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如何引起的
食管癌是如何引起的
1、食管粘膜的损伤:长期喜进烫食、粗食,饮浓茶,多食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可引起食管粘膜损伤、引起食管粘膜增生间变,也可能是食管癌的发病原因之一。吸烟、饮烈性酒与食管癌发病有一定关系。各种长期不愈的食管炎可能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
2、霉菌致癌因素:用霉变食品可以诱发食管和胃的癌前病变或鳞状上皮癌,这类霉菌与亚硝胺促癌有协同作用。
3、微量元素和营养不良:食道癌高发区人群中血清钼、发钼、尿钼及食管癌组织中的钼都低于正常水平。营养不良摄入动物蛋白不足和维生素A、B2、C缺乏是食管癌高区居民饮食的共同特点。
4、遗传因素:食管癌具有显著的家族聚集现象,高发区连续三代或三代以上患病家族屡见不鲜,但食管癌绝对不存在遗传,而是与家庭饮食习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5、亚硝胺类: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研究表明食管癌高发区食用酸菜的居民,胃液、尿液中存在有诱发食管癌的甲基苄基亚硝胺、亚硝基吡咯烷、亚硝基胍啶。并发现食用酸菜量和食管癌发病率成正比。
食管癌与遗传有关吗
关于食管癌,很多人会问的是“食管癌与遗传有关吗?”尽管目前对食管癌癌确切的病因仍不清楚,但临床发现食管癌与家族病史存在一定联系:如果某人的一级家属,比如说父母,得过食管癌的,那么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如果某位直系家属(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不到50岁时患上食管癌,或者在父系家族或母系家族中有两人及以上者患食管癌,就算是有大肠食管癌家族史。大约1/4的新发患者有食管癌的家族史。
同时,也有专家对食管癌与遗传关系持不同观点。食管癌的移民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居民由高发区移向低发区后,食管癌仍然保持相对高发,但定居2~3代后,逐代发病率有下降趋势。至今,还没有人提出有力的证据,说明食管癌是由遗传引起的。遗传在食管癌的发生上不起决定作用,而遗传的倾向性,可能增加食管对环境致癌物的敏感性,在致癌物的作用下促进食管癌的发生。食管癌的家族性,可能与长期共同生活在同一环境中,接触相同的致癌因素关系更密切。
所以食管癌与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也是由于各种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的癌症之一:抽烟、酗洒、经常熬夜、吃夜宵、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呼吸汽车排放的尾气,甚至在家炒菜时吸人油烟雾气等,都存在致癌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关于食管癌与遗传关系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来看。食管癌不是遗传病,但有遗传倾向,有食管癌家族史的人,更应该加强癌症的预防。另外,应避免家族食管癌患者的不良饮食方式。从我国食管癌日益高发的趋势来说,食管癌高危人群除有食管癌遗传关系之外,更有以下几种:
1、50~70岁的老年男性;
2、生活在北方地区或农村并有烟酒史、饮食习惯不良者,如喜过热、粗硬饮食和进食过快;
3、长期食用酸菜、腌制、熏制和霉变食物者;
4、长期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B、胡萝卜素者,原因不明的食道或者胃内隐血试验阳性者;
5、慢性食道炎以及慢性食道炎伴有不典型增生者也是食道癌的高危人群。
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定期检查时间通常一年一次,极高危人群应一年两次。有高危症状者应三个月一次。
定期检查手段包括:食道细胞学检查,食道X线检查,食道镜检查,血清学检查包括癌胚抗原和鳞状细胞癌抗原等,其中食道镜检查最为重要。
同时对于食管癌高危人群,以及食管癌家族史担心有食管癌遗传关系的人群,除去定期检查之外,也可以服用人参皂苷Rh2。目前已经有的文献支持,人参皂苷Rh2能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阻滞于G0/G1期,诱导其分化的作用。不管用何种方法,只要能引起足够重视,一定不会与食管癌有“亲密接触。”
什么是引起食管癌的原因
(一)遗传因素食管癌的发病常表现家庭性聚集现象。在我国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调查发现,有阳性家族史者约占1/4~1/2。在高发区内有阳性家族史的比例高,其中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低。
(二)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缺乏摄入动物蛋白不足和维生素a、b2、c缺乏,是食管癌高区居民饮食的共同特点。但大多营养不良的高发地区,食管癌并不高发,故这不可能是一个主导因素。
(三)食管损伤、食管疾病以及食物的刺激作用食管损伤及某些食管疾病可以促发食管癌。在腐蚀性食管灼伤和狭窄、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食管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为高。据推测乃是由于食管内滞留而致长期的慢性炎症、溃疡,或慢性刺激,进而食管上皮增生,最后导致癌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管癌高发地区的居民有进食很烫的饮食、饮烈酒、吃大量胡椒、咀嚼槟榔或烟丝的习惯,这些食管粘膜的慢性理化刺激,均可引起局部上皮细胞增生。动物实验证明,弥漫性或局灶性上皮增生可能是食管癌的癌前期病变。
(四)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现已知有近30种亚硝胺能诱发动物肿瘤。国内也已成功地应用甲苄亚硝胺、肌胺酸乙酯亚硝胺、甲戊、亚硝胺和二乙基亚胡胺等诱发大鼠的食管癌。我国调查发现,在高发区的粮食和饮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含量显着增高,且和地食管癌和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患病率呈正相关这些物质在胃内易合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食管癌临床病理及演变趋势有哪些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40岁以上的男性中老年人发病较多。早期病人基本上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可逐渐出现异常感觉。开始时因这种感觉并不影响生活起居而不易引起重视。等到影响到生活的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食管癌病人年龄性别分布:男与女之比为3.05∶1,平均发病年龄为59.6岁。
食管癌病理类型:食管鳞癌占88.9%;食管腺癌占10.3%;未分化癌占0.8%。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因食管癌而死亡的人数已列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发病情况有明显的地区差异。食管癌的高发区一般位于较贫困、经济水平低、饮食缺乏营养的地区。
研究显示,高发年龄在45~65岁,尤以50~65岁为最多。食管癌发病存在性别差异,以男性发病率高,可能与男性吸烟率高有关。
对于食管癌发病率的变化,食管腺癌发病率相对稳定;国内对食管癌发病情况的报道总体显示经济文化发达地区食道癌发病呈稳定或下降,而相对落后地区呈上升趋势。
由于癌症症状是比较隐匿的,所以会在不知不觉中被癌症缠身。应及时治疗,以免耽误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与我们的医生进一步沟通交流。
食管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食管癌的人群分布与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地域、生活环境、饮食生活习惯、遗传易感性等有一定关系。经已有调查资料显示食管癌可能是多种因素所致的疾病。已提出的病因如下:1.化学病因亚硝胺。这类化合物及其前体分布很广,可在体内、外形成,致癌性强。在高发区的膳食、饮水、酸菜、甚至病人的唾液中,测亚硝酸盐含量均远较低发区为高。2.生物性病因真菌。在某些高发区的粮食中、食管癌病人的上消化道中或切除的食管癌标本上,均能分离出多种真菌,其中某些真菌有致癌作用。有些真菌能促使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更促进癌肿的发生。3.缺乏某些微量元素钼、铁、锌、氟、硒等在粮食、蔬菜、饮水中含量偏低。4.缺乏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动物蛋白、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是食管癌高发区的一个共同特点。5.烟、酒、热食、热饮、口腔不洁等因素长期饮烈性酒、嗜好吸烟,食物过硬、过热、进食过快,引起慢性刺激、炎症、创伤或口腔不洁、龋齿等均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6.食管癌遗传易感因素。
食道乳头状瘤症状有什么
食道癌又叫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全世界每年约有22万人死于食道癌,我国是食道癌高发区,因食道癌死亡者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食管癌的重要发病因素。hpv是一种亲上皮细胞的双链dna病毒。
以往研究发现,hpv在世界范围内与15%的人类肿瘤相关。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专家就在研究hpv与食管癌的关系,但至今仍无定论。
我国河南安阳地区是食管癌高发区,为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该地区食管癌发病的关系,专家首次用安阳食管癌高发区现场“正常”人群食管拉网的样品进行测定,方法为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原位杂交(ish)。
其中高发区138例,低发区68例。结果高发村与低发村相比,hpv16型阳性率不同(72%和37%);pcr测定的hpvdna在细胞中的存在,及ish测定的病毒癌基因的表达与食管上皮细胞的癌变进程相关,随癌变的增加阳性率上升。
针对病毒的不同部位开展pcr检测,结果发现以往所用的l1区(病毒外壳蛋白编码区)检出率大大低于e6和e7区(病毒早期蛋白即病毒致癌基因编码区),这一结果解释了以前报道不一致性的可能原因是pcr测定位点不同所致。
用fish(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方法证明了病毒在感染细胞核中的早期整合。研究结果表明:hpv16型是安阳地区食管癌的重要病因因素。
据专家介绍,以往对hpv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存在争议,原因主要是方法使用不一致或不当;另外是观念上的问题——将传染病的模式用于癌变研究,但实际上凡致癌的生物因素(如病毒)均不会引起急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而是长期慢性过程,同时需要机体的遗传易感因素的存在。
引发食管癌的几大危险因素
1. 热烫的饮食 有些研究显示,饮热茶的人群较饮凉或温茶的人群容易患食管癌,相对危险性(RR)为1.6(95%CI,1.2~2.0)。喝热汤和热粥的人群患食管癌的可能性是喝温凉食物的5倍。
2. 饮酒与吸烟 饮酒不仅与食管癌有关,而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也就是说饮酒的人容易患食管癌,而且饮酒的量越大,患病的可能性也越大。众多的研究显示了这一结果。饮酒的人其患食管癌的比数比(OR)是不饮酒的2.49倍(95%CI,1.06~5.85),如果既饮酒又吸烟,OR增加到8.86(95%CI,3.82~20.5)。饮酒和吸烟对食管癌的发生不是相加而是相乘关系。另一个队列研究显示,与不饮酒的人群比较,每星期饮酒超过4次的人群其相对危险性(RR)为2.4(95%CI,1.8~3.1)。与既不饮酒又不吸烟的人群比较,每天饮酒并且吸烟的人群,其RR增加到3.9(95%CI,2.7~5.4)。与不饮酒,不吸烟并且不饮热茶的人群比较,每天饮酒,吸烟并且饮热茶的人群,其RR增加到5.7(95%CI,3.7~8.9)。我国西安的研究显示饮酒人群患食管癌的比数比(OR)是不饮酒人群的3.45倍(95%CI,1.74~6.91)。印度的研究结果OR值分别为3.5和7.8(P<0.01)。
3. 黄油 法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法国西北部57%的食管癌是与当地的饮食习惯有关。在这一地区,三分之一的食管癌是由于过量食用黄油造成的。
4. 嚼槟榔 巴基斯坦的研究显示嚼槟榔是食管癌的潜在危险因素。印度的研究不仅显示了这一结果,而且发现食管癌的危险性随着每天的嚼槟榔的频率和嚼槟榔的时期(年)变化有显著的不同。与不嚼槟榔的人群比较,每天嚼槟榔20次及以上的人群其OR分别为13.3(男)和5.7(女);嚼槟榔20年及以上的人群其OR分别为10.6(男)和7.2(女);20岁以前开始嚼槟榔的人群其OR分别为10.3(男)和5.3(女)10。
5. 饮食速度过快 饮食速度过快会增加食管癌的危险性(OR=5.84,95%CI,2.05~16.7)。
6.泡菜 我国的研究显示,经常食用泡咸菜增加患食管癌的危险性(OR=2.12,95%CI,1.00~4.49)。
7. 高能量食物 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增加食管癌的危险性。摄入红肉较高的组比较容易患食管癌,黑人和白人的OR分别为2.7和1.5。高胆固醇的摄入也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
食管癌患者手术还能活多长时间
一、食管癌患者手术还能活多长时间主要取决于是否早期治疗。
由于食管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甚至使疾病拖至晚期。如果具备有关的基本常识,对出现的症状引起警惕,食管癌是不难早起发现的。早期发现食管癌治疗效果满意,多数早期食管癌患者可长期生存。在我科手术治疗的早期食管癌(I期)5年生存率高达70-80%,而且生存质量高。
二、恶性程度也是决定食管癌能活多久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病理学检查,细胞分化高的肿瘤,其恶性程度低,生存时间更长;而分化低的肿瘤,其恶性程度高,生存时间会受影响。低分化的肿瘤,术后往往需要辅助放、化疗,以巩固手术的疗效。
三、手术是否正确、规范、彻底是决定食管癌患者手术还能活多长时间的根本原因。
1.彻底切除病灶
彻底的病灶切除可以保证肿瘤组织被完全清除出体内,为根治食管癌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很大程度地减小复发、转移的风险;
2.规范、系统的淋巴结清扫
规范、系统的淋巴结清扫和彻底切除肿瘤病灶本身同等重要,都是影响手术后生存时间的关键因素,如果不规范、不彻底清扫淋巴结会严重影响生存时间,也不能准确分期进而不能正确指导术后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