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之针灸五大疗效
中医养生之针灸五大疗效
一、针灸对疼痛疾病的止痛。
1、颈椎病颈痛的止痛。疼痛包括很多方面,从头到脚,三叉神经痛,颈痛,心绞痛等,在临床方面,还运用到急救。
2、腰背疾病方面的止痛。如坐骨神经痛,膝盖膝关节的疼痛,止痛效果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三以上。
3、对关节疼痛,如类风湿、痛风也有较好的止痛作用。通过针灸和艾灸的办法,可以快速解决疼痛问题。
4、针灸对内脏疼痛的镇痛。
二、针灸对精神和心理疾病的睡眠障碍治疗比较有效。
据统计,现在就业压力、升学压力过大,导致精神和心理疾病的患者日渐攀升,针灸因为其特殊的疗效,可以极大的减少药物的用量,同时减少发病率。
针灸对轻度和中度精神的抑郁比较有效,如抑郁、焦虑、心理、精神疾病的治疗等,都有一定的效果。“现在省中医院的针灸科也着重在研究针灸对精神、心理类疾病的治疗。比如精神分裂这类的病,比较难治,我们针灸科还是以针灸为主,同时也配合西药进行治疗。”
三、针灸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比较有用。
符教授告诉我们,神经系统类的疾病,在中医里面叫脑病。脑病包括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又分为脑出血和梗塞,而且主要是梗塞类。出血方面原因也很多,但是针灸对出血主要是对机体功能的恢复,讲的是运动,感觉,语言的调节比较有用。
四、针灸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针灸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花粉过敏、湿疹、荨麻疹、其他过敏源过敏的疾病。
我们熟知的“天灸”,主要是减少感冒发作的程度和次数、预防感冒。
五、针灸对结缔组织病的治疗。
针灸治疗结缔组织病,最典型的为风湿、类风湿、痛风、红斑狼疮、银屑病、银屑性关节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等。
在针灸治疗这一类疾病时,有两种说法:有人说针灸就可以了,一点药都不需要服用;有一些则说针灸是不行的,全部都用药。符教授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不对的,有偏见在里面。实际上这种疾病在急性期,在活动期的时候,通过针灸和药物的联合治疗效果会更好。
针灸治感冒效果怎么样
针灸对感冒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中医认为,感冒的发生,常因外感风寒或受暑热, 湿邪所致,针灸疗法可以扶正祛邪,清热温寒,因此对感冒是有治疗效果的。
2019~2020三九灸时间表 什么是三九灸
在三九天进行天灸疗法。
三九灸是传统中医养生疗法中的天灸疗法,天灸是中医传统灸法中非火热灸的一种,又名为自灸、冷灸,也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之后根据个人症状选定穴位进行施灸,有温阳益气,补肾散寒的功效。
三伏天为什么是调理身体的好时机 怎样利用三伏天排湿气
可以喝一些去湿气的汤水或者茶水,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艾灸、针灸、泡脚、贴三伏贴等来进行理疗养生。
红豆薏米水、冬瓜汤等食物都具有利尿祛湿功效,三伏天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喝一些来养护身体;三伏天的时候身体中的毛孔张开,是很好进行身体调节和去湿气的,艾灸、针灸、三伏贴等中医养生方式可以起到冬病夏治和调养身体的作用,有利于身体中的湿气、寒气排出体内。
三伏天艾灸哪个部位 三伏天艾灸是上午好还是下午好
建议在三伏天的上午做艾灸。
艾灸是中医养生疗法,从一天的时间来看,三伏天艾灸的时间最好是在上午进行,因为在上午的时候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是处在升发旺盛的时段,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温热艾灸疗法能顺应身体的阳气而布及全身,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根据自身不同的病症来选择合适的艾灸时间也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三伏天怎么治疗月子病
三伏天的时候可以通过做艾灸、贴三伏贴、针灸等中医养生方式来调节身体,从而起到辅助治疗月子病的作用。
女性生产后身体元气大伤,生产过程中也会消耗很多元气,因此坐月子期间就很容易受风邪入体,而这种由于受风寒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就称为是月子病。
艾灸、三伏贴、针灸等中医养生方式具有一定的温阳扶正,祛风散寒等功效,能够起到一定辅助治疗月子病的作用。
调理便秘有哪些中医治疗方法
1、中药材调理
各种中药材所具有的养生功效是不同的,而你要想调节便秘,不妨巧妙的选择一些中药材来帮你,而枳实、厚朴、大黄便是不错的选择。
其中,枳实具有理气消食的养生功效,能为肠道添加一定的动力,厚朴可化食行气,大黄是常见的苦寒药,具有泄热的作用。
取枳实15克、厚朴10克、大黄5克,加点水煎煮饮用能有效的促进积滞在肠道中“废物”快速的排出,疗效十分的显著。
2、针灸穴位
针灸可是中医养生中很常见的一种方法,其中通过对身体的一些穴位进行针灸还可以辅助通便。
其中在人们手背腕横纹上方大约4个手指的位置——支沟穴,另外在腹部肚脐两侧的2个大拇指的位置有一个天枢穴以及腿部外膝眼下方6寸是上巨墟穴,这几个穴位都是极好的利便“开关”,对其进行专业的针灸,都可有效的改善便秘的症状。但是,可不能随意的针灸,请认准一些专业的中医师傅哦!
保健养生的好处有哪些
1.针灸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就是利用用毫针刺激人体的穴位,以激发人体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可以调整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状以及治疗肝气郁结、增强消化功能等。
2.推拿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中医推拿的历史悠久,在古代,中国就有推拿医疗的活动。通过用手法在患者身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进行推拿,就会感到疼痛减轻或消失。这种方法也可以转换成各种能量,并渗透到人体,改变系统机能,达到治疗效果。
3.拔罐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中医拔罐疗法又称“角法”,拔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4.食养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食养就是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适度补充营养,以补益精气,并通过饮食调配,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由于饮食为人所必需,而饮食不当,又最易影响健康,故食养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药养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药养就是中药养生是中医的传统特有药物,以植物类药物为主,通过特定方法熬制以后对人体的疾病有相当好的恢复作用,是中医的必备治疗方法之一。所以最关键是病人的身心调整、思想、生活方式改善、人际关系改善、健康改善。
针灸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手足麻木
冬季很多家庭喜欢用煤炭取暖,但是很容易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现象。一氧化碳中毒会留下手足麻木等中毒后遗症。该如何治疗呢?中医针灸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手足麻木。
手足麻木是常见的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病变在脑,又称作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中医疑难病研究所中医专家表示:手足麻木程度多与一氧化碳中毒的轻重有密切关系。
一氧化碳中毒后手足麻木是怎么产生的? 中医专家认为:一氧化碳中毒早期以外邪入侵为本,早期以邪实为主,进而损及肝肾气血,以致虚实夹杂。肝血不足,筋脉失养,就可引起肢体麻木,运动不利,关节活动不灵或肢体屈伸不利,筋脉拘急,手足震颤等症。
针灸疗法在治疗手足麻木方面收效显著,以下是大众养生网中医针灸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手足麻木的常用针灸方法介绍:
主穴:上肢取肩髑、曲池、合谷、阳溪,下肢取髀关、梁丘、足三里、解溪。
配穴:肺热者加尺泽、肺俞;湿热者加阳陵泉、脾俞;肝肾阴亏者加肝俞、肾俞、悬钟、阳陵泉。
大众养生网中医专家提醒:肺热或湿热明显者,单针不灸,用泻法;肝肾阴亏、气血不足者,针灸同施,用补法。
针灸需要专业人士操作,患者切勿自行模仿治疗,并且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尚能达到满意疗效。
中医养生保健之道的灸疗法
灸法的治疗作用,可归纳为以下6大方面:
温通经络,行气活血 灸法其性温热,能起到温通活血作用。临床上可治经脉气血阻滞不通、四肢活动障碍、关节疼痛以及中风偏瘫等。
回阳复脉,温中散寒 灸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肾俞等穴,对脾虚泄泻、消化不良、脘腹胀痛,以及命火不足、肾阳虚冷所致的阳痿、遗精、带症、夜尿频数等,均有良效。
调和营卫,升阳益气 温灸肺俞、大椎、足三里等穴,临床上可治卫阳不固、腠理疏松,经常用于伤风感冒或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特别是采取“冬病夏治”的方法,在夏秋之交灸肺俞、足三里2~3个疗程(10天为1疗程),可增强体质、密固肌表,预防感冒、哮喘等效果尤佳。灸百会、中脘、足三里等,对中气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肾下垂、脱肛等,有升阳益气之功。
培补元阳,预防疾病 秋冬季节常灸气海、关元、命门、中脘、足三里等穴,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有预防疾病之作用。临床证实,灸足三里、气海等穴,有降低血液凝聚、激发经气运行、疏通经络之作用,可预防脑血栓形成;隔姜灸足三里和悬钟穴有降压作用,如患高血压的中老年人,突感手指、足趾有麻木感,速灸以上两穴,能预防中风的发生;隔姜灸神阙穴(肚脐)15~20天,可使脾胃增运、六腑通畅,周身之气得以畅行,从而达到益寿保健之目的。又据报道,用艾灸足三里等穴,可治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灸后白细胞会迅速上升,使患者改善虚弱症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达到扶补正气之目的。
补脾祛湿,疗痹止痛 灸法有温经气、散寒邪、除湿气、止疼痛的作用。对凡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脉的痹证,以及年高体弱、气血虚亏、寒湿凝重的腰痛和脘腹疼痛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灸法,性温热,能散寒凝,如痈疽未熟者可使之消散,己熟者令其速溃。对年高体弱、气血不足而久不收口者,可使之收口生肌。灸法还有使白细胞升高、吞噬能力增强以及炎症渗出减少的作用。
总之,灸法既可补阳又可调阴,有畅通经络、温散寒湿等作用。特别对中老年人正气不足、免疫功能低下者,有温补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很多老年人应用了保健灸法后感到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减少了疾病的发生,收到了祛病延年的功效。据临床报道,现代已将灸法广泛用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ED(勃起功能障碍)、阳虚便秘、痛经、盆腔炎、面瘫、颈椎病、偏头痛、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中风(主要是对缺血性中风)等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数十种常见疾病的治疗。
方法因人而异
施灸时,要将艾叶炮制成艾绒,根据需要做成艾条(或到医药公司购买现成艾条)、艾炷(圆锥形)等使用。
一、艾炷灸:又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灼成脓,愈后留瘢痕者称瘢痕灸。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病,而一般虚寒性疾病均采用无瘢痕灸。
2.间接灸是将艾炷下面放上生姜、大蒜等药物,使其发挥协同作用。其中隔姜灸主要适用于胃寒呕吐、内寒腹痛、虚寒泄泻、风寒湿痹,并可预防脑血栓和中风等;隔蒜灸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治疗吐泻并作、中风脱症等虚寒性疾病。另外常用的还有隔附子饼灸,多用于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二、艾条灸对一般应施用灸法的疾病均可采用。
避免不良反应
1.施灸时,要注意安全,防止艾绒脱落,烧损皮肤或衣物。
2.凡实证、热证和阴虚阳旺、阴虚发热之人一般不用灸法。正如《伤寒论》中指出:“微数之脉,慎不可灸。”“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说明灸法用之不当也可产生不良后果。
3.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施瘢痕灸法。
4.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施灸后,若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处理。若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可用消毒后的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然后再涂以紫药水,并以纱布包敷,预防感染即可。若出现感染,应及时找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