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血红蛋白尿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血红蛋白尿的原因有哪些
一、病因分类
1.尿路中溶血 若尿相对密度低于1.006历则红细胞在尿中溶解,尿色呈红色称假性血红蛋白尿。
2.肾梗死 在梗塞区域产生溶血,排人尿中产生血红蛋白尿,此种血红蛋白尿的特点是血中与珠蛋白结合的血红蛋白和游离的血红蛋白均属正常,和血管内溶血引起真正血红蛋白尿容易区别。
3.血管内溶血 是血红蛋白尿最重要最常见最复杂的原因。
(1)红细胞先天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无论是红细胞本身缺陷,还是血红蛋白异常和红细胞酶学异常都属此列,常见以下几种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见于珠蛋白肽缺乏如地中海性贫血;珠蛋白质异常如镰刀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无氧糖酵解中酶缺陷见于遗传性非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遗传性红细胞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所引起溶血如蚕豆病。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最常见的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特发性慢性冷凝集素病;阵发性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等。
(2)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
(3)细菌感染:见于败血症、感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原虫感染常见恶性疟疾,此病又称黑尿热。
(4)药物和化学制剂所致溶血:如奎宁、奎尼丁、氯丙嗪、非那西汀等药物。化学制剂及重金属盐类常见苯肼、硝基苯、苯胺、砷、砷化氢,铅等。
(5)动植物因素引起血管内溶血:见于毒蛇咬伤,毒费中毒。
二、机 理
正常血流中含有少量血红蛋白,是与结合珠蛋白结合以复合物形式存在,因分子较大,不能从肾小球滤出;当血中红细胞大量破坏时,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所能结合的量时门?100ml血中超过 15~25 mg)血液循环中有较多的游离血红蛋白,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形成血红蛋白尿,使尿色呈红色、浓茶色、酱油色。[1
血红蛋白偏低是白血病吗 血红蛋白偏低还可能是什么病
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当铁元素缺乏时会影响血红蛋白的产生。从而引起血红蛋白的偏低。
营养的不足可导致血红蛋白的数量下降,如铁元素、维生素、蛋白的摄入不足,都会产生影响。
如恶性肿瘤、肺结核、严重烧伤、红斑狼疮等,长期的消耗可引起血红蛋白的下降。
内分泌腺分泌的荷尔蒙失调,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功能减退,引起血红蛋白的降低。
长期感染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癌症及肠道感染都可以引起血红蛋白下降。
尿隐血危害
尿液中含有较多的红细胞,称为血尿。正常人尿液中无红细胞,或偶有微量红细胞(每高倍镜视野0~2个)。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或久站后,尿中可出现一过性微量红细胞,这种情况属正常,没有 临床意义。但是,如果尿液中经常出现较多的红细胞则提示异常,应密切加以检查。
血尿的诊断标准是:
① 新鲜晨尿不沉淀,直接做涂片检查,每2~3个高倍视野中红细 胞>1个。
② 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3个;或用牛包华氏计算盘 计数红细胞>8000个/ml,或尿红细胞排泄率>10万个/小时。
③ 12小时尿沉渣红细胞计数(Addis计数)>50万个。
若尿比重过低、尿液呈碱性或尿标本放置过久,则尿液中红细胞 会被破坏,虽有血尿,而尿沉渣中亦可检不出红细胞。引起血尿最常见的是泌尿系统疾病,其中又以肾小球疾病、结石、感染和肿瘤较为多见。
尿液中含有游离的血红蛋白,称为血红蛋白尿。正常血浆中含有少量的游离血红蛋白与结合珠蛋白结合,因其分子量大,不能从正常的肾小球滤过膜滤过,故正常人尿液中不会出现血红蛋白。急剧溶血时,大量红细胞被破坏,破坏的红细胞释放出游离血红蛋白,当游离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时,未被结合的游离血红蛋白从肾脏排出,而发生血红蛋白尿。尿检时出现隐血,但镜检无红细胞,严重时尿液呈酱色。
引起血红蛋白尿的原因有尿路中发生溶血、肾梗 塞和血管内溶血。前两种情况较罕见,临床上主要见于溶血。
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肌红蛋白,称为肌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是由各种原因的肌肉组织破坏(变性、炎症、广泛创伤和代谢紊乱),产 生大量肌红蛋白,从尿液中排出引起的。肌红蛋白分子量较小,可以从肾小球滤过膜滤过。所以,检测血尿的方法是镜检。尿干化学法测 隐血的试纸条阳性反映的是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不是血尿。
人的尿液是在肾脏里生成的,经过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凡是这些器官有了病,发生出血,都可以引起血尿。 常见引起血尿的疾病有各种肾炎,泌尿系统感染,出血性膀胱炎,泌尿系结石,肾结核,肾肿瘤,肾及尿道损伤等。
怎么从尿液颜色判断健康状况
一、黄褐色尿: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甲型肝炎,砷、氯仿等中毒。
二、红色尿:用眼睛就能看到尿呈红色称为肉眼血尿。尿内含有大量的红血球。引起血尿的病因很多,常见于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结石及肿瘤等。如各型肾炎、肾结核、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及上述部位的结石、恶性肿瘤等。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猩红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常引起血尿。
三、血红蛋白尿:指尿中出现游离的血红蛋白。由于尿内无红血球或仅有少量红血球,故尿液清澈呈红葡萄酒状。常见于疟疾、蚕豆病、不合血型的输血、溶血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及腹腔出血。
血红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红细胞内含大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的机能主要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除作为血液缓冲物质而发挥作用外,其主要功能在于携带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正常值是120~160g/L,成年女性的正常值是110~150g/L,新生儿的正常值是170~200g/L,儿童的正常值是110~160g/L。
血红蛋白高的原因是什么?专家表示,根据血红蛋白增高的两种情况,可以对血红蛋白高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血红蛋白高的原因——相对性的增多
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这种情况检查结果会是血红蛋白偏高,一般情况下大量脱水会引起相对性增多。(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二、血红蛋白高的原因——绝对性增多,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生理性增高:
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往往高于平原地区的居民。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排除水分过多可导致暂时性的血液浓缩,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轻度升高。新生儿则为生理性增高。(血红蛋白偏低有什么危害)
●病理性升高:
(1)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病人,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酸中毒等,由于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会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明显增加。(乙肝患者血红蛋白降低的原因)
(2)慢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子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因为组织缺氧,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而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代偿性增加。
(3)某些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肾胚胎癌等也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呈非代偿性增加,导致上述的结果。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血液疾病。
肝病专家指出,血红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很多,一定要根据病情具体分析。如果只是在检查中发现血红蛋白偏高而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患者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并适当锻炼身体即可,患者要多喝水,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症状就会逐渐缓解。
血红蛋白高要引起重视,避免导致其他疾病,要尽快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根据病因治疗,尤其是有过肝病病史的人血红蛋白偏高一定要第一时间到医院看病,血红蛋白高是怎么回事,不同的病因不同的治疗。患者一定要尽早治疗。
看尿液颜色辨疾病信号
1、黄褐色尿,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甲型肝类,砷、氯仿等中毒。
可能是胆红素尿或是尿胆元尿作怪。胆红素尿常因肝内或肝外的胆道炎症、肿瘤或结石堵塞,引起胆红素钠进入血液,当血液内胆红素钠超过一定量时,则发生胆红素尿。尿胆元尿常因肝脏损伤,引起肠内吸收尿胆元增加,进入小便,则发生尿胆元尿。有时是溶血性贫血病人,因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后,使大量尿胆元经肠壁吸收进入门静脉循环,由于肝脏不能把过多的尿胆元变成胆红素,而发生尿胆元尿。
2、红色尿(即血尿)是临床上最常见也是原因较复杂的一种病理现象,可分为血尿和血红蛋白尿两种。
①血尿:尿呈洗肉水色,尿内含有大量的红血球。常见于泌尿系炎症,结石及肿瘤等。如各型肾炎、肾结核、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及上述部位的结石、恶性肿瘤等。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猩红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常引起血尿。
②血红蛋白尿:尿内无红血球或仅有少量红血球,主要为血红蛋白,故尿液清澈呈红葡萄酒状。常见于疟疾,蚕豆病,不合血型的输血,溶血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及腹腔出血。
糖化血红蛋白偏高是什么原因
首先,血红蛋白是人体内一种负责氧气输送的蛋白质,有很多肝病患者在乙肝检查中被告知血红蛋白偏高,那么,糖化血红蛋白偏高是什么原因呢?
专家指出,体内每天红细胞的衰亡以及新的红细胞的生成,保持着血红蛋白的平衡。多种原因可使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增多。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正常值是120~160g/L,成年女性的正常值是110~150g/L,新生儿的正常值是170~200g/L,儿童的正常值是110~160g/L。
引起血红蛋白偏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生理因素:一些高原居民、胎儿和新手儿、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会使人体内血红蛋白偏高。另外血液中,红细胞数、红细胞积压值都会升高,血脂中甘油三酯偏高,高密度脂蛋白偏低。
2、病理性因素: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气肿以及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因为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引起血红蛋白偏高。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多常见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引起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很多,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症、疾病因素等都会造成血红蛋白偏低。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一、营养不良。营养严重缺乏会直接影响血红蛋白数量,这种情况最常见于孕妇、婴幼儿和饮食不当者。
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二、过度出血。过度出血也会引起血红蛋白偏低。如孕妇分娩时大量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等。
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三、缺铁性贫血症。缺铁性贫血症是因为食物中缺乏铁造成的。铁摄入量不足直接影响血红蛋白生产,进而导致血红蛋白分子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重大故障,这无疑会造成血红蛋白水平偏低。
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四、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这是引起血红蛋白偏低最常见病理性原因,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感染对骨髓造血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红细胞分化成熟出现障碍。
此外在慢性肝炎、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对红细胞的破坏亦有一定的影响。在重型肝炎和较严重的慢性乙肝时,食品含铁量不够、食欲差、营养不够、维生素缺乏等造血物质不够,也会使红细胞天生减少,造成血红蛋白偏低。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高的原因有那些呢
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任何疾病,我们都要尽早治疗,千万不能不能一回事,导致疾病更加严重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我们的健康遭受威胁。血红蛋白高是怎么回事?血红蛋白高的原因有很多。
红细胞内含大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的机能主要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除作为血液缓冲物质而发挥作用外,其主要功能在于携带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正常值是120~160g/L,成年女性的正常值是110~150g/L,新生儿的正常值是170~200g/L,儿童的正常值是110~160g/L。
血红蛋白高的原因是什么?专家表示,根据血红蛋白增高的两种情况,可以对血红蛋白高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血红蛋白高的原因——相对性的增多
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这种情况检查结果会是血红蛋白偏高,一般情况下大量脱水会引起相对性增多。(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二、血红蛋白高的原因——绝对性增多,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生理性增高:
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往往高于平原地区的居民。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排除水分过多可导致暂时性的血液浓缩,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轻度升高。新生儿则为生理性增高。(血红蛋白偏低有什么危害)
●病理性升高:
(1)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病人,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酸中毒等,由于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会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明显增加。(乙肝患者血红蛋白降低的原因)
(2)慢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子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因为组织缺氧,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而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代偿性增加。
(3)某些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肾胚胎癌等也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呈非代偿性增加,导致上述的结果。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血液疾病。
肝病专家指出,血红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很多,一定要根据病情具体分析。如果只是在检查中发现血红蛋白偏高而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患者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并适当锻炼身体即可,患者要多喝水,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症状就会逐渐缓解。
血红蛋白高要引起重视,避免导致其他疾病,要尽快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根据病因治疗,尤其是有过肝病病史的人血红蛋白偏高一定要第一时间到医院看病,血红蛋白高是怎么回事,不同的病因不同的治疗。患者一定要尽早治疗。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是怎么回事
在众多的疾病中,有一种最易发生于睡眠时的疾病,医学称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本病初次发作时患者的年龄大多在20~40岁之间。男女均可得病。它是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膜结构的异常,导致红细胞在血管内发生破裂、崩解,产生血红蛋白尿、贫血症状。其特点为常在睡眠后解酱油色或葡萄酒色尿。患病后身体极易疲劳,免疫力下降。
本病起病缓慢,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发作常常是间歇性的,也可以因症状较轻而未引起病人的注意,也可以贫血出现后多年不发生。因而常不引起患者的重视,延迟诊断和治疗。
那么,血红蛋白尿有哪些特征呢?
血红蛋白尿的主要表现是尿色深如浓红茶以至酱油样。
它最多发生于睡眠时,一般于半夜或清晨醒来时解出的尿最易出现这样颜色;如果睡眠改在白昼,则尿色的改变即发生于白昼睡眠后。但当发作严重时,不论夜晚或白昼均可发生,但白昼较轻。血红蛋白尿的发作往往是间歇性的,间歇时间自数周、数月至数年不等。约半数病人于起病时或起病后不久即有血红蛋白尿,但有些患者在贫血出现数月至数年后才出现,个别患者可以在整个病程中始终不出现这种症状,给诊断带来困难。
因此对原因不明的慢性贫血患者来说,应长期观察自己夜尿和晨尿的颜色,以便能发现诊断本病的线索。血红蛋白可因精神紧张、感染、发热、输血反应、大量饮酒、过度疲劳、妊娠、疫苗接种、月经、外科手术、服铁剂药物等因素诱发。发作严重时可伴有腹痛、腰痛及高热等症状,部分病人可并发胆石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栓闭塞等。约有25%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可继发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AA- PNH综合征)。
本病如能早期确诊,某些措施常能使溶血和贫血减轻,从而延长生命。如雄激素能刺激造血功能,对部分患者能使血红蛋白上升,纠正贫血。强的松的应用,能使部分病人溶血减轻。输血不但能直接使贫血减轻,还能通过一系列相关作用,使溶血减轻。
血红蛋白低的原因
血红蛋白低的原因有很多,营养不良是其中一个最常见因素。很多营养素缺乏会直接影响血红蛋白数量,如维生素不足(特别是B12)。这种问题最常见于孕妇和饮食不当的女性(缺乏叶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缺铁性贫血症是因为饮食中缺乏铁造成的。铁摄入量不足直接影响血红蛋白生产,因此会导致血红蛋白分子生产过程中出现重大故障。这无疑会造成血红蛋白质水平偏低。如血痔,分娩时大量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等。 ?荷尔蒙失调也会导致红血蛋白水平降低。有时甲状腺机能降低会引起身体新陈代谢率下降,患者会感觉疲劳和昏昏欲睡,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患脾脏或恶性贫血患者有可能因为过多红血细胞遭到破坏,导致血红蛋白水平下降。
长期感染导致的肾功能衰竭,癌症,克罗恩病等慢性疾病也会引起血红蛋白数量下降。其他类似原因还有肠道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此外,还有一些药物有可能对红血细胞产生副作用,如化疗药物,或放射治疗等。
如何预防血红蛋白尿
(一)生活调理
注意生活起居、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避风寒,节劳作,积极预防感冒、其它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及其它感染,避免这些诱发因素,减少溶血的发生。节房事,勿房劳过度,应少生少育,以免耗损肾精。尽量不用或慎用可疑有诱发溶血发作的药物如西药某些解热镇痛药物。
(二)饮食调理
少食辛辣之品,以免耗气伤阴,不可过于油腻,以防湿热内生。戒烟酒,烟酒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可影响造血,有些可诱发突变。
可采用一些食物疗法,对本病可作为饮食治疗的药物与食物有:人参、山药、构把子、大枣、蜂蜜、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甘草、阿胶、鹿角胶、扁豆、花生米、龙眼儿紫河车、冬虫夏草、黄狗肾、乌鸡、斑鸠、鹤鹤、麻雀、黄渤肉。
1、枸杞大枣小米粥
构粑子20克,大枣50克,山药20克,花生米20克,小米对巴加水150ML,煮粥食用。治疗PNH发作期、间歇期血虚而见面色苍白、乏力、纳差者。
2.熟地炖斑鸠
熟地黄30克,当归20克,斑鸠2只,加蜂蜜20克,水适量,文火炖2小时左右,饮汤、食肉。治疗PNH发作期、间歇期血虚而见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气短者。
3.生地炖黄渤肉
生地黄50克,甘草20克,黄融肉200克,龙眼肉20克,加水适量,加盐油调味,文火炖2小时左右,饮汤食肉。治疗PNH发作期、间歇期气血虚损而见面色苍白、乏力。腰膝酸软诸症。阳虚火旺者勿用。
4.人参、冬虫夏草炖鸡
人参10克,冬虫夏草、乌鸡一只,扁豆20克,加水适量,加盐油调味,文火炖2小时,饮汤食肉。治疗PNH间歇期气血虚、乏力、自汗、气短懒言者,有阴虚见证者慎用。
5.蜜肾丸
将黄狗肾、紫河车按2:1的比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1日两次口服。用于PNH间歇期气血虚见面色无华、乏力、腰痛膝软者。阴虚火旺者勿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