤抗生素:抗肿瘤抗生素通过抑制酶的作用和有丝分裂或改变细胞膜来干扰DNA。抗肿瘤抗生素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广泛用于对癌症的治疗。
4.植物类抗癌药:植物类抗癌药都是植物碱和天然产品,它们可以抑制有丝分裂或酶的作用,从而防止细胞再生必需的蛋白质合成。植物类抗癌药常与其它抗癌药合用于多种癌瘤的治疗。
5.激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用于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癌症。当激素用于杀死癌细胞或减缓癌细胞生长时,可以把它们看成化疗药物。性激素用于减缓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生长。它包括雌激素、抗雌激素、黄体酮和男性激素。性激素的作用方式不同于细胞毒素药物,属于特殊的化疗范畴。
6.免疫制剂:免疫制剂可以刺激癌症病人的免疫系统更有效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它们属于特殊的化疗范畴[1] 。
卵巢癌化疗后感染症状的护理
1、保护性隔离
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应住在单间病房,严禁探视,实行保护性隔离,以预防交叉感染。
2、病房消毒
化疗期间,卵巢癌患者居住的病房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病房内每日要用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30 分钟,地面、墙壁、床头柜、饮水机等,每日用0.3%的84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
3、口腔护理
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避免吃生冷、刺激、坚硬的食物,避免口腔破损,每日用餐前、后用1∶2000的洗必泰溶液漱口,口腔溃疡者,可给予外涂四氢叶酸钙或龙胆紫。
4、注射部位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为确保穿刺无误,输注化疗药物前,应先输注生理盐水,然后再输注化疗药物,避免化疗药物渗入皮下,引起坏死或感染。另外还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黑色素瘤患者的保健措施有哪些
一、心理护理
1、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取得其信任,鼓励病人克服化疗副反应。
2、帮助病人度过脱发等所造成的心理危险期。
二、健康指导
1、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禁食刺激性及坚硬色食物,以防损害口腔及消化道粘膜;鼓励病人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保证营养及液体的摄入。
2、饭前饭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的发生。
4、保持良好心态及充足的睡眠。
5、教会患者如何准确记录出入量。
三、用药观察及护理
1、正确溶解及稀释药液,现用现配。一般常温下不超过1小时,尤其是氮芥类药物。如联合用药应根据药物的性质进行排序。避光的药物,使用中采取避光措施。
2、注意保护静脉,从远端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穿刺。
3、用药前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确定针头在静脉后再注入化疗药物。
4、如发现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输入,根据药液对组织刺激强度的不同,给予局部冷敷,并用生理盐水后普鲁卡因进行局部封闭,再用金黄散外敷。
四、病情观察与护理
1、心电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观察牙龈有无出血、鼻出血、皮下淤血、阴道活动出血等。
3、观察病人腹痛、腹泻的次数及性质,及时收集大便标本并送检,警惕假膜性肠炎的发生。
五、药物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1、脱发的护理:化疗后2周出现脱发现象,3-5月后头发会再生、,护理头发时应轻柔,避免烫发。
2、贫血:注意休息,限制不必要的活动,更换体位应缓慢,多摄食含铁多的食物,如菠菜、肝脏等。
化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化疗药物种类很多,不同药物有不同的给药方法和不同的药物副反应,但是总的护理要点有以下几点:
1.化疗前要了解血象,消化道有无疾病,病人的营养状况,对化疗的耐受程度,以及肝功 能。
2.化疗必须新鲜配制药液,并在短时间内应用.化疗药物刺激性强,要注意保护静脉,静脉注射时必须注意观察,药物不能逸出血管外,以免引起组织坏死。用过的注射器和空药瓶立即放入水中,以免空气污染.或用专用塑料袋封闭包装,防止化疗药物污染空气。
3.配置化疗药时,护士要做好自我防护,戴口罩,手套(聚氯乙烯手套).有条件的医院在配置化疗药时应该有专用的化疗药物配药台。
4.药物如从静脉外渗或注射时溢出,应先用冷敷,立即停止注药及输液,保留针头并接注射器,尽量回抽外渗的化疗药物, 由保留针头注入相应的细胞毒药物拮抗剂后拔出针头,并于局部皮下注入解毒剂。
5.注意骨髓抑制反应,每周检查血象,如有异常,遵医嘱用药物治疗。
6.出现胃肠道反应,可应用止吐药物对症治疗。止吐药物应常规在化疗在半小时应用,防治化疗中,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反应
7.大剂量用药时病人可出现脱发,面部色斑沉着,皮肤脱屑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告诉患者这些症状都是暂时的,停药后会好转。
8.定期化疗,巩固疗效,必须多疗程化疗,两疗程之间,至少间隔4—6周。
化疗时服用人参皂苷Rh2可使病人食欲增加、血小板、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极少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同时还有止痛、安眠等良好功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病人始终保持正常的体力,顺利完成各项治疗。
儿童白血病的化疗药物的护理有哪些
做好使用化疗药物的护理(1) 掌握化疗方案、给药途径、密切观察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鞘内注射时,药物浓度不宜过大,药液量不宜过多,应缓慢推人,术后需平卧4〜6个小时以减少不良反应。(2) 熟练穿刺技术。化疗药物多为静脉途径给药,且有较强的刺激性。药物渗漏会引起局部疼痛、红肿及组织坏死。注射时需确认静脉通畅后方能注人。(3) 做好自身防护和药效保护。应在生物安全柜中配制化疗药物,操作时戴一次性手套、穿隔离衣保护,以免药液污染操作者。某些药物光照时可引起分解,如甲氨蝶呤,静脉滴注时需用黑纸包裹避光,以免药物分解。
化疗期间要注意什么
1. 饮食:化疗病人必须掌握饮食的调节,化疗期间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并尽量多饮水,减轻化疗毒副反应,保持肾功能;化疗期间应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的饮食,尽量恢复体力,准备接受下一个疗程的化疗。
2. 休息:应充分休息,避免外出,一则避免出现副反应而不能及时处理影响治疗,二则避免交叉感染。
3. 通便:化疗前用强止吐药的患者,化疗后可能出现便秘,应多饮水、进食高纤维素食物,食用香蕉、蜂蜜、麻油可润肠通便。多活动,进行腹部按摩,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必要时服用缓泻剂。
4. 保护静脉:静脉用药的患者必须注意保护静脉,如果化疗药物外渗,必须立即告诉护士,争取及时处理,作局部封闭、硫酸镁湿敷,避免造成局部坏死。
5. 腹腔化疗:通常在手术时安置腹腔化疗管1~2根,在化疗当天病人需平卧12小时,并经常左右翻身,使药液均匀分布。
6. 动脉插管化疗:术后应尽量卧床休息,定期用肝素冲管防止血凝块堵塞,保护化疗管避免脱落,经常观察插管内有无出血,如有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以免管腔堵塞,影响治疗;保持切口局部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7. 定期检查血常规(每周1~2次)、下一疗程化疗前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以及相关的肿瘤标记物。每次检查结果要给医生看过,如有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肝功能异常等要及时用药处理,以免毒副反应加重。
8. 化疗后患者如有不适症状,如频繁呕吐、不能进食、腹痛、发热等,应及时到就近医院就诊。
如何护理好化疗后胃癌患者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疾病和治疗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类患者在心理和躯体上受到双重折磨,尤其是术后化疗的病人大部分都存在心理障碍,特别是大剂量联合化疗的病人,由于化疗反映较重,往往出现疑虑、恐惧、紧张心理,故应给予病人安慰、同情、鼓励,并应向其说明化疗的必要性及有关化疗的知识、认识、注意事项、副作用,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起到积极的配合治疗的作用。
重要器官及血象的观察
术后化疗的病人在开始化疗前一定要了解其各重要器官的功能及损害程度,对于生命体征不平稳,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白细胞低下之患者应先予以治疗,待身体状况好转后,再行化疗。并在化疗中及化疗后及时复查重要脏器的功能及血细胞计数。如有重要器官损害及粒细胞低下者,应及时停止化疗,给予积极的治疗。
护理上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防止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及院内感染、溶血、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胃肠道反应的护理
在化疗期间恶心、呕吐、厌食、脱发、全身酸软无力是化疗病人最常见的副作用,故在化疗前应充分向病人解释,让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帮助其克服恐惧心理,保持乐观态度,积极配合治疗。注意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可预防性在化疗前给予镇静、止吐药物。大剂量或联合应用止吐药,能有效的控制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减轻病人的化疗反应。
化疗用药期间的护理
在化疗用药时尽量由操作熟练的护理人员进行,正确的选择血管,应选择一些较粗大、血流通畅的静脉作为给药途径。无特殊情况应选择上肢静脉,对血管痉挛的病人应给予热敷或轻轻按摩,以增加血液回流,增强血管弹性。且应注意为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输入化疗药之前先给予生理盐水100ml。
在输人化疗药物时,应做到:勤观察,多巡视,及时发现药物外渗或针头刺穿血管壁所引起的药物外瘘,做到及时发现,早期处理,一旦出现药物外渗或外瘘应立即停止用药,抬高患肢,并做好局部的外敷或局部封闭等处置。
对于术后是否化疗,一般按如下原则:
1. 内镜切除早期癌,若切缘有癌残留或瘤细胞浸润至粘膜下需辅以化疗或追加外科手术
2. 若手术切除胃癌为T1N0M0期无需化疗;
3. 胃癌为T2N0M0期,可以不作化疗;但癌细胞若为低分化、淋巴管、血管、神经受侵,年龄小于50岁,则术后需辅以化疗;
4. 淋巴结(N)有转移或其他器官(M)有转移需要行化疗
5. 手术后化疗时间:一般在术后四周左右开始
6. 术后化疗次数:如果手术能完全切除肿瘤,术后化疗要坚持4-5个疗程;如果手术不能切除肿瘤或切不干净,术后化疗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状况机动掌握,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癌前病变或部分早期癌可内镜下切除病变而不用外科开刀。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如何保护血管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的一种方法。化疗药物很多都是刺激剂和发泡剂,对血管的刺激性很大,所以您输液时有时感觉血管疼痛(一旦感觉疼痛时就说明血管的内膜已经遭到了破坏,血管内膜没有神经,感觉不到疼痛,而神经是在血管的中层,只有内膜被破坏了,才感觉到疼痛)。
血管内膜被破坏后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了,药物就有可以外渗。外渗后能造成局部机体组织结构破坏、疼痛、组织坏死、感染。血管内膜被破坏后还可以造成血栓、血管变硬、变黑、萎缩。临床上我们经常看到白血病长时间化疗的病人,血管都被破坏了,后期经常没地方输液,无处可扎。所以建议在一开始做化疗时,就要插管。
那白血病人化疗时如何保护好血管呢?
一、合理选择好血管大小 由小到大,由近到远,有计划的使用静脉。尽量选择患者末梢充盈、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
二、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在穿刺时应紧绷皮肤手皮后,缓慢刺入血管,再慢慢送入血管深处,动作应轻柔、准确;
三、给药方法正确 必须在给药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并且要边给药边抽回血,以防药物外溢,并勤观察穿刺部位和输液速度,发现药物外溢外渗时立即停止输液;
四、对症宣教 指导患者在生活中避免碰撞及外伤,经常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搓足背手背,常做局部冷敷,改善末梢血管血液循环,改善血管营养状态。
黑色素瘤护理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黑色素瘤病人要予以配合,避免改变针头位置,引起药液外漏。化疗静脉用药过程及拔针后,禁止局部热敷,防止药物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血管弹性差的老年病人,静脉穿刺后的针眼闭合要慢一些,拔除针头后压迫时间要长一点,以减少药物外渗的机会。一旦发现药物已漏出血管外,或出现疼痛、烧灼感,应即请医护人员处理, 立即停止注药,局部冰袋冷敷或作封闭,以防药物扩散。
黑色素瘤患者吃的食物不要太烫,因高热食物加速肠蠕动而加重腹泻,少吃甜食及富合纤维类食物,以免产气过多引起腹痛腹胀。应多补充水分,一般以开水、淡茶为宜,不宜饮用咖啡、浓茶和酒类等。同时多食用含钾丰富的食物,如土豆、桔子、桃、杏等。
了解黑色素瘤病人病情及心理状态,就黑色素瘤病人焦虑问题向医生咨询,让病人了解化疗有关常识,消除恐惧心理,配合治疗。避免强烈的阳光、嘈杂的声音以及强烈气味(如香水或其他病人的呕吐物)的刺激。看电视、听音乐、谈论病人感兴趣的话题,甚至下棋,都能有助于分散黑色素瘤病人的注意力,减少恶心呕吐。治疗间隙期,鼓励黑色素瘤病人到室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做适宜的运动,如气功等。在与病人的谈话中,不能渲染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以免加重心理负担。
黑色素瘤化疗后应该怎么护理
1、饮食要清淡,温热适中。过分甜腻或脂肪过多的食物以及热食均易引起呕吐。
2、偏酸性的水果、硬糖及酸泡菜可缓解恶心。
3、避免强烈的阳光、嘈杂的声音以及强烈气味(如香水或其他病人的呕吐物)的刺激。
4、看电视、听音乐、谈论病人感兴趣的话题,甚至下棋,都能有助于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减少恶心呕吐。
5、治疗间隙期,鼓励病人到室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做适宜的运动,如气功等。
6、在与病人的谈话中,不能渲染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以免加重心理负担。
7、病人出现恶心呕吐时,应作短暂休息。呕吐严重时暂禁食,每次呕吐后用病人感兴趣的液体漱口。呕吐停止后从汤水开始逐步恢复饮食。
8、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也完全可以用药物防治。
9、由于脱发后头皮很敏感,化疗期不应使用有刺激性的香皂和洗发剂,头发剪短,不要染发和烫发,也不用温度太高的吹风机吹头发。脱发只是暂时现象,治疗结束后头发会重新长出,而且可能长得比化疗前更密更粗。
10、保持口腔清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治疗期间选用质地柔软的牙刷,不用牙签剔牙,不吃过烫粗糙带刺或有刺激性的食物,避免造成口腔的微小损伤。
11、食物不要太烫,因高热食物加速肠蠕动而加重腹泻,少吃甜食及富合纤维类食物,以免产气过多引起腹痛腹胀。应多补充水分,一般以开水、淡茶为宜,不宜饮用咖啡、浓茶和酒类等。同时多食用含钾丰富的食物,如土豆、桔子、桃、杏等。
12、病人要予以配合,避免改变针头位置,引起药液外漏。化疗静脉用药过程及拔针后,禁止局部热敷,防止药物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血管弹性差的老年病人,静脉穿刺后的针眼闭合要慢一些,拔除针头后压迫时间要长一点,以减少药物外渗的机会。一旦发现药物已漏出血管外,或出现疼痛、烧灼感,应即请医护人员处理:立即停止注药,局部冰袋冷敷或作封闭,以防药物扩散。
化疗的预防
医护人员会在技术上采取措施,避免化疗药物的外渗。例如选择较粗的/较直的静脉注入药物;避开肌腱/神经/关节部位,防止渗漏后引起肌腱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采用新拔针法,即先拔出针头,立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使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管腔,减轻了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
患者也应积极配合。例如化疗药物中出现静脉注射部位有疼痛和烧灼感时,一定要随时报告,以便及早发现液体渗漏,以及早治疗;输液期间应尽量减少活动,可以用纸板作成输液垫板,每次输液时将输液部位固定住,避免针头刺破血管导致的化疗药物外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