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藻的经济重要性
珊瑚藻的经济重要性
由于其钙化结构,珊瑚藻具有许多经济价值。于18世纪开始就有采集非附着的珊瑚藻(藻团粒)为土壤调理剂。在英国及法国,每年就有超过30万吨的Phymatolithon calcareum及Lithothamnion corallioides被挖出来。在巴西对出海岸的一些挖掘工作可以延绵几千公里。藻团粒也会被用作为欧洲牛及猪的食物添加剂,与及过滤酸性饮用水。
在医药上最早使用珊瑚藻是作为驱虫药,于18世纪末停止了此种用途。现时会使用珊瑚藻来作为牙补骨。
由于珊瑚藻含有碳酸钙,故化石化得较好,可以生成地层。
哪些人不宜食用珊瑚藻
孕妇能吃吗
可以吃哦海产品可以适当吃些,对身体有好处,
2
功效和作用
除皱、养颜
3
营养价值
1.防止贫血
珊瑚藻富含铁元素,对预防缺铁性贫血以一定作用。
2.养颜美容
珊瑚藻富含胶原蛋白,能够消除皱纹,具有养颜美容的功效。
4
上火吗
属于蔬菜类,蔬菜属于凉性,不会引发上火。
5
副作用
无副作用,可以放心吃,但是要控制量,适量即可。
6
能吃吗
珊瑚藻适合高血压、高胆固醇患者食用。
7
怎么吃
珊瑚藻凉拌:珊瑚藻可作为凉拌菜食用,也可以以热水烫焯后加入佐料食用。
珊瑚藻煮食:珊瑚藻也适合一般的热炒、蒸煮食用。
8
禁忌人群
无特殊禁忌
9
适宜人群
珊瑚藻适合高血压、高胆固醇患者食用。
10
保存方法
冷藏即可
11
挑选技巧
注意观察生产日期
12
制作技巧
珊瑚藻需浸发后食用:先将珊瑚藻洗净,再放置在冷水内浸泡一小时,换水浸泡约4~6小时
冷冻红石斑鱼有毒吗
有些石斑鱼是有毒的,也有些是没毒的。
石斑鱼有毒往往是因为其生活在海洋中,很容易被海藻中的雪卡霉素做侵害,这些毒素进入人体后会聚集在鱼肉、内脏和一些腺体中,一般石斑鱼越大,其体内聚集的毒素可能就越多,但是一般只有生活在珊瑚藻类周围的鱼类比较容易感染这种毒素,红石斑鱼是石斑鱼的一种,也是较容易被这种毒素侵害的,所以生活在珊瑚藻类周围的红石斑鱼也是有一定毒性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石斑鱼都有毒性。
珊瑚藻的介绍
珊瑚藻( Coralline algae ) ,又名钙化藻,属红藻植物门,红藻纲,真红藻亚纲,珊瑚藻目,包含三个科,珊瑚藻科,混石藻科和孢石藻科。它们的叶状体坚硬,原因是细胞壁中含有碳酸钙。藻体一般都呈粉红色,但会随其生存环境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有些呈红色、紫红色、黄色等。
从形态上看,珊瑚藻分为有节珊瑚藻(Non-crustose coralline agae)和无节珊瑚藻(crustose coralline agae,CCA)。有节珊瑚藻藻体分节,无节珊瑚藻身体不分节。因其藻体形态变异较大,在大型藻类分类中,珊瑚藻是最难掌握的。
珊瑚藻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广泛分布,从赤道到两极,而且在800米的水深处也发现其生长。
珊瑚藻体内含高镁方解石,这与造礁珊瑚体内含有文石结构的碳酸钙结构不同,这变使得珊瑚藻对海洋酸化有较高的敏感度。
珊瑚藻的功效与作用
珊瑚藻是一味很好的药材,在中医里面经常要用到珊瑚藻给患者治病,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珊瑚藻的几个方面。
【来源】
药材基源:为珊瑚藻科植物珊瑚藻的藻体。
【原形态】
藻体灰红色,钙质化,直立丛生,高3-6cm。主枝及侧枝均具关节,其上对生出羽状分枝或小枝,节间基部圆柱形,中部及上部多少扁压,上端略广展,枝顶端的节间圆柱状,顶端略平;次生分枝狭窄,圆柱形,节间不钙化。生殖窝卵形,生于小羽枝上,在孢子体上,孢子囊生在生殖窝内,层形分裂,窝具单孔。配子体雄生殖窝生1孔,精子囊长柱形。雌生殖窝顶也生1孔,受精后形成1个大的盘形愈合胞。成熟期5-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中潮带岩礁上或石沼内。
【性状】
性状鉴别 藻体灰红色,丛生,长约5cm,钙质化。主枝分节明显,直径约1mm,下部圆柱形,上部多少扁压,具有2-3次分枝。小枝上有时可见略膨大的囊果。
【化学成份】
含胆甾醇(cholesterol),珊瑚藻多糖(coralLinans),由木糖(xylose)和L-半乳糖(galactose)等所组成。
【功能主治】
驱蛔。主蛔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
【摘录】
《中华本草》
独特的生存环境赋予珊瑚藻神奇的功效,经过上面内容的介绍,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增长阅历的同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珊瑚藻的食用方法
果汁食用法:泡好之珊瑚草,以开水快速川烫,适量加入各种水果,以果汁机一起搅碎即可。
凉拌食用法:泡好之珊瑚草切段,配上黄瓜丝、红萝卜丝等,加入佐料即可。
热食法:泡过之珊瑚草,热炒或打糊取代太白粉作为勾芡材料。
果冻食法:将水煮开,加入泡好的珊瑚草煮至糊状,加入冰糖及其它材料,冷却后放入冰箱。
5.冰糖海燕窝食用法:将泡过之珊瑚草切段,加龙眼干、红枣、冰糖及水一起煮开,即可食用. 1.凉拌珊瑚草(约10人份)材料:
干珊瑚草2两小黄瓜丝2碗红萝卜丝1碗嫩姜丝1碗调味料:
柠檬汁约1杯海盐1大匙纯酿酱油膏2大匙作法:1.干珊瑚草洗净并泡10分钟,再换水,再泡10分钟(共换2次水),继续再泡约3~4小时。
作法1. 泸干水份,加入嫩姜丝、小黄瓜丝、红萝卜丝及调味料,拌均匀即成。客家凉拌珊瑚草(中式)材料:珊瑚草50克、小黄瓜1条、胡萝卜半条、绿豆芽少许、姜丝或蒜末少许、辣椒少许、黑白芝麻少许、酱油1汤匙、糯米醋2汤匙、蜂蜜2汤匙、冷压芝麻油、米酒适量、金桔酱1小碟 作法:珊瑚草泡水1天切小段;小黄瓜、胡萝卜切丝,绿豆芽连同姜丝或蒜末、辣椒斜切(去籽较不辣)、调味料拌搅,冰凉半小时后,淋蜂蜜再洒上黑白芝麻及滴上麻油,备1小碟装金桔酱沾食。
2.和风拌珊瑚草(日式)材料:珊瑚草50克、洋葱半颗、红甜椒半颗、大黄瓜1条、柴鱼片少许、香菇酱油露2汤匙、醇米霖1汤匙、梅醋2汤匙、芝麻色拉酱1小碟
作法:珊瑚草泡水1天切小段,洋葱切丝沥清水3次,大黄瓜连皮切片、红甜椒切丁块,连同酱油、米霖、梅醋翻拌,约冰凉半小时后,柴鱼片放于菜上,备1小碟装色拉酱沾食。
3.青木瓜拌珊瑚草(泰式)材料:珊瑚草50克、青木瓜1/4颗、秋葵4条(敏豆3条)、蕃茄半颗(辣椒1条)、腰果1汤匙(花生1汤匙)、芫荽少许、鱼露1汤匙、柠檬汁2汤匙、果寡糖2汤匙、橄榄油适量
作法:珊瑚草泡水1天切小段;青木瓜去籽去皮切片、秋葵去蒂切小段分别以盐搓放5分钟,倒出盐水;拌鱼露、柠檬汁及果寡糖,冰箱凉渍半小时后,蕃茄切片做盘饰,加腰果碎粒、橄榄油,芫荽切段摆上。
4.生菜凉拌珊瑚草(美式)材料:珊瑚草50克、紫高丽1/4颗、罗蔓莴苣1小棵、夏威夷豆1汤匙、、蔓越莓干1汤匙、苜蓿芽少许、小麦胚芽1汤匙、火腿丁1汤匙、红醋2汤匙、枫糖2汤匙、葡萄籽油适量、生菜凉面酱1小碟
作法:珊瑚草泡水1天切小段,罗蔓莴、紫高丽切丝,加火腿、红醋、枫糖,凉渍半小时后,夏威夷豆压碎粒,上摆苜蓿芽、小麦胚芽,再淋少许葡萄籽油,备1小碟装凉面酱沾食。
5.珊瑚草冻材料:珊瑚草(半盒50g)泡开(六小时)洗净、切小段。
作法:1.珊瑚草入果汁机加水500cc打成糊状。2. 1,500cc的水加黑糖(适量)煮开。将2.倒入3.中搅拌煮开,立即关火。待冷却,入冰箱冷藏结冻。随自己喜好变换吃法:养乐多加冻、冰豆浆加冻、鲜奶加冻、蜂蜜柠檬汁加冻。尤其是最后一种,这个简单方便,易于服用,市场上好像都有珊瑚藻果冻出售了,不过价格可能比较高。
根据台湾生物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珊瑚中可抗肿瘤潜能的天然化合物,其大量的酵素,可帮助排除体内毒素,效果更胜一般健康食品。
日本营养权威川岛四朗博士极力推荐及发扬光大直到88岁,还耳聪目明.外表体力依然年轻健壮,可佑珊瑚草是一种含有极高营养素的珍贵稀有海藻。
珊瑚虫和珊瑚的区别
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由于珊瑚虫具有附着性,许多珊瑚礁的底部常常会附着大量的珊瑚虫。
珊瑚是非生物,属刺胞动物门,当中也包括水母、水螅、软珊瑚、海葵等动物。珊瑚由很多珊瑚虫造成。每一珊瑚虫都有一个中空而底部密封的柱型身体,它的肠腔与四周的珊瑚虫连接,而位于身体中央的口部,四周长满触手我们通常把珊瑚分为石珊瑚,八放珊瑚及水螅珊瑚,它们有不同的形态特征。除了生物学分类外,我们亦可按生态功能,把珊瑚分为两大组。那些有共生藻(即虫黄藻) 的珊瑚称为可造礁珊瑚,而那些没有共生藻的则称为不可造礁珊瑚
吃珊瑚藻上火吗
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调整好正确的饮食能让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尤其是容易上火的人一定要特别注意,下满一起了解下吃珊瑚藻会上火吗?
珊瑚藻的营养价值
1.防止贫血 珊瑚藻富含铁元素,对预防缺铁性贫血以一定作用。 2.养颜美容 珊瑚藻富含胶原蛋白,能够消除皱纹,具有养颜美容的功效。
吃珊瑚藻上火吗
属于蔬菜类,蔬菜属于凉性,不会引发上火。
食物虽然能让我们获取营养,但是不是每种食物都适合自己,上面就是对吃珊瑚藻会上火吗的介绍,这样在吃珊瑚藻的时候就能更好的掌握了。
珊瑚藻的经济重要性
由于其钙化结构,珊瑚藻具有许多经济价值。于18世纪开始就有采集非附着的珊瑚藻(藻团粒)为土壤调理剂。在英国及法国,每年就有超过30万吨的Phymatolithon calcareum及Lithothamnion corallioides被挖出来。在巴西对出海岸的一些挖掘工作可以延绵几千公里。藻团粒也会被用作为欧洲牛及猪的食物添加剂,与及过滤酸性饮用水。
在医药上最早使用珊瑚藻是作为驱虫药,于18世纪末停止了此种用途。现时会使用珊瑚藻来作为牙补骨。
由于珊瑚藻含有碳酸钙,故化石化得较好,可以生成地层
玳瑁生活习性
玳瑁是海洋中较大而凶猛的肉食性动物,经常出没于珊瑚礁中,主要捕食鱼类、虾、蟹和软体动物,也吃海藻。它的活动能力较强,游泳速度较快。玳瑁喜欢在珊瑚礁、大陆架或是长满褐藻的浅滩中觅食。虽然玳瑁是杂食性动物,但最主要的食物是海绵。海绵占据了加勒比玳瑁种群膳食总量的70-95%。
玳瑁只觅食几个特定的海绵物种,如海绵纲(Demospongiae),特别是星骨海绵目(Astrophorida)、螺旋海绵目(Spirophorida)和韧海绵目(Hadromerida)海绵。除海绵外,玳瑁的食物还包括海藻以及水母和海葵等刺胞动物。也捕食极为危险的水螅纲动物僧帽水母(Physalia physalis)。
玳瑁在捕食这些刺胞动物时会闭上没有保护结构的眼睛,而且诸如僧帽水母这样的剧毒动物的刺细胞并不能透过玳瑁生有鳞甲的头部,这样玳瑁就不会受到威胁。玳瑁有时也会捕食虾蟹和贝类,它们的双颚十分有力,可以咬碎蟹壳甚至是极为坚硬厚实的贝壳,如双壳类贝类。玳瑁的嘴为其捕食珊瑚缝隙中的小虾和乌贼提供了方便,鹰喙般钩曲的嘴可以轻易的将它们钩出。
玳瑁对于其猎物有很强的适应力和抵抗力,它们觅食的一些海绵对于其他生物体来说是剧毒且往往是致命的。此外,玳瑁还会选择一些富含硅质骨针的海绵为食。
珊瑚礁是怎样形成的
珊瑚礁的形成:
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死亡后的遗骸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由造礁珊瑚骨架和生物碎屑组成的具抗浪性能的海底隆起。造礁珊瑚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外骨骼的功能,它们世代交替增长,最终生长到低潮线。地质时期的礁,在中三叠世以前的各时代,造礁生物种类很多;中三叠世以后,才基本上以六射珊瑚为主,故统称为生物礁。地质时期的礁是与其同时代沉积层相比,垂向幅度较大的含有丰富造礁化石的碳酸盐岩体,也称古代礁。
珊瑚从古生代初期开始繁衍,一直延续至今,可作为划分地层、判断古气候、古地理的重要标志。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低潮线以下50米浅的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映;反之,则标志该处地壳下沉。
成礁环境:
水温
珊瑚生长的水温约为20~30°C。J.D.米利曼认为23~27°C是造礁珊瑚生长发育的最佳水温,韦尔斯认为最佳水温上限可达29°C。热带海区,这一最佳水温出现在冬季和春季,因而许多学者认为冬季珊瑚生长最快。海南岛和西沙群岛水温平均为25~27°C,属珊瑚生长最佳水温范围,但海南岛的季节变化大,水温不稳定,对珊瑚生长有抑制
作用。海南岛和台湾的珊瑚礁被称为“高纬度珊瑚礁”。
盐度
造礁珊瑚生长在盐度为27~40的海水中,最佳盐度范围是34~36。南海盐度为34,属最佳盐度范围,海南岛沿岸有淡水注入,盐度略低,为32左右。
水深
一般认为造礁珊瑚生长的水深范围是 0~50米,最佳水深为20米以浅。许多学者认为这实际上是与造礁珊瑚共生的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深度。
光照
也是虫黄藻光合作用的需要,一般热带光照强,时间长,平均光照率在50%以上,有利于珊瑚礁的发育。
风和风浪
一般迎风浪一侧礁发育较好。新月形和马蹄形礁体的凸面是迎风迎浪的。如果风浪有季节性变化,礁的形状会出现双马蹄形。所以根据古代礁的形态可判断古风向。过强的风浪使珊瑚虫难以在基底上固着,不发育礁。
河流
河流入海处,海水盐度低,泥沙含量大,混浊度高,海水透明度低,会使珊瑚窒息而死,所以有大量泥沙入海的河口处一般不发育岸礁,如海南岛的岸礁在河口区缺失。
海平面变动
当海面稳定时,珊瑚礁平铺发展,但厚度不大;当海面上升或海底下沉时,形成的礁层厚度较大,礁体可发育成塔形、柱形,也有的礁体可深溺于海面以下成为溺礁。当海面下降或地壳上升时,形成的礁层厚度也不大,也有的礁体可高出海面成为隆起礁。这种影响因素对古代礁意义较大。
海底地形
无论在大洋或浅海区,珊瑚礁总是生长于海底的正地形上,如大洋中的平顶海山、海底火山、大陆架的边缘堤以及构造隆起上。由于在不同的海底地形上水动力作用不尽一致,因此地形特征有时对礁体发育有很大影响。如极浅的平缓海底往往形成离岸礁;而岸坡较陡,则礁体紧贴岸线发育。珊瑚在海底营固着生活,在坚硬的岩石基底上发育较好,部分属种也可在水下砂坎上发育,说明对底质有一定的选择。
藻类与物种
虫黄藻与造礁珊瑚共生,它吸收造礁珊瑚排出的 CO2,为珊瑚虫提供钙质,形成骨骼中甲壳质(几丁质)的有机成分,它们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红藻中的珊瑚藻是完全钙化藻,可形成层状骨架,参与造礁。藻屑是珊瑚礁中常见的组分,一般占20~50%。藻类还可粘结礁骨架和生物屑,并有富镁作用,形成高镁方解石。但钻孔藻(Bringalgal)在珊瑚礁中起破坏作用。
珊瑚礁的研究意义:
古生代研究
珊瑚从古生代初期开始繁衍,一直延续至今。珊瑚属种多,演化快,常成为划分地层的依据。造礁珊瑚对环境要求严格,只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中,而且随着纬度升高,其属种减少,生长率变慢,因而又可作为判断古气候、古地理的重要标志。某些属种的造礁珊瑚,每年会象树木年轮那样留下生长线,因而可将其当作“生物钟”。寒武纪期间年生长线为424~412条,奥陶纪为412~402条,泥盆纪为410~385条,石炭纪为390条左右,三叠纪 381条左右,现代为365条左右,这是地球自转速度变慢的有力证据。
地壳运动研究
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低潮线以下50米以浅的海域,高出海
面者无疑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映;反之,50米以深或覆盖在平顶海山上的巨厚珊瑚礁灰岩,则标志该处地壳下沉。根据珊瑚礁灰岩的产状、厚度和分布等特点,还可以了解地壳运动的性质和特点。地槽区因地壳活动频繁,升降幅度也大,常常会形成巨厚而结构复杂的珊瑚礁灰岩;地台区地壳较稳定,升降幅度不大,通常形成厚度不大、结构较简单的珊瑚礁体;地台活化区由于地壳活动性大,个别地段甚至为较深的地堑和海湾,因而可形成较厚的珊瑚礁沉积。
地质时期珊瑚的生长北界不同,在晚侏罗世北界自英国经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以北、高加索直到帕米尔一带。以后,北界逐渐南移,到第四纪才与现代大体一致。这可能是气候变迁和大陆漂移的结果。
矿产资源
珊瑚礁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礁灰岩是多孔隙岩类,渗透性好,有机质丰度高,是油气良好的生储层。已发现和开采的礁型大油田有十多个,可采储量50多亿吨。礁型气田也是高产的。大型油气田多产于古代的堡礁中。珊瑚礁及其泻湖沉积层中,还有煤炭、铝土矿、锰矿、磷矿。礁体粗碎屑中发现铜、铅、锌等多金属层控矿床。礁作为储水层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珊瑚灰岩可作为烧制石灰、水泥的良好原料。有潮汐通道与外海沟通的环礁泻湖,可辟为船舶的天然避风港。珊瑚礁灰岩覆盖的平顶海山,可作为水下实验的优良基地。千姿百态的珊瑚可作为装饰工艺品。五彩缤纷的礁栖热带鱼类可供人们观赏。有些珊瑚早已被用作药材。礁区具有丰富的渔业、水产资源。不少礁区已开辟为旅游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