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障患者什么时需要输血支持治疗
再障患者什么时需要输血支持治疗
输血是支持疗法中很重要的部分。为了减轻贫血、止血及控制感染,输血是必要的。但由于再障病程漫长,如长期多次输血,将对红细胞亚型、白细胞及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致使以后发生输血反应,并可增加感染疾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的机会;长期大量输血最后可导致血色病;输血本身对骨髓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故不利于患者骨髓功能的恢复。
因此,再障患者严重贫血时应当输血,但要掌握适应症:
①血红蛋白过低,通常低于5g/dl 时;
②血红蛋白虽不太低,但由于下降太快,患者不能适应者;
③有心功能代偿不全的症状者;
④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⑤有严重感染者。对贫血严重,特别有贫血性心脏病患者,1次输血量不宜过多,速度宜慢。
目前成分输血较普遍,根据血液有形成分缺少及出血、感染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成分输血。原则上,只要达到不发生缺氧症状时,输血即应停止。
重型再障患者尽早治疗尤为重要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以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质量缺陷为主,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为特征,临床以感染、贫血、出血为主要表现的异质性疾病。重型再障患者的中性粒细胞<0.5×109/L或血小板<20×109/L,则病情尤为危重。由于患者自然病程仅3-6月,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积极的治疗,通常会因严重的感染或出血死亡,死亡率极高。
重型再障患者合并严重感染与严重的中性粒细胞缺乏密切相关,患者严重而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导致严重感染的重要原因。有研究统计分析再障患者资料发现,感染是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重型再障患者合并的感染不但比一般的感染要严重,病情进展迅速,而且由于严重的中性粒细胞缺乏,使用普通的抗生素治疗效果差,需使用高级强力的抗生素治疗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更麻烦的是,严重的中性粒细胞缺乏使患者容易合并真菌感染,而抗真菌治疗药物昂贵,疗程长,还影响进一步治疗的开展,明显增加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免疫抑制治疗的风险。
出血是重型再障患者死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除了部分患者是由于未能及时输注血小板导致出血死亡外,大部分患者是由于反复输注血小板导致自身产生大量血小板抗体从而出现血小板无效输注,有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血小板越输越低的情况,导致血小板长期处于<10×109/L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合并感染发热或外伤出血,尤其是头部受伤,出血后止血十分困难,部分病人会因此死亡。
因此,重型再障患者应尽早到有经验的再障治疗中心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尽快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免疫抑制治疗,以取得最佳的疗效。
再生障碍性贫血孕妇如何生出健康宝宝
1、由于怀孕后有很多的药物就不能再用,而且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人体的负担也会越来越大,贫血过重的话对胎儿和孕妇都有影响。专家建议再障患者治愈后,停药一段时间后再考虑怀孕,以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2、骨髓移植对妊娠妇女来讲是绝对禁忌症,因此在进行移植之前,需要使用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对胎儿的生长非常的不利。另外,雄激素治疗在妊娠期间不宜采用。
3、给予高蛋白饮食,补充维生素;为了保证胎儿的氧供血红蛋白应维持在80g/L以上,若过低,可在孕期间断少量多次输血,以维持母体和胎儿的正常所需。
4、在妊娠3个月内,血红蛋白小于40g/L宜终止妊娠,中晚期时加强支持治疗,孕妇存活率几乎达100%。
认识到了上述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孕妇对宝宝是否有影响介绍之后,知大家也都有所了解了,此病是由于多种原因促使而成的,在孩子出生之后就应当预防了,而且注意生活环境要保持清新才可以,帮助孩子可以避开该病带来的伤害。
白血病手术后可以怀孕吗
对于这个问题,专家表示不是不能,只要病情稳定达到缓解还是能生下可爱的宝宝。但是需要更多的谨慎,否则会对母子都会带来生命危险。
白血病患者在怀孕前,一定要先找医生评估,看一下血常规、血小板、凝血功能等指标,还有骨髓的检查,看病情是否处于稳定期或缓解期,若是才适宜怀孕;另外,还要看药物使用的问题,毕竟如果使用了细胞毒性药物是不宜怀孕的,应该停药后再安排怀孕。同时,要注意以下几项:
1、妊娠前期。患者准备妊娠之前需告知主管医生,并进行相关检查确定病情稳定,身体条件允许方可妊娠。在不知情的条件下妊娠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出现危重情况。
2、妊娠早期。妊娠过程中要时刻检测血常规,如果血红蛋白低于40g/L或患者发生极度不适无法耐受应考虑终止妊娠。血红蛋白高于60g/L可以继续妊娠,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输血支持治疗,但是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警惕。
3、妊娠中期、晚期。妊娠达到中晚期(孕30周后)应密切观察血象变化,对胎儿进行定期胎检。如果发现胎动减少要间断吸氧,防止胎儿宫内慢性缺氧,并给予对造血有利的药物如:叶酸、维生素C。饮食方面也要多加注意进食高营养、补血食物。
4、分娩过程。建议患者采取顺产,如果顺产条件不足而剖宫产手术应准备抢救物品谨防患者出血不止带来生命危险。
5、分娩结束后。再障患者分娩结束后应及时使用缩宫素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的情况胎儿进入保温箱预防缺氧。
小孩再生障碍性贫血怎么办呢
第一,治疗感染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热,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应按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的治疗原则来处理患者。发热患者应行肺部和鼻窦的检查,包括X线片和CT扫描。肺部和鼻窦感染者,常存在真菌感染。一般抗生素推荐联合应用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有培养结果后,依药敏情况再选择针对性抗生素。
第二,支持疗法
输血以能改善患者贫血症状,缓解缺氧状态为宜,无需将血红蛋白水平纠正,至正常值。一般在Hb<60g/L时输注,或伴有难以耐受的贫血症状。尽量输注输红细胞,全血无红细胞时可以考虑,具体量随病情而定。即使再障患者白细胞,或/及血小板数减少,其贫血都应该输浓缩红细胞,而不是输全血。
有发生心力衰竭风险者,控制输注速度,2~4小时予以1个单位红细胞,可适当予以利尿剂。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者,应输注经辐照后的红细胞,和血小板。
第三,其他保护措施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以发生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重型再障患者,由于严重,和长期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可以发生致命性的曲霉菌感染。对于中性粒细胞《0.2×109/L者,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抗真菌药物,并且注意饮食,避免细菌及真菌污染。中性粒细胞(0.2-0.5)×109/L者预防用药,利弊尚难确定,依患者既往感染情况定。
当孩子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及时的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以便让孩子的病情更快的好转。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让患者多休息,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不要让孩子太过劳累,减少外来因素对于骨髓的伤害等。
什么是再生性障碍性贫血
1、急性再障 急性再障的特点为起病急,进展迅速,病程短,发病初期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程进展,贫血进行性加重,多有明显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虽经大量输血贫血也难以改善,出血和感染常为起病时的主要症状。
2、慢性再障 慢性再障的特点为起病缓,病程进展较慢,病程较长,贫血为首起和主要表现,输血可改善乏力,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出血一般较轻,多为皮肤,黏膜等体表出血,深部出血甚少见,病程中可有轻度感染,发热,以呼吸道感染多见,较易得到控制;如感染重并持续高热,往往导致骨髓衰竭加重而转变为重型再障。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往往根据病情及病因来制定
1、输注治疗:再障患者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对于维持血细胞计数是必需的。输血治疗以达到改善患者贫血症状,缓解缺氧状态为目标,不需要必须将血红蛋白水平恢复到正常值,应避免长期输血,避免发生输血性疾病。
2、免疫抑制治疗:常用来治疗再障的免疫抑制剂有:环孢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3、骨髓移植:自从有用骨髓移植治愈了再障患者的案例后,骨髓移植治疗再障已成为国内外移植中心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已有大量的研究结果报告。近年来用细胞因子动员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代替骨髓移植的报告逐渐增多,有取代骨髓移植趋势。
患上障碍性贫血怎么治疗呢
再障应视为内科急症,尤其是重型再障,必须立即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应用免疫抑制剂是治疗重型再障的两种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应尽早采用。临床常见由于医师和患者对采用上述两种措施的犹豫不决而丧失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患者合并严重感染,危及生命。此外,一些轻型再障患者可在病程中逐渐转成重型,因而对于初次发病的轻型再障要进行随诊观察,输血和血小板时要注意去除白细胞,以减少将来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出现严重排斥反应的危险。
(1)出血:出血是再障最常见并发症,严重脏器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常可危及生命。再障患者出血除血小板减少是其主要因素外,尚需考虑其他因素,如感染可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贫血过重、组织缺氧和酸中毒可致微循环障碍影响凝血机制,以及患者本身合并血管病变,如动脉硬化等。
(2)贫血:贫血应予积极纠正。患者能适应一般日常生活体力活动而无贫血症状,其血红蛋白至少要>70g/L,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其血红蛋白则需维持90g/L以上。输血是纠正贫血的有效方法,其缺陷是可能产生免疫反应而使将来骨髓移植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增加,常见于接受10单位以上红细胞输注者。因而及早测定患者和供者组织相容抗原类型,决定是否采用骨髓移植方法治疗的患者尤为重要。老年再障患者不应限制输血,因为此类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是首选方案。
(3)感染:感染是再障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感染的严重性和死亡率取决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时间和程度。在一项白血病的经典研究报告中,统计表明粒细胞>1.5×109/L时,仅9%~10%患者证明有感染;粒细胞为(0.5~1)×109/L,有20%发生感染;粒细胞<0.5×109/L时,36%发生感染;粒细胞<0.1×109/L时,53%合并严重感染并有较高死亡率。因而,当再障患者在粒细胞<0.2×109/L,习惯称之为非常严重再障,感染几乎不可避免。
血小板减少到底有什么办法
1.重视支持治疗 如有明显贫血症状,HGB?60g/L应予以输血;中性粒细胞,0.5X109/L者应保护性隔离并作好皮肤口腔护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时需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进无菌饮食。
2.分型诊疗 慢性再障一般用支持治疗、中医药及雄激素等治疗,总体疗效较好。经适宜治疗超过2/3患者可获长期缓解或基本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迁延难愈。严重型再障进展迅速,预后凶险,自然病程6个月左右。
3.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慢性再障治疗前病程短者疗效较好。治疗前病程超过两年者有效率为57%,不足两年者为74%,小于半年者高达90%,三者间有显著差异,说明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4.坚持治疗 有两层含义,首先,治疗方案确定后应坚持治疗半年以上,切忌疗程不足而频繁换药
5.维持治疗 雄性激素治疗有效病例,停药后近期复发率高达20%以上,中科院血液病研究所科研组观察到24例慢性在障用康力龙治疗缓解后又维持中医治疗2年余,仅1例复发,可见维持治疗对降低再障复发率,提高远期疗效有重要意义。
上面就是几种治疗血小板减少的方法,如果想要彻底解决血小板减少的问题,大家首先就必须了解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血小板减少的危害表现很多,常见的是流血时破裂的血管难以被止住。因此大家还应该多关注此病发生的症状表现,以便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