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会得肠癌
怎样会得肠癌
1、遗传因素
有些大肠腺瘤,如多发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大肠癌的易感性与发病机制均与遗传因素有关。这也是导致大肠癌的病因之一。
2、饮食因素
引发大肠癌的祸首是经常吃高脂肪食物,或者吃一些垃圾食品,油炸那类的。而这种导致大肠癌的病因比较常见。
3、环境因素
这是肠癌的病因里的主要因素,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4、其它因素
因为先前患有某种肠道疾病,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及时治愈,随着病程的发展就有可能成为大肠癌,所以这也是导致大肠癌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会得大肠癌
引起大肠癌出现的原因是怎样的?随着大肠癌这种疾病出现的频率增加,大家对这种疾病的关注度也是越来越多,大家也都很想知道这种疾病出现的原因,有的时候,细菌感染等因素都会引起大肠癌。那么,引起大肠癌出现的原因是怎样的?
(1)饮食因素:食物中缺乏不吸收的纤维素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结果使粪便中的致癌物质对肠壁作用时间延长,促进了肠道对敛橱物质的吸收滔高纤维素饮食具有吸收水分的性能,故可增加大便量,使致癌物质的浓度下降,在肠道中停留时间缩短,减少肠道致癌物质的作用时间,并可吸附有害物质,促进排出,从而减少了大肠癌的发病危险性。
(2)血吸虫病流行区大肠癌的发病率升高,一般认为,大肠粘膜上血吸虫卵长期沉积可造成粘膜的反复溃疡、修复及慢性炎症病变,并在此基础上诱发大肠癌。
(3)慢性结肠炎与大肠癌的关系密切:有人报道其发生大肠癌的机会6.9倍,约有10%~20%发生癌变。
(4)出血性溃疡性结肠炎癌变危险性更大,患病超过10年者,约有50%发展为癌。
(5)大肠腺瘤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多发性家族性腺瘤是由于染色体发生遗传变异而出现的癌前病变,为显性遗传疾病。其后40% - 50%可发病。一般8 - 10 岁开始患腺瘤,如不治疗,40 岁前后100%发生癌变。
为什么会得结肠癌
晚餐不过饱
中医认为,“胃不和,卧不宁”。如果晚餐过饮,必然会造成胃肠负担加重,其紧张工作的信息不断传向大脑,使人失眠、多梦,久而久之,易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
中年人如果长期晚餐过饱,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会造成胰岛素β细胞负担加重,进而衰竭,诱发糖尿病。同时晚餐过饱,必然有部分蛋白质不能消化吸收,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有毒物质,加之睡眠时肠蠕动减慢,相对延长了这些物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有可能促进大肠癌的发生。
晚餐不过甜
晚餐和晚餐后都不宜经常吃甜食。这是因为肝脏、脂肪组织与肌肉等糖代谢活性,在一天24小时不同的阶段中,会有不同的改变。原则上,物质代谢的活 性,随着阳光强弱的变化而改变;身体方面则受休息或活动状态的强烈影响。白糖经消化分解为果糖与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后分别转变成能量与脂肪,由于运动能抑制胰岛素分泌,对白糖转换成脂肪也有抑制作用。所以摄取白糖后立即运动,就可抑制血液中中性脂肪浓度长高。而摄取白糖后立刻休息,结果则相反,久而久之会令人发胖。
晚餐不过晚
晚餐不宜吃得太晚,否则易患尿道结石。不少人因工作关系很晚才吃晚餐,餐后不久就上床睡觉。在睡眠状态下血液流速变慢,小便排泄也随之减少,而饮食中的钙盐除被人体吸收外,余下的须经尿道排出。据测定,人体排尿高峰一般在进食后4至5小时,如果晚餐太晚,比如到晚上八九点钟才进食,排尿高峰便在凌晨零点以后,此时入睡得正香,高浓度的钙盐与尿液在尿道中滞留,与尿酸结合生成草酸钙,当其浓度较高时,在正常体温下可析出结晶并沉淀、积聚、形成结石。因此,除多饮水外,应尽早进晚餐,使进食后的排泄高峰提前,排一次尿后再睡觉最好。
怎么知道自己得肠癌呀
大肠癌得主要表现是便血,其次是腹痛、腹部肿块、体重下降等。一旦出现些表现,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当您出现下列病情,特别是前6项时,应及早到医院进一步诊断。
1.排便次数增加;
2.出现脓血便、血便;
3.大便隐血多次阳性(血量大时肉眼就可以在大便中看到血,出血量少时,就需要借助粪便隐血试验来诊断。阴性表示无出血;阳性表示有出血,“+”号越多表示出血量越大。这种试验很灵敏,每日出血量5毫升时即可出现阳性反应);
4.痔疮出血;
5.贫血;
6.腹痛;
7.腹胀;
8.便溏或便溏、便秘交替出现;
9.解不下大便;
10.腹部出现包块;
11.食欲下降;
12.消瘦。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得了肠癌?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应该知道了肠癌患者的诊断方法了吧,肠癌对我们的身体的伤害是非常的大的,因此我们要多了解一些关于疾病的常识哦,谢谢您的观看。
为什么会得肠癌
1.肠慢性炎症。2.肠腺瘤癌变。3.饮食与致癌物质。
肠癌(肿瘤)的分期:
如果病人被确诊患有癌症的话,医生应确定肠癌的分期。医生需要进行其它的检查来确定癌症的分期。知道癌症的分期,医生就能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法。
0期:癌症处于早期,癌细胞只存在于肠的最里层。
ⅰ期:癌细胞侵犯结肠肠内壁的很多区域。
ⅱ期:癌细胞已经超出肠范围,扩散到周边组织,但并没有扩散到淋巴结。
ⅲ: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周边淋巴结,但还没有扩散到身体其它部位。
ⅳ: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其它部位。肠癌较容易先转移到肝脏和肺。
复发期:复发性结肠癌意味着癌症治愈后重新出现。癌细胞可能在肠上复发,也可能在人体的其它部位复发。
肠癌的0期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术前、术后可辅以化疗及放疗或中医药。直肠癌预后较好,0期根治性切除后的五年存活率约为40~60%,因此如能0期发现及时手术大部可以治愈。唯我国直肠癌大部分发现晚、目前总的手术切除率约很底,且中晚期较多。手术原则是早期切除肠及其周围淋巴结,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对无法根治的晚期患者,就以中医治疗为主。
吃肉过多易致肠癌
结肠癌发病率接近发达国家
结直肠癌通常称为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不断攀升。根据2012年公布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结直肠癌国内发病率约为29.44/10万,死亡率为14.23/10万,部分发达城市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已经接近甚至高于发达国家水平。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饮食结构的西方化以及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国内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将进一步升高。
每天一顿肉发病率增3倍
与其他癌症相比,结直肠癌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病,其中肉吃多了特别容易得肠癌。专家介绍说,一个针对2000名患者的结肠镜检查情况分析发现,每天至少吃一顿红肉者比不吃红肉者的肠癌发病率高大约3倍。
这是因为,动物脂肪多为饱和脂肪酸,其可增加大肠中胆汁酸与中性固醇的浓度,对肠道黏膜有潜在的刺激和损害并改变大肠内菌群,可能诱发肿瘤细胞的产生而致大肠癌。“因此一般都提倡少吃红肉,多吃白肉(如鸡肉或鱼肉)。”专家表示。
不吃肉同样也会得肠癌
肉吃多了不可取,如果因为害怕得肠癌而不吃肉,则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也不行。所以,“并不是吃肉越少,肠癌的发病率越低。”专家说道,国外一项对373名结直肠癌术后的患者进行脂肪限制研究发现,将脂肪供热限制在18%~22%之间的人,其4年后结直肠癌的复发率不但不降低而且有增高的趋势,脂肪供热比例在23.8%~26.4%其复发率最低,尽管要限制脂肪的摄入,但是过度限制脂肪同样可能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
什么人容易得大肠癌 其他患者
如胆囊切除后的患者,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以及长期便秘者,虽然不如前面人群得肠癌的风险大,但根据资料研究显示,他们得肠癌的机会比普通人群要大。
以上人群就属于大肠癌高危人群,我们建议这类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必须定期去医院进行结肠镜的检查。
我们建议1~2年做肠镜检查1次,这样有利于发现癌前期病变大肠腺瘤和早期癌,使患者能获得及时治疗。
为什么会得结肠癌
1.发病年龄,大多数病人在50岁以后发病。
2.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约四分之一的新发病人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3.结肠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4.息肉: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得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基因特征:一些家族性肿瘤综合症,如遗传性非息肉病结肠癌,可明显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而且发病时间更为年轻。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不难理解结肠癌的基础病要重视起来,有了上述疾病要及时治疗结肠癌,同时定期做防癌体检,做一些确诊结肠癌的相关检查。一旦有了癌变,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