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状瘤病毒流行因素
人乳头状瘤病毒流行因素
由于HPV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检出率因各种方法而异,对于HPV感染流行因素的分析就很难确定。但HPV感染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与性行为因素有关,这一点已经明确。而个体的卫生状况好,注意经期卫生,同房前后卫生,使用宫内避孕环等均可以使感染HPV的几率降低。
(1)性行为:大部分研究表明妇女近期的性伴侣数,性交频率,性伴侣患有生殖道疣等均与HPV感染密切相关。尽管有些研究表明初次性交年龄与HPV感染也有关,但这种因素受性伴侣数的影响,调整性伴侣数后,其危险性无显著性意义。
(2)免疫因素:宿主的免疫力对HPV感染及病变的进展有很大的作用。有研究发现肾移植的免疫抑制者HPV的感染率是正常人群的17倍。HIV感染的人群中HPV感染率也增高。由于HIV感染人群性行为比较混乱,伴侣数较多,初次性交年龄小等因素,使HPV感染几率增加。但有些研究并不能证明免疫抑制与HPV感染有直接的相关性,HIV人群可能由于自身暴露的危险性高或机体抵御潜伏病毒的能力降低而使HPV感染率增高,这一人群的HPV DNA检出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这表明机体抑制HPV感染的能力降低。
(3)怀孕:有研究表明,妇女怀孕次数增多,分娩次数,流产次数等并不增加HPV感染的危险性,畸胎的个数却与HPV感染相关。有些研究表明孕期妇女HPV感染率高,而且病毒检出量也增高,但这可能是由于孕期病毒水平增高而使检出效率提高所致。一项应用PCR法检测HPV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PCR法检测HPV病毒不依赖病毒的含量,结果发现孕期与非孕期妇女的感染率无显著差(9.6%-10.9%)。
(4)口服避孕药:尽管口服避孕药可以增加宫颈癌的危险性,但它是否影响HPV感染还存在很大争议。有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药确实能增加HPV感染的几率,但有人认为口服避孕药对宫颈低度病变的发生无影响,却可以增加高度病变的危险性,因此认为口服避孕药是通过改变疾病的进展状态,而不是直接影响HPV感染率。
女性小心被动吸烟招致宫颈肿瘤
宫颈肿瘤是女性健康的杀手,预防宫颈肿瘤是最关键的。而要做好预防宫颈肿瘤的工作,首先要了解导致宫颈肿瘤的原因,才能够有效预防宫颈肿瘤。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宫颈肿瘤发生的主要病因,但研究发现,吸烟是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者发生宫颈肿瘤的高危因素。吸烟时间越长,每天吸烟量越多,风险越高,所以想要有效预防宫颈肿瘤,首先要远离香烟。
其中吸烟史超过10年,每天吸烟超过15支的女性,发生宫颈肿瘤的风险为80%。这是由于烟草中含有许多致癌物质。吸烟还会影响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增加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机会。
被动吸烟也是宫颈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研究显示,被动吸烟的女性发生宫颈肿瘤的风险相对于不吸烟的女性也有所增高。
现代女性应当戒烟,远离被动吸烟的环境。不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都应该杜绝,有效预防宫颈肿瘤的首要任务就是远离烟草。
眼部扁平疣是怎么引起的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眼部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种病毒感染性疾病。人乳头状瘤病毒可引起人类良性的肿瘤和疣,这种病毒平时存在于人体棘层细胞中,当机体免疫力低时,就会感染皮肤细胞,促使感染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
皮肤乳头状瘤对怀孕有影响吗
人乳头状瘤病毒是一种感染生殖器官的常见病毒,会导致性病及癌症。俄研究人员对一些体内s100蛋白抗体含量不正常的孕妇的血清进行了研究。这些年龄各不相同的孕妇都有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导致的湿疣、人乳头状瘤和宫颈糜烂等临床症状。结果发现,13.5%的孕妇生育的婴儿患有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3%的孕妇生育的婴儿患有其他器官和系统疾病,有3%的孕妇会晚期流产或生育死胎。
研究发现,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孕妇体内的s100蛋白抗体容易发生异常,是因为人乳头状瘤病毒本身的一些蛋白质与s100蛋白相似。孕妇感染了人乳头状瘤病毒之后,其机体免疫系统会对人乳头状瘤病毒产生免疫反应,制造的人乳头状瘤病毒抗体除了对人乳头状瘤病毒进行攻击外,也与孕妇体内的s100蛋白发生反应,影响孕妇体内的s100蛋白抗体含量,妨碍胎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俄专家也指出,除了感染人乳头状瘤的妇女外,患有神经性皮炎、偏头疼、牛皮癣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妇女,其体内s100蛋白抗体含量往往也很高。这样的妇女生育的后代容易患有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专家建议生育过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后代的妇女在再次怀孕之前要接受血清中s100蛋白抗体检查,必要时应通过医疗手段将s100蛋白抗体的含量降至正常水平。
人乳头状瘤病毒它的流行因素是什么
(1)夫妻行为
大部分研究表明妇女近期的伴侣数,夫妻生活频率,伴侣患有生殖道疣等均与HPV感染密切相关。尽管有些研究表明初次夫妻生活的年龄与HPV感染也有关,但这种因素受伴侣数的影响,调整伴侣数后,其危险性无显著性意义。
(2)免疫因素
宿主的免疫力对HPV感染及病变的进展有很大的作用。有研究发现肾移植的免疫抑制者HPV的感染率是正常人群的17倍。HIV感染的人群中HPV感染率也增高。由于HIV感染人群夫妻行为比较混乱,伴侣数较多等因素,使HPV感染几率增加。但有些研究并不能证明免疫抑制与HPV感染有直接的相关性,HIV人群可能由于自身暴露的危险性高或机体抵御潜伏病毒的能力降低而使HPV感染率增高,这一人群的HPV DNA检出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这表明机体抑制HPV感染的能力降低。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虽然有着非常多的人感染了尖锐湿疣,但大部分人对于尖锐湿疣的了解甚少,甚至不知道hpv病毒是什么,人乳头状瘤病毒是什么。人乳头状瘤病毒所引起的尖锐湿疣等性病有着非常强的危害,人们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情会不断加重,因此人们需要对该病毒做详细的了解。
HPV是人乳头瘤病毒缩写,是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是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目前已分离出130多种,该病毒只侵犯人类,对其它动物无致病性,经正规系统治疗后,该病毒会被人体清除。不同的型别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根据侵犯的组织部位不同可分为:
⑴皮肤低危型:包括HPV-1、2、3、4、7、10、12、15等与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等相关;⑵皮肤高危型:包括HPV-5、8、14、17、20、36、38与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有关,其他还与可能HPV感染有关的恶性肿瘤包括:外阴癌、阴茎癌、肛门癌、前列腺癌、膀胱癌;⑶黏膜低危型:如HPV-6、11、13、32、34、40、42、43、44、53、54等与感染生殖器、肛门、口咽部、食道黏膜;⑷黏膜高危型:HPV-16、18、30、31、33、35、39与宫颈癌、直肠癌、口腔癌、扁桃体癌等。
人乳头状瘤病毒引起的尖锐湿疣等性病有着强大的传染和复发性,人们一旦患病不仅自身受到严重的影响,连同家人朋友的日常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因此人们要认真对待该病毒的治疗,选择正规专业医院科学有效的疗法进行治疗是最正确的做法,认真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
眼部扁平疣是怎么引起的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眼部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种病毒感染性疾病。人乳头状瘤病毒可引起人类良性的肿瘤和疣,这种病毒平时存在于人体棘层细胞中,当机体免疫力低时,就会感染皮肤细胞,促使感染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
通过他人传染
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了患有眼部扁平疣或者其他扁平疣患者,都有可能被传染上眼部扁平疣。如直接与他人握手、亲吻、贴面等直接行为,或者是使用了患者的针、眉毛钳、刷子、毛巾等间接行为,而且身上或者脸上皮肤存在破损,就非常容易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引起眼部扁平疣。
免疫力低下
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如感冒、发热、精神创伤、过度劳累等情况下,都有可能导致皮肤被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导致眼部扁平疣,而且多发于不知不觉中。
人乳头瘤病毒的概述
乳多空病毒科的英文名源自乳头瘤病毒、多瘤病毒和猿猴空泡形病毒三种,该病毒科包括乳头瘤病毒属和多瘤病毒属两个属,均为致瘤DNA病毒。最近,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已批准取消乳多空病毒科,同时设立乳头瘤病毒科和多瘤病毒科。乳头瘤病毒包括人乳头状瘤病毒及动物乳头状瘤病毒,已从多种动物及人类细胞中分离出来,具有种特异性的乳头瘤病毒已见于多种动物。HPV在人类广泛传播,能引起人类皮肤和黏膜的多种良性乳头状瘤,在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患者中,不仅检出了高危型HPVl6,低危型HPV66也很常见,提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这些以往被认为是低危型的HPV是否可引起宫颈病变。
感染病毒后潜伏期最短6周,最长2年。HPV感染大体上可分为黏膜表面感染和皮肤感染,但这种差别并不是绝对的。临床表现则多种多样,感染可以是无症状的,或产生可察觉到的良性疣,或产生反复发作的逐渐生长的不易治疗的病理损伤,还有的可转为侵入性肿瘤。
乳头状瘤病毒的常识分析
很多人患了人乳头状瘤病毒,检验出来是阳性,这对于身体的危害是极大的,不过对于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的了解很多人还是很模糊,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是指人体内感染了某一种亚型HPV。而hpv阳性疾病初期所表现的症状就是尖锐湿疣的临床损害。
人乳头状瘤病毒呈阳性对人体的危害: 病毒分析已经发现100种类型的人乳头状瘤病。发现其中6型和11型危险性低,发育异常也很少;而16、18、31、33、35、45型则具有高危险性,常可引起发育异常。而绝大多数肛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都是6型和11型。
人乳头状瘤病毒至少引起人类10余种疾病。常见的为寻常疣,学龄儿童的发病率高达50%。它还可引起多种性传播疾病,其中最主要的为尖锐湿疣。而引起手、足部位“寻常疣”的HPV与在生殖器和肛门区域引起疣的HPV是不同。某些类型的人乳头状瘤病毒还与生殖道恶性病变的发生有关,如子宫颈癌、肛门癌、阴道癌和阴茎癌。但在生殖器或肛门周围能引起外生型疣的人乳头状瘤病毒类型并不会引起癌症。
人乳头状瘤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人乳头状瘤的患者和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在美国,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它的感染性很强,最常由性接触传播,它可以在疣未产生前或未出现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就传染给他人。另外,密切接触、皮肤擦伤、婴儿通过感染的产道、自身接种(通过抓搔传染到身体的其它部位)和污染物传播也是比较常见的传播途径。
正确刷牙有助预防癌症
美国Prevention杂志报道,经常刷牙和使用牙线的好处不仅仅是能够拥有灿烂的笑容以及减少看牙医的次数。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口腔卫生状况差是口腔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一个危险因素,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能够引发口腔和咽喉部的癌症。该病毒主要通过皮肤接触传播,例如口交等。因此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且用科学正确的竖刷式的刷牙方式,有助于预防口腔和咽喉部的癌症。
研究人员在《癌症预防研究》杂志的研究报告中指出,2009-2010年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对年龄在30-69岁之间的3439名调查对象进行了口腔卫生以及口腔中是否存在37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调查,并获得了可用的数据。
德克萨斯大学的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克里斯汀·马卡姆博士指出:“调查对象按照口腔状况差、口腔状况一般、口腔状况良好和口腔状况佳分成了不同的组别。然后我们又将调查对象分成了两大组,比较“口腔状况差/一般”和“口腔状况良好/佳”这两个大组的情况。“口腔状况差/一般”的调查对象被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危险率是“良好/佳”的调查对象的1.5倍。”
马卡姆博士表示他们并没有对调查结果感到惊讶,她说:“我们假设,如果有人的口腔因口交而含有人乳头状瘤病毒并且口腔卫生状况很差,这无疑就为人乳头状瘤病毒提供了一个感染人体的通道。同样的道理,如果人有良好的口腔卫生,没有损伤或溃疡,这就为人体提供了一层保护屏障。”因此,马卡姆博士指出,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够降低人体患病的风险。
马卡姆博士还指出:“即使你不能经常去看牙医,但无论如何,定期刷牙、使用牙线、使用漱口水将有助于促进口腔健康。当然,你仍然有可能被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但是你患病的风险会大大降低。”
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症状
寻常疣:米粒大小的丘疹,表面角化明显,粗糙不平、顶端刺状,质地坚硬,皮损可单个,也可多个,可自身接种而逐渐增多。多发生在手、足等1.2、特殊部位表现疾病:
甲周疣:发生在指、趾甲周围,表现为甲下增厚、角化。
跖疣:发生在足跖部位,皮损表面因受压可见出血点和黑点。
丝状疣:发生在颈部、眼睑的 呈柔软丝状多个细小疣扁平疣:多发生在面部,躯干部位也常见,多为2-5mm大小的扁平丘疹,肤色或淡褐色,表面光滑,圆形或类圆形,偶因瘙痒而搔抓形成自身接种,或沿皮肤损伤表面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