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换了焦虑症
准妈妈换了焦虑症
1、转移目标法。首先是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体的另一部位。可以注视自己手指的长短、手心掌纹的走向、指甲的形态等,或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喜欢的情景中去,或把注意力转移到电视节目中的小品、相声、笑话等,或者有意识地看一些笑话、幽默故事等。
2、听音乐。药丸如何缓解焦虑症状,心烦时不妨听些舒缓的音乐,如找一个宁静的地方,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音律柔缓的曲子来听,让自己全身心融入到这些美妙的音乐中,让身心得到彻底放松。
3、想象法。夜深人静之时,在脑海中想象出两种具有典型特征的颜色,一种代表紧张、压抑(如红色、黑色等),另一种代表了放松、安详(如蓝色、绿色等)。现正闭上眼睛,幻想你的肌肉中全是紧张的颜色,接下来,想象那个能使自己放松的颜色,当整个身体肌肉慢慢转变为放松的颜色时,代表你已全然放松下来。
4、肌肉放松法。在谈到如何缓解焦虑症状比较有效的问题时,医生通常都会向患者推荐这种肌肉放松法。在进行治疗时,患者要端坐,全身放松,想像小腿肌肉已经变得十分沉重了,然后,想像大腿、臀部、背部、双肩的肌肉也变得沉重,最后睁开眼睛,抛开沉重感,体验一下轻松的感觉。
5、深呼吸法。端坐,闭眼,全身放松。缓慢地深深地用鼻子呼吸。先吸气,吸足后屏住,然后缓慢地呼气。吸气的时候,要想到自己喜欢的事物:蓝蓝的天、树林中清凉的空气等等,如此做几分钟,即可消除紧张情绪。
准妈妈该如何应对孕期焦虑
1. 首先提前打“预防针”。在孕前和孕早期,就从心理上接受怀孕期形体、饮食、情绪、生活习惯的变化,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还要接受小生命诞生后有可能导致的生活和工作问题,始终保持平和、自然的心情和愉快、积极的态度。
2. 多与母亲和婆婆等长辈交流,直接了解一些小常识。从电视、报刊等媒体上学习一些怀孕期保健知识,积极参加准妈妈俱乐部活动,通过和别人交流,正确看待自己的焦虑问题。
3. 生男生女是自然选择。因渴望生男孩害怕生女孩而满腹焦虑,不仅无用,还会影响腹中胎儿的发育,甚至导致流产。
4. 树立自信。妊娠期间营养良好、不恋烟酒、没有被病毒感染、又没有滥用药物,就不会发生难产和胎儿畸形,杞人忧天只会给自己带来烦恼。
5. 对家庭生活方面的琐事,要保持开阔的胸襟,避免生闷气和发怒。同时。准妈妈还要尽量不看有恶性刺激的电影与电视,以赍引起过度的情绪波动。
怀孕后,虽然家人会千方百计为其增添营养,以保证母亲、胎儿的健康,但仅有饮食方面的营养是远远不够的,孕妇更需要有愉快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即“心理营养”。事实上,只要坚持合理的生活方式,绝大多数女性都可以顺利地迎接聪明健康宝宝。孕期可增加一些小爱好,如编织,绘画等,多分散注意力。创造雅致、温馨的家居环境,逛街边的特色商铺,将家庭小环境布置得更加整洁、美观、赏心悦目。多欣赏花卉、盆景、美术作品,与大自然保持新鲜结合。
如何应对80后准妈妈的产前焦虑
怀孕两个月B超做三次
28岁的李玉怀孕两个多月,B超检查却已经做了三次:第一次是担心胚胎不在子宫里,第二次是想知道有没有胎心,第三次是想确定胎儿是不是正常发育。
即使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也很紧张胎儿的健康状况。从第8周听到胎心起,李玉差不多每隔一天就到医院听胎心,否则整天惴惴不安。
据医生介绍,在日常检查中,他们经常遇到类似于李玉这种产前过分焦虑的孕妇,其中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80后”孕妇占八成多。一般医生会告知孕妇怀孕3个月才需要做产检建立孕妇手册。
小雁已经怀孕5个月。陪她一起到妇幼保健院产检的丈夫说,自从怀孕后,小雁就非常谨小慎微,“除了正常的产检,她在其他医院也做过单项检查,反复求证孩子的健康。”医生说,小雁这是典型的产前焦虑。
盲目检查会“打扰”胎儿
准妈妈由于担心自己腹中的孩子健康,又没有什么经验,很容易过度紧张,这样对孩子的发育不利。产检也应适时适度,孕期产检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盲目、频繁地做B超检查,有可能对胎儿造成不必要的“打扰”。
据了解,一般来说,孕期最好做4次超声检查:
首次检查可在孕早期(12周末以前)进行,若出现先兆流产等情况应及时做B超检查;第二次检查可在孕中期(孕13~27周末),此时做B超检查,能够清晰地看到胎儿各个器官的情况、羊水多少及胎盘位置,可以早期发现异常或者畸形;第三次检查可在孕晚期(孕28周以后),目的是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进一步检查胎儿有无畸形,特别是唇腭裂;最后一次B超,可在接近预产期或临产前时检查,目的是根据胎儿的头径、骨骼的测量值估计胎儿的体重,明确胎儿的胎位,来预测孕妇是否能自然分娩。
天黑要找妈妈 可能是“黄昏焦虑症”
其实,宝宝黄昏焦虑症并没有那么神秘,它只是宝宝生理和心理共同影响的结果。而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其黄昏焦虑症的确切原因又有所区别,妈妈们可以“对症下药”,找到抚慰宝宝的办法。
3个月:疲劳,难以入睡
专家指出,出生后的头3个月里,婴儿的大脑还无法调节自己的行为,例如迅速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从压力中解脱出来。此外,婴儿分泌的褪黑素非常少,而这种化学物质则有助于我们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睡眠对于小婴儿来说,是消除疲惫、恢复体力最有效的办法。但是,最疲惫的时候却无法入睡,越发让他们烦躁不安。
安抚方法:可以尝试使用襁褓包,如果包裹的合适,1~4个月的婴儿很容易平静下来。因为这种感觉可以让他们回想起在妈妈子宫内的感受。由于行为受到限制,孩子就不容易弄痛自己,不会让自己感到很累。这样一来孩子哭闹的次数就会明显减少。
产前焦虑产后抑郁怎么办
睡眠差,是很多孕妇都会遇到的麻烦。夜里睡不着、睡不深,夜尿频繁———怀孕时,子宫压迫膀胱,原本比较容易让膀胱的容量减小,而越睡不深容易醒,就越容易想上洗手间。于是,很多孕妇怀孕期间,每天的尿量并没有增加,但夜间上洗手间的次数却多了。睡眠差还会导致多梦。孕妇又往往对梦的内容特别在意。朱嵘说,他曾遇到过一位准妈妈,因为梦到丈夫有外遇,在梦中哭醒,之后就认定丈夫一定瞒着她在外面有女人。在她一段日子不依不饶甚至不可理喻的焦虑情绪的影响下,原本忠于家庭的丈夫,真的开始在外面寻求新的感情了。
产前焦虑症状二 特殊嗜好是身体的自我保护
产前焦虑可能会导致某些孕妇表现出一些特殊嗜好,比如吃某种食物、购物,特别是婴儿用品。朱嵘指出,有些孕妇会对自己生理上、生活习惯上的变化很在意,“她们会担心这些从前没有的习惯会不会影响到自己和胎儿的健康。”朱嵘表示,怀孕期间,雌性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非常高,在这样的状况下,准妈妈会变得特别细腻、敏感,“哪怕是从前性格大大咧咧的女性,到了这样的时候也会变得细心敏感了,显得特别小女人。从生物的角度看,这当然是好事———母亲细心有利于胎儿的安全。”
对于孕妇表现出的一些嗜好,朱嵘认为,那是人体自我调节焦虑情绪的方式———在做这些的时候,焦虑情绪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因此,准妈妈们不必对自己孕期内的嗜好太焦虑。“我曾遇到过一位孕妇,怀孕6个月的时候,她已经在购买婴儿用品方面花掉了16万元。不断购物,是她缓解焦虑的方式。”朱嵘表示,这位准妈妈的方式看上去不够理性,但换个角度看,如果她的经济状况能够承受,而这种行为也没有带来害处,那对于这位准妈妈而言,也不失为一种调节的方式。当然,这只是个别情况。
分娩恐惧的表现
分娩恐惧症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存在的,很多初产妇因为心理素质差,或是听到一些有关分娩的非常恐惧的事件,在生产前的那段时间,会非常害怕或恐慌,这种恐慌不利于分娩,因此,需要做好预防,在了解分娩恐惧的预防之前,首先我们要清楚分娩恐惧的表现。
分娩恐惧症的表现:产前恐惧症是每位准妈妈或新妈妈都或多或少患有的焦虑症状。产前准妈妈常常会出现烦躁、焦虑、抑郁、害怕、失眠、脾气暴躁等状况,而产后恐惧症导致的抑郁症的严重患者,甚至会走上自杀的绝路。准妈妈从怀孕到临产,由于孕前没有准备好,或是怀孕后身体上的不适,特别是前3个月;或是担心孕后发胖失去丈夫的关注;还有生男生女的压力,害怕生孩子时痛苦等原因,常会出现烦躁、焦虑、抑郁、害怕、失眠、脾气暴躁等状况。这些都是典型的分娩恐惧症的表现。
准妈妈如何应对孕期焦虑
若在计划之中怀上宝宝,准妈妈愉悦的心情将难以言表,但也会对产痛甚至生男生女等事情而忧心忡忡;若怀上的宝宝不在计划之中,或因怀上时吃了感冒、避孕药,或炎症未治好怕胎儿畸形等,都会令准妈妈感到焦躁不安。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黎燕玲表示,不同的孕妇在不同的怀孕阶段,都会存在各种焦虑情绪。如何应对孕期焦虑?医生表示,了解整个孕期的身体变化及孕育常识,是应对焦虑情绪最佳方法之一。
怀胎十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的心情、愉悦的情绪也是对“宝宝”优质的胎教。韦庆芳说,怀孕属于应激事件。怀孕之后,生活方式也会跟着发生变化。往往一些小事都会让孕妇产生困扰,难以适应。
韦庆芳建议,怀孕之后的准妈妈,应该尽量了解整个孕期的身体变化及孕育常识,到孕妇学校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例如通过学习能让孕妇认识到在妊娠期间,只要营养良好、不滥用药物,保持良好的习惯和心情,就不用过度担心胎儿是否畸形。还能让孕妇了解到,分娩过程中的短暂阵痛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若还没生产就出现过度焦虑紧张的情绪,只会让自己深陷在不安之中。如此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是孕期应对焦虑情绪最佳方法。
“怀孕是整个社会的事”黎燕玲表示,要缓解排除孕妇的焦虑情绪,除了孕妇本人在思想上保持松弛,心态上保持平和外,还需要家属及朋友的关爱和配合。
准妈妈焦虑需要轻松缓解
孕期体内激素状况改变会造成准妈妈焦虑,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但是不用担心,只要适时调整就没有任何关系了。接下来赶紧看看准妈妈缓解孕期焦虑的“4个窍门”。
有心理准备的准妈妈比没有心理准备的准妈妈整个心态会更加好,妊娠反应更小,怀孕的时候产生的各种情况也会变少。宝宝在优良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在生产的时候也会更加顺利。
所以在孕前和孕早期,一定要逐渐开始转变自己的心态,逐渐过度到准妈妈的状态上,例如形体、饮食、情绪、生活习惯变化,为怀孕做好准备,同时还要知道小生命诞生后也许会触发的家庭和生活问题,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怀孕的过程当中有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一直保持平和、自然的心情和愉快、积极的态度。同时可以和有经验的朋友或者长辈进行交流,这样能知道一些小常识。
分娩恐惧的表现有哪些
产前恐惧症是每位准妈妈或新妈妈都或多或少患有的焦虑症状。产前准妈妈常常会出现烦躁、焦虑、抑郁、害怕、失眠、脾气暴躁等状况,而产后恐惧症导致的抑郁症的严重患者,甚至会走上自杀的绝路。准妈妈从怀孕到临产,由于孕前没有准备好,或是怀孕后身体上的不适,特别是前3个月;或是担心孕后发胖失去丈夫的关注;还有生男生女的压力,害怕生孩子时痛苦等原因,常会出现烦躁、焦虑、抑郁、害怕、失眠、脾气暴躁等状况。这些都是典型的分娩恐惧症的表现。
准妈妈对抗孕期焦虑有法宝
孕期焦虑让妈妈做家务上“瘾”
这种强烈得足以压倒一切的想要清洁、整理房间的愿望,常常发生在怀孕中晚期。究竟是哪些原因令本该“养尊处优”的大肚婆变成一个整日挥舞着扫帚的“疯子”呢?
•母爱的天性
准妈妈突然从“懒婆娘”变成“整理癖”最充分的理由就是:为小宝宝营造一个安全、温暖、舒适的地方。只要一想到这个即将面界的小宝贝,准妈妈的母爱天性即刻泛滥,自然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最好的东西呈现给孩子。
•害怕准备不足
准妈妈们一遍又一遍地熨烫宝宝的小衣服,像疯了一样清扫婴儿房间,带去医院的包裹收拾了又收拾……很多准妈妈到了孕晚期,这种行为更是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她们总担心会遗漏了什么,于是一次又一次地检查、整理、再检查、再整理。
•独自在家很无聊
随着预产期的临近,准妈妈大多已经休假待产,笨重的身体使得她们非常不方便离开家门,既不能出去购物,也不能和朋友聚餐,而家人又多在上班,没有人可以聊天,准妈妈只好整天围着屋子转,注意力当然只能放在目光所及之处了。
对抗孕期焦虑有效疏导才正确
大肚子整天沉溺在家务中,重负的身体怎么吃得消?但硬是不让准妈妈做家事的话,又怕她憋坏,怎么办?一味堵塞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不如正确引导来得有效,让我们想一些好办法,让准妈妈这股突发的能量得到一个圆满的发泄吧!
•换个方式表达母爱
对宝宝的爱护之情可以有更多的表达方式,胎教就是其中之一。当你专注于一遍又一遍折叠宝宝衣服、打扫婴儿房间时,不妨将这些时间花在和宝宝的交流上。你可以播放一些优美的曲子,抚摸一下圆圆的肚子,和宝宝说一会儿悄悄话。小宝宝熟悉了妈妈的声音,以后自然和你更贴心。
胎教的效果好坏最主要取决于妈妈的用心程度,如果妈妈心情烦躁不安,胎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让自己快乐起来是实施胎教的第一步。
•保持适当社交
虽然快临产的这段日子呆在家里很有好处,但也要确保与朋友和家人保持一定的联络,因为社交活动会有助于准妈妈缓解压力。和丈夫享受一顿烛光晚餐,或者邀请闺中密友来家里,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看租来的影碟,也不妨去小区转转,认识一些带着宝宝、怀着宝宝的新朋友。无论哪一种做法,都会令你享受到亲朋好友带给你的快乐。
•分散注意力
有些初次生育的准妈妈,会进入一种狂躁的整理状态,因为即将到来的分娩和将为人母的责任令她们感到焦虑。你可以找一些家务之外的方法来应付这种紧张的情绪,试试上瑜伽课,写写日记,或者看看医院有没有专为准父母提供的课程。
•拈轻避重
重新布置家具,爬上梯子挂图画,或整修摇椅都不是大肚婆应该做的。相反,准妈妈可以重新整理一下家庭相册,或者做做针线活,给宝宝织件小毛衣、做个小肚兜。这些轻便活儿既可以让你有事可干,又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孕妈妈做家务要遵守三原则
当准妈妈做家务的欲望达到一定的热度,拦都拦不住时,一定要按照以下提示小心翼翼地劳作——
•聆听体内信号
准妈妈做家务一定要注意聆听发自体内的信号:如果突然出现腹部阵痛,这表示子宫收缩,也就是活动量已超过孕妈妈身体可以承受的程度,此时要立刻停止手里的活计,并躺下休息,如果还不能缓解不适,就要赶紧就医了。
•慢慢做,别着急
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准妈妈的肚子越来越大,本身的负荷就很重,身体不那么灵活了,做家务时要放慢动作,并以不直接压迫到肚子的姿势作为最基本的原则。准妈妈最好能将时间妥善安排,千万别想着将全部事情一口气做完,而是要分段进行。
•降低清洁标准
怀孕后,无论在身型还是动作的灵活方面都大不如前了,如果有些准妈妈平时对家务要求比较严格的话,怀孕后不妨稍微降低些标准,别太较真了。此外,准妈妈在做家事时最好不要长时间站立,在做了15—20分钟家务后,最好能休息10分钟左右再继续。
提示:以下五类准妈妈不适合做家务
1.体态臃肿、灵活度不够者。
2.医师告知有早产现象、需要卧床休息者。
3.有活动性出血或出现破水现象者。
4.即使只做简单家务,但也会诱发子宫收缩者。
5.做家务时出现呼吸急促(每分钟超过30次)、心跳加快(每分钟超过100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