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瘫痪怎么锻炼
脑中风瘫痪怎么锻炼
1、按摩和被动运动。对于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通过家庭按摩四肢瘫痪,防止肌肉萎缩、肘、膝、弯曲和扩展的大小,关节弯曲弯曲手指被动运动,如避免僵硬的关节。可以稍微活动的病人,可以帮助坐在凳子上,在别人做腿部、膝盖和服用情况看,为了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2、逐步开放走路和做上肢运动。在基本的合并在第一阶段,它可以经常做的情况下,身体的左侧和右侧,蹲坐的活动和其他活动。但还在原地踏步,轮流,他的腿支撑桌子和边缘的一起走,移动到左边的右边走一人,抱着一个拐杖向前走。运动,旨在使肢体重量,但应注意活动逐渐增多,时间不宜太疲倦。同时可以使一侧的上臂,提高和提升体育,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平床可以主动屈曲和伸展,手臂弯曲手腕和手指,打开手指、手、乒乓球、小铁球等。
3、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独自生活。能走后,走到腿,做十字步态,并逐步跨越门槛,走在一个斜坡,上下楼梯和其他体育、长距离逐渐;下肢恢复良好的病人,但也为小型长跑等等。上肢的锻炼,主要培训了灵活性和协调,如他的头发、衣服、按钮、精明、写、洗脸等,去打乒乓球,拍球和其他活动,逐步实现日常生活可以自理。随着功能锻炼可配合针灸、按摩和药物,第二除了建立自信,有耐心和毅力,一定不能操之过急或累心,中途退出。只要你坚持锻炼,大多数是收到理想的效果。
老年人中风偏瘫怎么治
中风偏瘫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脑中风是中老年人易发的病症,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约有60-70%的缺血性脑中风病人经抢救治疗后神志可恢复, 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半身不遂(偏瘫)最多见。缺血性脑中风后遗症并非不治之症,除了坚持可靠药物治疗、针灸等综合措施外,缺血性脑中风康复还 包括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加快恢复的速度和改善恢复的程度。
脑中风是多病因引起的慢性病,饮食等家庭护理康复措施会起到辅助的作用,但没针对病因的作用,所以对脑中风这种慢性来说,最关键的康复方法就是科学的针对病因的用yao防治,在改善脑中风症状的同时,降低脑中风的高复发率。
目前临床上收到理想疗效,治疗出血性和缺血性造成的脑血栓,脑淤血,以及后遗症中风,偏瘫等,最佳的yao物就是中yao邦尔健麝香抗栓。
偏瘫病人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有时还可伴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平视前方时看不 到瘫痪侧的物品或来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看到。要学会积极预防中风的发生,避免高血压,高血脂等诱发中风的疾病,可服用众生复方血栓通胶囊,它具 有保护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对中风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
各种诊脉结果是什么病
1、浮滑—宿食;风痰在肺,中风瘫痪,呕吐反胃,痰热喘息。合大腹痛;合紧外热;合疾为食不消。
2、沉滑—痰食,胸中水气。
3、滑散—瘫痪,或浮滑散,中风瘫痪。
4、大滑—内热,合浮尿则阴痛,小腹作痛。
5、滑数—结热,或为痰火,或为肠痈,或为痰多。
6、滑疾—胃中有热,合浮食不消;不散胎孕三月。
7、滑迟—腹胀,或为下痢。
8、实滑—胃热,或为积滞;血实气涌,伤食吐逆。
9、洪滑—热痰,咳喘眩晕,或邪在心。
10、洪大滑数—气分热毒。
11、弦滑—痰饮,阴虚泻痢,或见头痛。
12、滑紧—吐逆。
13、细滑合浮—伤饮。
14、缓滑—热中,或为厥痰。
15、弱滑—阴痛。
16、短滑—气塞,合疾酒病。
17、滑而急强—形如弹石,谓之肾绝。
穿山甲鳞片的功效与作用.穿山甲鳞片的药用价值 祛风除湿
穿山甲鳞片还能祛风除湿,对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气血凝滞不通所致的腰腿骨节疼痛,风湿痹痛,屈伸困难,中风瘫痪,疥癣,风癞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中风偏瘫康复训练法
在发生偏瘫后,大多数患者的情绪都非常低落,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此时患者的家属常会让其整天卧床休息,不进行任何活动和锻炼。实际上,偏瘫患者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而且功能锻炼进行得越早,其肢体的运动功能就恢复得越好。一般来说,缺血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可在病情稳定后的2~3天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出血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可在病情稳定后的1周左右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偏瘫患者及其家属一定不要错过这个能促使病情更快康复的锻炼时机。
以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挛缩、改善身体状况为原则。这里根据偏瘫的特点编制一组适用于偏瘫、截瘫和肌肉萎缩、肌无力等身体状况的康复训练方案。患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掌握好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能操之过急。一般来说,每天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各进行一次训练,锻炼各动作时以身体感觉有一点累为宜。
脑血栓病人怎么治疗康复的快
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操之过急。具体的操作方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病人处于恢复早期,偏瘫肢体完全不能活动。锻炼方法包括按摩、推拿、被动运动,目的是防止肌肉萎缩。这些锻炼方法可由家属协助完成。一般每次局部按摩5—10分钟,全身按摩不超过30分钟。推拿是用手指或手掌沿瘫痪肌肉向前推动。被动运动是由别人来活动病人瘫痪的肢体,包括每个大小关节,活动幅度尽量达到一个正常关节所能活动的范围。
第二阶段:瘫痪肢体开始有活动的动作但仍没有力量来完成主动运动,肢体锻炼除坚持第一阶段方法以外,还应坚持锻炼翻身、起坐,在旁人帮助下学会站立,双手扶住椅背或床架向前移动脚步,锻炼瘫痪侧下肢的肌力关节运动。通常瘫痪侧上肢的恢复比下肢慢而且困难,这与大脑神经支配的解剖部位有关。最初肩关节在旁人帮助下作上举、外展、外旋,肘关节和指关节作伸屈动作,逐渐锻炼到能主动运动。双手的功能锻炼除早期采用按摩和被动运动外,应经常做各手指的屈伸、开合等练习,如捏乒乓球、拨算盘、解纽扣、持匙等,以促使手指功能恢
第三阶段:病人已处于恢复后期。这一阶段主要是练习走路和手指精细动作的训练。练习独立行走、跨门槛、上下楼梯,但一次不能过累,最好有人在旁保护可逐步增加活动量和距离,上肢的功能锻炼可进一步练习手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如梳头、拍皮球、编织等
小儿脑瘫的护理方法是什么
活动瘫痪肢体:可防肢体挛缩、畸形,包括肢体按摩、被动活动及坐起、站立、步行锻炼,这是小儿脑瘫的护理方法。
皮肤护理:病情严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小儿脑瘫患儿往往长时间卧床,侧卧位适合各种小儿脑瘫患儿,护理人员常帮助患儿翻身,白天尽量减少卧床时间。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或继发其他感染。
保持肢体功能位置: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应伸展、稍屈曲,手中可放一卷海绵切;肘关节微屈,上胶肩关节稍外展,避免关节内收,伸髋、伸膝关节;为了防止足下垂、使踝关节稍背屈;为防止下胶外旋,在外侧部可放沙袋或其他自制支撑物,这是小儿脑瘫的护理方法。
小儿脑瘫饮食护理:在对小儿脑瘫患儿进行饮食护理时,应为其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对独立进食困难儿应进行饮食训练,在喂食时,切勿在患儿牙齿紧咬情况下将匙硬行抽出,以防损伤牙齿。
做好心理护理:重视向病人做思想工作。因瘫痪给病人带来沉重的思想负担,须鼓励病人树立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既来之,则安之”,要求其克服困难,艰苦锻炼,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配合,尽早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这也是小儿脑瘫的护理方法。
盐蛇干的功效与作用 熄风镇惊
盐蛇干味咸;性寒,善通经活络,熄风定惊,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用于小儿惊风,中风瘫痪,破伤风引起的抽搐,风湿痹痛,风痰惊痫等病。
脊髓灰质炎如何治疗
1.治疗原则
处理原则是减轻恐惧,减少骨骼畸形,预防及处理合并症,康复治疗。
2.前驱期及瘫痪前期
①卧床休息
病人卧床持续至热退1周,以后避免体力活动至少2周。卧床时使用踏脚板使脚和小腿有一正确角度,以利于功能恢复。
②对症治疗
可使用退热镇痛剂、镇静剂缓解全身肌肉痉挛不适和疼痛;每2~4小时湿热敷一次,每次15~30分钟;热水浴亦有良效,特别对年幼儿童,与镇痛药合用有协同作用;轻微被动运动可避免畸形发生。
3.瘫痪期
①正确的姿势
患者卧床时身体应成一直线,膝部稍弯曲,髋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踝关节成90°。疼痛消失后立即作主动和被动锻炼,以避免骨骼畸形。
②适当的营养
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和大量水分,如因环境温度过高或热敷引起出汗,则应补充钠盐。厌食时可用胃管保证食物和水分摄入。
③药物治疗
促进神经传导功能药物如地巴唑,剂量为1岁1mg,2~3岁2mg,4~7岁3mg,8~12岁4mg,12岁以上5mg,每日或隔日一次口服;增进肌肉张力药物,如加兰他敏,每日0.05~0.1mg/kg,肌肉注射,一般在急性期后使用。
④延髓型瘫痪
a.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低头位(床脚抬高成20°~25°)以免唾液、食物、呕吐物等吸人,最初数日避免胃管喂养,使用静脉途径补充营养;
b.每日测血压2次,如有高血压脑病,应及时处理;
c.声带麻痹、呼吸肌瘫痪者,需行气管切开术,通气受损者,则需机械辅助呼吸。
4.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体温退至正常,肌肉疼痛消失和瘫痪停止发展后应进行积极的功能恢复治疗,如按摩、针灸、主动和被动锻炼及其他理疗措施。
①针灸治疗
适用于年龄小,病程短,肢体萎缩不明显者。可根据瘫痪部位取穴。
上肢常取颈部夹脊穴、肩贞、大椎、手三里、少海、内关、合谷、后溪,每次选2~3穴。
下肢常选腰脊旁开1寸处,环跳、秩边、跳跃、玉枢、髀关、阴廉、四强、伏兔、承扶、殷门、季中、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溪、绝骨、风市、承山、落地等,根据瘫痪肢体所涉及的主要肌群,选有关穴位3~4个,每次可更换轮流进行。每天1次,10~15次为一疗程,二疗程之间相隔3~5天,开始治疗时用强刺激取得疗效后,改中刺激巩固疗效。用弱刺激可用电针或水针每次选1~2穴位注射维生素B1γ氨酪酸或活血化瘀中药复方当归液(当归红花川芎制剂)每穴0.5~1.0ml。
②推拿疗法
在瘫痪肢体上以滚法来回滚8~10分钟,按揉松弛关节3~5分钟,搓有关脊柱及肢体5~6遍,并在局部以擦法擦热。每日或隔日1次,可教家属在家进行。
③功能锻炼
瘫痪重不能活动的肢体,可先按摩推拿,促进患肢血循环,改善肌肉营养及神经调节,增强肌力。患肢能作轻微动作而肌力极差者,可助其作伸屈外展内收等被动动作;肢体已能活动,而肌力仍差时,鼓励患者作自动运动进行体育疗法,借助体疗工具锻炼肌力和矫正畸形。
④理疗
可采用水疗、电疗、蜡疗、光疗等促使病肌松弛,增进局部血流和炎症吸收。
⑤其他
可用拔火罐(火罐水罐气罐)及中药熏洗外敷以促进瘫痪肢体恢复。另有报导应用穴位刺激结扎疗法,促进瘫痪较久的肢体增强肌力,畸形肢体可采用木板或石膏固定以及用手术矫治。
中医治疗本病在瘫痪前属温病范畴,后期则属于"痿证"、"小儿中风"、"软脚瘟"等病证。
脸中风后遗症是什么
中风的后遗症中最多见的就是偏瘫。中风病人偏瘫发生在脑部病变的对侧,因为大脑的神经支配是交叉性的。如果是左侧的脑出血或脑梗塞,引起的是右侧的偏瘫,反之亦然。偏瘫病人还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偏身感觉障碍。有时还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平视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侧的物品或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看到。
后遗症二:失语。大多数人的优势半球在左侧,当中风发生在左侧时,语言功能有时会受到影响。运动性失语表现为病人能听懂别人的话语,但语言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困难。感觉性失语,即语言表达无障碍,但听不懂别人的话,也听不懂自己所说的话,表现为答非所问,“自说自话”。
后遗症三:痴呆。中风的范围较大或多次复发后,不少病人会有精神和智力的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和计算力下降、反应迟钝、不能看书写字,最后发展为痴呆,连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病人还可以出现胡言乱语、抑郁狂躁、哭笑无常等病态人格。
因为中风有这么多特别危险的后遗症,所以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治工作,平时不要过于劳累,可以适当的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增强身体体质,过于油腻的食物不要吃,但是要注意营养,及时去医院进行复查。
脑中风后不管可否手术皆应康复
脑中风是中老年人易发的病症,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约有60-70%的缺血性脑中风病人经抢救治疗后神志可恢复,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半身不遂(偏瘫)最多见。要解决偏瘫这个问题,除了坚持可靠的药物治疗、针灸、手术等综合措施外,还应该坚持长期适当的功能锻炼,以加快恢复的速度和改善恢复的程度。
如果偏瘫患者没有经过正确的引导和康复训练,具有潜在恢复功能的神经组织会萎缩或者出现病理性代偿,例如出现痉挛,这些都会加重瘫痪肢体的功能损害。因此外伤、卒中后的3个月内的康复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改善功能非常重要。
比如,早期应对患者开展按摩与被动锻炼。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如果偏瘫患者经医生评估可以手术者(典型的偏瘫),宜在偏瘫发生后一年的肌张力稳定期进行FSPR手术。因为偏瘫患者的肌张力一般在病后一年左右达到稳定的水平,而FSPR手术其中一条重要的指征是:肌张力恒定并大于等于3级。手术后早期的针对力量的康复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中后期增加步态训练及平衡训练,以使患者重获运动的功能。
而针对非手术的偏瘫病人,尤其是脑卒中病人,康复是越早越好,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个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在脑卒中后的一段时间内,脑组织可塑性很强,通过康复,神经组织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进行正确的功能代偿。
总之,不管可否手术治疗,半身不遂者都应坚持系统康复锻炼,因为康复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延缓衰老;能够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脑的血流量;能够降低血压,扩张血管,使血流加速,并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聚集性,从而可以减少血栓形成;还可以促进脂质代谢,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可以预防动脉硬化。长期锻炼能降低体重,防止肥胖。
中风的传统疗法
急性期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效果最好,而在恢复期的治疗中则中医尤其是针灸治疗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针灸能显著改善瘫痪肢体和语言等功能,提高治愈率,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中风病历史悠久,见效独到。在2000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即有明确记载:“偏枯(即半身不遂),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以后历代医家对针灸治疗本病各有论述,无论是取穴还是针灸方法,都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代针灸工作者在总结前人治疗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使针灸治疗本病的有效率和痊愈率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传统的针灸方法以疏通经络为主,多取阳经穴,辅以阴经穴,对中风瘫痪的多数症状确有疗效。近来又有针刺“醒脑开窍”法应用于中风病的临床治疗,该法在选穴组方、运针手法方面进行了革新,以取阴经穴为主,阳经穴为辅,主要是改善元神之府大脑的功能,醒神通络。利用蜜蜂尾针蛰刺穴位,比单纯的针灸治疗更有效果。蜂针液对于脑中风后遗症的疗效与其所含有相当复杂的化学成分直接相关,其作用机理主要是这些化学成分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物学效诮发挥综合作用的结果。脑中风属疑难病症,中西医治疗尚无理想效果的药物。采用蜜蜂针灸疗法,给脑中风患者的康复来了希望。
预防中风偏瘫措施有哪些
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
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
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现如今,因为各种因素,疾病病发率也在逐年的上升,其中多见的就有中风偏瘫,其实,健康的生活才是预防中风偏瘫的根本。
1、清晨醒来以后应继续在床上躺几分钟,然后再缓慢起床,切记不要立即起身,起床的时候,动作也不要过猛。
2、早晚一杯水,大有好处。为了补充晚上睡眠时丢失的水分,避免导致备注粘稠,请在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各喝一杯温开水,必要时,在夜间醒来的时候,还可以再喝一杯。
3、血小板的血液凝固作用增强。做好中风的护理是很有必要的。血小板的聚集力在早晨6~9时明显增强,血液的粘稠度也增加,因而导致血液的凝固性增大,使发生心脑血管梗塞的机会增多。
4、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起床后,在喝水的同时,最好服用降压药和扩张冠状动脉药,以避免血压波动和上升过快和心脏供血不足。
5、锻炼时间最好改为晚上,并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选择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快走、太极拳、气功、健身操等,切记不要从事剧烈活动。另外,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场地锻炼,以防因天黑看不清楚,而发生意外。
让偏瘫患者康复
偏瘫俗称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舌肌的中枢性瘫痪,是急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后遗症。不少偏瘫者虽可活了下来,但由于生活不能自理,需他人照顾,给本人及家庭带来了许多困难。如何康复?是医学的重大课题。 目前康复办法,多采用运动疗法、药物疗法、针刺疗法、高压氧治疗及“搭桥”手术,其中比较可行的还是运动疗法。轻偏瘫病人经过治疗和运动锻炼,一般可在4—5周即可扶拐行走。而中度和重度偏瘫病人需经过3-6个月才可由被动到主动的扶拐行走。年老或体弱的病人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人要根据这一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扶助。 具体方法可分以下四步:
第一步被动锻炼
偏瘫卧床病人必须作早期运动,因为肌肉不用就会导致废用性萎缩,关节就会强直。要求家属每天帮助瘫痪的肢体活动lOO—200次,肢体可活动的病人应在床上作患肢伸屈运动。床上运动开始得越早越好。
第二步从卧到坐
病人从卧到坐需要一个锻炼和适应过程,因为突然坐起,会因体位变化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导致面色苍白、头晕、全身出汗,所以锻炼应循序渐进。每天让患者的头背抬高10度,每天锻炼两次以上,每次需3—5分钟。一周后病人可在有靠背的床椅上坐稳,然后两足踏地,健侧手紧握床栏,辅助者双手扶住病人肩部,每日锻炼3—5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锻炼时应避免患者向 瘫痪侧倾倒。随着病人坐稳程度的增加辅助者可渐渐撤离双手,让病人健康手抓住床栏维持平衡,然后鼓励病人撤离健侧手,完全靠身体平衡坐稳。
第三步站立锻炼
病人开始时站立并不能平稳,必须有辅助者的帮助。站立锻炼每次,3—5分钟,每日数次,视进步情况可逐期增加次数和时间。先让患者背靠墙站好,辅助者双手扶患者腋部,双膝顶住患者膝关节,经过几天站立后,辅助者可试行双手撤离,病人靠墙独自站立后逐渐扶床栏站立,进一步不靠帮助而独自站立。然后在辅助者保护下,让病人双手扶床栏,进行躯干左右旋转运动,再进—步可做左右摆动,而后扶床栏,两足交替提起,进而横向移步,为行走打基础。
第四步行走锻炼
患者用健手扶住辅助者肩部,辅助者以手扶住病人腰部,从原地踏步开始,缓慢小步行走,经过数天锻炼后,可逐渐撤离辅助者的帮助,改为扶拐行走。扶拐行走的距离宜由短到长。弃拐行走锻炼的途中要有依靠物,以便在有依靠的情况下徒手行走,逐渐加长行走距离。不过,偏瘫病人肢体能否恢复和恢复程度,得视肌力的情况。
临床医学将肌力分为六级:
0级——完全偏瘫,不能做任何自立运 动;
I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Ⅱ级——肢体能在床上移动;
Ⅲ级——肢体能对抗地心引力,抬离床面;
IV级——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运动;
V级—正常肌力,运动自如。
一般说来,Ⅱ级以上的肌力经过积极锻炼,可以恢复走路。如果通过被动锻炼,瘫痪肢体在一年内仍不能达到皿级,那么恢复正常行走的可能性就很小。所以对中度或重度瘫痪病人和各个患肢进行早期被动锻炼十分重要。
偏瘫康复疗法
1、恢复早期阶段
由于此时患者的偏瘫肢体完全不能活动,所以可采用按摩、推拿、被动运动等锻炼方法,防止肌肉萎缩。一般每次局部按摩5-10分钟,全身按摩不超过30分钟。推拿是用手指或手掌沿瘫痪肌肉向前推动。被动运动是由别人来活动病人瘫痪的肢体,包括每个大小关节,活动幅度尽量达到一个正常关节所能活动的范围。
2、恢复中期阶段
此阶段的偏瘫患者肢体逐渐可以活动,但仍没有力量来完成主动运动,所以此时的肢体锻炼除坚持第一阶段方法以外,还应坚持锻炼翻身、起坐,在旁人帮助下学会站立,双手扶住椅背或床架向前移动脚步,锻炼瘫痪侧下肢的肌力关节运动。
通常瘫痪侧上肢的恢复比下肢慢而且困难,这与大脑神经支配的解剖部位有关。最初肩关节在旁人帮助下作上举、外展、外旋,肘关节和指关节作伸屈动作,逐渐锻炼到能主动运动。双手的功能锻炼除早期采用按摩和被动运动外,应经常做各手指的屈伸、开合等练习,以促使手指功能恢复。
3、恢复后期阶段
此阶段患者已可以进行一些幅度较大的活动,所以,此阶段患者的主要锻炼方向是练习走路和手指精细动作的训练。但患者在进行上述锻炼时,需有家属在旁边进行保护,并帮助病人逐步增加活动量和距离。
偏瘫患者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康复训练,并且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可以缓解症状,提升生活质量的。另外,专家提醒偏瘫患者,在进行训练时需要适合自己的病情,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