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后吃什么药 β-受体阻滞剂
心梗后吃什么药 β-受体阻滞剂
此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是通过减慢心率来降低心肌耗氧、抗心律失常、改善心梗后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建议尽早应用,因为前壁心梗急性期易于发生室早、室速、乃至室颤,此药是预防和治疗此情况效果最佳的选择。急性下壁心梗急性期易于发生缓慢心律失常,但等患者缓慢心律失常恢复或没有发生缓慢心律失常心律已稳定,也要尽早应用此类药物。此类药中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倍他乐克,但建议大家最好应用倍他乐克缓释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下面三种情况慎用此药:患者合并支气管哮喘、血压低于90/60mmHg、心率低于60次/分。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可治疗阳痿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是治疗阳痿的一大类口服药物,临床使用的有以下几种:
酚妥拉明
酚妥拉明是非选择性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可阻断突触后的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突触前的α2受体,能同时抑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使交感神经张力降低,导致动脉和平滑肌扩张。该药口服效果不及海绵体内注射,常用于阴茎海绵体内注射检查和治疗,口服的相关研究很少,由于酚妥拉明有比较明显的降血压作用,目前临床应用并不广泛。
育亨宾
育亨宾是从一种树皮中提取的双向α2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能选择性地阻断神经节突触前α2受体,使血管平滑肌扩张,增加海绵窦血流量使阴茎勃起;同时又能通过阻断中枢α2受体,使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中枢性交感神经兴奋刺激勃起,增强性欲。本药物对心理性阳痿有一定的疗效,但对器质性阳痿疗效较差。
哌唑嗪
哌唑嗪是用来治疗高血压的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泌尿男科多用其降低尿道阻力来治疗前列腺增生,有报道称用本药治疗心理性阳痿有效率为70.9﹪,因此也可用此药治疗非器质性阳痿。
输液怎么治疗高血压?
目前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以下几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它们各有优势,也各有自己的禁忌范围。像利尿剂价格便宜,对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效果好,但是对血糖和血脂代谢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糖尿病或高血脂的病人应慎用或小剂量使用,痛风患者则禁用。
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心肌缺血、抗心绞痛,特别适合于合并心绞痛、心梗或快速心律失常的病人,但是哮喘发作期以及严重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老慢支、肺气肿等)应禁用,明显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明显心功能不全者、以及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应慎用,此外,代谢综合征患者也禁用此药。
钙离子拮抗剂有抗心绞痛作用,对合并心绞痛或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病人更为适合,但有心力衰竭者禁止使用异搏定、恬尔心,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梗禁用速效剂。
相对于其他降压药来说,ACE抑制剂的副作用和禁忌症都比较少,除了降压之外,还可改善糖尿病人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肾脏病人的蛋白尿,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改善心衰症状和心功能分级,降低死亡率,但是中国人服用,有不少患者会出现干咳。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则较少引起咳嗽,特别适合于服用转换酶抑制剂后不能耐受咳嗽的病人。
降压药副作用大全
(一)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恶心,咳嗽...
1.首剂降压作用
首次服用后平均动脉压降低30%以上。
2.肾功能损伤作用
肾动脉狭窄病人确实可因降低肾脏滤过压而引起肾功能损伤。
3.升高血钾作用
由于ACEI能减少AngII的生成,依赖AngII释放排钾的醛固酮减少,因此血钾可以升高,特别是在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与同时服用保钾利尿剂的病人。
(二)ß受体阻滞剂--心力衰竭,阳痿...
ß受体阻滞剂产生的不良反应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其药理作用有关,因剂量太大而出现的反应如心力衰竭、低血压、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等;另一类是与受体阻滞无关的一类反应。
(1)阳痿
阳痿不是ß受体阻滞剂治疗中经常出现的辐反应,较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滞剂或利尿剂为少。
(2)中枢神经系统地反应
ß受体阻滞剂在治疗期间可出现多梦、幻觉、失眠以及抑郁等症。特别是脂溶性强的药物更为明显。
(3)其它不良反应
腹泻、恶心、胃痛等消化道症状。少数病人可引起白细胞下降、感觉异常、皮疹等。这些不良反应并不常见。
(4)对血脂的影响
无ISA的ß受体阻滞剂不论有无心脏选择性,其对血脂的影响相似,即血TG和VLDL升高, HDL-C降低。
(5)支气管痉挛
所有ß受体阻滞剂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甚至支气管炎病人,可诱发支气管痉挛,具有ISA或选择性ß1受体阻滞剂较少引起支气管痉挛。
颈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降压药物种类 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2)治疗方案 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高血压心跳快怎么办
用β受体阻滞剂
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主任 余振球
张先生两年前被诊断为高血压,用药后控制得不错。
最近,他发现自己心跳很快,心脏难受,便到医院咨询。像张先生这种情况,选择β—受体阻滞剂类降压药比较合适。
这是因为心脏上具有β—受体,这一受体被激活后会导致心跳加快、心脏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而所谓受体阻滞剂,就是要抑制这一受体的活性,全面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使心率减慢,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减少心肌耗氧,预防心肌缺血发作,从而减少由缺血导致的心律失常。
β—受体阻滞剂有减慢心率的作用,它能扩张冠状动脉,对心率偏快的高血压病人以及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人疗效较好。中国人对这类药物比较敏感,因此服用时剂量要比国外患者小一些。服药期间,应监测血压、心率和心律,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
此外,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还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第一,由于呼吸系统内也存在β—受体阻滞剂,所以伴有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要谨慎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以避免发生呼吸困难。
第二,有些患者,甚至医生,一看心跳为60次/分左右,就不敢使用β—受体阻滞剂了。其实心跳60次/分左右不属于β—受体阻滞剂的绝对禁忌症,还是可以使用的。当心率低于50次/分,就最好别用β—受体阻滞剂了。
第三,不要和其他能减慢心率的药物联合使用。比如钙拮抗剂类降压药中的维拉帕米(异搏定),也会导致心率减慢,最好不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以免心率过低。
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的效果虽不如Ⅰ类抗心律失常药,但对心脏毒性小,并且几乎无促心律失常作用。它通过竞争性地抑制与β受体结合的儿茶酚胺而起作用,药理作用主要源于左旋立体异构体形成或奎尼丁样或直接的膜稳定作用,对异位激动或折返激动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有效。有的心力衰竭开始用地高辛,若室率控制不理想时仍用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的效果虽不如Ⅰ类抗心律失常药,但对心脏毒性小,并且几乎无促心律失常作用。它通过竞争性地抑制与β受体结合的儿茶酚胺而起作用,药理作用主要源于左旋立体异构体形成或奎尼丁样或直接的膜稳定作用,对异位激动或折返激动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有效。有的心力衰竭开始用地高辛,若室率控制不理想时仍用β-受体阻滞剂。
糖尿病高血压吃什么药好
1、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卞氟噻嗪和环戊噻嗪等一直被临床用作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其降血压作用肯定,很少有临床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
既往一些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显示,随着血压的控制,脑血管意外和心衰的发病率显着降低,但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却无明显下降,多数学者认为这可能与较大剂量应用利尿剂部分相关,利尿剂诱致的代谢紊乱如升高血糖、血脂异常、尿酸升高和降低血钾等不良反应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降血压的有益作用。
2、β受体阻滞剂
自20世纪60年代起β受体阻滞剂一直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根据其药理特性不同可分为心脏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倍他洛克、美哚心安及阿替洛尔等)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吲哚洛尔和噻吗洛尔等)。
临床研究证实β受体阻滞剂有诱发糖尿病和恶化糖尿病的潜在危险,因此对伴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的患者,应慎用。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相比,心脏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糖代谢影响较少。
高血脂是怎么形成的 药物因素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激素以及抗精神病类药物等,均可不同程度的影响血脂水平,导致血脂升高。
肾性高血压如何使用降压药
肾性高血压分为肾实质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实质性高血压常选用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一般需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方能控制血压。应逐渐增加用药品种和剂量,避免使血压过急下降,同时注意观察在血压下降时肾功能的变化。
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因包括单侧肾动脉狭窄和双侧肾动脉狭窄,单侧肾动脉狭窄属于肾素依赖性高血压,可选用ACEI、ARB、CCB、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而双侧肾动脉狭窄属于容量依赖性高血压,可选用利尿剂、CCB、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等。应用任何降压药物,均必须密切关注肾功能的变化,使用ACEI、ARB尤为注意。
老人血压为何不稳定
1.1、选用药物不妥当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按药物作用的原理常用的可分为六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
1.2、药量不足
足量的药物才能发挥降压的效果,药量小达不到降压目的,降压过低则造成各个组织器官供血不足,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头晕。
1.3、不按时服药
这是血压控制不好或不稳定的常见原因,这部分人往往是随意吃药,想起来才吃,血压忽高忽低,对身体危害很大。
1.4、压力大
血压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上述症状常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势必引起血压升高。
1.5、脑供血不足
这是常被大家忽视的问题,脑供血不足,脑细胞缺氧,代谢紊乱,会影响脑功能的发挥,使得植物神经中枢功能紊乱,血管缩舒功能出现障碍,血压升高且不稳定。
1.6、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
合并冠心病、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都会引起血压改变。
血压高降不下来怎么办
调整生活方式有利于降压
鼓励患者进行生活方式调整,特别是那些血脂异常或患者应做到:1.限制饮酒,戒烟;2.每日运动30-45分钟;3.每日摄食盐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4.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桔子等;5.中应有足够的钙,如虾皮、牛奶等含钙均高;6.少吃肥肉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鱼籽等。
药物治疗必不可少
1.降压药物选择:对大部分患者而言,应从小剂量开始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需求以及治疗反应,按治疗方案逐渐增加剂量。理想的降压药物应该是一天服用一次即可维持24小时的疗效。
2.联合用药的益处:不同类型的两种降压药物的低剂量联合运用不仅能增强疗效,而且能减轻可能存在的剂量相关性的副作用。而在某种倩况下,类型相似的两种药物合用亦能增强疗效。
3.特殊人群状况下高血压的处理:
①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老年患者的收缩压比舒张压能更好地预测不良事件。最近研究认为脉压差比收缩压与舒张压在预测心血管危险性方面的价值更高,在治疗上首选噻嗪类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运用。在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上优先考虑利尿剂,长效钙拮抗剂也可以考虑。
②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
合并心绞痛:合并心绞痛的高血压病患者首选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
左室肥大:左室肥大是心性猝死、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在改善左心室肥厚方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优于其它药物。
心梗后心力衰竭:在心梗后出现心衰的患者的治疗中首选acei。
③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应与生活方式调整结合起来,特别是减轻体重极为重要。acei、α受体阻滞剂、钙抗拮剂以及小剂量利尿剂对血糖、血脂、肾功能的影响较小,均可作为优先选用的降压药物。合并糖尿病肾病时,acei则为首选药物。如果有使用acei的禁忌症或不能耐受则可考虑换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慢性前列腺炎怎样治疗最好呢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以口服抗生素为主,选择敏感药物,疗程为4~6周,其间应对患者进行阶段性的疗效评价。
疗效不满意者,可改用其他敏感抗生素。可选用α-受体阻滞剂改善排尿症状和疼痛。植物制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和M-受体阻滞剂等也能改善相关的症状。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先口服抗生素2~4周,然后根据其疗效反馈决定是否继续抗生素治疗。
推荐使用α-受体阻滞剂改善排尿症状和疼痛,也可选择植物制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和M-受体阻滞剂等改善排尿症状和疼痛。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疼痛、改善排尿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评价应以症状改善为主。
预防心绞痛的药物有哪些
1.β受体阻滞剂:是许多医生用来控制心绞痛的首选药物。β受体阻滞剂也会减少心梗和脑梗的发病率。其副作用有站立时疲惫和”眩晕”,手脚冷,也有时会导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如果心绞痛患者有”支气管哮喘”,则禁用β受体阻滞剂。2.钙离子拮抗剂: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服用β受体阻滞剂,医生可能会建议服用或加用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可减少发生心梗和”脑卒中”的风险。钙离子拮抗剂的副作用在于可导致颜面潮红、踝部肿胀、快速站立时眩晕和”低血压”。3.长效硝酸脂类药物:其通过扩张血管达到预防心绞痛发作的目的,剂型有片剂和涂在皮肤上的膏药剂型两种。长效硝酸脂类药物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降低疗效。应间断使用这类药物避免耐药性,如在应用贴皮剂型时,可以在晚上撕掉贴皮药物。服用长效硝酸脂类药物可能会有”头痛”、眩晕、”晕厥”和皮肤潮红等副作用。4.如不能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换用或者加用”尼可地尔”。该种药物可以更好改善冠脉血供。尼可地尔可以导致头痛、颜面潮红和头晕等不适。也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在服用尼可地尔期间,不能驾驶或者操作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