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温肾汤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
健脾温肾汤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
健脾温肾汤的做法如下:黄芪30g,党参、熟地黄各15g,补骨脂、 鹿角、当归、阿胶、巴戟天各12g,白术10g,陈皮、 甘草、肉桂各6g;每剂水煎2次,药汁混合,分为2次 口服,每日1剂;若加用红参粉3、鹿茸粉0.3g,应采 取另外吞服。能健脾益气、温补肾阳;主治再生障碍性 贫血、脾肾阳虚证。此方治疗108例,其总有效率约 为 68%。
吃什么能治疗阴道红肿瘙痒
1、双蛸汤 制作:将桑螵蛸8克,海螵蛸、关沙苑、鹿角霜、金樱子各15克,白术10克,水煎,一次服。 按语:温肾健脾,固精止带,主治细菌性阴道炎,证届肾虚,症见带下增多,清稀透明,伴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大便溏薄等。
2、白果乌鸡汤制作:将乌鸡1只(约500克)活宰,去毛、内脏,洗净;莲子肉30克、糯米15克、胡椒少许洗净。把白果10枚、莲子肉、糯米、胡椒装入鸡腹腔内,封口后,放至炖盅内并加盖,隔水用文火炖2-3小时,至鸡熟烂,调味供用(可分2―3次食,饮汤,食肉、白果等)。
3、马齿苋饮 制作:将鲜马齿苋50克洗净,冷开水再浸洗一次,切小段,搅拌机搅烂,榨取鲜汁,加入蜂蜜25毫升调匀,隔水炖熟即可,分2次饮用。
按语:清热解毒,利湿止带,主治细菌性阴道炎,证属湿热或热毒内盛者。马齿苋又叫瓜子莱,性味酸寒,功能清热解毒,化湿止带,对志贺杆菌、宋内杆菌、斯氏杆菌、费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马齿苋因能抗炎,故对生殖道炎症所引起的白带增多有治疗作用。孕妇禁用。
4、大蒜鲤鱼材料制作:鲤鱼1条去内脏、洗净,放大蒜50克,同煮食。 按语:《古方今用》介绍,可用大蒜30克煎洗患处。
甲减的中医治疗
中医将甲减分为三类,分别是心肾阳虚、洋气衰竭、脾肾阳虚。治疗甲减需对症下药。
1、心肾阳虚
患者表现为:心悸心慌,胸闷憋痛,神倦嗜卧,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水滑,脉沉迟或结代,可见头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
治法 温通心阳,补肾益气。
方药 桂枝甘草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桂枝12克,炙甘草12克,制附片12克先煎,肉桂4克,熟地25克,山萸肉12克,淮山药25克,茯苓25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胸痛加川芎12克,薤白12克,郁金12克,元胡12克;神倦乏力加炙黄芪35克。
2、阳气衰竭
此型常见于黏液性水肿昏迷的患者,表现为神昏肢厥,皮温下降,声低息微,肌肉弛张无力,舌淡体胖,脉微欲绝。
治法 振奋阳气、救逆固脱。
方药 四逆汤:制附片12克先煎,干姜12克,人参12克,炙甘草12克。
3、脾肾阳虚
患者表现为:神疲乏力,嗜睡倦怠,记忆减退,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冷,畏寒肢冷,皮肤干燥脱屑,毛发干枯易落,便秘,全身浮肿,舌苔白腻,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淡体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 健脾温肾。
方药 四君子汤合右归丸:附子12克先煎,肉桂7克,杜仲16克,山萸肉12克,菟丝子15克,鹿角胶35克,熟地25克,枸杞子12克,当归12克,党参16克,白术12克,茯苓25克,炙甘草7克。
温肾清肺汤配方是什么
一、温肾清肺汤的配方
温肾清肺汤可以使用生,五味子,六曲,车前子,人参,三七,桂枝,白芍等名贵中药,而现在运用中药来达到温肾清肺的效果不太适合,所以我们要推荐的是一个食补的方法。利用黑米,黑豆,黑枣,和黑芝麻来制作的食疗温肾清肺汤
二、温水清肺汤的做法
第一步:黑米和黑豆用水浸泡三个小时。
第二步:香菇清洗干净去除香菇中的根蒂后切成香菇丁末。
第三步:将黑芝麻炒热后用擀面杖将黑芝麻碾压成为粉末。
第四步:将黑米,黑豆,黑枣,香菇丁和黑芝麻粉末一起放入砂锅中加入水烧开。
第五步:小火慢炖黑米成为黑米汤,黑米汤变得软烂后放入些调味料即可关火。
第六步:最后再汤上撒上桂花,五黑桂花固肾汤就做成了,散发着桂花的香味。
三、温肾清肺汤的功效
温肾清肺汤的功效很多,对肺和肾都有很好的积极作用,可以化痰清热,痛血活血。
甲减的中医辨证治疗
甲减的中医分型疗法介绍:
1.脾肾阳虚神疲乏力,嗜睡倦怠,记忆减退,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冷,畏寒肢冷,皮肤干燥脱屑,毛发干枯易落,纳减便秘,全身浮肿,舌苔白腻,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淡体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健脾温肾。
[方药]四君子汤合右归丸:附子12克,肉桂7克,杜仲16克,山萸肉12克,菟丝子15克,鹿角胶35克,熟地25克,枸杞子12克,当归12克,党参16克,白术12克,茯苓25克,炙甘草7克。
2.心肾阳虚心悸心慌,胸闷憋痛,神倦嗜卧。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水滑,脉沉迟或结代。可见头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
[治法]温通心阳,补肾益气。
[方药]桂枝甘草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桂枝12克,炙甘草12克,制附片12克,肉桂4克,熟地25克,山萸肉12克,淮山药25克,茯苓25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胸痛加川芎12克,薤白12克,郁金12克,元胡12克;神倦乏力加炙黄芪35克。
3.阳气衰竭此型常见于黏液性水肿昏迷的患者,表现为神昏肢厥,皮温下降,呼低息微,肌肉弛张无力,舌淡体胖,脉微欲绝。
[治法]振奋阳气、救逆固脱。
[方药]四逆汤:制附片12克,干姜12克,人参12克,炙甘草12克。
悬枢疼痛为什么
悬枢穴属督脉,有温肾健脾,温经强腰之功,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肾阳虚,阴寒内蕴之腹胀,腹痛,脾胃虚弱,胃痛,完谷不化,泄泻,痢疾,脱肛诸症,以及肾虚失养,经脉痹阻之腰脊强痛症。该穴与脾肾健康相关联,出现上述症状时,穴位有可能出现疼痛反应,具体情况应咨询医生后确诊治疗。
中医治疗甲减都有哪些方法呢
1、心肾阳虚
患者表现为:心悸心慌,胸闷憋痛,神倦嗜卧,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水滑,脉沉迟或结代,可见头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
治法 温通心阳,补肾益气。
方药 桂枝甘草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桂枝12克,炙甘草12克,制附片12克先煎,肉桂4克,熟地25克,山萸肉12克,淮山药25克,茯苓25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胸痛加川芎12克,薤白12克,郁金12克,元胡12克;神倦乏力加炙黄芪35克。
2、阳气衰竭
此型常见于黏液性水肿昏迷的患者,表现为神昏肢厥,皮温下降,声低息微,肌肉弛张无力,舌淡体胖,脉微欲绝。
治法 振奋阳气、救逆固脱。
方药 四逆汤:制附片12克先煎,干姜12克,人参12克,炙甘草12克。
3、脾肾阳虚
患者表现为:神疲乏力,嗜睡倦怠,记忆减退,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冷,畏寒肢冷,皮肤干燥脱屑,毛发干枯易落,便秘,全身浮肿,舌苔白腻,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淡体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 健脾温肾。
方药 四君子汤合右归丸:附子12克先煎,肉桂7克,杜仲16克,山萸肉12克,菟丝子15克,鹿角胶35克,熟地25克,枸杞子12克,当归12克,党参16克,白术12克,茯苓25克,炙甘草7克。
肾水肿的危害有哪些
中医在诊治此方面效果还是不错的,中医以为与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肾,这三个脏器的功能失调是引起水肿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治疗水肿,中医一般以宣肺、健脾、温肾为基本原则,具体方法如下: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排除水肿试试中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服用臌症丸,具有排水消肿、除湿健脾、祛邪扶正的双重功效。
宫颈炎的中医治疗
1、脾肾两虚;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有腥味.腰膝酸软,纳呆便搪,小腹坠痛,尿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治法:健脾温肾,化湿止带。方药:党参、白术、茯苓、生苡仁、骨脂、乌贼骨各15克,巴戟天、芡实各10克,炙甘草6克。
2、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或夹血丝,质稠如脓,臭秽,阴中灼痛肿胀,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止带。方药:猪苓、土茯苓、赤芍、丹皮、败酱草各15克,栀子、择泻、车前子(包)、川牛膝各10克,生甘草6克。中成药:抗宫炎片。
过敏体质宝宝的食疗方
01三黑汁:取黑芝麻10克,黑枣10克,黑豆10克。将这三种食材蒸煮熟后打汁去渣,每日一剂,经常服用,可以帮助宝宝温肾健脾,增加免疫力,可用于过敏体质的缓解期。适用于10个月以上的宝宝
02糖醋姜汤:醋半碗,生姜50克,红糖100克。将生姜洗净切片,放入锅内后加醋和红糖,小火煮沸后至红糖溶化,去渣服用。平时经常给宝宝吃,可以散瘀解毒健脾,主治食用鱼蟹等食物过敏起的荨麻疹,适用于8个月以上的宝宝
03三子芝核粥: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10克,芝麻20克,核桃仁20克,大米50克。将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加水煎成汁,再加入芝麻、核桃仁和大米煮粥。可以经常做给宝宝吃,可以健脾温肾,化痰降气,主治过敏引起的哮喘,适用于10个月以上的宝宝
过敏体质应该怎么解决
三黑汁
组成:黑芝麻9克,黑枣9克,黑豆30克。
制法:将上述三种材料蒸熟后,打汁去渣。
服法:每日一剂,可常服。
主治:过敏体质缓解期。
功用:温肾健脾,增加免疫力。
糖醋姜汤
组成:醋半碗,生姜50克,红糖100克。
制法:将生姜洗净切片,放入锅内后加醋及红糖,小火煮沸后至红糖溶化,去渣服用。
服法:平日食之。
主治:食鱼蟹等食物引起的荨麻疹。
功用:散瘀、解毒、健脾。
辛夷花蛋
组成:辛夷花12克,鸡蛋两个。
制法:加水适量同煮,蛋熟去壳后再煮片刻。
服法:饮汤吃蛋。
主治:风寒头痛、鼻塞、慢性鼻炎。
功用:祛风通窍、止痛。
三子芝核粥
组成: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芝麻20克,核桃仁20克,白米50克。
制法:前三种药水煎取汁,再加入后二种药及白米煮粥。
服法:可时常服用。
主治:喘症的防治。
功用:健脾、温肾、化痰、降气。
小儿遗尿偏方 偏方三
处方:桑螵蛸15克,益智仁15克,黄芪15克,炒淮山药15克,煅牡蛎10克,五味子10克,台乌药10克。
功效:健脾温肾,固涩下元。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4-8岁小儿每次服6克,8-10岁以上每次服10克,早、晚l次,米汤送服,以愈为度。
说明:本方适用于治疗12岁以下小儿遗尿症。此方配伍合理,效果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