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失调有哪些误区
月经失调有哪些误区
月经失调有哪些误区?月经失调也称月经不调,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往往是卵巢内分泌紊乱的一种表现。调经,要调整这种病理情况,或是对生殖道发育异常、炎症、肿瘤等疾病的发现、诊断和治疗的过程。在妇科门诊发现,有不少月经失调的病例,往往只是“单纯”的调经,与建立在月经生理基础上的现代妇科理论和调经方法相悖。结果造成生理机能更为紊乱,延误重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如月经过多时,单纯用一般非妇科出血的止血药来治疗,治表后随着下一周期月经的来临,有病理原因的月经失调仍会重现,反复的出血使贫血加剧。有人甚至用阴道塞使下身干爽、舒适,结果阴道内潜在的致病菌扩散,造成内膜炎、附件炎。有的造成经血倒流,子宫内膜通过输卵管在腹腔种植,出现有痛经症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些都使原有的月经失调更难治愈。
当月经失调较难治愈时,有的病人长期用性激素治疗。用替代卵巢功能或抑制排卵方法,对要求生育的妇女则失去了当母亲的机会。有的月经失调原因是肿瘤或癌前期病变引起,特别对不孕、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的高危人群,不通过明确的诊断来排除肿瘤,失去了早期治疗肿瘤的机会,甚至丧失生命。
少女初潮,说明子宫内膜对性激素有了反应性出血,从初潮到卵巢规则的周期性排卵,即规则的月经,大约要2年左右。期间只要不出现病理情况(如先天畸形、大量出血造成贫血),则不必治疗。要生育的妇女月经周期偏长,只要排卵正常;育龄妇女偶尔一次月经失常,往往会自愈。这些都不必马上“正规”治疗。
月经失调有哪些症状
经血颜色:正常的血是暗红色的,血中混有脱落的子宫内膜小碎片、宫颈粘液、阴道上皮细胞,无血块。如果经血稀薄如水,仅有点粉红色或发黑发紫,则是不正常的。如果经血完全是凝血块,也不正常,可能另有出血的部位。
经血量:女子月经量的多少因人而异,一般是20~100毫升。一般每天换3~5次卫生巾或纸,就算是正常。如果经血量过多,换一次卫生巾或纸很快就又湿透,甚至经血顺腿往下淌,这就不正常了。经血过多,可能是精神过度紧张、环境改变、营养不良以及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的功能性子宫出血。经血长期过多会引起贫血,应查明原因,进行治疗。当然,如果因为子宫、卵巢不正常或全身性疾病,引起月经量过少,这种情况也不正常,也应及时就医。青春期的少女以月经量过多较为常见。其主要原因是在青春发育期,卵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月经一部分属于无排卵性的。没有排卵就没有黄体,没有黄体就缺少孕酮。因此,子宫内膜只能处于增殖期而不能达到完善的分泌期,以致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而影响子宫的收缩,造成经血过多。此种情况如不引起注意,久而久之,可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症状,也应就医治疗。
月经期(也称行经期):女子的月经期大约是2~5天。一般行经的规律是第一天经血不多,第二三天增多,以后逐渐减少,直到经血干净为止。这是因为第一天子宫内膜脱落刚刚开始,第二三天子宫内膜脱落增多,出血量也增多了,子宫受到刺激, 加强收缩,把大量经血排出的缘故。有的人经血干净了以后,过一两天又来了一点,俗称“经血回头”,这也不是病,而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有的女子经期长达10~20天,月经淋漓不尽;有的经期极短,只是“一晃”即过。 这两种现象都是不正常的。
有痛经确没来月经这是为什么 更年期综合症
如果是50岁左右的女性出现痛经而不来月经的情况,也可以考虑是因为更年期因素。女性进入更年期时,卵巢功能开始下降,内分泌失调,从而导致月经失调,有可能出现痛经不来月经的现象。
停经是怎么回事
停经是怎么回事
闭经是指月经停止至少6个月。闭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理性闭经。即妇女因某种生理原因而出现一定时期的月经不来潮,如妊娠期、哺乳期、绝经后等;另一类是病理性闭经,是指因某些病理性原因而使月经不来潮,可由全身性或局部的病变引起。月经稀少也是月经失调的一种表现,与闭经关系密切。月经稀少可分为月经过少与月经稀发两种情况。正常月经周期是由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各个环节的内分泌功能所调节,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就会发生月经失调,有时导致闭经。
长期月经失调的危害
1、长期月经失调的危害
不孕
月经不调往往是由妇科疾病引起,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不孕。长期月经失调的危害
失血性贫血
长期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导致失血性贫血,出现头晕、乏力、心慌、气急等现象,严重者还有可能危及生命
易衰老
皮肤明显出现色斑、松弛、晦暗无光、毛孔粗大、内分泌紊乱等不正常现象。不利于女性体内的代谢排毒,易衰老。
2、月经失调有哪些表现
经期提前。月经提前指平时月经周期正常,突然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属于排卵型功血基础体温双相,卵泡期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0.5℃。
经期推迟。平时月经规律,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有排卵者,基础体温双相,但卵泡期长,高温相偏低;无排卵者,基础体温单相。
经期怎么预防月经不调呢
1、预防月经失调经期要防寒避湿,避免淋雨、涉水、游泳、喝冷饮等,尤其要防止下半身受凉,注意保暖。
2、生活中预防月经不调的方法是月经失调期间要保持外阴部清洁,免受细菌感染。可使用药用或清新型卫生巾,如护舒宝、乐而雅、高洁丝卫生巾的清新系列。
3、不妨在食谱中添加大葱、豆类、南瓜、大蒜、生姜、栗子、橘子等食物;另外,醋、酱、植物油、辣椒、胡椒等调料及炖牛肉、鸡肉高汤,都对这种情况引起的月经不调有一定作用。
5、预防月经失调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能够减轻吸烟对身体的危害,可服用一些药片,或多吃橘子、橙子、猕猴桃等水果。
4、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果断地戒烟,这就是预防月经失调的方法。
月经失调6大误区
误区一:经血颜色深、有血块,代表有妇科病
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经血除了血液外,还夹杂了子宫内膜碎片、炎性细胞、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一般经血是不凝的。正常的经血应该是暗红色,没有大量血块的。
中医妇科学把经血的颜色作为辩证的主要依据。如果血色偏黯褐,或紫暗,夹大量血块,同时伴有痛经,烦躁易怒,乳房胀痛,或腰腹酸胀疼痛,下坠感,畏寒怕冷、白带清稀如水等症状,则需要积极治疗。如果出血过快,也可能形成小血块,所以经血中偶尔夹带血块也属正常,只有当血块大小超过1元硬币,同时伴有明显不适的感觉,你才需要到医院就医检查。
误区二:生理期不固定,生理期过短的话,就属于不正常,会影响怀孕几率
对于月经周期的认识:正常女性月经周期在28-30天,提前或推迟7天以内,并形成一定规律,这是正常的。偶尔一个周期提前或推迟,不作病论。女性超过35岁,周期会相对缩短,但仍然在22-37天这个范围内,这也是正常的现象。
对于月经经期的认识:月经经期一般为3到7天,如果经期很短,1-2天就干净了,这是月经过少,需要从多方面了解原因。月经过少是比较棘手的疾病,治疗周期也比较长。
对于月经量的认识:这是一个很难量化的指标,因为每一位女性对月经量多少的概念不一样,而且每一位女性每个月更换卫生巾的数目也不恒定。下面向广大女性朋友介绍一个相对比较直观的标准:月经量以卫生巾作为标准,一片普通卫生巾全部湿透大概有20ml经血,量多的那1-3天,总共能使用3-4片卫生巾(全部湿透),这是正常的月经量。如果整个周期用护垫就可以了,那么这是月经过少,有可能是卵巢功能减退,或者是无排卵的子宫出血,或者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甚至是宫腔粘连等顽疾。
误区三:结婚后痛经就会消失
女性从月经来潮到绝经的30余年里,不断地与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作斗争。婚后痛经会消失的传言一直盛行,可现实证明严重痛经的患者通过结婚生子就能彻底解决痛经问题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这里需要引入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的区别。原发性痛经是指无盆腔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始于初潮或其后不久。继发性痛经通常是器质性盆腔疾病的后果。
原发性痛经的女孩子有可能可以通过结婚生子来解决痛经的问题,但前提是婚后不合并器质性盆腔病变。什么是器质性盆腔病变呢?比较常见的是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盆腔瘀血综合征等。女性的盆腔通过阴道、宫颈、子宫、输卵管间接与外界相通,所以非常容易合并盆腔炎症,所以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经期卫生,经期不要剧烈运动,尤其是禁止经期进行腹部运动和腰腹部的按摩。同时有阴道炎,需要及时治疗,同时督促性伴侣配合治疗。没有生育要求,要严格避孕。这些都可以大大减少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此外,怀孕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佳的治疗,所以很多痛经患者产后痛经能明显缓解。
误区四:巧克力和甜食能改善痛经
吃点甜食可以治痛经的说法在女性当中流传甚广,但专家对此的意见是,这种说法没有科学根据,而且生理期大量摄入甜食,不但无法起到消除生理期症状的作用,反而容易造成血糖不稳定,加重生理期不适症状。含咖啡因的食物可刺激子宫收缩,加重出血,经期不宜食用。
如果属于经期怕冷,平时不容易上火,中医辨证为气血不足或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患者,可以在经前及经期喝生姜红糖水,以缓解痛经症状。同时可结合艾灸,起到扶正固本之效。 如果能结合经前、经期、经后、排卵期四期的中药调治,则效果更佳。
如果属于经前乳房胀痛,烦躁易怒,痛经夹血块,块下痛减的患者,经前要注意情绪的调摄,控制情绪。轻症患者可以泡玫瑰花茶以疏肝解郁,如果症状严重,需要口服中药调理。
误区五:经期感受是可以从母亲处遗传
这种说法其实有一定道理,包括很多疾病都有家族聚集性,也可以用遗传易感性来解释。比如:如果母亲的月经来的比较早,女儿的月经的确也会较早。不过除了遗传带来一些倾向以外,营养状况,身心健康,地理气候,各种外部因素以及性格、体质的相似性,都会共同影响初潮的时间。
误区六:生理期静养为宜不宜运动
经期不适宜的运动仅限为剧烈的运动,禁止腰腹部锻炼,尤其是一些增加腹压的力量性锻炼,如举重、哑铃、仰卧起坐、力量瑜伽等,但像练习一些柔软的体操、散步等轻缓的动作,或者适量的家务劳动,反而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放松肌肉,让经血能顺畅地排出。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月经失调有哪些常见的症状
1.月经先期或/和月经过多常由血热,热扰冲任,或气虚不能统摄血液,或肾虚冲任不固所致。属于血热者,又应区分实热、虚热。
常见证型有:
①阳盛血热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先期,月经量多,色鲜红或紫红,伴有面赤,烦躁易怒,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②阴虚血热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先期,月经量不多,甚至减少,色鲜红质稠,伴有面潮红,手足心热,盗汗,心烦失眠,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③气虚不摄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先期,月经量多色淡,质清稀,伴有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④肾虚不固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先期,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暗淡,质稀薄,伴有腰脊酸痛,腿脚无力,舌淡,脉细弱。
2.月经后期或/和月经过少,常由久病失血或产后耗伤精血,或脾虚营血虚少;或先天不足 、多产房劳耗伤肾精,肾虚冲任未充;或月经过食生冷或感受寒冷,血为寒凝;精神抑郁,情志不畅,气滞血郁等引起。常见证型有:
① 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②肾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③血寒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
④气郁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少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
月经失调有哪些的病因呢
一、妇科炎症:一些女性月经不调患者因为性生活不洁、使用受污染的卫生用品,使阴部受到细菌侵害,引起阴道感染,造成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疾病,并出现白带异常、外阴瘙痒、月经不调等症状,所以这也是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之一。
二、肥胖:多数女性的肥胖是由于摄入过多的脂肪、热量引起的,而这些过多的热量长期处于女性体内无法消散,可导致女性的内分泌与新陈代谢失常,易引起月经失调、闭经及功能性质子宫出血等不良影响。因此,这是诱发月经不调的原因之一。
三、不良生活习惯:许多女性的生活没有规律,习惯晚睡晚起;且长期不吃早饭,饮食没有规律,爱吃没有营养的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不利于身体健康发育的食物,导致内分泌失调,也成为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
月经失调有哪些原因
情绪异常:如长期的精神压抑、精神紧张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心理创伤,都可导致月经失调或痛经、闭经。这是因为月经是卵巢分泌的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后形成的,卵巢分泌激素又受垂体和下丘脑释放激素的控制,所以无论是卵巢、垂体、还是下丘脑的功能发生异常,都会影响到月经。
寒冷刺激:妇女经期受寒冷刺激,会使盆腔内的血管过分收缩,可引起月经过少甚至闭经。因此,妇女日常生活应注意经期防寒避湿。
节食:少女的脂肪至少占体重的17%,方可发生月经初潮,体内脂肪至少达到体重22%,才能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过度节食,由于机体能量摄入不足,造成体内大量脂肪和蛋白质被消耗,致使雌激素合成障碍而明显缺乏,影响月经来潮,甚至经量稀少或闭经,因此,追求身材苗条的女性,切不可盲目节食。
嗜烟酒:香烟中的某些成分和酒精可以干扰与月经有关的生理过程,引起月经失调。在吸烟和过量饮酒的女性中,有25%~32%的人因月经失调而到医院诊治。每天吸烟1包以上或饮高度白酒100毫升以上的女性中,月经失调者是不吸烟喝酒妇女的3倍。故妇女应不吸烟,少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