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暑的药有哪些
治疗中暑的药有哪些
暑症片,藿香正气水,夏桑菊颗粒,清开灵口服液,十滴水,人丹,清暑益气丸等等,其外平常还可以饮用野菊花茶、金银花预防中暑。
中暑了怎么办
一、中暑中药治疗
症状:中暑而至头晕,晕厥(包括休克,昏迷等)。
常发生于平常体质弱的人,往往由于过度疲劳,站立过久,环境闷热,或因悲伤过度等因素引起暂时性脑缺血,表现有眩晕,眼花,出冷汗,恶心、欲吐,甚至突然晕倒,面色苍白等。
处理:
1.温开水(或用糖开水)一杯给病人饮下,并扶到空气清新阴凉的地方。
2.当患者出现热昏厥情况,可用一茶匙食盐混合600ml水慢慢饮下。
3.按摩太阳穴(有药油更佳)
4.如晕倒,用手指甲刺激人中穴(鼻唇中间上1/3处)。
5.舒绶胸口的不适,可加按内关穴(腕纹上二寸)。
6.用按摩或刮痧方式刺激中指尖端,百会穴(头顶部两耳尖边线之中点),涌泉穴(足底心前1/3处),令病人尽快苏醒。可用西瓜皮或湿毛巾为患者抹身,加速体温下降
二、.中暑的西药治疗
市场上比较“主流”的防暑药主要有仁丹、藿香正气系列、十滴水、风油精等药物。虽然说防暑的药物种类并不多,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用得准、用得对。防暑药只有用得对症才能发挥疗效,而且有些药婴幼儿、孕妇有禁忌,要慎用。
1.脾胃不适服藿香
2.中暑头晕用仁丹
3.中暑腹痛十滴水
4.风油精
以上就是治疗中暑的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另外提醒大家,中暑的药不能乱吃,要根据中暑的症状和人的身体状况因人而异,用药的时候也要根据说明书正确的使用,以免引起相反的效果。
治疗中暑的按摩穴位讲解
按摩治疗中暑1、预备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按摩治疗中暑2、按揉大椎穴
将右手中指指腹放于大椎穴上,食指、无名指、小指附于穴位旁,中指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清泄暑热,通络镇痛。
按摩治疗中暑3、揉掐风池穴
将双手拇指指尖放在同侧风池穴上,其余四指附在头部两侧,适当用力揉掐0。5~1分钟。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镇痛。
按摩治疗中暑4、掐百会穴
将右手半握拳,大拇指伸直,指尖放在百会穴上,适当用力掐0。5~1分钟。
功效:醒脑安神,镇静除烦。
按摩治疗中暑5、按揉太阳穴
将双手拇指指腹放在同侧太阳穴上,其余四指附于头部,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通络止痛,清热除烦。
按摩治疗中暑6、按揉曲池穴
将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曲池穴上,由轻渐重地按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疏风通络,镇静安神。
按摩治疗中暑7、掐揉合谷穴
将一手拇指指尖放在另一手的合谷穴上,其余四指附在掌心,适当用力掐揉0。5~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醒神。
按摩治疗中暑8、掐人中穴
将一手半握拳,拇指伸直,指尖放在人中穴上,适当用力掐压0。5~1分钟。
功效:开窍醒神,疏风清热。
按摩治疗中暑9、掐十宣穴
用一手的拇指指甲和食指指甲,分别掐另一手的五个指头的指尖,每个指尖10~20秒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开窍醒脑,清心泄热。
按摩治疗中暑10、按揉足三里穴
将双手食指与中指相叠,中指指腹分别按在同侧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补脾和胃,调理气血。
按摩治疗中暑11、合按内、外关穴
将一手中指和拇指指尖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和内关穴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安神镇静,和胃理气。
按摩治疗中暑12、按揉劳宫穴
将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劳宫穴上,其余四指紧附手背,适当用力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镇静安神,疏通心络。
孕妇中暑怎么服用解暑药
孕妇中暑的情况跟一般中暑的情况要分别对待,比如服用解暑药就有一些禁忌,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来解决中暑的问题,不可大意。
其实很多解暑药对孕妇有严格要求,一般都写上孕妇禁服。
也有一些解暑药孕妇可以服用,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像常见的藿香正气水、六一散都是解暑的良药,且多是中药制成,有的孕妇会认为西药副作用大,吃这些应该没问题。有的孕妇还自己上中药店买些解暑的中药熬着喝。
有的中药由于成分复杂,患者如果没有通过医生的辨证分析而自行用药,也可能伤害身体。
其实除了药物降暑,还有其他的妙方。比如,吃西瓜、喝绿豆汤,这对解暑都有不错的效果。在家中泡些金银花茶、菊花茶也能起到消暑降温的效果。不过杨主任也叮嘱道,这些消暑食物性多偏凉,摄入的量要适当,以免发生腹泻等症状。
当然,避免中暑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在中暑后想着如何解暑。
专家建议:夏天天气炎热,孕妇应该处于相对阴凉的地方,可以吹空调、风扇,但要谨记温度应适宜,保持在26℃左右。
早晚要给屋子通风,孕妇可以在晚上睡着后,关掉空调,开点窗吹自然风。在饮食上,要多喝水,千万别吃不新鲜的食物,不吃冰冷制品。
三伏天哪一伏最热 三伏天怎么防暑
1,出去户外的时候做好防晒措施,准备好防暑药品,例如藿香正气水、青草膏等防暑药物。
2,太阳强烈的时候不要出门,三伏天的时候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都是最热的时候,此时不宜出门,以免中暑。
避暑药并非夏季“良药”
大医堂讯:随着天气越来越炎热,药店的避暑药品日益热销。药学专家提醒大家,虽然避暑药可起到消暑解热作用,但种类不同,功效也不尽相同,选用时应注意区分。同时孕妇、老人和儿童在服用避暑药上更要有所讲究。
据某医院临床药学指导小组负责人介绍说,高温天气容易引起中暑,有的人不管症状,拿起避暑药就开始服用。其实避暑药种类不同,功效也有所区别。
藿香正气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多用于治疗因中暑引起的头晕昏重、恶心呕吐等症状,理气和胃功能较好;仁丹可治疗因中暑引起的头晕胸闷、食欲不佳;十滴水可治头晕、恶心、腹痛等胃肠不适中暑症状;保济口服液具有解表、祛湿、和中的功能,用于腹痛吐泻、噎食嗳酸、恶心呕吐、消化不良。
避暑药并非对所有人都是良药,一些避暑药对孕妇就是禁忌,譬如十滴水、藿香正气水、保济口服液等。而且在怀孕前三个月内最好不要服用避暑药,以免对胎儿造成影响。藿香正气水有一种是含有乙醇的,有一种是不含乙醇的,小儿应选择不含乙醇的种类或选择藿香正气(软)胶囊,以免不能耐受。仁丹中含有朱砂,婴幼儿应禁止服用。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儿童服避暑药与其他药物相同,剂量需按照体重来控制。70岁以上的老人服用避暑药时,剂量应减半,以免药物过量。
专家提醒说,有的患者服用藿香正气后呕吐症状反而加重,这多是由于患者本身体弱,胃肠道不能耐受祛暑解表药所致。此时需变换服药时间,于饭后半小时服用,减弱对消化道刺激,可使药物更好地吸收。
刮痧治疗中暑
刮痧治疗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症状的总称。
根据中暑的程度可分为三级:
先兆中暑指病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跳动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摄氏度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
在此三级中,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可应用刮痧的方法治疗。而对重症中暑,临场除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外,应急送医疗机构处理,不在刮痧治疗之列。
中暑在中医上亦称“发痧”,认为是由于病人体质虚弱,加之劳累过度,导致元气亏虚,暑热之邪乘虚而入所致。轻则暑热夹湿郁于肌表,重则暑热燔灼,蒙蔽心包而发病,且发病骤急。
通过刮痧能将暑湿之邪及时祛除,起到解表清暑、宁心开窍之功效。此法无论在临床还是在民间均有使用,且疗效颇佳。
刮痧的具体操作如下:
1)刮痧场所应荫凉而又非当风之处。
2)暴露待刮痧的皮肤,涂抹刮痧介质(万花油、活血剂等),刮板与皮肤成90度或45度角进行刮拭。
3)刮痧可选择以下部位:颈部(颈部正中线,颈两侧至肩)、背部(背部正中线,背部两侧)、胸部(胸部正中线,胸肋间隙)、上肢(肩、臂、肘窝)、下肢(腘窝处等)均由上往下刮,胸部由内往外刮(附图)。
4)每个部位一般刮3~5分钟,以出痧(紫红色的痧痕)为度,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不可强求出痧。刮拭完一部位,再刮另一部位。再次刮痧须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准。
5)刮痧出痧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出痧后饮用一杯温开水(淡盐水为宜)。
刮痧的注意事项
1)夏季刮痧时,应回避空调风扇直接吹;
2)出痧后最好喝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同时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前,不宜在原处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刮痧能治疗中暑吗
(一)症状
本证在临床上分轻重两型,表现各不相同。轻证表现为头昏头痛,心烦胸闷,口渴多饮,面红为阳暑;若见精神疲惫,肢体困倦,胸闷不畅,为阴暑。而重证则见壮热无汗.肌肤灼热,面红目赤,口唇干燥,神志昏迷,手足痉挛或抽搐。
(二)治法
(1)选穴
风府、哑门、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穴位、合谷、内关。
放痧穴:大椎。
(2)定位
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
哑门: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O.5寸,第一颈椎脊突下。
大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针灸治疗中暑
【概述】
中暑是以壮热,烦闷恶心,甚则卒然昏倒,不省人事为主证的夏季急病。多由于夏季酷热或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所致。本病包括热射病、热痉挛、日射病等。
【病因病机】
夏季暑气当令,气候炎热,人若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中劳作,劳则伤气,暑热之邪乘机侵入而发病。依临床表现可分为轻证和重证两类。
【辨证治疗】
(一)轻证
主证:头痛头晕,汗多,皮肤灼热,气粗,舌燥,口干烦渴,脉浮大而数。
治法:取督脉、手厥阴、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泄热祛暑。
处方:大椎、内关、曲池、委中。
方义:大椎泻全身之热;委中又名血郄,放血以清血分热;曲池清热要穴;内关清热泄三焦火。
(二)重证
主证:先头痛,烦渴,呼吸喘息,继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汗出,脉沉而无力。
治法:取督脉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开窍、泄热、祛暑。
处方:水沟、百会、十宣、曲泽、委中。
方义:神志昏迷,取水沟、百会以开窍醒神;曲泽为心包经合穴,配委中刺血以清血热;十宣放血以开窍苏厥。
【其他疗法】刮痧疗法:适用于中暑轻证,用光滑平整的汤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背脊两侧,颈部,胸肋间隙,肩臂,胸窝及腘窝等处,刮至皮肤出现紫红色为度。
各种避暑药的服用禁忌
孕妇慎用 老人孩子用量要酌减
随着天气日渐炎热,药店的避暑药品开始热销。药学专家提醒说,虽然避暑药可起到消暑解热作用,但种类不同,功效也不尽相同,选用时应注意区分。同时孕妇、老人和儿童在服用避暑药上更要有所讲究。
藿香正气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多用于治疗因中暑引起的头晕昏重、恶心呕吐等症状,理气和胃功能较好;
仁丹可治疗因中暑引起的头晕胸闷、食欲不佳;
十滴水可治头晕、恶心、腹痛等胃肠不适中暑症状;
保济口服液具有解表、祛湿、和中的功能,用于腹痛吐泻、噎食嗳酸、恶心呕吐、消化不良。
避暑药并非对所有人都是良药,一些避暑药对孕妇就是禁忌,譬如十滴水、藿香正气水、保济口服液等。而且在怀孕前三个月内最好不要服用避暑药,以免对胎儿造成影响。藿香正气水有一种是含有乙醇的,有一种是不含乙醇的,小儿应选择不含乙醇的种类或选择藿香正气(软)胶囊,以免不能耐受。仁丹中含有朱砂,婴幼儿应禁止服用。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儿童服避暑药与其他药物相同,剂量需按照体重来控制。70岁以上的老人服用避暑药时,剂量应减半,以免药物过量。
医生提醒说,有的患者服用藿香正气后呕吐症状反而加重,这多是由于患者本身体弱,胃肠道不能耐受祛暑解表药所致。此时需变换服药时间,于饭后半小时服用,减弱对消化道刺激,可使药物更好地吸收。
防暑的小妙招
一、饮食起居
1、夏天天气热,日照的时间也很长。所以,大家在夏季的起居时间,应当按照迟睡早起的习惯是最好的。
外出时最好穿棉、麻类的浅色长袖衣服,少穿化纤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
2、多吃蔬菜瓜果,适量饮用盐开水、绿豆汤、酸梅汤等清凉饮料,常备点防暑药物:霍香正气水(丸、胶囊)、人丹、十滴水、六一散、暑症片等。
3、夏天中暑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体体内的水分散失过多,最终导致机体失水而照成的。所以大家一定要依照气温的变化,适当地增加饮水量,这样可以很好的补充体内所失的水分,也可以有效地达到防暑的功效。
二、入夏常备的防暑药
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是很有必要的,这些药物有:
仁丹:能清暑祛湿。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胸中郁闷、腹痛腹泻,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
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
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的功效主要是它可以解表理气。对暑天里因中暑而产生的头昏、腹痛和呕吐有较好的疗效。
清凉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
孕妇中暑的急救注意事项
通风散热
了解孕妇中暑症状,如头晕胸闷、身体发热等。孕妇应及时离开高温环境,到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并解开衣物进行散热。
解暑药物
多喝一些淡盐水或藿香正气水、仁丹等解暑药,短时间即可好转。
注意:解暑药不可以随意滥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心对胎儿造成影响。
拨打急救电话
情况严重的时候保持冷静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用湿毛巾或30~50%的酒精擦拭前胸、后背、腋窝等散热的地方。
孕妇中暑严重,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及时让其侧卧、头向后仰,保证呼吸通畅。
温馨小贴士
在这桑拿天里,准妈妈应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常用温水擦洗,衣着舒适清凉,不宜穿束缚过紧的衣服。
多吃新鲜的果蔬,如黄瓜、西红柿、冬瓜、苹果等,同时蛋白质也是需要补充的,多食新鲜豆制品、肉鱼类。夏天可适当喝一些含盐的饮品,增补出汗损失的盐分。
了解孕妇中暑急救措施是必要的,在平时,及时给屋内通风换气,再不是很热的情况下可以少吹空调,吹吹自然风。
防暑降温小常识
一、饮食起居
1、夏天天气热,日照的时间也很长。所以,大家在夏季的起居时间,应当按照迟睡早起的习惯是好的。
外出时好穿棉、麻类的浅色长袖衣服,少穿化纤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
2、多吃蔬菜瓜果,适量饮用盐开水、绿豆汤、酸梅汤等清凉饮料,常备点防暑药物:霍香正气水(丸、胶囊)、人丹、十滴水、六一散、暑症片等。
3、夏天中暑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体体内的水分散失过多,终导致机体失水而照成的。所以大家一定要依照气温的变化,适当地增加饮水量,这样可以很好的补充体内所失的水分,也可以有效地达到防暑的功效。
二、入夏常备的防暑药
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是很有必要的,这些药物有:
仁丹:能清暑祛湿。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胸中郁闷、腹痛腹泻,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
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
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的功效主要是它可以解表理气。对暑天里因中暑而产生的头昏、腹痛和呕吐有较好的疗效。
如何治疗中暑
治疗原则
1.立即移至阴凉处或空调室中,并给予物理降温。
2.重量症者迅速降温,头部戴冰帽、颈两侧、腋下腹股沟大动脉附近放冰袋,静脉注射复方氯丙秦。
3.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4.防治合并症控制感染。
用药原则
1.物理降温、氯丙秦和其他辅助药为主。
2.有心力衰竭病例应快速洋地黄化。
3.脑水肿病例除降温外,静滴20%甘露醇、速尿和糖皮质激素。
4.肾脏损害病例应用速尿无效者,应及早进行腹透或血液透析。
5.选用预防及控制感染的抗生素,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给予相应诊治。
炎热的夏季宝宝极易中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降温防暑是非常关键的。
一般孕妇如何预防中暑
1 :远离高温
如果孕妇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疼、头晕、胸闷等症状时,这就是先兆中暑了,应该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通风比较好的凉爽处平躺休息,休息时应该解开外衣散热。同时喝上3勺淡盐水,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 :服用药物 孕妇中暑后,可以吃一些解暑药,缓解中暑的情况。比如的有藿香正气水、六一散等。
藿香正气水:它是夏季常用解暑良药,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孕妇中暑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解暑。 六一散:是中成药,可治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一次服用6克,一天1~2次。 提醒:解暑药有很多种,但有些是不适合孕妇服用的,因此准妈妈们一定要在医生的建议小下服用,切勿自行服用,以免伤害到胎儿。
3 :饮食治疗孕妇中暑除了药物降暑外,还可以通过饮食来治疗。
建议:吃西瓜、喝绿豆汤,这对解暑都有不错的效果。在家中泡些金银花茶、菊花茶也能起到消暑降温的效果。不过孕妇要注意,这些消暑食物性多偏凉,摄入的量要适当,以免发生腹泻等症状。
4 :中暑严重立即就医 当孕妇中暑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的症状时,就是严重中暑了,应该立即就医或者打电话呼叫救护车。
提醒:在就医途中或者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应该让孕妇侧卧、头向后仰,保证呼吸道畅通。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用湿毛巾或者30-50%的酒精擦拭孕妇前胸、后背等处。
5:孕妇如何预防中暑 与其问中暑了怎么办,孕妇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预防中暑。
1、高温时段少外出 孕妇夏日外出尽量在早晨或者傍晚出去,10点至16点这段时间是太阳最大的时候,最好别外出。另外,孕妇外出时,还应该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另外还应该准备充足的水。
2、适当的饮水 孕妇每天都要适当的饮水,尤其高温的天气下,要及时补充水分。千万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这表示你的身体已经缺水了。孕妇也可以适当的补充一些盐水。
3、穿宽松的衣物 孕妇应该尽量选择宽大、凉爽的衣物,同时胸罩和腰带不宜束缚过紧。