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和针灸有何区别
艾灸和针灸有何区别
针灸和艾灸的区别
针灸和艾灸都属于中医疗法,一提起这两种疗法,很多人认为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是,中医专家指出,针灸与艾灸疗法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但是两种疗法有很大差别,并不是同一种疗法。
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
其一、针灸与艾灸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但针灸只属于物理疗法,而艾灸是由具有“百草之王”美称的“艾草”所制,用于灸法,可起到药性治疗与物理治疗的双结合。
其二、针灸如把握不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针消毒不好的话还可能会交叉感染,而艾灸属于外部自然疗法,没有副作用。
什么是艾灸
艾灸,顾名思义,和艾叶及针灸有着紧密的关系。不错,艾灸确实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点燃,熏烤人体的穴位,再利用其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灸并不是现代人发明的,其由来已久,在中国的远古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所以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可是艾灸却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因此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艾灸治疗扁平疣的方法
第一大类:艾灸法
一、艾柱灸法
1、直接灸包括瘢痕灸、无瘢痕灸、骑竹马灸、三角灸。
2、间接灸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灸、隔葱灸、隔韭菜灸、隔胡椒灸、隔豆豉灸、隔蟾灸、隔矾灸、隔巴豆灸、隔蛴螬灸、隔甘遂灸、隔皂角灸、隔蚯蚓灸、隔陈皮灸、隔厚朴灸、温脐种子灸、结胸灸、隔苍术灸、隔苦瓠灸、隔蓖麻仁灸、隔徐长卿灸、隔核桃皮灸、隔莨菪根灸、隔桃叶灸、隔桃树皮灸、隔槟榔灸、隔川椒灸、隔麻黄灸、隔白附子灸、隔葶苈饼灸、隔香附灸、隔木香灸、隔商陆灸、隔土瓜根灸、隔薤灸、蒸脐法、大灸疗法、隔钱灸、隔面灸、隔酱灸、隔碗灸、隔头垢灸、隔鸡子灸、隔黄土灸等方法。
二、艾条灸法
1、纯艾条灸包括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
2、药物艾条实按灸法包括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神灯照灸法、百发神针、消癖神火针、阴症散毒针、艾火针衬垫灸。
3、隔药灸法包括隔核桃壳灸、隔蟾酥皮灸。
4、无烟灸法。
三、其他灸法
其他还有艾饼灸法、艾熏灸法、温灸器灸法、温针灸法等疗法。灸法是利用某些易燃材料和药物,以烧灼、熏熨和贴敷俞穴或患处,通过经络穴位的作用,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包括艾灸法和非艾灸法两大类。
第二大类:非艾灸法
一、天灸法是用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充血、起泡而起到治疗作用。包括毛莨灸、旱莲草灸、吴茱萸灸、斑蝥灸、白芥子灸、甘遂灸、蓖麻仁灸、威灵仙灸、巴豆霜灸等。
注意事项
1、根据病情选择穴位,方可取得预期疗效。
2、水泡挑破与否均可,但要注意预防感染。
二、敷药灸法是用药物涂敷穴位或患处而施灸的一种治疗方法。包括胡椒灸、马钱子灸、鸭蛋子仁灸、细辛灸、五倍子灸、生附子灸、食盐灸、天南星灸、生姜灸、丁桂散灸、蒜盐灸等。
三、其他灸法其他还有化学灸法、药熏蒸气灸法、冷淋灸法、灯火灸法、硫磺灸法、黄蜡灸法、桑枝灸法、桃枝灸法、竹茹灸法、麻叶灸法、药捻灸法、烟草灸法、线香灸法、火柴头灸法、铝灸法、药锭灸法、麝火灸法、电热灸法等多种灸法。
艾灸的分类
艾卷灸
艾条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1)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2)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图150。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3)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4)回旋灸: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艾灸条在皮肤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温针灸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直接灸
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电子艾灸
电子艾灸是根据传统的中医艾灸原理,结合现代超临界提取、微电子、
磁疗、远红外理疗等技术。电子艾灸实现了智能操作、控温控时、无烟无火、定向导入、透皮吸收、多穴同灸等功能,完全具备传统艾壮灸、艾条灸的功能,并可实施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等一系列灸法,使用针对不同疾病的特色灸片效果更佳,还弥补了传统艾灸烟熏火燎、灰烬烫伤、操作不便、效率低下等不足,是传统灸法革命性的创新!如电子艾灸仪便是采用电子艾灸之法。
针灸有多少种分类
毫针刺法
穴位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其他刺法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温针疗法,埋线疗法。
梅花针疗法梅花针疗法,也称皮肤针疗法,即由五根或七根针结成丛针,弹刺皮肤经络穴位。
艾灸
艾灸疗法有艾条灸、艾炷灸和温针灸等。艾条灸分温和灸、雀啄灸和熨热灸三种。艾炷灸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温针灸又称针上加灸或针柄灸,即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套艾条,点燃,使其通过针体传入穴位内。
现代刺法灸法耳针法,头针法,眼针法,手针法,足针法,腕踝针法。声电波电针法,电火针法,微波针法。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穴位磁疗法,穴位注射法,穴位指针法,穴位电离子透入法,穴位割治法,穴位结扎法。
直射灸法的艾灸分类
艾灸分类:
(一)、艾灶灸:即用艾绒或艾粉做成因锥型或自贴灸型进行施灸。
A:直接灸一将艾泣直接放在皮肤上灸至起泡,对咳喘、肺痨、痞块有良好的作用。
B:间接灸一即隔物进行施灸、有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等。
(二)、艾条灸:
A、温和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进行熏灸,病人感到舒适无灼痛感,以皮肤潮红为度。
B、在啄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象鸟雀啄食一样, 一起一落,一远一近。
C、回旋灸:将点燃的文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2-3cm左右移 动,往返回旋。
D、太乙神针:加十一味中药制成的药艾条,点燃药艾条, 用七层棉布包裹着艾火,紧按在穴位上,稍停留1-2分钟。如感觉过热可提起等热减再灸。
E、雷火神针:加八味中药制成的药艾条,灸法同太乙神针。
(三)、温针灸:把针插入艾绒球或艾粒边燃烧边行针。
(四)、灸器灸:把艾灸放在灸器里施灸。
(五)、天灸:与直接的灸法相同,千旦有蒜泥灸、毛莨灸、斑蟊灸、早莲灸、白芥子灸,吴某芙灸之分。
(六)、灯火炙:用灯草蘸油点燃火苗对准穴位猛一接触,迅速 离开,反复若干次。
艾灸的方法
第一大类:艾灸法
【1】艾炷灸法:
1、直接灸——包括瘢痕灸、无瘢痕灸、骑竹马灸、三角灸。
2、间接灸——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灸、隔葱灸、隔韭菜灸、隔胡椒灸、隔豆豉灸、隔蟾灸、隔矾灸、隔巴豆灸、隔蛴螬灸、隔甘遂灸、隔皂角灸、隔蚯蚓灸、隔陈皮灸、隔厚朴灸、温脐种子灸、结胸灸、隔苍术灸、隔苦瓠灸、隔蓖麻仁灸、隔徐长卿灸、隔核桃皮灸、隔莨菪根灸、隔桃叶灸、隔桃树皮灸、隔槟榔灸、隔川椒灸、隔麻黄灸、隔白附子灸、隔葶苈饼灸、隔香附灸、隔木香灸、隔商陆灸、隔土瓜根灸、隔薤灸、蒸脐法、大灸疗法、隔钱灸、隔面灸、隔酱灸、隔碗灸、隔头垢灸、隔鸡子灸、隔黄土灸等方法。
【2】艾条灸法:
1、纯艾条灸——包括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
2、药物艾条实按灸法——包括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神灯照灸法、百发神针、消癖神火针、阴症散毒针、艾火针衬垫灸。
3、隔药灸法——包括隔核桃壳灸、隔蟾酥皮灸。
4、无烟灸法。
【3】其他灸法:还有艾饼灸法、艾熏灸法、温灸器灸法、温针灸法等疗法。
艾灸的操作方式
艾灸的操作方式很多,主要有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等。
1、艾条灸
艾条灸法就是将艾绒卷制而成的圆柱,直径为1.5厘米、长20厘米,有的也加一些药物,称为药艾条。灸治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穴位,并与穴位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使用者感觉温热为宜。
2、艾炷灸
艾炷灸是将艾绒做成的圆锥形的艾炷,直接或间接地放在皮肤上,从上端点燃。如果直接放在皮肤上,艾炷燃尽后才换炷再灸,皮肤局部就会烫伤起疱以产生无菌性化脓,称为化脓灸,又叫瘢痕灸。唐朝名医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里说的“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就是指足三里处的瘢痕灸。间接灸是在艾炷和穴位间衬隔某些药物,如生姜片、蒜片、附子饼、食盐等,不但能防止烫伤皮肤,还能发挥这些衬隔药物的作用,增强灸疗效果。如隔姜灸可治疗虚寒性腹痛、腹泻,隔蒜灸可用于治疗毒虫咬伤等。
3、温针灸
温针灸是在针刺得气后,留针在适当的深度,将一团艾绒缠绕于针柄或将一小截艾条套置在针柄上,然后点燃艾绒或艾条,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体内,从而同时起到针和灸的作用。
针灸的分类
毫针刺法
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其他刺法
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温针疗法,埋线疗法。
拔罐法
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
梅花针疗法
梅花针疗法,也称皮肤针疗法,即由五根或七根针结成丛针,弹刺皮肤经络穴位。
艾灸
艾灸疗法有艾条灸、艾炷灸和温针灸等。艾条灸分温和灸、雀啄灸和熨热灸三种。艾炷灸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温针灸又称针上加灸或针柄灸,即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套艾条,点燃,使其通过针体传入穴位内。
现代刺法灸法
耳针法,头针法,眼针法,手针法,足针法,腕踝针法。
声电波电针法,电火针法,微波针法。
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穴位磁疗法,穴位注射法,穴位指针法,穴位电离子透入法,穴位割治法,穴位结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